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痹颗粒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金学;朱立国;罗杰;李俊杰;顾骐;席银辉;刘克新;李守国;高景华;曹勇;王红东;杨克新;白罡;赵敏

    目的:观察腰痹颗粒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75例随机纳入治疗组(口服腰痹颗粒)92例和对照组(口服氨糖美辛片)83例。疗程2周。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总体疗效和计步器对间歇性跛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8%,优良率为54.5%;对照组有效率为58.8%,优良率为23.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01)。除了步距之外,腰痹颗粒对步行距离、步行时间和步行速度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45 d的近期随访结果与疗程结束时相似。结论:腰痹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状态。

  • 颈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16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作者:张世民;黎作旭

    间歇性跛行有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和脊髓源性3种类型,前2种临床上较常见,而颈脊髓受压所致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相对少见,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自1999年9月-2005年2月,治疗颈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16例,报告如下.

  • 14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肖德宽;陈德货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的临床治疗理念,总计案例144例,用口服饮片汤药、中药外敷、理疗、择机选用西医药的综合治疗。结果:TAO、ASO的总有效率为93.0%。结论:中药对周围动脉血管具有逆转和修复其病理改变的作用。

  •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腔内治疗对比分析

    作者:王灵敏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0)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统计分析糖尿病性ASO(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性AS0(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变位置、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截肢率和踝肱指数变化等。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TA成功率为87.4%,置入38枚支架。在随访中,再次行4例PTA。非糖尿病组患者的PTA成功率为95.7%,置入42枚支架。在随访中,再次行9例PTA。在57例静息痛患者中,疼痛术后消失45例;27例溃疡,在术后愈合17例。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的AS0患者,PTA的效果较为满意,是不错的治疗方式。

  • 第26例:临床表现为下肢跛行、左心室占位

    作者:林雪;李宁宁;陈跃鑫;曾学军;严晓伟;方理刚

    患者男性,32岁.因"间歇性跛行4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1年6月2日入院.患者从2007年初开始行走时自觉右小腿酸痛,休息之后可以缓解,未特殊诊治.2007年2~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上腹痛,当地医院诊为"胰腺炎"治疗3~5d(具体不详),症状好转.此后患者时常出现长时间行走后右下肢痛,休息后可缓解,未诊治.2007年6月出现左上肢活动障碍,口角歪斜,头颅CT提示"脑梗死",头颅MRA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炎,治疗10余天后症状好转.2007年11月冠状动脉CTA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软斑块形成,左心室腔内梭形充盈缺损,考虑为肥大乳头肌影.

  • 巨细胞动脉炎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的诊疗进展

    作者:吴潇;郑月宏

    下肢间歇性跛行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主诉,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但巨细胞动脉炎(GCA)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狭窄,引发此症状.诊断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等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可有效区分这2类疾病,从而指导治疗.本文结合近年下肢GCA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新的诊疗进展.

  •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腔内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杨;郭建明;谷涌泉

    股腘动脉(FPA)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FP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液供应,缓解患者因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等症状.然而在支架置入术后可导致FPA支架内再狭窄(FPA-ISR).有文献报道,支架后再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达20%~50%[1-2].而一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就会再现下肢缺血,因此对于FPA-ISR的治疗方法相继出现,现将就目前SFA腔内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周玉斌;吴丹明;徐克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因此深入研究该病的诊治对策,仍然是目前临床医疗的重要课题[2,3].现就该病手术治疗方法的进展及疗效做一综述.

  • 重视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治

    作者:陶军

    1 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系统性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是常见和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同时,还累及上肢或下肢等外周动脉.近年来,上肢或下肢动脉病变引起的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程度高的重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我国是世界人口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年龄>60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年龄>60岁的人口比例将达到25%,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未富先老,老龄化进程提速,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因此,老龄化导致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是重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将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问题.研究表明,外周动脉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是未来发生诸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血管病死亡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重视并规范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治,对于降低我国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3].2011年AHA的外周动脉疾病指南,对2005年版指南进行了部分更新.现拟通过解析2011年AHA的外周动脉疾病指南重要更新之处,并结合我国外周动脉疾病的防治现状,进一步强调和规范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要点,为广大医师临床诊治外周动脉疾病提供参考与建议.

  •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腔内治疗对比分析

    作者:娄尧强;徐侃;王林君;王松茂;金晔;孟路阳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下肢ASO患者97例.观察糖尿病性ASO(糖尿病组)32例和非糖尿病性ASO(非糖尿病组)65例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变位置、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截肢率和踝肱指数变化等.结果 所有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总随访率87.6%.糖尿病组PTA成功率87.7%,置入支架16枚,随访中再次行PTA 4例,截肢5例.非糖尿病组PTA成功率96.1%,置入支架48枚,随访中再次行PTA 9例,截肢7例.54例静息痛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5例(83.3%),25例溃疡,术后愈合16例(64.0%).结论 PTA治疗糖尿病性ASO和非糖尿病性效果满意,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对那些远端流出道不良的病例.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庆文;刘西平;李萱;钟晓卫;李莎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介入治疗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狭窄及闭塞的部位、数目、病变动脉分布情况,并观察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下肢动脉病变累及髂动脉3条,股动脉8条,采用6~8 mm直径的球囊进行扩张,支架7~8 mm×60~120 mm覆盖狭窄闭塞段上下两端10~30 mm;胫前动脉15条,腓动脉13条,胫后动脉16条,用长球囊2~3 mm×100 mm进行扩张,3 mm×30 mm支架置入2枚.以膝下动脉受累范围大及程度重,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动脉灌注得到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减轻,皮温升高,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0.86±0.11)vs(0.42±0.14),P<0.01].结论 DSA可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阻塞部位及程度,以及侧支建立及流出入道的情况,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成形术治疗,有助于下肢流出入道血管开通及血供改善.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运动训练在下肢周围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作者:张延龄

    在下肢慢性缺血性周围性血管疾病伴有间歇性跛行和趾端疼痛者中,肢体运动的意义未被重视,本文重点就运动训练的作用,包括改善心血管呼吸状态、血液流变学、肌肉代谢和生化等状态作一介绍.

