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국부과림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妇产科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967/R
- 国内刊号: 崔恒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来稿 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逻辑性。文字准确、通顺、精炼,重点突出。论著一般勿超过4 000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技术方法勿超过1 600字,图表尽量简化。
2.文题 应恰当、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
3.作者 应具备下列条件:①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 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员。每篇论文作者的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列于左下方,应写明全称,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
4.摘要 论著文章所附的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部分。中文摘要应在500字以内,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照。各部分的撰写要求如下。① 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 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及采用的统计学方法;③ 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④ 结论(Conclusions):简要说明研究结论、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可推荐或推广等。
5.关键词 论著文章需列出3~5个关键词。标引的关键词应针对文章所研究的重点内容。请尽量使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内所列的词。未被MeSH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关键词标注。
6.医学名词 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尚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其通用名,不用商品名。
7.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在文稿中正确使用和书写法定计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除pH值用正体外),文稿的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例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等。带长度单位的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写成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3。
8.数字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等。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不能写成3~5×109;60%至70%应为60%~70%,不能写成60~70%。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写作(50.2±0.6)%,而不写作50.2±0.6%或50.2%±0.6%。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数学公式例外。
9.图表 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个图表在文中均应有标注,并对每幅图表冠以具有自明性的图(表)题。本刊采用三线表,表中取消竖线。插图应由专业人员绘制或拍摄;图中字母、数字和符号应清晰,缩印后每个细节仍可辨清。显微照片应标明放大倍数及染色方法。照片内的符号、箭头或字母应与其背景反差分明。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和表。
10.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 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x±s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 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 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④ t 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 F检验用英文大写F; ⑥ 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 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 ⑨ 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1.志谢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方可提名感谢。志谢内容加括号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12.参考文献 按国标GB 7714-87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引用的文献,亦应按照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顺序来编码,尽量避免用摘要作参考文献。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二次文献不宜作参考文献引用。应引用其原始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所列为准,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杂志: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起页-止页.例:[1]李克敏,廉玉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筛查分析方法.中国妇幼保健,2000,15:553-554.
[2] Williams DL, Dietrich C, Mcbroom J. Endocervical curettage when colposcopic examiation is satisfactory and normal. Obstet Gynecol, 2000,95:801-803.
书籍:主编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或作者.文题//主编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例:[1]韩字妍.中期妊娠引产//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4-2610.
[2]Weinstein L,Swartz MN. Patholog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s//Sodeman WA Jr, Sodeman WA,eds.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8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1974:457-472.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发文量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官网?
杂志官网:http://www.obgyncn.com。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是核心期刊。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影响因子多少?
复合影响因子:1.034,综合影响因子:0.906。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审稿周期?
期刊的审稿周期一般为3个月,超过3个月的时间,表示稿件仍处于审稿状态,可以和编辑进行联系。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属于什么级别?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是统计源核心、中文核心、CSCD核心期刊。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是CSCD吗?
