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评价骨质状况及骨质疏松症的超声方法

    作者:他得安;黄凯;王威琪

    超声方法评价骨质状况及诊断骨质疏松症是近年来医学超声领域内的研究前沿,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近年来超声纵波评价松质骨和超声轴向传播技术评价皮质骨以及超声诊断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 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银光;刘安庆

    以下就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加以综述。1 髋关节的生物力学1.1 髋关节的解剖学 股骨颈在载荷下外上方为拉应力,内下方为压应力。为适应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载荷,骨小梁形成两种不同形式的排列,即内下方的压力骨小梁系统和外上方的张力骨小梁系统。两种骨小梁在交叉的中心区形成一个三角形脆弱区域,称为Ward三角。股骨干上端内后侧很多致密的骨小梁结合成相当致密的一块骨板,为股骨距(femoral calcar),此结构可加强干颈间的连接与支持。股骨颈上侧的皮质骨为薄壳,越近股骨颈下侧越厚;大粗隆下方股骨干外侧皮质薄,向下逐渐增厚。由于以上结构特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的放置部位与其固定强度有密切关系。1.2 髋关节的静力学 正常直立时髋关节的受力通过股骨头的中心与身体垂线成16°角,股骨的轴线与身体垂线成9°~15°角,故髋关节的合力与股骨干纵轴成25°~30°角[1,2]。  双足站立时仅靠关节囊与韧带的稳定作用即可使髋关节稳定,每侧髋关节上负荷约为体重的1/3。如果围绕髋关节的肌肉收缩,此力将成比例地增加。单足站立时,关节作用力相应增加,在髋周产生了力矩,利用简化自由体法可以求出一般情况下单足站立时外展肌力约为体重2倍,关节反作用力约为体重的2.75倍。1.3 髋关节的动力学 行走时关节反作用力可达4~7倍体重;不同的步行速度时关节的反作用力不同,速度越大,关节的反作用力也越大。Bergmann等[3]指出以1000m/h的速度步行产生的关节反作用力至少比3000m/h步行产生的反作用力小10%。George等[4]利用置入髋关节内的假体并结合数学模型分析髋关节在手提重物运动时的力,发现二种方法总的结果是一致的,当一侧手提重物行走时同侧髋关节内的作用力基本不变,甚至稍有下降,而对侧关节内力比负重侧增加2/3。并发现在单侧承载运动时,如果上身挺直且提重物的上肢外展(如提着一个大的购物框等),这样同侧关节内的力可获得减轻。2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伤因的生物力学发生特点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其原因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皮质骨薄而疏松,骨小梁稀疏,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减少尤其明显。②Ward三角区在老年人常仅有脂肪填充,使此区更加脆弱。③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④微观结构特点:柴本甫等[5]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股骨上段的骨小梁及其周围的软骨等结构形成了许多个特殊的拱形结构,使得股骨头颈部在吸收震荡并传递应力到股骨上坚硬的骨皮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结构可以使之在不同的载荷下随压力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弹性变形,从而可以承受较大的应力和变形。在老年人,尤其老年妇女,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减少和小梁间距增宽,使股骨颈在头颈交界处的结构明显减弱,故而这种微观结构使老年病人易于发生骨折。

  •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作者:李晓泓;田阳春;解秸萍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骨体积内骨量减少,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疏松,皮质骨变薄,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伴随年龄增加妇女绝经的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是由于绝经造成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骨代谢,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逐渐丢失,造成骨质疏松.

  • 骨仙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胡钢;张钟爱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1].

  • 良好生活方式有助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梁芳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伴随骨折的发生率也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病人身体长期受病痛折磨,而且由于治疗时间长、收效慢,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极易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有助于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危害和侵袭,防范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特别是对如骨质疏松这样的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更是成效显著.

  • 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作者:孙志香;张振鹏;吴静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以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和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生物骨方法的研究

    作者:连芩;李涤尘;张永睿;卢秉恒;王臻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以它自由生成固体形状的特点成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快速成型技术中的几种主要的制造方法,重点讨论当前国内外热点研究的应用立体光造型(stereo-lithography,SL)、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熔化沉积制造(fusion deposition modeling,FDM)和三维印制(three-dimensional plotting/printing,3DP)等快速成型方法制造生物仿生骨的情况,并且归纳国内外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 去睾丸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研究

    作者:王宏芬;谢华;陈艳

    目的:探讨4月龄雄性大鼠去睾丸后骨量的变化,重点比较松质骨和皮质骨骨代谢的变化.方法:20只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和去睾丸组(B组),同等条件下饲养90d后,取腰椎和胫骨中段行不脱钙制片进行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去睾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前者腰椎松质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P<0.05),出现明显骨质疏松;皮质骨外膜的骨形成动态参数如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下降(P<0.05),内膜骨形成和吸收均有增加趋势.结论:去睾丸90d能使大鼠松质骨出现骨质疏松,皮质骨丢失不如松质骨显著.松质骨对去睾丸敏感性比皮质骨高.