  • 老年性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及间歇性跛行的药物治疗

    作者:陈杨;李振宇;闫洪印;沈哲;颜滨;周文鈺;林建泽

    目的 探讨降钙素治疗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NICL)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鲑鱼降钙素对46例骨质疏松性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4周后,68%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下肢疼痛症状减轻;8周后87%患者的步行能力明显提高,相伴出现的下肢痛亦有所改善.结论 鲑鱼降钙素不仅能迅速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骨痛,而且可有效地提高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降钙素能增加马尾神经组织的血供.

  • 步行负荷试验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刁振斌;史峰军;王冬;初海坤

    目的:研究步行负荷试验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与腰椎MRI检查及下肢肌电图检查的相符情况,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35例,临床表现均为症状重但查体定位体征不明显.所有入选病例均对其影像学(腰椎正侧位、腰椎动力位、腰椎MRI、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下肢肌电图及步行负荷试验结果进行双盲检测及评估.观察比较步行负荷试验后出现特定阳性体征(感觉、肌力、反射等变化)所对应的神经受累节段,与腰椎MRI及肌电图检查所反应的腰椎管狭窄部位的相符情况.结果:步行负荷试验后有29例患者主诉出现下肢麻木、酸痛,其中体格检查显示L1/2、L2/3、L3/4、L4/5、L5/Sl节段神经根受累节段数分别为1个、1个、12个、23个、16个,其中单节段神经根受累10例(34.5%),双节段神经根受累14例(48.3%),三节段神经根受累5例(17.2%);影像学检查显示的L1/2、L2/3、L3/4、L4/5、L5/S1节段神经受累节段数分别为2个、2个、15个、25个、18个,其中单节段神经根受累14例(40%),双节段神经根受累15例(42.9%),三节段神经根受累6例(17.1%).31例(88.6%)患者肌电图检查有阳性发现,4例(11.4%)无异常发现,步行负荷试验阳性发现的患者肌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100%).步行负荷试验在L3/4、L4/5、L5/S1节段诊断椎管狭窄与腰椎MRI检查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步行负荷试验诊断低位节段(L3~S1)的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MRI检查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上对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琼;吴学君;金星;周华;高培显;王默;董典宁

    目的 探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PVES)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7月至2016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7例(44条患肢)PVE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9例,年龄7~74岁,术前行超声多普勒、CTA、MRA或DSA检查,对其中38条患肢施行单纯肌束松解或辅以血栓内膜剥除、自体静脉补片或间置术、大隐静脉旁路术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评估下肢血运情况.结果 l例Ⅴ型PVES围手术期疑死于肺动脉栓塞;37例PVES患者术后踝肱指数(0.87±0.23)较术前(0.54±0.31)显著提高.术后30例(35条肢体)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2年,中位随访时间43.8个月,所有手术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均较术前减轻.结论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是非动脉硬化性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重要病因,需进行早期外科治疗.

  • 作者:

    关键词:
  • 小腿慢性劳累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徐磊;金星

    慢性劳累性骨筋膜室综合征(chronic exertional compartment syndrome,CECS)是一种在运动过程中因肌肉膨胀、水肿继而导致骨筋膜室压力增高,引发肢体疼痛的非典型可缓解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其在小腿的发生率高,按照小腿骨筋膜室分布,表现为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疼痛、无力.确诊需行骨筋膜室内压力监测,目前有核磁共振显像、红外光谱检查等多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其进行诊断.保守治疗对慢性劳累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往往无效,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方法.

  • 达肝素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文祯;姜涛;宋秀霞;卢桂阳;姚晓爱

    目的 探讨达肝素钠短期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78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基础治疗+达肝素钠(5000 U q12h,n=39)或基础治疗+安慰剂(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 q12h,n =39)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对ABI、TBI、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下肢疼痛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跛行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两组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达肝素钠短期皮下注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Ⅲ期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下肢缺血程度;改善患者缺血肢体的疼痛程度,但未能增加患者的跛行距离.其短期应用安全性较好.

  • 腰椎疾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所致间歇性跛行的临床诊治

    作者:倪东馗;吴义生;庞小建;李立军

    目的 探讨腰椎疾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所致间歇性跛行的诊治原则.方法 对18例患有腰椎疾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利用MRI和MRA检查判定所致患者疾病的主要病因,采取针对病因的适宜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16.0±4.7)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15/18).全部病例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行走距离超过1000m,改善率100%.术后踝肱指数(ABI)0.90±0.54,较术前(0.58±0.3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病例没有因循环障碍而截肢.结论 对于腰椎疾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诊治,要认真采集病史和仔细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定责任病灶,有的放矢给予相应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桂贤

    目的:观测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患者间歇性跛行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26例,无破溃但足趾皮肤暗紫色的0级糖尿病足7例,足部破溃19例,观察步行引起疼痛的时间。结果经过高压氧治疗组,步行引起疼痛的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ABI)及局部皮温有所改善。治疗后血糖下降明显。溃疡面愈合11例,剩余8例溃疡面明显缩小,可以避免截肢。夜间静息性疼痛明显减轻,表现为睡眠质量改善。结论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