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族性和散发性鼻咽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肿瘤家族史的比较

    作者:罗翔宇;刘稳升;陈丽珍;冯启胜;曾益新;贾卫华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家族性鼻咽癌患者与散发性鼻咽癌患者发病因素间存在的差异及其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鼻咽癌患者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广东籍新发鼻咽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877例鼻咽痛患者,包括181例家族性鼻咽痛患者和1696例散发病例.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一级亲属肿瘤家族史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家族性鼻咽癌患者受累一级亲属的分布及其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果 1877例鼻咽癌患者中181例(9.64%)有一级亲属受累;在受累的一级亲属中有58.49%(124/212)为同胞,41.51%(88/212)为父母.同胞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为(7.40±5.41)年,而父母与先证者发病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5.55±10.61)年,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P<0.01).两组患者确诊时80%以上临床分期已进入晚期(Ⅲ期以上).无论是患病前还是儿章时期,两组在咸鱼(OR=1.01;95%CI:0.59~1.75 vs OR=1.31;95%CI:0.92~1.86)、腌菜(OR=0.93;95% CI:0.58~1.49 vs OR=1.12;95%CI:0.80~1.57)、酱类(OR=0.37;95%CI:0.14~1.01 vs OR=1.61;95% CI: 0.99~2.48)、新鲜水果(OR=0.87;95%CI: 0.60~1.26 vs OR=0.65;95% CI:0.20~2.12)、腊味(OR=1.26;95%CI:0.87~1.83 vs OR=1.28,95%CI: 0.71~2.30)等饮食因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吸烟(OR=0.99;95%CI:0.68~1.45)及其一级亲属患其他肿瘤的风险方面(OR=0.85;95%CI:0.56~1.2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中国广东地区的鼻咽癌患者中,家族性鼻咽癌约占9.64%.在高发家系中,同胞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短于父母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建议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特别是同胞,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鼻咽癌筛查.

  • 胃癌双Y核心家系地区与家庭聚集性研究

    作者:沈靖;王润田;邢厚恂;王心如;王滨燕;王理伟;李茂森;王建明;华召来;郭春华;徐希平

    目的探讨江苏省扬中市胃癌是否有地区和家庭聚集性。方法利用扬中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资料和全新设计的双Y核心家系调查资料,对448个胃癌核心家系和437个对照家系,共5 242人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Poisson分布χ2检验显示,胃癌在扬中市内各乡镇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91.07,P<0.001,以三跃、长旺、油坊3个乡发病率高,与低发病率地区可相差2.2倍;先证者同胞和父母胃癌患病率分别为5.42%和8.65%,明显高于配偶同胞(3.20%)和父母(4.94%);父母均患胃癌,其子女胃癌患病率高为22.58%;二项分布检验显示,发生胃癌的观察家系数与理论家系数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扬中市胃癌高发不仅存在地区聚集性,而且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初步认为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为探讨扬中市胃癌高发的遗传易感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中国人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蔡崎;孙孟红;付刚;丁纯伟;莫善兢;蔡三军;任双喜;闵大六;徐晓丽;朱伟萍;张太明;施达仁

    目的分析符合不同临床标准的中国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突变状况,评价不同临床标准预示突变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应用DNA直接测序对24个符合Amsterdam标准、15个符合日本标准家系先证者和19个符合Bethesda指导纲要患者(字系中仅1例患者)进行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对检出突变的家系进行家庭成员的突变筛选.并对检出突变患者进行肿瘤组织突变的检测.结果在16例家系先证者中检测到6个hMSH2突变和11个hMLH1种系突变,其中12个突变是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突变位于不同外显子中,其中6个突变位于hMLH1第14~16外显子.Amsterdam标准家系突变阳性率为50%(12/24),以日本标准所筛家系突变阳性率为3/15,以上两组家系以外的Bethesda指导纲要患者突变阳性率为1/19.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异常、框架内插入或缺失以及错义突变.基因突变与疾病共分离,检出突变家系先证者的肿瘤组织错配修复基因表现出3种不同基因型:(1)野生型等位基因丢失;(2)肿瘤组织基因型与生殖细胞一致;(3)突变型等位基因丢失.结论中国人HNPCC家系hMSH2和hMLH1突变谱广泛,突变类型多样,hMLH1突变较hMSH2突变多见,突变较为集中于hMLH1外显子14~16.不同临床标准预示突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基因型与疾病表现型共分离.家系成员中尚未发病的突变携带者应予密切监测.