  • 皮质骨试样制备及其材料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作者:张冠军;邓先攀;杨洁;翟乃川;邓小朋;曹立波

    有限元方法已经成为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准确的皮质骨材料本构参数对研究人体冲击损伤和人工骨骼等医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骨皮质骨的生理结构,提出批量制备高精度规则试样的加工方法,并开展准静态三点弯曲试验;采用基于梁理论和基于特定样本有限元模型优化反求两种方法,研究皮质骨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区域差异,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两种识别方法所得材料参数的回归模型.制备横向和轴向试样各16个,所提出的试样制备方法能够保证试样间的尺寸偏差不超过4%,基于梁理论方法求得的新鲜牛股骨皮质骨轴向和横向试样的杨氏模量分别为(21.70±:3.33) GPa和(14.47 ±2.10) GPa,极限应力分别为(249.21±:38.83) MPa和(106.81±21.05) MPa,极限应变分别为1.95% ±0.35%和1.06% ±0.20%,与文献结果吻合.对利用优化方法和梁理论方法求得的杨氏模量、屈服应力和有效塑性应变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96.4%、98.7%和89.3% (P <0.05).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试样制备方法能够高效地加工尺寸精度较高的规则试样,并良好地保持试样的生物力学特性.在皮质骨准静态三点弯曲试验中,基于特定样本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反求方法能够识别更准确的材料本构参数,而基于梁理论识别参数的回归模型则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皮质骨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有效塑性应变.

  • 微波高温处理的人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

    作者:叶军;徐可为;蔡和平;朱蕊花;范清宇;唐农轩;张明华

    目的:明确微波高温处理的人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质的变化,为预防微波介入式高温治疗的骨肿瘤患者病理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微波高温加热人皮质骨,制备力学试样.进行静态拉伸、静态压缩试验.测定强度极限、断裂功,延伸率.结果:微波高温处理80℃,持续30min,皮质骨密度下降5.51%.在加载应变率为0.8~1.6×10-4 s-1条件下,进行静力学试验.微波高温处理人皮质骨静拉伸强度无明显下降,压缩强度比正常皮质骨提高约23%.显微硬度比正常湿润皮质骨提高46%.延伸率下降43.2%,断裂功下降.结论:微波高温损害了皮质骨的韧塑性,使骨组织脆性增加,易突发断裂.

  • 45Hz全身振动预防尾吊模型大鼠骨质丢失的研究

    作者:谈诚;马超;李志利;柯征;宫赫;张明;陈善广

    目的:探讨低频全身振动对尾吊大鼠骨质丢失的预防效果.方法:28只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尾部悬吊组(SUS),尾部悬吊+地面刺激组(S+G,地面刺激:15min/d,5d/周),尾部悬吊+振动刺激组(S+V,振动刺激:45Hz,0.2-0.5g,15min/d,5d/周)及对照组(CON).8周后,对各组股骨骨密度(BMD),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胫骨的三点弯曲实验进行了观察.结果:经过8周的悬吊,S+V组股骨头(主要为松质骨)骨密度明显高于SUS和S+G组,但仍低于CON组(P<0.05).而股骨中段(主要为皮质骨)骨密度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三点弯曲结果显示S+V组胫骨大载荷和刚度系数与S+G组和SUS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Ca,P,ALP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45Hz低频全身振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尾吊大鼠的后肢骨质丢失现象,提示其具备了成为长期失重飞行防护措施的可能.

  • 影响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反应的研究

    作者:张晓燕;张迪;周聪;金光春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结合成功标准是第1年边缘骨吸收<1.0 mm,之后平均每年<0.2 mm,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射像区,无疼痛、感染和感觉异常等症状,5年观察期成功率在85%以上[1].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是影响种植体长期稳定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2].种植体周嗣的骨吸收始于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大部分发生于一期手术至负荷后1年时间段.而且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时大部分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症,种植体就位时边缘骨应力过大,引起骨代谢障碍.Oh等[3]曾在2002年提出导致早期骨吸收的几个原因是手术操作不规范,种植体周嗣情况,微小裂隙,负荷超载,生物学宽度,颈部顶模型因素等.Albtrktsson等[4]认为种植体在皮质骨周同骨结合比较理想.众所周知90%-95%种植体间接与骨组织接触,大多数临床试验结果的数据稍微偏高.