知网显示,该期刊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6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低Apgar评分新生儿预后与脐血血气pH值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低Apgar评分新生儿预后与脐血血气pH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病例资料完整的117例新生儿数据,观察其预后指标与脐血血气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脐血血气pH值:足月儿组较早产儿组偏低(7.163±0.121,7.263±0.108;t=16.637,P=0.000);新生儿体质量≥2.5 kg组较<2.5 kg组偏低(7.163±0.123,7.279±0.088;t=15.376,P=0.000);阴道分娩组较剖宫产组偏低(7.141±0.115,7.265±0.101;t=22.352,P=0.000);男婴组较女婴组偏高(7.215±0.106,7.163±0.138;t=7.300,P=0.009);羊水清组较羊水污染组偏高(7.203±0.122,7.136±0.124;t=9.148,P=0.003).②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心肌损伤、新生儿感染、呼吸衰竭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足月儿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组(31.0%,93.3%;x=34.756,P=0.000);新生儿体质量≥2.5 kg组发生率低于<2.5 kg组(34.1%,92.3%;x2=27.537,P=0.000);阴道分娩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35.2%,65.2%;x2=11.344,P=0.001);脐血血气pH值≥7.2组,发生率与pH< 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45.3%;x2=0.116,P=0.853).结论 脐血血气pH值≥7.2或pH值<7.2对新生儿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影响,其是否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
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结果,探讨不同性别染色体易位携带者临床结果的差异.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中心共实施646个染色体易位的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CGH)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技术(SNP array)对囊胚的滋养层细胞进行24条染色体分析,活检后的囊胚冻存及单囊胚解冻移植.分析易位携带者的异常胚胎比例及不同性别、不同类型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PGD临床结果.结果 646个PGD周期中,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异常胚胎比例(68.15%,1 027/1 507)与罗氏易位携带者(47.91%,448/9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互易位组PGD周期取消移植率(36.23%,150/414)也显著高于罗氏易位组(16.81%,39/232,P<0.05);但是,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妊娠率(69.55%,153/220)、活产率(64.41%,76/118)与罗氏易位携带者的妊娠率(72.33%,115/159)、活产率(64.65%,64/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互易位组中,男性携带者与女性携带者对异常胚胎率、取消移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无影响(66.91%,69.65%;34.40%,38.27%;69.05%,70.21%;62.50%,67.39%;P>0.05).罗氏易位组中,男性携带者与女性携带者对取消移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无影响(13.48%,21.98%,75.00%,67.80%;66.15%,61.76%;P>0.05);但是,男性罗氏易位组的PGD异常胚胎数比例显著低于女性罗氏易位组(40.55%,58.44%;P<0.05).结论 与罗氏易位相比,PGD中相互易位的可利用胚胎显著降低;但是在移植周期中,二者的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易位携带者对PGD的妊娠结局亦无影响.
-
阴道镜下阴性象限活检对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的作用
目的 探讨在阴道镜阴性象限活检对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检出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宫颈癌筛查异常转诊阴道镜的患者287例,对其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四象限组织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ECC).结果 287例患者中,41.8%(120/287)活检病理确诊为HSIL+.阴道镜印象为高级别(G2+)的患者,如仅在G2+象限取活检则阳性率为75.3%(61/81),如同时在阴道镜印象为低级别(G1)象限取活检则额外增加3.7%(3/81)的HSIL+检出,而阴性象限活检不增加HSIL+检出.对于阴道镜印象为G1的患者,如仅在G1象限取活检HSIL+的阳性率为29.9%(50/167),同时在阴性象限活检额外增加2.4%(4/167)的HSIL+检出.对于179例在阴性象限活检的患者,细胞学高度异常者对于HSIL+检出率为36.0%(9/25),显著高于细胞学正常或低度异常者8.4%(13/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阴道镜印象为G2+的患者在G1象限或阴性象限活检并不能显著提高HSIL+检出率,而阴道镜印象为低级别病变的患者在G1区域活检可提高HSIL+的检出率,对于阴道镜印象为G1或正常的患者,如同时伴有筛查的高危因素,应酌情在阴性象限活检,以提高HSIL+的检出率.