  • 用DNA分型研究中国人HLA-A,-C,-B的部分单倍型

    作者:林琳;高小江;祝文华;张新根;郭玉红;刘雅琴;李建平;徐林敏;徐岳康;孙逸平

    目的 对HLA-Ⅰ类基因同时进行DNA基因分型和血清学分型,比较血清学分型的误差及改良的可能性; 实测我国华东地区1个相对隔离人群的HLA-A-C-B单倍型的种类和特点,评估它们的意义.方法 对安徽省一个相对隔离人群的两个大家系三代14个小家庭中共83人用血清学分型和DNA基因分型两种方法进行HLA-A-C-B三座位的分型.根据遗传分离定律演绎出它们的单倍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血清学方法的总误差率达17.2%;但我们认为血清学分型仍有相当大的改进余地.基因分型共检出HLA-A基因12种,B基因19种,C基因11种;三座位单倍型共35种;发现HLA-B-C之间的连锁不平衡远大于A-C之间;分析判定了3种祖先单倍型;指出遗传漂变的存在对本人群单倍型的非随机性有重要的影响.结论 使用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获得的结果可为不同地区隔离人群的同类研究提供经验和进行比较.

    关键词: HLA抗原 DNA/分析 系谱
  • 家族性白血病8例分析

    作者:孟君霞;夏玉彬;丁现超;杨卫东;张琰;陈杰甫;李新刚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因素、临床类型、疗效预后.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家族白血病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转归.结果:1疗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4例,2疗程完全缓解2例,缓解后正规巩固化疗中2 a内复发率高达4例,再诱导化疗疗效差.结论:家族白血病与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发病以同类型为多,化疗疗效差,预后差.

  • 2型糖尿病家系神经肽Y血浆水平研究

    作者:任伟;张素华;倪银星;吴静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的外周血神经肽Y蛋白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无血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神经肽Y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代谢水平,计算个体的胰岛素敏感性(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正常对照49例相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的空腹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的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C肽和HOMA-IR等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SI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一级亲属组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肽、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血糖水平越高、合并高血压则空腹血浆NPY水平明显增高.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NPY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的外周血神经肽Y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这种高表达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2型糖尿病家系的建立和特征分析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倪银星;吴静;赵同峰;詹志伟

    目的:建立并分析一个可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高发家系人群.方法:确定有家族史2型糖尿病家系183个,分别对其三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进行调查研究,全部非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免疫学方法排除1型糖尿病家系.结果:家系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是56.5%,高于普通人群患病率.将家系人群按年龄分组,40岁以后患病率显著增高,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家系人群中母亲传递的糖尿病显著多于父亲(45.9%∶26.7%,P<0.01).但母亲是糖尿病的子女和父亲是糖尿病子女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43.5%∶41.6%,P>0.05).结论:有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系人群是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合适人群.

  • 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1例报告并家系调查

    作者:罗纯

    对1例具有典型家族遗传史的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报告并家系调查分析如下.1 摘历摘要1.1先证者(Ⅲ2)女,44岁.35岁起开始出现行走不稳,逐渐出现两手笨拙并有意向性震颤,不能完成精细动作,伴有言语不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来院就诊.

  • 遗传性成人近端型脊肌萎缩症1例家系调查

    作者:姜红彦;王苏平;宋品

    2005年在我国辽宁省大连地区发现一个遗传性成人近端型脊肌萎缩症的大家族,我们对该家族进行了家系调查以及临床和电生理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先天性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2例报告并家系调查

    作者:李济振;程鸿瑜

    对先天性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6岁.因其妻怀孕6个月前来遗传咨询,查体:身高175 cm,体重60 kg,体形偏瘦,面容特殊,前额突出,鼻呈马鞍形,下颌小而尖,口唇肥厚,皮肤苍白带有光泽,头部毛发稀疏,细短,眉毛缺如,两颊及下颌有少量胡须,口周无,腋毛无,四肢及全身汗毛缺如.

  • 家族性面神经炎一家系5例调查

    作者:冯淑华;王丽娟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本病比较常见,但家族性面神经炎较为罕见,近笔者遇到一家系5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先证者,女,43岁.来院前1 d着凉后出现右眼闭不严,右口角流涎而来诊.既往史25岁时患一次右侧面神经炎,经针刺口服药物痊愈.既往史:无其他疾病,不嗜烟酒,家庭史阳性,父母非亲近婚配.体检:右额纹消失,右眼裂大,右鼻唇沟变浅,右眼闭合不全,示齿时口角向左歪斜,吹口硝鼓腮时右侧口角漏气,余无异常.血常规正常,血糖正常.头部CT:正常,头部MRI及颅底MRI均正常.肝功正常,经用红外线短波局部照射、激素、营养神经药往返治疗21 d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恢复正常.

