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广斌;贺明;傅永慧;杨礼庆;付勤

    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来说,合理的术前计划应当包括对失血量的评估,这样才能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输血量和手术风险.这里,我们通过回顾性配对分析,来评估34例骨水泥与34例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为临床更好地预测手术失血量进行指导.

  • 5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骨缺损的手术配合

    作者:蒋文洁;吴惠珍

    骨移植有利于骨的愈合,可用于重建或修复骨缺损.使用中由于自体骨可提供的骨量有限,而同种异体骨的顾虑是它传播疾病,尤其是肝炎和AIDS,同时有免疫排斥反应.故其替代物已广泛使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认为同一设计的非骨水泥假体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骨水泥假体.我院自2000年10月至11月共做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手术5例.手术治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术中使用的填充物均为上海瑞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现着重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刘震;黄东锋;卓大宏;张盘德;廖威明

    目的:比较早期负重和晚期负重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共收集患者30例(32髋),分为早期负重组(治疗组)和晚期负重组(对照组),除术后负重方法不同外,均予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术前、术后12周内进行临床和放射学的评定和比较.结果:术后12周,早期负重组患者能够更早地获得独立步行的能力(P<0.001),Harris评分和WOMAC评分改善更明显(P<0.001);SF-36量表的评分中,早期负重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01).术后12周,放射学检查结果初步表明早期负重并未导致假体固定失败.结论:术后12周,早期负重组患者功能改善更明显,更快地获得独立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生存质量更高.早期负重的康复治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 非骨水泥全髋假体早期稳定性的X线观察

    作者:张世华;颜冰;孟繁禄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假体与骨之间取得良好耐久的结合.骨性结合(即生物学固定)是理想的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假体的表面呈多孔状,且各孔之间存在内连,非骨水泥固定正是利用多孔层使骨组织长入并在内连孔道中延伸交织,在骨与假体间形成交锁结合,达到生物固定的目的.不稳定的假体并不都在早期产生临床症状,而已达到骨长入固定的假体有时也会出现临床症状.

    关键词: 假体 非骨水泥 X线
  •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祥波;王建然;李从达;王代宪;陈波

    目的 回顾性比较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MIS-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01-2013-04采用前外侧入路分别行骨水泥(70例70髋,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70例70髋,非骨水泥组)MIS-HA治疗1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非骨水泥组7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14~28)个月;骨水泥组术中因肺栓塞死亡1例,6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14~28)个月.2组术中SpO2<95%者、舒张压下降≥20 mm Hg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水泥组相比,非骨水泥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总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3、6、12个月比较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MIS-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MIS-HA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 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晋东;王岩;周勇刚;李静东;陈继营;董纪元;林峰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的近端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对146例178个髋进行的人工THA的资料.对其中130例163个髋关节进行平均51.3个月的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4.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骨溶解,假体均达到骨长入性稳定.结论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用于人工THA,短期效果满意.

  • 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随访一年X线结果分析

    作者:刘克贵;曲广运;张树栋;邓伟文;吴子培;邱伟鹏

    目的 观察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于术后1年是否稳定及股骨柄周围骨的重构方式.方法 对采用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的34侧髋关节(28例),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对术前、术后近期及术后1年的X线片(股骨部分)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股骨柄的中1/3普遍存在骨与假体之间的"焊接点";没有假体移位、"筑基"形成,以及金属颗粒滑脱;除1例外,其余病例出现股骨距的重吸收;27髋出现股骨距松质化;在非涂层部分出现反应线的有19髋;非骨水泥股骨柄固定及稳定评分,平均总分为+24.1分.结论 所有股骨柄于术后1年X线片上都被确认有骨长入.

  • 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全髋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王琦;蒋垚;张先龙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7例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中CroweⅢ型2例,CroweⅣ型5例.采用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例进行了髋臼结构性植骨.术后随访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步态、Trendelenburg征以及放射学改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1个月,股骨截骨处及髋臼植骨均愈合,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3 mm(39~63 mm).Harris评分由术前35.9分(32~42分)转为术后84.6分(68~96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为14.3分(10~20分),术后为40.3分(30~44分).屈髋活动度术前平均为85.7°(60°~125°),术后为84.3°(70°~100°).1例Trendelenburg征术后持续阳性;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术后6周恢复.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短期随访表明,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靠有效的方法.

