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作者:严辉;明星;刘琪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60例,分析患者出现再脱位的原因并针对性选择二次手术方式。结果:6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经过二次手术后均实现了完全复位,并且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时间内,没有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的再脱位原因有多种,具体可总结为对导致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分析不够全面、手术方法的选择不够恰当、手术操作规范与熟练性的欠缺、植骨量不够及植骨位置不当等原因。因此,在手术前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理改变,结合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等对病理改变进行正确恰当处理。

  • 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0例

    作者: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应用

    作者:张劲松;赵黎;孙晶;宦怡;龚雪鹏;彭勇;李昌宏;韩月东

    目的探讨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CDH患儿17例,其中双髋脱位10例,单髋脱位7例,共计手术髋26个,未手术髋8个.采用Picker 公司PQ 6000螺旋CT机,在独立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观察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于手术前后对股骨头颈、髋臼及臼头关系行三维直观显示,并测量髋臼指数(AI)和股骨颈前倾角(FNA)的变化.结论三维CT可以直观、全面及分解地显示髋关节结构,更加精确地测量AI和FNA,从而构成CDH诊治的新模式:立体观察、三维测量、针对治疗.

  • 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后髋臼发育变化的研究

    作者:韦敏荣;何义;廖凤文

    目的 观察分析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后儿童发育性髋臼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获得随访的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患儿32例.采用髋脱位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多数患儿同时行股骨转子下去旋转短缩截骨术,获得同心圆复位.术后连续观察4年通过X线骨盆正位照片观察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角)、头臼指数(AHI)、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的变化趋势.结果 术后AI和AHI逐年缩小,术后3年AI稳定在15°左右,AHI达到正常;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和CE角逐年增加,一般在手术后2年达到正常.术前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头臼指数(AHI)、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与术后相比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幼儿期,发育性髋脱位在获得同心圆复位的前提下,同时行骨盆Salter截骨术后2年,髋臼可获得快速良好的发育.

  • 生物力学分析髋臼指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发智

    目的 从力学角度进行初步探讨髋臼指数在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隔离物体法,找出髋关节在冠状面上所受的主要作用力,建立接近实际的髋关节受力模型并对髋关节的主要作用力进行平面力学分析.结果 髋臼指数越大,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剪切力越大,髋关节脱位的倾向越大.随着髋臼指数的增加和股骨头的外移,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应力线由上内下外走向逐渐偏向上外下内走向,应力逐渐向髋臼外缘和股骨头内缘集中.若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小髋臼指数,可降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剪切力,从而阻止髋关节脱位.结论 髋臼指数的大小能比较准确、直观地反映髋关节的脱位趋势,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 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附68例报告)

    作者:王光忠;李学福;刘焕芝

    本文旨在观察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1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脱位程度、脱位方向和年龄,68例中9例行内收肌切断术,62例下肢牵引4~18d,待股骨头至正常髋臼水平,手法闭合复位,依据髋臼指数大小穿戴不同的蛙式架.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一期髋关节联合修复重建3年髋臼指数发育差异性比较

    作者:葛孚章;贾庆卫

    背景:髋臼指数是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随访其发育变化规律对于指导髋臼修复后康复锻炼、改进髋臼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连续跟踪随访,分析改良Pemberton髋臼修复重建后3年髋臼指数发育差异及差异程度.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观察,于2002-03/2004-11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对象:选择2家医院髋关节脱位患儿127例,年龄5个月~3岁6个月,其中<1岁51例;1-2岁41例:>2岁46例.方法:采用修复重建前不牵引,行-期髋关节联合修复重建(切开复位+转予下旋转截骨+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矫正全部畸形,其中髋臼的处理是在Pemberton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改良.随访结果分析采用手术组髋臼发育与正常髋关节的发育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髋关节功能Muller和Seddon评分.②治疗后在不同髋臼指数区间内,髋臼数量的分布变化.结果:随访中脱落14例,113均进入结果分析.髋臼修复后髋关节功能Muller和Seddon评分优78例,良18例,可17例.第3年进行手术组髋臼指数和正常对照组髋臼指数对照,显示83%术后髋臼指数接近止常,髋臼发育逐渐向正常髋臼发育靠拢,但17%患者术后3年内髋臼指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应朋改良Pemberton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年内,在髋臼、股骨头同步发育的原理作用下,大部分发育失常的髋臼恢复到正常的发育轨道:但少数髋臼发发育过程中发生了退变.

