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游泳技术报告

    作者:冯娇萍;刘清

    目的:观察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体重及排便的影响.方法:将足月正常新生儿138例,分为对照组(沐浴组)69例,研究组(游泳组)69例,分别对他们的体重和胎便排出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研究组体重增加明显,大便转黄时间明显提前.结论:游泳促进胃肠蠕动,使胎便排出提前,降低胆红素的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 正常新生儿颅脑CT研究

    作者:靳兆军;王敏;葛林浩;蒋峰;周兵;刘在冰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颅脑CT影像特点,以提高新生儿颅脑疾病特别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从非因HIE进行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中选取无异常发现者76例作为正常组,与86例因HIE行颅脑CT扫描患者做对比,两组对比检测脑实质密度CT值,对正常新生儿组硬膜窦密度,灰白质分界,脑室及脑外间隙大小、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正常新生儿脑白质密度偏低,CT值19.4~28HU,低值为20HU,脑白质边缘多呈"枫叶"状,脑灰质CT值26.6~38.2HU,脑灰质具备成人沟和回,但较成人薄,HIE脑白质低密度灶绝大部分CT值小于18HU,低密度灶边缘表现为杵状.结论:认识正常新生儿颅脑CT表现特点是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特别是诊断HIE的基础.

  • 新生儿早期超声心动图参数正常参考值

    作者:张美琴;朱天刚;徐红;刘卓

    目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各径线和心功能的研究在成人和儿童方面较多,有关新生儿早期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正常参考值报道较少,而且新生儿早期的心脏功能既不同于胎儿,也不同于婴幼儿.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正常新生儿早期超声心动图各径线以及心功能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 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双胎一胎正常一胎严重畸形一例

    作者:严德文;赵秀敏;朱丹阳

    患者,29岁,妊3产1,3年前剖宫产娩一正常新生儿,新生儿躯体和智力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6年9月17日,妊娠15周我院三维超声检查提示:"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双胎,一胎未见明显畸形,一胎脑积水、唇腭裂畸形",并经当地多家医院检查证实.孕妇拒绝引产,于妊娠18周行双胎儿脐血管穿刺,染色体均为46,XX.

  •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一家系基因定位及钾离子通道基因测序研究

    作者:王家勤;李红梅;尹景岗;张红亚;李冲;顾仁骏;贾福军;霍卫红;郭学鹏

    目的对一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并对候选基因钾离子通道基因KCNQ2进行测序分析.方法共抽取14例血样,包括全部9例患者.同时对家系全部成员行脑电图、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在19qD19S245至D19S250间选择6对微卫星标记,在20q13.3区域选择4对微卫星标记及另一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C)位点8q24选择2对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KCNQ2基因外显子测序引物序列采用Biervert等所报道的序列.结果该家系两点间连锁结果排除了与19q及8q24连锁的可能.在20q13.3(D20S480)大LOD值为0.60(外显率90%).染色体单体型分析提示可能与 20q13.3连锁.KCNQ2基因测序发现外显子6有一C/T杂合突变多态性,外显子17有1个A/C错义多态性,内含子14有一4个碱基插入多态性.结论该家系的连锁结果排除了与19q的连锁可能,提示BFIC的遗传多态性.该家系所发现的多态性变化对其他癫家系的连锁分析及其他癫综合征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家系KCNQ2基因新突变

    作者:周熙惠;马爱群;刘小红;黄辰;张艳敏;史瑞明

    目的分析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基因KCNQ2与1个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s,BFIC)家系的关系,探讨BFIC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1个中国陕西地区4代BFIC家系,采集41名家系成员及家系外75名健康对照的血样,采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技术进行KCNQ2基因突变分析,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研究.结果PCR-DNA直接测序在先证者第5号外显子发现KCNQ2基因杂合突变G812T,导致KCNQ2蛋白孔区一个甘氨酸被缬氨酸替代(G27l Ⅴ),这个位置的甘氨酸在KCNQ家族进化上高度保守.此突变与以前发现的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BFNC)家系KCNQ3突变(G310Ⅴ)是同一位置相同的氨基酸改变.家系中其他患儿均检出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而家系内参加本研究的健康人和家系外75名健康对照未出现这种突变.结论KCNQ2基因突变可能是部分BFIC的分子发病机制,KCNQ2基因G812T突变是国内外未曾报道过的新突变,进一步开展G812T突变的功能研究有助于理解BFIC及其他原发性癫癎的分子发病机理.

  •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三家系的基因诊断研究

    作者:李海燕;唐北沙;张爱梅;曹秋惠;孟桂莲;江泓;沈璐;赵国华

    目的探讨中国人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S)的基因特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个中国BFNS家系的KCNQ2及KCNQ3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此3家系进行KCNQ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连锁分析排除3家系致病基因与KCNQ3基因连锁,提示家系3与KCNQ2基因连锁,不能除外家系1、2与KCNQ2基因连锁;KCNQ2基因突变分析在3个家系中发现1种移码突变1931delG及3种同义突变G543A、C912T和T2154A.结论中国人BFNS患者中存在KCNQ2基因突变;中国人BFNS具有遗传异质性,在KCNQ2、KCNQ3之外可能还有另外的致病基因;BFNS的表型和基因型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 巨大儿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倪丽婵

    目的:研究巨大儿发生相关因素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抽取150例产妇,包括产巨大儿的产妇73例作为观察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77例作为对照组,经产妇或其家属同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妇怀孕情况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相互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巨大儿产妇的体重,宫高,腹围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窘迫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产妇发生产后产道裂伤,需行剖宫术的几率要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妇肥胖,或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巨大儿的产生率升高。巨大儿的生产可引发对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大。

  •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穆馨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和婴儿1天24小时在一起.因此,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任何轻微变化都特别地关注,加之大多数是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由于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他们迫切需要掌握新生儿护理的知识和方法.这给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现将2002年1月~10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102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作者:张玮玮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胎儿和新生儿早期.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抗原而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体,刺激母体而产生免疫抗体,此抗体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胎儿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大量溶血造成贫血,大多数病例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相似,并无明显的贫血水肿和肝脾肿大,在1~2天后逐渐出现贫血和黄疸,程度日益加深.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由于我国Rh(-)人群约占0.4%,远低于白种人的15.0%,故临床上以ABO血型系统的HDN多见,Rh血型系统的HDN相对较少[1,2].