  • 非骨水泥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张毅;马平;王臻;袁志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深入的开展,尤其是非骨水泥型假体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假体周围骨折亦日益多见,其发生率2.5%~27.8%[1].我院自1997年1月~1998年4月,对60例患者(62个髋关节)进行了非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生假体周围骨折9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 初次全髋置换术前的假体选择

    作者:陆晴友;吴岳嵩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假体各有优缺点,就具体病人而言,选择何种固定类型的假体更为合适,是骨科医生在术前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就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作一综述,希望对初次全髋置换术前的假体选择有所帮助.

  • 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孙孟帅;曹晓瑞;闫昭;杨国曦;王华溢;杨重飞;杨旻;韩一生;朱锦宇;朱庆生

    背景:目前,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仍是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金标准,但随着假体制造工艺的提高,尤其是小粱金属在关节假体中的应用,逐渐克服了早期非骨水泥型T;A缺点,理论可获得更高的生存率,但其临床效果尚存争议.目的:比较非骨水泥钽金属一体化胫骨平台(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获得随访的44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选用同系列股骨假体的TKA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其中,234例患者选用TMT,共350个膝关节;206例患者选用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共332个膝关节;比较分析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KSS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术后X线评价、并发症及中短期假体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ROM、KSS、VAS、WOMAC、SF-36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MT组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发生率较骨水泥组低(P=0.03),术后其他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影像学检查两组均未见>1 mm或进行性发展的透亮线,TMT组术后早期透亮线逐渐消失,展现出良好的骨长人特性;两组胫骨平台β角(胫骨假体内翻角)、δ角(胫骨假体后倾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比较,TMT并未增加TKA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失败率,二者在临床效果、影像学评价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应用TMT的患者PJI发生率较低,并展现出良好的骨长入特性,因而理论上可获得更高的长期假体生存率.

  • 单纯非骨水泥髋臼早期松动的原因分析

    作者:夏庆;邵云潮;陈子贤;王晓峰

    目的 探讨单纯非骨水泥髋臼早期松动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术中证实为单纯非骨水泥髋臼松动(两年内,无柄松动)的患者33例,男9例,女24例,年龄37~81岁,平均65.9±7.6岁.分析髋臼松动的原因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33例患者随访时间3~124个月,平均66.3±9.7个月.4例为陶瓷碎裂,11例为感染,2例为外伤,3例为髋臼骨折,13例未明确原因.31例行翻修术,2例终行Girdlestone关节成形术.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者Harris评分平均87.9±6.5分.结论 单纯非骨水泥髋臼早期松动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感染,初期臼杯不稳定可能是另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非骨水泥 髋臼 松动
  •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周定;臧谋圣;胡勇;张琪琪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Highwire、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考克兰协作组织标准评价纳入试验质量,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651例患者,骨水泥髋801例、非骨水泥髋850例。 Meta分析结果示:不限年龄和随访年限,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3.20,95%CI (0.72,14.22), P>0.05],5年以内随访术后翻修率两种固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95%CI (0.15,1.16), P>0.05],5年以上随访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较非水泥固定股骨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2,95%CI (2.68,13.07), P<0.01],术后大腿痛发生率骨水泥固定较非骨水泥固定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 (0.28,0.94), P<0.05],术后Harris评分[MD =0.6,95%CI (-0.79,1.99), P>0.05],松动率[OR =1.31,95%CI (0.27,6.30), P>0.05]、骨折发生率[OR=0.91,95%CI (0.3,2.7), P>0.05]、感染率[OR=2.46,95%CI (0.7,8.58), P>0.05]、异位骨化发生率[OR=0.91,95%CI (0.63,1.33), P>0.05]和脱位率[OR=3.11,95%CI (0.6,16.10), 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有满意的效果,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5年以上稳定性较骨水泥好,但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较骨水泥固定柄高。