  • 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评估及功能训练

    作者:郝晓艳;时菁;王文贞;刘一鸣;李萍;张丽娟;朱莹

    儿童髋关节的正常发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至8岁时髋臼发育基本成熟,髋臼指数已接近成人水平,发育潜能明显下降[1].因此,通常把8岁以上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称之为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这一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手术后髋关节再脱位、髋关节僵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何降低并发症,以期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一直为临床所关注.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共手术治疗8岁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9例48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西藏与汉族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CT影像学差异

    作者:李婷婷;贾幸;沈阳;谢丰

    目的 比较藏族与汉族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的三维CT影像学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汉族(39例)和藏族(44例)DDH患儿病例资料,统计髋关节的三维CT扫描数据,以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以及脱位高度为主要研究指标,对不同民族的患儿临床影像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藏族与汉族DDH患儿初次诊治年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DDH患儿相比较,藏族DDH患儿髋臼指数显著偏高,颈干角、前倾角显著偏低(P<0.05),低年龄组藏族患儿脱位高度显著高于汉族患儿(P<0.05),高年龄组髋臼指数及脱位高度两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年龄≥36个月的患儿髋臼指数、脱位高度、颈干角与<36个月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年龄≥36个月患儿的颈干角、脱位高度与<36个月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藏族与汉族DDH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明显大于低龄患儿,同年龄段藏族与汉族DDH患儿疾病情况总体无差异,但藏族DDH患儿的初次诊治年龄晚于汉族患儿,应加强西藏地区DDH的早期筛查与诊治,对降低西藏地区DDH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 CT测量儿童髋臼指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清;陈珽;张菁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冠状面水平髋臼指数的测量方法及意义.方法 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获得髋关节前、中、后部冠状面图像,分别测量此三部分的髋臼指数(AI).结果 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髋关节前、中、后部AI值较正常髋关节增大;髋关节Salter手术后,前、中、后部AI较术前减小.结论 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在不同冠状面水平测量髋臼指数,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儿童髋臼的发育情况.

  • Steel三联截骨治疗6~9岁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作者:沈品泉;陈王廷;张菁;杨根兴

    目的评价Steel三联截骨手术疗效.方法对5例6~9岁、髋臼指数平均为44°的患儿行Steel三联截骨,对其影像学、临床结果及满意率进行随访.结果髋臼指数平均矫正至21°,疼痛和跛行好转,没有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加剧.结论 Steel三联截骨对于治疗髋臼指数为45°左右患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 铝板塑型动态治疗发育性髋脱位76例疗效观察

    作者:臧金鑫;刘复奇;葛孚章

    观察采用手法复位铝板支架塑型固定动态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铝板支架塑型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观察,采集4个时间段的X线片,测量观察髋臼指数(AI)和股骨颈前倾角(FNA)的动态变化.结果:坚持治疗73例85髋,AI平均35.43°→24.38°,平均每月减少0.61°;FNA平均由60.89°→35.87°,平均每月减少1.39°.AI和FNA回复过程,皆快于健铡的生理回复.结论:认为在坚持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采用本法治疗可获较好的疗效.

  • 股骨与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期疗效

    作者:肖晟;文捷;刘宏

    [目的]评估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并讨论其矫正机制.[方法] 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科采用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23例,根据手术前、手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骨盆正位X线片的MP指数和髋臼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9.96±8.50)个月,所有患儿截骨处均得到骨性愈合,术前存在的髋关节半脱位都得到明显改善,患髋活动度正常.MP指数由术前的(57.04+7.18)%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19.91±5.55)%,末次随访时为(22.43±5.32)%.髋臼指数由术前平均(31.14±3.99)°,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20.21±2.95)o,末次随访时为(20.63±3.06)..手术前后MP指数与髋臼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是治疗MP指数>50°、GMFCS l~2级的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超声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分析

