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孙俊凯

    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麻木症状缓解、紫绀症状消失、皮肤低温改善、踝肱指数(A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能够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控制,改善患者病情.

  • 动脉硬化闭塞症静息痛患者逆阶使用镇痛药物的研究

    作者:张丽;齐加新;马丹风;姜芙蓉;孔祥骞;徐磊

    目的:探讨规范逆阶使用镇痛药物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静息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0例ASO静息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性别、年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使用规范逆阶镇痛方案;对照组使用常用镇痛方案。观察2组患者静息痛强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焦虑程度、住院时间、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逆阶镇痛组在静息痛和焦虑程度、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常用镇痛方案组。结论逆阶镇痛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用镇痛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

  • 穴位注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军;段俊红;张建强;左红举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扩血管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对周静息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周静息痛发作频次、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肱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对以静息痛为主诉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 自控镇痛治疗术后静息痛发生谵妄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忠哲;刘元庆

    目的:观察传统和自控镇痛方法治疗术后静息痛的谵妄发生率.方法:对60例食道胃部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单次肌注吗啡或患者自控镇痛(PCIA)方法,比轻两者的静息痛、运动痛、大疼痛评分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肌注吗啡组静息痛评分谵妄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自控镇痛组(P<0.05).结论:自控镇痛用于治疗术后静息痛,不仅疗效好于单次肌注给药且谵妄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 14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肖德宽;陈德货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的临床治疗理念,总计案例144例,用口服饮片汤药、中药外敷、理疗、择机选用西医药的综合治疗。结果:TAO、ASO的总有效率为93.0%。结论:中药对周围动脉血管具有逆转和修复其病理改变的作用。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促进患者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愈合

    作者:师天雄;缪建航;孙健鸣;胡锡祥;张明光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和静息痛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及静息痛患者通过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者]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在第5~6天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浓集干细胞液作患肢小腿肌肉注射.结果 16例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均延长,其中,12例患者静息痛均缓解;11例溃疡愈合.病人均随访3~24个月.4例失访.结论 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和静息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在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曹炜;野翠杰;郗晓琦;孙秀梅;周建新;袁媛

    目的 观察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价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200例,用中文版CPOT对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价,记录其评分值,同时使用长海痛尺让患者进行自我疼痛的评估,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CPOT评分判断疼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CPOT评定者间的信度.结果 共纳入开颅术后回ICU患者200例,其中无气管插管患者和有气管插管患者各100例.中文版CPOT在两组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在无气管插管患者中ICC为0.857(95%CI:0.787~0.904),在有气管插管患者中ICC为0.851(95%CI:0.778~0.899).在无气管插管患者,使用COPT≥2分评价患者静息条件下存在疼痛具有大的约登指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和86%;在有气管插管患者,COPT≥3分时对患者具有大的约登指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91%;使用CPOT评价有气管插管患者与无气管插管患者疼痛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6 vs.0.777,P>0.05).结论 应用CPOT评价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的疼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达肝素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文祯;姜涛;宋秀霞;卢桂阳;姚晓爱

    目的 探讨达肝素钠短期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78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基础治疗+达肝素钠(5000 U q12h,n=39)或基础治疗+安慰剂(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 q12h,n =39)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对ABI、TBI、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下肢疼痛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跛行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两组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达肝素钠短期皮下注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下肢缺血程度;改善患者缺血肢体的疼痛程度,但未能增加患者的跛行距离.其短期应用安全性较好.

  • 自控镇痛对老年病人术后静息痛所致谵妄的作用

    作者:黄常清;吴楠;黄泽清

    目的 通过比较控镇痛与传统镇痛对老年术后病人静息痛和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自控镇痛对静息痛所致谵妄的作用.方法 食道和胃手术病人60例,年龄均65岁以上,随机分为自控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病人苏醒后自控镇痛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即肌注吗啡或哌替定,定时采用VAS(视觉模拟尺)评分法对静息痛,运动痛,大疼痛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麻醉及手术时同,麻醉药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镇痛组静息痛评分为(1.33±0.39),对照组(4.14±0.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痛和大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镇痛组谵妄发生率为3.3%,对照组1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控镇痛显著减轻老年术后病人静息癌,对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