-
农村地区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中HPV初筛不同分流方法效果的初步评价
目的 评价农村地区妇女以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为初筛的宫颈癌筛查中不同分流方式的效果,探索适合中国农村地区成本效益的HPV初筛阳性后的分流方案.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7个农村现场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HPV检测宫颈癌筛查,HPV初筛阳性者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LBC)、巴氏涂片、HPV16/18分型,HPV载量(VL)或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检查(VIA/VILI)作为分流方法.以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5种分流方法的效果.结果 筛查数据完整并纳入研究共17 782例,HPV感染率13.56%(2 412/17 782).5种分流方式中HPV16/18分型和HPV载量的灵敏度(86.8%和72.1%)和特异度(85.8%和71.4%)较高,ROC工作曲线(0.863和0.717)优于其他3种分流方式,获得终病理确诊平均时间较短(平均9.2 d和9.2 d)(P<0.05).结论 在农村地区HPV为初筛后采用HPV16/18和HPV载量分流方式因其灵敏度、特异度较好,仅需一次召回,获得病理诊断时间短等优势,是目前较适宜的分流方案.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和措施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将患者随机分成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100例,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和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ERAS组的手术用时为(63.43±9.18)h,术中出血量为(36.31±17.06) ml,对照组分别为(65.22±8.82)h和(34.96±16.6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2.13±2.22)h,术后镇痛效果评分为(3.57±1.54)分,术后住院时间为(4.03±0.82)d,住院费用为(12 865.74±861.03)元,对照组分别为(23.31±4.97)h、(5.89±1.29)分、(5.95±1.03)d、(15 970.16±612.43)元,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5/100)与对照组(8.0%,8/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缩短了患者住院日,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
-
术后加速康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盆腹腔粘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妇科良性病变伴盆腹腔粘连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病房进行腹腔镜下良性病变手术患者92例,根据术中有无盆腹腔粘连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全部实施相同ERAS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活动、饮水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客观指标,以及患者术后疼痛、术后活动及肠道感觉情况等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粘连组与有粘连组术中出血量(10 ml,30 ml;P=0.001)、手术时间(60 min,82.5 min;P<0.05),术后住院时间(2.00d,3.00d;P=0.007),总住院时间(5.00d,6.00d;P=0.008)和住院费用(11 260元,15 071元)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中出血增多(P=0.085)和住院时间增加(P=0.000)与手术方式有关,与实施ERAS无关,而粘连患者中手术时间延长(t=7.157,P<0.05),住院费用增加(t=6.190,P<0.05)与实施ERAS管理可能有一定关系.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妇科良性病变盆腹腔粘连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RAS措施客观手术指标,患者主观满意与无粘连手术满意度基本相当.
-
99例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的超声特征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s,CCAM)的超声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产前诊断的99例CCAM的超声资料、妊娠结局及随访结果.结果 ①99例CCAM患者中,大囊泡型49例,微囊泡型50例,合并水肿胎儿3例,成功随访58例(58.6%),其中活产40例(69.0%),3例活产儿出生后有并发症,包括2例肺炎和1例支气管炎伴咳嗽;8例活产儿生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均成功;②99例CCAM患者中,27例行多次超声检查,获得139次囊腺瘤容积比值(cystic volume ratio,CVR)的平均值为0.71±0.85,其中妊娠25~29周平均CVR(0.76±0.54)明显大于妊娠≥30周(0.31±0.23)(P<0.05).③多次超声检查的27例患者中,85.2%(23/27)的CVR随孕周下降,初次CVR< 0.4组、04≤初次CVR< 0.8组及初次CVR≥0.8组的CVR分别下降0.8%、20.5%和60.3%.结论 胎儿CCAM多数预后良好,CVR于妊娠20~30周呈现高值,但多数CVR随孕周呈下降趋势,且妊娠30周后CVR下降明显,初次CVR越大,下降幅度越大,初次CVR预测胎儿预后的价值有限.