    作者:徐永通;孙建东;郭瑞;冯涛;黄楠

    目的:探讨新生儿髋关节的超声解剖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 B 超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3例新生儿两侧髋关节 B 超检查结果。结果发现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1例,在髋关节冠状面声像图上分别测量新生儿髋关节的α角、β角、髋臼指数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其正常值分别为:65.10°±5.10°、40.27°±6.14°、24.75°±4.29°、(64.66±5.63)%。结论 B 超能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发育不良,操作简单、经济、无痛、无放射性损害。

  • 发育性髋脱位的康复治疗

    作者:马战胜;张风琴;卢伟

    发育性髋脱位(DDH)的康复治疗应及早进行,但患儿就诊时往往超过闭合复位年龄,这是小儿矫形外科医师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学龄期患儿的DDH治疗,即使切开复位和纠正髋臼畸形手术联合应用,疗效也不尽满意.作者从1988年7月~1999年7月对45例DDH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努力消除或矫正髋部畸形,尽可能恢复了髋关节的解剖结构,为髋关节的继续发育创造了条件.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期间X线参数的变化观察

    作者:陈博昌;王志刚;蔡海青;邢培彤

    目的: 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在闭合复位治疗过程中股骨颈前倾角和髋臼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 24例(38例髋)在12个月闭合复位治疗过程中分8个时间段采集系列X线片.测量、观察股骨颈前倾角(FNA)、髋臼指数(AI)和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脱位髋关节经闭合复位各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 FNA60.91°→39.97°, 减少20.94°, 平均每月减少1.81°;AI32.5°→26.61°, 减少5.89°, 平均每月减少0.56°; AI(D/W)11.93 %→19.19 %, 增加7.24 %, 平均每月增加0.62 %.明显快于正常侧的生理回复.在AI的回复过程中, 大龄组和小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6例因残余髋臼发育不良而需进一步手术治疗的髋关节, 其AI和AI(D/W)的变化过程也极具特点.结论: 股骨头复位是刺激FNA下降、 AI下降和AI(D/W)增加的主要因素, 脱位股骨头对髋臼发育存在负影响, 可使AI增大.AI(D/W)>20 %为正常, 而<15 %为发育欠佳.

  • 骨盆正位片测量法诊断新生儿髋脱位

    作者:刘卫东;吉士俊;周永德;纪树荣;孟宪英

    新生儿期股骨头骨骺核尚未出现,很难根据X线平片诊断髋脱位.Bertol(1982年)提出测量内侧间隙及上方间隙的报告.我院从1979年以来进行了14,500例新生儿普查,普查中发现先天性髋脱位30例(46髋),同时还对100例新生儿做了骨盆正位片检查,测量了我国正常新生儿的数据作为对比,以期提出我国新生儿内侧、上方间隙的均值和正常髋臼指数,作为先天性髋脱位诊断标准参考.

  • 儿童髋关节表面应力分布状态及与髋臼指数的关系

    作者:马承宣;刘贵林;房论光;范勋;敖麟;刘满敬

    关节是人体的大负重关节,承受载荷后,它将产生正应力(压应力、拉应力)及剪应(切)力.一个发育正常的髋关节,在生理状态下,各种方向的力保持平衡关系.

  • 在Pemberton手术中冻干同种皮质骨环的应用

    作者:范毓华;潘新华

    Pemberton手术是通过骨盆不全截骨、远端翻转来矫正先天性髋脱位患儿髋臼的异常指向和降低髋臼指数,因此维持术中远端翻转变位的植骨块质和量十分重要,年龄2~3岁的患儿和再次手术的患儿取自体髂骨植骨质和量均存在着不足.对此我们应用冻干同种皮质骨环+自体髂骨植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用股骨头中心至身体中心线距离之差比辅助判断DDH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范丁安;张建立;王承武

    正常的髋关节是一个杵臼关节,它的稳定性依赖干臼的形态、方向、臼对头的包含,以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V型韧带、圆韧带和关节囊.而臼对头的包含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生儿髋臼相对浅,股骨头呈半球形,臼对头的包含很大程度上依赖软骨性的臼盂,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臼的深度相对加深,股骨头渐渐发育至近似于球的三分之二,这个过程要到3岁以后才能完成.因此,从X线片卜测量髋臼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髋臼指数减少就是这个道理.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