  • 妊娠期梅毒68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岚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孕期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 的不同影响.方法 68例经血清学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 及未治疗组( 30例),比较2 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 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30%,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92.1%,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死胎、死产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2 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为81.8%,未治疗组为42.0%,治疗组窒息儿、低体质量儿、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 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妊娠梅毒孕期未治疗组不良结局高于孕期驱梅治疗组的孕妇,对女性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和对梅毒孕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其所分娩新生儿发生先天梅毒.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

    作者:戴洪新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特点对照,以提高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确诊率.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颅脑CT影像学特征与32例正常新生儿颅脑CT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正常新生儿颅脑CT显示脑白质密度较低,脑灰质较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颅脑CT显示脑实质内存在低密度灶,合并颅内出血.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可提高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确诊率,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 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7)

    作者:高维新

    27.新生儿食欲不好的原因新生儿出生后就有吃奶的本领,这是一种本能.有两种表现:①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消化道蠕动快,肠道对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消化能力也基本完善;②由于生长迅速,需求较多的营养,所以正常新生儿食欲很好,吃奶好是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的重要标志.

  •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11例分析

    作者:杨倩

    目的:总结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benign neonatal sleep myoclonus, BNSM)的临床特点、脑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我科11例BNSM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1例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1例,均在生后2 d~12周睡眠中出现肌阵挛抽动,外力制止无效,唤醒发作终止。6例(54.5%)外院误诊新生儿惊厥并予抗惊厥治疗。11例入我院后,根据睡眠中发作、外界刺激诱发、发作时脑电图无异常放电等诊断BNSM。发病后12周内肌阵挛逐渐消失,除1例早产儿外,余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结论 BNSM不仅可见于足月正常健康儿,也可见于早产儿,掌握其发作特点、诱发因素、脑电图特点等有利于早期正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 新生儿抚触方法及应用新进展

    作者:吴景梅;康芸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有技巧地对新生儿进行抚触,通过抚触者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1].自1997年美国强生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将婴幼儿抚触技术引进我国,作为一种科学育婴的新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2],特别是抚触在对早产儿、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报道,这里将不再赘述,仅就新生儿抚触在开展过程中的改良方法及相关临床新用途综述如下.

  • 正常新生儿护理措施探讨

    作者:赵琳

    目的: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保暖、安全性、预防感染、保证呼吸道畅通、合理喂养以及早期胎教等方面的护理,还需要特别注重新生儿居住的环境、抱姿和睡姿以及对皮肤和脐带的护理。方法:将2010年3月到2014年3月每隔两年划分为一个时间段,对不同时间段内该保健院入住的采取护理措施的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结论:近两年来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能够使新生儿更好的成长和发育。

  • 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

    作者:史艳红

    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病,常伴有低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为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导致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62例窒息新生儿及同期正常新生儿的有关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变化与窒息程度的关系.

  • 关于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0~6个月新生儿体格发育速率的探讨

    作者:闫学莉

    目的:了解0~6个月儿童身高、体重每月增值情况,早期检出各种生长偏离,及时纠治,促进婴儿健康生长.方法:对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分组逐月随访,并进行分析.结果:出生头3个月体重增值顺位A组为1m>2m>3m,B组为2m>3m>1m,两组身高增值顺位均为1m>2m>3m,无性别差异.A组2倍出生体重出现于出生后第3个月,B组63%于出生后第2个月体重增倍,37%与A组相同,男女无显著差别.结论:两组逐月观察中可见出生后头三个月是体重增倍的生长发育关键期,高危儿在生长迅速、喂养问题突出的0~6个月内逐月观察其生长速率以便尽早检出各种生长偏离,及时干预,促进婴儿健康生长.

  • 正常早期新生儿组织多普勒成像心肌活动指数分析

    作者:叶宝英;陈炯;李丽蟾;陈瑞玉;施立晔;牛建梅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正常早期新生儿的左、右心室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观察时龄、体重、心率及前负荷等因素对Tei指数的影响,并建立早期新生儿Te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筛选出足月分娩的正常早期新生儿91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其左、右房室瓣环的运动频谱,测量等容收缩时间(isovolumic contrac-tion time,IC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IRT)、射血时间(ejection time,ET),计算Tei指数。结果:正常早期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8±0.04、0.32±0.0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右心室Tei指数不受时龄、体重、心率、前负荷等因素影响。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Tei指数是一种简单、可靠、无创的定量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方法。确立正常早期新生儿的Tei指数范围,可为未来研究各种病理状态下早期新生儿心功能异常提供可靠的常规对照。

  • 小于胎龄儿与正常新生儿血糖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红兵;谷丽;孙克立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与正常新生儿出生后3 d内微量血血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电子感应微量血糖测定仪测定我院出生的SGA 56例和正常新生儿120例出生后2、12、24、48和72 h的微量血糖水平.结果 SGA出生后2、12、24和48 h的微量血糖值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P值均<0.01),其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01).结论 SGA较正常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定期监测微量血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