-
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ERAS组(采用ERAS处理)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糖、术前乏力腹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再入院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ERAS组患者术前饥饿感发生率(28.85%,15/52)、术前睡眠不良发生率(30.77%,16/52)、术前乏力、腹泻等不适发生率(5.77%,3/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术后24 h内肛门排气(71.15%,37/52)、术后6h内下床(48.08%,25/52)、术后6h疼痛评分≤3分(69.23%,36/52)、术后饥饿感(15.38%,8/52)、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8.85%,15/52)和平均住院日[(6.52±3.1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潴留、术后感染、肠梗阻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D5).两组术后均无血栓及再入院患者.结论 采用ERAS理念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处理,能够减轻患者术前不适,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男方畸形精子症对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患者胚胎非整倍体及胚胎发育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患者中男方畸形精子症对胚胎的发育及染色体非整倍性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PGS的患者进行分析,排除梗阻性无精症、严重少弱精子症的患者,共纳入91例患者,计98个周期.收集基本资料及助孕相关指标,按照WHO第5版规范,以男方畸形精子症诊断标准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精子畸形率≤96%及>96%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男方精子畸形率对PGS患者胚胎非整倍体性发生率、胚胎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精子畸形率96%和>96%组患者受精率[(0.73±0.16)%,(0.68±0.20)%]、优胚率[(0.49±0.24)%,(0.46±0.16) %]、囊胚形成率[(0.53±0.29)%,(0.65±0.25)%]、种植率[(0.70±0.45)%,(0.56±044)%]和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0.64±0.26)%,(0.68±0.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调整混杂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随男方精子畸形率的增加,上述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精子畸形率≥99%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与精液参数正常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匹配,与精液参数正常患者比较,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方精子畸形率对PGS患者胚胎非整倍体性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男方精子畸形率的高低不能作为PGS的单一指征.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43例通过查阅循证资料制定干预方法,对两组干预方法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干预方法比较,干预组术前晚进食时间和进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干预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ERAS理念的应用可简化术前准备,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
-
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与超声聚焦在治疗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点阵式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激光和超声聚焦治疗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48例,采用点阵式CO2激光(激光组)和超声聚焦(超声聚焦组)治疗各24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皲裂、皮肤颜色和性交痛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激光组治疗后患者瘙痒、皲裂和性交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肤颜色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聚焦组治疗后患者瘙痒、皮肤颜色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皲裂和性交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组治疗后VAS瘙痒评分较超声聚焦组明显降低(P<0.05),而超声聚焦组外阴皮肤颜色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点阵式CO2激光和超声聚焦均为治疗外阴单纯性苔藓有效方式,前者对瘙痒及皲裂症状改善较为明显,而后者对皮肤颜色的恢复可能更为有效.
-
ABCG2在自然流产胎盘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抗体(ABCG2)在人工/自然流产胎盘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差异及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n=65)及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自然流产组,n=78)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经原代培养后,采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情况,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24 h、48 h、72 h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自然流产组(P均< 0.05).自然流产组48 h后G0/G1期细胞分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期细胞分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5.027,P<0.05).细胞培养24、48 h后,自然流产组ABCG2mRNA相对表达量(1.023±0.149,1.289±0.1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419±0.041,0.614±0.064) (P<0.05);细胞培养24、48 h后,自然流产组滋养层细胞凋亡指数(0.188±0.027,0.307±0.032)显著大于对照组(0.311±0.036,0.605 +0.050) (P<0.05);细胞培养24 h、48 h后,自然流产组ABCG2、p-PI3K及p-Akt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而Caspase-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出现滋养层细胞凋亡及ABCG2低表达,可能与PI3K/Akt-Caspase-3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
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于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术后加速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37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依照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分为ERAS组16例和对照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25±2.71)h],与对照组[(30.37±1.59)h]比较ERAS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50±0.32)d,对照组为(4.87±0.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24h血清TNF-α、IL-6值分别为(59.750±7.978) ng/ml和(13.125±4.189) ng/ml,对照组分别为(80.22±7.84) ng/ml和(16.80±2.85) 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并发症6例,其中腹胀2例、下肢静脉血栓(VTE)1例、淋巴囊肿2例、尿潴留1例;对照组并发症11例,其中切口愈合不良1例、腹胀4例、VTE2例、淋巴囊肿3例、尿潴留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结合ERAS理念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手术应激,加速患者康复.
-
高频超声在孕妇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孕妇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均怀疑骨折的孕妇行高频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和产后放射线检查,分析高频超声对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21例疑似骨折的孕妇,确诊骨折20例.骨折部位26处,其中肱骨骨折4处,桡骨远端骨折6处,肋骨骨折9处,锁骨骨折1处,胫骨骨折5处,髌骨骨折1处.骨皮质强回声带连续性中断作为超声诊断骨折标准,高频超声检出骨折20例,准确率100%,骨折部位24处,漏诊2处,准确率92.3%.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疑似骨折孕妇的首选检查方法.