  • 解剖髓腔交锁假体对Ⅱ型股骨骨缺损翻修的应用

    作者:祝云利;吴海山;李晓华;吴宇黎;钱齐荣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股骨假体松动常造成股骨近端骨缺损,对失败股骨假体翻修的方法很多.初,普遍采用骨水泥技术进行翻修,据报道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率较高[1].主要原因是髓腔内多为硬化、光滑菲薄的骨面,难以获得骨-骨水泥之间的微交锁,所植入的新假体因而难以获得长期稳定.使用非骨水泥假体进行股骨假体翻修的技术,除骨量丢失较少的患者,以近端微孔涂层假体翻修的结果并不满意[2].当近端骨量中度或者重度丢失时,需要某种形式的远端固定才能获得成功重建.1997年至2000年我们对60例患者采用解剖髓腔交锁假体(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进行翻修,现报告如下.

  • 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敬叶;罗世兴

    髋关节置换术有数十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与改进成为目前外科领域中成功的手术之一,是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有效治疗选择,能矫正畸形、改善功能、消除疼痛等.髋关节置换假体根据骨水泥使用与否可分为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尽管两类假体存在诸多不同,但目前两者均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目前两者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各有优缺点,未能肯定何种假体优于对方.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理念、患者的年龄、活动需求量等进行综合考虑.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折对比研究

    作者:刘兆勇;刘芹凤

    目的:分析研究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CTHA)与半髋关节置换(CTH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折临床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行CTHA术52例为全髋组,行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34例为半髋组,对比手术相关项。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8~4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翻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术后6个月和3年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半髋组(P<0.05),疼痛程度较半髋组轻。全髋组术后3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半髋组(P<0.05)。术后1年全髋组髋臼磨损、髋臼增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半髋组(P<0.05)。结论:CTHA与CTH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折近期疗效相似,全髋组中期随访翻修率和疼痛发生率低于半髋组,髋关节功能较好。

  • 脑内深部核团在立体定向手术中的价值

    作者:徐博;王莉;李彦文

    立体定向手术的关键,在于核团的选择和定位。目前常用的脑深部结构有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丘脑腹嘴前核、丘脑腹嘴后核、扣带回、伏隔核、杏仁核和丘脑底核。结合临床经验及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就上述核团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实际临床应用及定位经验进行综述。

  •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治疗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李灿辉;吴景雄;李青天;洪小泳

    目的 分析对比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按奇偶数字随机分为对比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比组患者实施非骨水泥性半髋置换术,观察组实施骨水泥行半髋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不同修复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负重下地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比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假体,以提升治疗效果.

  •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假体周围99mTc-MDP的摄入分析

    作者:曹力;辛龙;张克远;茹仙古丽;田百超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多用于年轻及运动量大的患者.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通过手术压配安装获得即时稳定性,术后以假体表面与骨组织的密切接触及骨长入获得长久稳定.非骨水泥假体与骨水泥假体术后均会出现松动、感染、骨溶解等并发症.我们通过研究30例患者36个无症状非骨水泥髋假体99mTc-MDP(99mTc标记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扫描像,旨在了解假体周围区域骨摄入比的变化规律,对诊断和评价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 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位置对磨损的影响

    作者:

    髋臼杯倾斜角对全髋关节置换非常重要.研究显示,髋臼杯的倾斜角应≤45°,否则会加剧磨损[1-5].髋臼杯植入的标准是杯体稳定固定,具有合适的倾斜角和前倾角,以避免碰撞,为髋关节提供良好的稳定性[6-9]及减少磨损.有报道认为,髋臼杯的中心与髋关节的旋转中心一致是骨水泥髋臼杯植入的重要标准,因为这与磨损相关[10,11].实际上,Karachalios等[11]发现,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的改变>7.5 mm是导致磨损增加的一个重要变量.而对于非骨水泥髋臼杯,目前尚没有相似的报道.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