  • 股动脉注射药物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凤菊;周凤娟;赵春艳;张永杰;刘淑文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四大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0倍.临床常常出现肢体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溃疡,静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在综合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2%利多卡因联合肝素钠、654-2股动脉注射的方法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高延明;张路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实验研究中,建立大鼠糖尿病足溃疡模型,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创面溃疡的愈合情况,并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临床应用研究中,对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观察创面溃疡的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溃疡的愈合快于常规治疗,但是与正常足溃疡愈合相比仍较慢,且移植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升高,但是低于正常足溃疡对照的水平。临床应用研究显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创面溃疡基本均可完全愈合,且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伤以及出凝血时间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

  • 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在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的短期疗效

    作者:来集富;杨光唯;卢惟钦;卢凯平;吴昊;蒋劲松

    目的 观察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PGE1)在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82例下肢动脉硬化所致严重下肢缺血(CLI)并且无法行手术或者腔内血管重建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2周前后下肢静息痛疼痛分级情况、额外镇痛药物的应用和踝肱指数变化,从而评价脂微球化PGE1的短期疗效.结果 82例患者下肢静息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5.6%,第2周患者平均额外镇痛药物的应用较第1周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脂微球化PGE1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CLI患者的静息痛症状,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此类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

  • 穴位埋植药线治疗脱疽疼痛42例

    作者:阎银宗

    1995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穴位埋植药线治疗脱疽静息痛以及坏疽疼痛42例,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4例;年龄小27岁,大76岁,平均年龄56.3岁;静息痛36例,坏疽疼痛6例;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33例.

  •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李林;邱凤艳;徐林

    目的 比较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与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病变为主的膝骨关节炎( 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KOA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和对照组(22例,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胫骨角,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观察指标上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术后各时间点治疗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股骨胫骨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及6个月治疗组股骨胫骨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能明显减轻KOA患者的静息痛,提高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 坐骨神经离断术治疗Ⅱ度心衰合并下肢静息痛一例

    作者:陶贵录;楚同彬;张雷;王晶

    病人女性,77岁.右足疼痛3年余,加重1天入院.否认糖尿病病史,既往高血压3级,极高危病史5年,心功能不全合并房颤病史3年,脑梗塞病史4年.病人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疼痛,查双下肢动脉血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A)示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右侧为重,先后3次行右股动脉支架成形术开通血管,术后症状缓解.

  • 丁咯地尔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刘凤阁;王正军;刘光健

    目的:比较丁咯地尔和己酮可可碱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丁咯地尔100mg和己酮可可碱300mg,于治疗前后第1、2周末对周静息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结果:丁咯地尔组在减少周静息痛发作频次、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肱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己酮可可碱组.结论:丁咯地尔对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效果.

  • 耳穴埋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夜间静息痛的影响

    作者:彭小菲;赵琛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夜间静息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豆刺激耳廓穴位,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及PSQ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SQI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法可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减轻夜间静息痛,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健康。

  • 髋关节置换采用中药联合经静脉自控镇痛多模镇痛临床观察

    作者:陈向军;申震;王会如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采用中药联合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多模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2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录入计算机系统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PCIA的镇痛方式,研究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身痛逐瘀汤)结合PCIA的多模镇痛方法协同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的静息状态下及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2组术后4h、12h、24 h、48h、72h、出院时各时间段静息状态下、活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分别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髋关节置换采用中药联合PCIA多模镇痛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

  • 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早期镇痛疗效

    作者:庞佳宁;刘劲松;李溪;王莉竹;张锡华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ASA分级I~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采用的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CFNB组(治疗组),PCIA组(对照组),其中CFNB组30例,PCIA组30例.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患侧膝关节静息痛及运动痛VAS评分;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值)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术后7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与术后的3个月HSS评分;术后出院时间.结果 术后CFNB组的静息痛及活动痛疼痛程度平均小于PCIA组;术后1、2、3、5、7d,CFNB组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值)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大于PCIA组;术后7d内不良反应的比率,PCIA组明显大于CFNB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CFNB组大于PCIA组;术后出院时间,CFNB组明显小于PC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PCIA镇痛,术后CFNB镇痛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减轻TKA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增加关节运动活动度,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关节锻炼利于功能康复,并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优点.

  • 坐骨神经离断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管晓菲;殷淑玲

    目的 通过坐骨神经离断术来缓解患者静息痛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引起静息痛患者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局部麻醉手术离断坐骨神经.结果 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疼痛立刻消失,饮食良好,夜间静息痛症状缓解,睡眠达5~6小时.结论 坐骨神经离断术止痛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截肢率,本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