-
高龄孕产妇无创DNA产前诊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 345例高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cell-freefetal DNA,cffDNA),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提示染色体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手术,羊水细胞培养后G显带核型分析,进而对NIPT检测结果和核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①1 345例孕妇中,检测异常者19例:其中6例21-三体高风险,2例13-三体高风险,11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45,XO;2例47,XYY;6例47,XXX/XXY).②19例高风险孕妇中,2例性染色体异常拒做羊水穿刺,17例行羊水穿刺检查,其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者13例(21-三体6例,13-三体1例,47,XXY/XXX4例,47,XYY 2例);余3例NIPT检测异常孕妇羊水穿刺结果正常.③NIPT检测技术对高龄孕妇21-三体检测符合率达100%,但对13-三体的符合率仅为50%.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NIPT检测对核型为47,XXX/XXY和47,XYY的符合率达100%,而45,XO异常符合率较低.结论 NIPT检测技术应用于高龄孕妇产前检测,对21-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增加的检测符合率较高,但对13-三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的符合率偏低,NIPT检测异常的孕妇仍需行羊水穿刺确诊,避免不必要的流产.
-
彩色多普勒喷尿检查在妇产科手术中可疑输尿管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喷尿检查在妇产科手术中可疑输尿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术中疑诊输尿管损伤的患者行喷尿彩色多普勒检查,术后完善影像学检查或输尿管镜检查及临床观察,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0条可疑输尿管损伤中,彩色多普勒喷尿检查正确诊断9条,漏诊1条.3例彩色多普勒喷尿阳性者正确诊断输尿管损伤3例,余6例喷尿彩色多普勒信号者阴性,均无输尿管损伤,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式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8).结论 妇产科术中喷尿彩色多普勒检查与术后影像学及临床观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喷尿彩色多普勒对术中诊断输尿管损伤具有优势.
-
126例妊娠晚期胎盘植入的治疗及母儿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不同孕周胎盘植入的临床治疗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晚期胎盘植入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终止妊娠孕周分为妊娠28 ~ 33周29例,妊娠34~36周41例,妊娠≥37周56例,观察其治疗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 126例孕妇中,阴道分娩20例(15.9%),剖宫产106例(84.1%).保守性手术87例(82.1%),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原位保留12例均保守治疗成功,子宫切除术19例(17.9%),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发生产后出血60例,平均出血2 500 ml(1 600~4 122 ml).妊娠28~33周患者的住院时间、产褥感染、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妊娠34~36周、妊娠≥37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植入提倡个体化治疗策略,非紧急状况下在妊娠34周至近足月间计划分娩,以保守性手术为主,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结合彩超及MRI资料等判断可能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剖宫产术前放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常规行剖宫产术加缝扎止血术,其中有17例在原有手术基础上采用子宫重塑术为研究组,另17例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17例患者中,产后出血7例,其中2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出血量>2 000 ml),分别输红细胞悬液6U和9U,无输红细胞悬液>10U及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17例患者中,产后出血13例,其中9例产后出血量>2 000 ml,大量输血5例、子宫切除5例.两组产后大出血、大量输血及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4个月~1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宫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与子宫切除的风险,可作为胎盘植入患者的治疗方法.
