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钙摄入量对我国青年女性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刚;赵文华;付萍;满青青;何丽;杨晓光;张坚

    从营养角度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应放在获得和保持峰值骨密度,延缓绝经期妇女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骨质丢失速率上[1].现有的研究已经证实钙摄入量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充足的钙摄入量对获得峰值骨密度十分重要,因此适宜的钙摄入量不仅可以增加青年女性的骨密度,而且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本研究通过历时13个月的人群钙干预流行病学实验,探讨了不同钙摄入量对青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 妇女初潮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秦林林;陈金标;葛崇华;张卫;马海波;肖艳霞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人群为老年妇女,其峰值骨密度的高低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419例15~50岁的健康妇女进行腰椎、髋部的骨密度测定和生活因子调查,以探讨初潮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

  • 北京房山地区2 726例正常人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作者:侯林俊;孔祥录;黄宝良;盖伟

    目的了解北京房山区正常成年人的峰值骨量及各年龄段的骨密度(BMD)水平,为今后全国范围内的骨量调查提供参考性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使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PX-L)对房山区现有社区医疗服务网内居民及两个人口在2 500人以上的行政村村民,随机抽样年龄在20~89岁的男女人群,2 726例进行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的测定,将所获得的数据录入SPSS 10.0软件数据库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房山地区成年男女峰值骨量在30~39岁年龄段,女性在50岁以后骨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70岁以后呈缓慢下降.男性从40岁以后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BMD达到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男性下降缓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男性.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点在中老年女性,老年男性也不容忽视.

  • 骨密度峰值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作者:王洪复;朱国英

    骨质疏松病理表现为松质骨骨小梁数、体积减少和断裂、分布排列改变,皮质骨多孔和结构紊乱,引起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降低和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指标应包含BMD减少程度和骨骼承载力量的衰减.据估计在两因素中BMD因素可占70%~80%,因而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基础,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方法.Kanis等[1]在1994年就以BMD减少的程度作为指标诊断骨质疏松症,后来WHO专家组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义为"BMD较同性别峰值骨密度(peak bone mass, PBM)减少2.5标准差".在判断个体BMD减少程度时,其所测BMD应以年轻时的PBM为基线进行比较,但要掌握不同个体的BMD峰值几乎不可能.因而应用年轻健康人平均BMD峰值作为衡量的基线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人群2~4腰椎(L2~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值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2],BMD数据可以采用BMD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骨质疏松症的骨量诊断标准可以用BMD峰值的均值降低几个标准差的形式建立.为了可靠地诊断骨质疏松症,求得准确的BMD峰值与其标准差是至关重要的.

  • 非线性回归拟合正常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变化

    作者:季颖;华琳;刘忠厚

    目的采用非线性回归中的大值函数拟合正常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BMD)变化.方法用pDEXA OSTEOMETER DTX-200骨密度仪测量603例5~89岁健康人前臂远端的BMD,对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并与线性回归模型作比较;根据大值函数回归模型方程,以极大值作为峰值BMD计算出峰值BMD时相应的年龄值以及BMD下降13%和25%时相应的年龄值.结果以方程的决定系数R2来评价,非线性回归中大值函数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与线性回归模型中拟合效果佳的三次回归模型相近.结论在BMD随年龄变化的研究中可试用非线性回归中的大值函数进行拟合分析.

  • 影响新疆汉、维两民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作者:赵圆;马华;黄玉洁;代永亮;刘文亚

    目的 探讨非遗传因素对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在20~40岁的216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和305例汉族健康妇女进行体型、锻炼情况、脑体力劳动(职业)、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食用水果习惯、饮牛奶习惯、饮酸奶习惯、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情况、哺乳史等非遗传因素的问卷调查及育龄女性腰椎的骨密度定量CT检查.结果 对汉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有:饮牛奶习惯、锻炼情况、食用水果习惯、脑体力劳动,提示本研究中这4个因素是影响汉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对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有: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饮牛奶习惯、食用水果习惯,提示本研究中这4个因素是影响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中,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

  • 上海市区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建立与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王洪复;朱国英;翁世芳;王莉华;王伟华

    目的建立上海市区女性峰值骨密度并研究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以社区24~43岁青年女性志愿者386例为研究对象,用DEXA测量BMD,以问卷调查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女性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8~39岁年龄段.影响峰值骨密度形成的因素包括体重、牛奶摄入和职业史.结论降低年龄分组跨度、严格抽样标准可提高样本的同质性,减小峰值标准差.