  • 右尺骨鹰嘴骨软骨瘤一例

    作者:李亮亮;王黎明;金成哲

    患者男,41 岁,因"右肘后肿痛三月余"于2011 年5 月11 日入院,患者于3 个月前始发现右肘后肿物,生长缓慢,伴疼痛,影响书写等工作,不伴有发热等其他不适,入院查体右尺骨鹰嘴处扪及一突起,约1.0 cm ×2.0 cm 大小,表面皮肤无出血破溃,肿物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受限,有轻度压痛,右上肢末梢血运感觉可.X 线片示右尺骨鹰嘴处骨性突起(图1).结合患者体格检查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右尺骨鹰嘴骨软骨瘤.于2011 年5 月13 日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右尺骨鹰嘴骨软骨瘤切除术",术中见右肱三头肌肌腱下方约1.0 cm ×2.0 cm 大小骨性赘生物,具有典型的骨软骨瘤结构,外层纤维膜,中间软骨帽,基底部皮质骨.将瘤体及周围正常骨质完整切除,送病理,关闭切口,无菌敷料绷带包扎.标本HE 染色见骨软骨瘤典型三层结构,外层为纤维膜,中间软骨帽,基底部皮质骨组织(图2),病理诊断为:右尺骨鹰嘴骨软骨瘤.

  • 种植上部修复新手段:visio.lign

    作者:徐小川;楼勇贞

    一、背景理想种植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应与骨组织弹性模量相近或者差别不大,但目前,钛合金类种植体的弹性模量约是皮质骨弹性模量的5倍,为避免弹性模量不同造成的界面剪切应力过大,需要通过良好的咬合设计调节剪切应力,种植义齿保护合概念被提出,即:适当降低种植义齿所受合力[1]423,防止负载过重导致的种植体周围炎.

  • 骨吸收抑制剂对猕猴皮质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作者:刘恒;曹永平;王瑞;潘利平;杨昕;孟志超;崔云鹏;吴浩;王京;Tasuku Mashiba;Satoshi Mori

    目的:评估骨吸收抑制剂对猕猴皮质骨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猕猴(18~22岁)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NT)、低剂量依降钙素组[0.5 U/(kg· d), ELL]、高剂量依降钙素组[5 U/(kg· d), ELH]、低剂量阿仑膦酸钠盐组[10μg/(kg· d), ALL]和高剂量阿仑膦酸钠盐组[100μg/(kg· d), ALH]。皮下注射给药29周,每周2次。处死前静脉注射钙黄绿素,处死后取左侧股骨中段横截面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5组左侧股骨截面总面积( Tt.Ar)、皮质骨面积( Ct.Ar)、髓腔面积( Ma.Ar)、类骨质周长( O.Pm)和类骨质宽度( O.W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各组皮质骨骨吸收腔周长( E.Pm)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 ALH组骨矿沉积率( MAR.)低于对照组( P =0.049)。 ELL、 ALL、 ALH 组修正后的沉积速率( AJ.AR )低于对照组( P =0.040、0.018、0.09)。各组骨矿化延迟时间( Mlt)、修正后的骨矿化延迟时间( O.Wi/AJ.AR.)和骨形成率(BF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0.110、0.122)。结论降钙素及阿仑膦酸钠通过抑制皮质骨破骨细胞功能抑制皮质骨的骨重建,二膦酸盐作用强于降钙素。降钙素及阿仑膦酸钠能不同程度地影响MAR,但对Mlt及总BFR影响不大。