-
宫颈腺肉瘤病例分析5例
苗勒氏管腺肉瘤是一类少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该肿瘤属于双向分化性肿瘤,是由良性或者非典型的腺上皮成分和恶性间质成分构成[1].71%腺肉瘤发生于子宫体,15%发生于卵巢,12%发生于盆腔,只有2%的腺肉瘤发生于宫颈[2-3].子宫体腺肉瘤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子宫颈腺肉瘤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平均年龄31岁,曾有文献报道小年龄为10岁[4].因宫颈腺肉瘤发病率较低,且部分患者有生育要求,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其诊断及治疗仍在探索中.此文通过报道我院5例宫颈腺肉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关键词: -
剖宫产术前羊水栓塞抢救成功一例
一、病例摘要孕妇44岁,孕6产1,因“停经9个月余,阴道流液伴腹痛2h”于2018年2月21日入院.计划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曾于2000年因“脐带绕颈二周、骨盆狭窄”行剖宫产手术,人流4次.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90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产科检测:宫高36 cm,腹围102 cm,头先露,已入盆,胎心152次/分,估计胎儿体质量3 0009.宫缩规律,每次持续约25~30s,2~4 min一次,强度强.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3 cm,髂嵴间径25 cm,骶耻外径17 cm,坐骨结节间径7.5 cm.阴道检查:宫颈管向后,质中,宫颈未消,宫口未开,胎膜已破,羊水清亮,头先露,S-3,骶岬未及,骶尾弧度适中,尾骨不翘,坐骨棘间径9 cm,坐骨切迹容2横指,耻骨弓90度.
关键词: -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子宫内膜癌孕激素治疗后中西医结合助孕成功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33岁,主因“发现子宫内膜病变1个月”于2015年12月20日就诊本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6~7 d/25 d,于2015年6月开始出现月经量减少,为既往正常经量的1/3,月经周期无改变,口服中药治疗无改善.患者因婚后未避孕未孕1年,配偶无精子症,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前外院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1.2 cm,宫腔下段回声不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因子宫内膜回声不均于2015年11月23日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见子宫腔中下段右侧壁及前壁见结节样突起直径0.5~1.0 cm,表面血管走形清晰.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细胞非典型性,局灶为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组化示ER(90% 3+),PR(90% 3+).盆腔核磁共振检查提示无子宫肌层及宫旁浸润.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G2.
关键词: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与价值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国内外关于加速康复的研究提示其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本文就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女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的罕见良性间质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及盆腔等部位.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妇科医师漏诊或误诊,其临床误诊率约80%.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可达32% ~76%.目前对AAM的治疗强调个性化综合治疗,以手术结合激素治疗、血管栓塞及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另外,微创治疗方式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由于AAM报道较少,尚无统一的标准化治疗规范.因此,该文对近年来AAM临床治疗方法的进展简要综述,以期为AAM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及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了解内膜容受性的情况,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对治疗女性不孕症具有积极作用.尽管许多因素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非编码RNA是一类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在各种各样的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对近年来非编码RNA,特别是microRNA、lncRNA及circRNA在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探索进行了阐述,为深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分子特征,精准把握胚胎“种植窗”提供新思路.
-
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妇科内分泌及生殖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是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活性因子,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AMH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可以作为卵巢储备功能的标志物,反映女性的生育功能的衰退,并预测绝经年龄,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此外,它在辅助生殖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测定血清AMH水平可以预测卵巢的反应性,制定个体化的促排卵药物使用方案,提高受精的成功率及妊娠活产率.抗苗勒氏管也可作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标志激素,在术后疗效评估及监测复发方面起作用.
-
ERRα/PGC-1α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相关受体α (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Rα)属核受体家族成员,是一类非配体依赖性激活的孤儿核受体,ERRα受到转录共活化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的活性调节,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发育、癌变、胞内信号传导等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ERRα/PGC-1α与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血管形成、侵袭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但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ERRα/PGC-1α信号参与妇科恶性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后续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应用,可充分发挥护士多重角色的作用.ERAS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等多学科的合作,从护理的角色进行干预,缩短术前待床日,建立ERAS护理团队及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满意度.术中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的作用,重视细节护理,保障术中患者能享有高质量的护理.积极发挥手术室护士的协调能力,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紧密配合,缩短术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术中注意体位安置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及时应用药物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后采用舒适体位、ERAS健康操及“四三安全下床模式”,让患者早下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建立妇科无痛病房理念,应用多模式、预防性镇痛让患者术后疼痛评分<3分.术后清醒即可咀嚼口香糖,无不适进食碳水化合物逐步过渡到普食,促进肛门早排气,减少术后并发症.开展延续护理,出院后邀请患者自愿加入微信群、术后第7~10天护理门诊随访、建立了313护理随访团队、急救绿色通道及开通护士站24 h联系电话,保障ERAS患者出院后的安全.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妊娠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仅导致妇女不孕不育,而且增加孕期流产、多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直接影响患者本身及其子代的结局.PCOS患者孕前应积极控制体质量、纠正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状态,从而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母婴预后.