  • 遗传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一家系调查

    作者:潘旭初;郑秋娟;王秀娟

    1 病例报告女,31岁.因2001-05-07凌晨,突起意识不清,肢体阵发性抽搐持续2~3min,相隔20min后又类似发作,由此频发而入院.查体:意识模糊,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正常,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腱反射对称,锥体束征阴性.EEG检查无异常,头颅CT扫描阴性,K+4.5mmol/L,Ca2+2.25mmol/L.ECG示:①窦性心律;②Q-T间期延长.5a前有类似发作,持续2~3min后症状缓解,意识当即恢复,也未介意.

  • 先天性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1家系调查

    作者:孙晓芬;于丽娜

    先天性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主要侵犯角膜实质层与Bowman层,内有不规则分支状细条和点状结节,逐渐扩展增大,交织成网或带有结节的格子状,国内报道不多.我院于2003-08遇见1家4代6例,调查报告如下.

  • Marfan综合征一家系调查

    作者:陆敏;吕海权;陈丽芬;陈瑜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侵犯全身结缔组织,主要累及眼、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如三个系统均有临床表现,称之为完全型;如仅具备其中两个系统的改变,则称之为不完全型.现将我科收集的一个4代的家系报告如下.

  • Ⅰ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2例并家系调查

    作者:张秀芬;魏志贤

    对所遇Ⅰ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2例并家系调查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12岁.主因发作性头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双颞侧为主.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家系调查

    作者:罗纯

    对1例家系中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姐妹进行遗传优生咨询并家系调查,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女,表姐Ⅲ5 24岁,表妹Ⅲ8 19岁.表姐Ⅲ5自述其父亲Ⅱ1现年50岁,早年确诊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多年卧床不起,目前已经全身肌肉萎缩,不能行动,不能站立,不能高举手臂,自己无法坐直身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 遗传性肾炎1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李向红;徐书珍

    1 病例调查女,2.5岁.因持续性茶色尿2 a入院.系足月剖宫产.生后6个月发现尿呈茶色.查尿BLD (++~+++),曾在外院就诊,未能确诊.

    关键词: 肾炎 遗传学 系谱
  • 卷发、切齿先天性缺乏1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陆华;蒋献

    1 病例报告女,26岁.因头发稀疏,卷曲26 a就诊.患者自出生后头发即稀疏、卷曲,发质柔软,黑色.随着年龄增长,患者毛发未见明显增多.平时毛发易缠绕,不易梳理,生长缓慢,平均长度为15 cm左右.不从中间断裂,长长后脱落.患者为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 家族中母亲、外公、姐姐有类似疾病.

  • 家族性皮质醇症1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赵显利;李军立;靳文德;靳玉普;刘海燕

    家族性皮质醇症少见,我院遇到一家三代7人患有皮质醇症,现分析如下.

  • 一个FGG杂合缺失突变导致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

    作者:谢耀盛;季伟丹;李阳阳;金艳慧;杨丽红;程晓丽;王明山

    目的 对一个新的FGG基因杂合缺失突变导致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6年4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先证者临床资料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Fg: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原(Fg:A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含量;抽提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先证者纤维蛋白原的FGA、FGB及FGG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以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同时采用克隆测序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进一步验证;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位点基因的保守性,并采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前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的改变.结果 先证者Fg:C明显下降,而Fg:Ag含量正常,分别为0.30 g/L和2.00 g/L(参考范围均为2.00~4.00 g/L);母亲及外婆Fg:C和Fg:Ag分别为0.42 g/L、2.09 g/L及0.47 g/L和2.42 g/L.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GG基因8号外显子存在c.944_c.952 delCCTTTGATG杂合缺失突变,导致氨基酸289_291delAla,Phe,Asp,其母亲和外婆同样携带此突变,父亲和外公为正常野生型.同源性分析表明Ala289,Phe290,Asp291残基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蛋白模型分析发现在野生型FGG蛋白质中,Ala289分别与Gly287、Gly292及Thr371形成3个氢键,Phe290分别与Tyr262、Tyr278、His307及Asn308形成4个氢键,Asp291分别与Asp288及Lys302形成2个氢键,当Ala289、Phe290和Asp291发生缺失突变后,原有的氢键连接全部消失.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纤维蛋白原γ链289_291delAla,Phe,Asp杂合缺失突变会引起Fg分子空间结构重排,降低了结构稳定性,其与该家系引起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305-311)

312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