  • 中药复方护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结构和骨重建状态的影响

    作者:林泽苗;钟佳贤;贾欢欢;吴玉娥;陈珺;李青南

    目的:观察护骨胶囊( Hugu capsules, HG)对去卵巢大鼠骨结构和骨重建状态的影响。方法3月龄SPF级雌性 SD大鼠6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和护骨胶囊低、中、高剂量组( Sham、 OVX、 Pos、 HG-L、 HG-M和 HG-H)。大鼠切除卵巢后,隔天开始给药,连续灌胃3个月,处死前进行两次荧光标记。取大鼠胫骨上段( proximal tibia, PTM )与中段( tibia shaft, TX)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Sham组比较: OVX组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percent trabecular bone area, Tb.Ar)和骨小梁数量( trabecular number, Tb.N)分别降低66.68%和65.01%,骨小梁分离度( trabecular seperation, Tb.Sp)增加276.97%。单位骨小梁周长成骨细胞数( osteob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 Ob.N)和成骨细胞周长百分率( percent osteoblast perimeter, Ob.Pm)分别增加357.53%和468.27%,单位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 osteoc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 Oc.N)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率( percent osteoclast perimeter, Oc.Pm)分别增加213.95%和216.67%,骨形成率-体积( bone formation rate/volume, BFR/BV)增加39.12%,骨形成率-组织( bone formation rate/tissue, BFR/TV)降低55.56%,提示松质骨骨质疏松造模成功。皮质骨没有变化;与OVX组比: HG组大鼠松质骨的 Tb.Ar、 Tb.N和骨小梁宽度( trabecular width, Tb.Wi)增加, Tb.Sp、Oc.N、 Oc.Pm降低,荧光周长百分率( percent fluorescence perimeter, L.Pm)、骨形成率-周长( bone for-mation rate/bone surface, BFR/BS)、 BFR/BV和骨形成率-组织( bone formation rate/tissue, BFR/TV)增加。 HG组大鼠皮质骨的T.Ar、 Ct.Ar、骨外膜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 percent periosteal fluorescence perim-eter, P-L.Pm)和骨外膜骨形成率( periosteal bone formation rate/bone surface, P-BFR/BS)均增加。说明HG能增加松质骨骨量,改善骨结构,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且增加皮质骨骨量,促进皮质骨骨外膜骨形成;与Pos组相比: HG-H组的松质骨Tb.N增加23.80%, Tb.Sp降低22.71%, HG-L和 HG-M组的L.Pm、 BFR/BS、 BFR/BV和BFR/TV显著升高。在皮质骨方面, HG-L和HG-M组的P-L.Pm分别升高234.99%和182.58%, HG-L组的P-BFR/BS 增加229.13%。结论 HG 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量,改善骨组织结构。 HG具有促进6月龄OVX骨高转换大鼠骨形成的作用,在此年龄段促进骨形成方面效果可能优于Pos。为临床应用HG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

    作者:[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代谢性骨病学组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一)定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三发性3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简称原发甲旁亢,系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致甲状旁腺激素( parathyroid hormone, PTH)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高钙血症、肾钙重吸收和尿磷排泄增加、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和以皮质骨为主骨吸收增加等。病理以单个甲状旁腺腺瘤常见,少数为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癌。

  • 骨密度峰值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作者:王洪复;朱国英

    骨质疏松病理表现为松质骨骨小梁数、体积减少和断裂、分布排列改变,皮质骨多孔和结构紊乱,引起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降低和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指标应包含BMD减少程度和骨骼承载力量的衰减.据估计在两因素中BMD因素可占70%~80%,因而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基础,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方法.Kanis等[1]在1994年就以BMD减少的程度作为指标诊断骨质疏松症,后来WHO专家组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义为"BMD较同性别峰值骨密度(peak bone mass, PBM)减少2.5标准差".在判断个体BMD减少程度时,其所测BMD应以年轻时的PBM为基线进行比较,但要掌握不同个体的BMD峰值几乎不可能.因而应用年轻健康人平均BMD峰值作为衡量的基线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人群2~4腰椎(L2~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值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2],BMD数据可以采用BMD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骨质疏松症的骨量诊断标准可以用BMD峰值的均值降低几个标准差的形式建立.为了可靠地诊断骨质疏松症,求得准确的BMD峰值与其标准差是至关重要的.

  • 皮质骨通道技术用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斌;吴腾飞;王文晔;谢孝枫

    近年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因其能够贯穿脊柱,起到三维矫形和内固定作用,在脊柱外科中广泛应用.但是对于一些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固定效果不太理想.皮质骨通道技术因其创伤更小、增加骨-螺钉接触、降低神经与血管损伤等风险而被提倡.皮质骨通道技术为获得螺钉对椎体的有效固定强度、椎弓根螺钉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以及传统椎弓根螺钉置人失败后补救性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根据现有文献报道,评估皮质骨通道的相对优势,对脊柱疾病患者使用皮质骨通道螺钉后的生物力学、形态测量及临床结果研究进行综述.

  • 髋臼后上方皮质骨切骨改良造盖术治疗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刘发雨;倪彦君;李荣富;张万勇;施锋;张宏志

    目的 自行设计髋臼后上方切骨改良弧形加盖法治疗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对该方法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用此方法对7~11岁的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1例28个髋关节实施手术.取髂骨块从内板切2~3个"V"形骨槽,弯折使之呈与髋臼相适应的弧形,紧贴髋臼后上方关节缘做皮质下弧形切骨,将骨块嵌入切骨线.结果 获得随访14例18髋,优12髋,良4髋,可2髋,优良率88.9%.结论 此方法对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满意.

16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