-
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不同化疗药物可能对甲状腺存在从轻度甲状腺功能性异常到明显甲状腺疾病影响;许多分子靶向治疗如酪胺酸激酶抑制剂、Ipilimumab和贝伐单抗等诱发原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等,且其发生率高;细胞因子如IFN-α和IL-2等可引起常见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治疗如抗CTLA4单抗或PD-1抑制剂等也引起发病相对高甲状腺炎,诱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其他同位素碳(131I)化钠或131I-标记单抗也可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化疗药物对老年肿瘤和儿童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大,而对成年人影响相对较小.对肿瘤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及化疗药物相关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需要增加甲状腺腺素用量.鉴于肿瘤治疗期间医师可能忽略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症状,如疲乏、衰弱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多误诊.因此,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推荐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
-
转变观念,科学规范开展妇科手术后加速康复工作
手术成功与否,除与手术本身直接相关外,与手术后的康复也密切关联.手术目的是切除病灶,去除异常,缓解和治愈痛苦,而手术后身体和器官功能加速康复是达到手术目的的重要保证,要使身体和器官功能尽快康复,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均需采取相关的举措.1997年丹麦Kehlet[1]医师首次提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概念,很快在国外得到认可,并不断完善和推广.十年前这一理念引入国内,首先在外科领域应用.近年来,ERAS也受到妇产科大夫的重视.因此,在刚刚起步阶段,妇产科医师应转变观念,科学规范地开展妇科手术后ERAS工作.
关键词: -
重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通过基于循证的围手术期系列优化措施,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这一概念早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1]在1997年首先提出,现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其有效性、安全性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认可.在黎介寿院士的倡导下,ERAS在我国外科领域也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业已形成了多个ERAS外科专家共识.在国际上,2001年Moller等[2]首次将ERAS理念应用于妇科手术,之后逐步用于各种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2016年ERAS学会发表了妇科/妇科肿瘤ERAS指南[3].近年来,在我国妇科领域,ERAS在一些医疗机构已开始实践探索,但总体上滞后于外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亟待提高妇科医生及相关学科人员对ERAS的认识,在总结国内外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妇科手术ERAS专家共识,加快ERAS在我国妇科专业的规范化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
未知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编辑非常好,文章一有消息就会立马通知。1个月的外审结束后,通知修改后录用。只要研究方向符合期刊,文章有创新点,一般会被接收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编辑很认真,会电话沟通文章的细节错误修改,自己的文章上的错误都被一一标记出来。非常好的期刊,建议大家试一试。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很好的一本期刊,审稿的速度快,4月份投的稿件,6月录用。2位审稿人,小修了一次后接收。个人感觉文章有新意会比较好中。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个人投稿经验之谈:期刊比较看重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编辑老师态度好、有耐心,每次都有问必答。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从投稿到录用3个月左右,审稿人提的意见很有针对性,标出了错误和不足的地方。这次的投稿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很好的一本期刊。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直接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
杂志审稿的速度很快,我投的一篇2周就出了结果。编辑态度好,电话咨询问题有那心。期刊对文章的格式要求比较高。
第一次投稿,过程坎坷,修了好几次,终于录用了。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要求高,审稿人给的意见全面,编辑校稿认真,小错误都会被标记出来,很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