  • 青岛地区成年男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杨乃龙;张砚华;曲宁;王军;贾秀娟

    目的 确立青岛地区正常成年男性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范围,探讨青岛地区正常成年男性的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用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692例25~83岁男性参考人群腰椎(L2~L4)正位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BM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健康成年男性人群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找出佳拟合的方程建立数据库.结果 ①6个骨骼区域峰值骨密度(PBMD)在30~34岁.②各骨骼区域在达到PBMD之后,均呈现随年龄增高BMD逐渐降低的趋势.③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优于其他回归模型,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大.结论 :青岛地区正常成年男性的BMD呈现PBMD后随增龄而逐渐下降,但下降趋势较平缓.三次回归是建立BMD正常参考数据库的佳模型.

  • 女性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峰值和参考图的建立方法

    作者:伍贤平;廖二元;黄干;张红;曹行之;朱旭萍

    目的建立女性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参考图和确定峰值BMD(PBMD). 方法 用DXA QDR 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3378例5~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AP)和仰卧侧位、髋部和前臂的BM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BMD随年龄的变化,找出佳拟合模型方程建立参考图和确定PBMD.结果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佳,即方程的决定系数(R2)大.我们应用拟合曲线建立了BMD参考图,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各骨骼部位高的BMD(A方法)和BMD高的5岁年龄组(B方法)及年龄横断面(C方法)计算PBMD,发现在大多数骨骼部位,三种方法计算的PBMD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此研究建立了女性不同骨骼部位BMD参考图.应用拟合曲线方程计算PBMD(A方法)可获得符合骨骼部位特异性的真正的PBMD,不同方法计算PBMD将对PBMD和诊断骨质疏松产生严重影响.

  • VDRG和ERG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戴兆亨;任立桢

    正常人峰值骨密度(以下用BMD)是推测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危险性的主要依据,BMD低下的妇女中约有60%会在绝经后遭遇骨质疏松性骨折[1,2].对家系和双胞胎的研究分析证实BMD受遗传因素影响,VDRG(Vitamin D receptor gene)和ERG多态性与BMD的相关性是目前骨质疏松症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西安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和峰值骨密度的调查

    作者:曾玉红;殷继超;丘红;张斌;潘明明;师杰;刘峰

    目的 通过调查西安市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和峰值骨密度(PBD),从而为西安市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564名年龄20~80岁的健康西安城市人群。男女性别均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6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HolgicQDR-2000)测量骨密度。结果 男性腰椎和髋部PBD值出现在30~岁,女性腰椎及髋部PBD值也出现在30~岁这一年龄段。结论 男女性各部位PBD的形成大部分处于30~岁这个年龄段,并经过进一步的计算得出了西安市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诊断参考值和低骨量干预参考值。

  • 吉林省老年人群周围骨骨矿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刘利则;高雷;邓小明;吴东辉;王春萍;赵丽丽;张瑾;刘阔;杨柏梁;邹允庚;刘志刚

    目的 通过测定所得骨矿含量数值更好的评估骨强度,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提高高危患者骨折风险识别能力.方法 选取吉林省2375例50-89岁体检者运用美国OSTEOMETERDTX200周围骨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受检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应用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X±S表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50~59岁年龄组OP发生率为9.33%,女性为7.38%;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8.59%,女性为26.26%;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40.00%,女性为55.90%;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63.93%,女性为71.42%.结论 提示随着年龄增加,男女骨密度及BMC均呈下降趋势,女性下降速度明显较男性快,OP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各年龄组之间OP发生率女性亦均高于男性;T值大于-1的受检者中有5.74%骨量丢失率在13%~24%之间,亦为骨量减少范围,这类人群远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骨折的发生率很高,故骨矿含量(BMC)在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骨折病人与正常人骨密度的对比分析

    作者:梅铁成;高玉红;梅菊红;苏恩亮;张进学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与正常入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其中骨折病人431例,正常人222例,按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病人较同年龄组正常人的BMD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的骨折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健康人高,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很有必要.

  • 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杨定焯;程静;安珍

    建立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实质内容是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1963年先进的高精度、无创伤的骨密度测量方法问世以来,国外经历了30年制订一个诊断标准的艰辛历程,证明其难点是认识"把成人一生的骨量当成一个变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诊断标准应遵守选择对象的同质性、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定界的合理性,建立骨密度诊断标准特殊性及流调峰值骨密度的问卷和方法等一系列要求.Kanis1994年的诊断标准是针对白人妇女的,本文为推动建立适合中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而作.

  • 1166例正常人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作者:朱玲;尹大庆;李瑾;李武;周风霞

    目的了解正常人髋部骨密度变化,为建立北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Norland 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北京地区20~92岁正常人进行髋部骨密度测量,男性449人,女性717人,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的峰值骨密度在30~34岁,男性峰值骨密度在20~24岁: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的骨密度男性峰值骨量比女性高;随年龄增长男性女性骨密度值逐渐降低,女性55岁以后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因此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 汉族女性峰值骨密度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欣;郑淑蓉;陈荣京;陈淑玲;范正红;李辉;吕云华

    目的研究汉族女性峰值骨密度(peak bone mineral density,PBMD)与某些环境及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的志愿者159人,①通过饮食回顾法计算每日钙及蛋白人量;②通过7 d运动评估法计算运动强度;③使用DEXA骨密度仪(Hologic QDR4500)测量志愿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④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①腰椎BMD结果参照日本人标准,低骨量或骨质疏松共有35人(22%),正常骨量者为124人(78%).两组间体重及体重指数(BMI)间有显著差异;②腰椎及髋部股骨颈BMD与体重呈正相关,髋部其余位点BMD值和BMI呈正相关;③VDR基因BsmⅠ酶切多态性组间BM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显示:体重及或BMI是汉族女性PBMD重要保护因素之一.汉族女性PBMD和当前营养状态、运动强度、VDR Bsm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未见有相关性.

  • 骨质疏松症的全基因组连锁及关联研究进展

    作者: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及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双生子及家系研究估计65%~80%的峰值骨密度(BMD)的变异是遗传因素决定的[1].研究还发现很多骨折风险的决定因素也受遗传效应的影响,包括骨量、定量骨超声特性(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股骨颈的几何参数、骨转换标记等[2].

  •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地区青年女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馨;侯钦午;马俊岭;郭海英;张瑛;蔡成伟;龚燕青;刘红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地区青年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现状,为本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在北蔡地区随机募集的209例20.0~39.9岁女性进行腰椎正位和左髋正位BMD测量.结果 (1)不同部位的峰值骨密度(peak bone mineral density,PBMD)出现在女性的不同年龄段,股骨颈PBMD出现早,在20.0~24.9岁;腰椎L1、L2、L3、L4和L2-4PBMD出现在30.0~34.9岁;大粗隆PBMD出现晚,在35.0~39.9岁.(2)BMD在同龄人范围内的比例在30.0~34.9岁高,达98.04%;整个20~39.9岁年龄段女性“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的比例为5.74%.结论 (1)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地区女性不同部位PBMD出现的年龄不同,可以推断骨健康状况在30.0~34.9岁处于佳水平.(2)20.0~39.9岁年龄段女性“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的比例为5.74%,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 上海市北蔡地区青年男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侯钦午;张馨;马俊岭;郭海英;林丽;刘定娟;杨蕾;李湘琼

    目的 研究上海市北蔡地区健康青年男性骨密度(BMD)现状,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募集上海市北蔡地区223名20.0~39.9岁健康男性,使用美国GE公司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其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1、L2、L4、L2-4和股骨颈峰值骨密度(PBMD)出现在20.0 ~ 24.9岁年龄段,L3和大粗隆的PBMD出现在25.0~29.9岁年龄段.各椎体间的BMD值整体呈依次增高趋势,L1<L2<L4<L3,L3BMD值高.BMD在同龄人范围内的比例以25.0 ~ 29.9岁高,为90.57%.整个20.0~39.9岁年龄段BMD低于同龄人的比例高达15.25%.结论 男性在25岁左右BMD达到峰值.20.0 ~ 39.9岁年龄段男性健康人群BMD低于同龄人的比例高达15.25%.可见,健康男性的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 深圳城区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吴伏娜;钟紫茹;韩全水;林小岚

    目的调查深圳市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PBM)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圳市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747名,年龄20~70岁的健康城区人群.每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10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问卷调查运动和饮用牛奶情况.结果男性PBM各部位均出现在25~29岁,女性各部位出现在35~39岁,Ward's 部位出现在30~34岁.深圳女性各部位PBM值与男性大致相同.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在50岁时为23.07%,65~70岁时女性为74.19%,男性为63.64%.每周运动1次以上的男性为19.31%,女性为31.95%;每日饮牛奶250 ml的男性为20.00%,女性为71.12%.从不饮用牛奶的男性为43.45%,女性为5.03%.结论深圳城区健康男女性出现PBM的年龄与国内其他城市报导的基本相似.足够的运动和饮用牛奶可提高PBM.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提高青少年时期的 PBM开始.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