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受精中1PN及0PN(2PB)胚胎发育潜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亚楠;殷宝莉;张翠莲;韦多;郝好英;宋小兵;谢娟珂

    目的 初步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1PN及0PN(2PB)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发育潜能,以探寻提高卵母细胞利用率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对787个IVF周期和298个ICSI周期患者授精后18~20 h观察到的1PN及0PN(2PB)胚胎继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及卵裂情况,序贯培养至D6,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并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1PN及0PN(2PB)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1)1PN及0PN(2PB)胚胎可卵裂并形成囊胚,但卵裂率(分别为90.16%和88.11%)和囊胚形成率(17.09%和30.03%)均显著低于2PN胚胎(分别为98.40%和45.71%)(P均<0.05);(2)1PN胚胎的形成随患者的年龄、体外受精方式及获卵数的不同而不同,而0PN(2PB)胚胎的形成只随患者年龄不同而异(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PN和0PN(2PB)胚胎的形成与患者选择的受精方式、MII卵数、2PN胚胎数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内分泌水平及获卵数无关(P>0.05).结论 患者的体外受精方式、获得的MII卵数以及受精后的2PN胚胎数可能影响到1PN和0PN(2PB)胚胎的形成;1PN及0PN(2PB)胚胎有一定发育潜能,但较2PN胚胎低;在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降低1PN和0PN(2PB)胚胎的发生率,提高卵母细胞的临床利用率.

  • IVF周期中含滑面内质网聚集体卵母细胞的形成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雷鑫;李弘;任文娟;惠董娜;刘建荣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含滑面内质网聚集体(SERa)卵母细胞的形成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7 年7 月在本院生殖医学科行IVF的31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拆除颗粒细胞后是否可见SERa,分为 SERa+周期组和 SERa-周期组,探讨含 SERa周期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 313 个周期中,至少有一个卵母细胞含 SERa的周期(SERa+周期)共有 28 个,发生率为 8.9%;SERa+周期组与 SERa-周期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促排卵方案中,SERa+周期组注射 HCG日 E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和使用时间,以及注射 HCG日 LH 和孕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 SERa-周期组相比, SERa+周期组在获卵数上显著增加(P<0.05),而正常受精率及 D3 优胚率则显著下降(P<0.05 ). 结论 IVF 周期出现SERa可能与患者注射 HCG日血清 E2水平升高有关,SERa出现会影响胚胎发育.

  • 授精方式对不同原核数目及D3评级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士儒;李观贵;熊风;万才云;陈培林;曾勇;孙青

    目的 评估授精方式对不同原核数目及D3评级胚胎体外发育形成囊胚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610个新鲜取卵周期的囊胚培养结局.根据授精方式将行囊胚培养的胚胎分为IVF组和ICSI组,每组再根据原核数目(0PN、1PN和2PN)以及受精后第3天(D3)卵裂期胚胎评级(优质和非优质,分别简称为H及L)将胚胎分为6个亚组,即2 PN-H、2 PN-L、1 PN-H、1 PN-L、0 PN-H以及0 PN-L亚组,比较分析各组的囊胚形成率(BR)、优质囊胚形成率(HBR)、可利用囊胚形成率(ABR)、D5 BR、D5 HBR、D5 ABR等指标.结果 ICSI组的总BR、HBR以及ABR与IVF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1PN-H亚组、ICSI-1PN-L亚组的BR、HBR、ABR以及ICSI-0PN-L亚组的BR、ABR均显著性地低于IVF相应亚组(P<0.05),而ICSI-2PN-H亚组、ICSI-2PN-L亚组以及ICSI-0PN-H亚组的BR、HBR以及ABR与IVF相应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ICSI-2PN-L亚组的ABR外).另外,ICSI组的总D5 BR、D5 HBR以及D5 ABR均显著低于IVF组(P<0.01),但是ICSI-0PN-H亚组的D5 BR、D5 HBR、D5 ABR却显著高于IVF-0PN-H亚组(P<0.01).结论 通过ICSI获得的1PN胚胎(无论D3胚胎评级)以及0PN-L胚胎的继续发育能力较低,并且ICSI会降低大部分胚胎的发育速度.

  • 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在胚胎早期发育潜能中的应用

    作者:赵庆红;杨菁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在继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组之后产生,是一种新兴组学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代谢组学蓬勃发展,现已广泛应用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包括在植物学、毒理学、药物开发以及临床诊断等方面.近几年,代谢组学应用热门的领域是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药物药理及药物毒理的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胚胎早期发育潜能进行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代谢组学在胚胎潜能评估中的作用.

  • 丙烯酰胺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及发育潜能的研究

    作者:陈晓丽;魏泽锋;于春娜;牛焕付;王雪楠;杨爱军

    目的 探讨丙烯酰胺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及发育潜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成年雌性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丙烯酰胺5 mg/kg(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20mg/kg(高剂量组),连续给药7d,统计卵母细胞成熟率、孤雌激活率;观察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态;分析卵母细胞外卵丘颗粒细胞的凋亡. 结果 (1)丙烯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88.5士1.5)%、(79.5±1.7)%、(76.5±1.8)%,均低于对照组的(92.5±1.2)%,但只有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低剂量组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率[(78.5±2.6)%]与对照组[(81.5±1.2)%]相仿(P>0.05),而中、高剂量组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率[分别是(61.6土3.2)%、(40.3±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丙烯酰胺处理组卵母细胞纺锤体形态不正常,呈现筒形和染色体排列不规则,散乱;(4)丙烯酰胺促进了颗粒细胞的凋亡.结论 小鼠卵母细胞在丙烯酰胺处理后细胞成熟延迟,发育潜能降低.

  • 人卵母细胞胞浆中央颗粒化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及其分级和成因探讨

    作者:何驰华;杨菁

    目的 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卵母细胞胞浆中央颗粒化(CLGC)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及其分级评估、形成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选取全部卵母细胞CLGC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卵母细胞胞浆形态无异常的200例患者作为胞浆形态正常组,比较二组间年龄、基础FSH、平均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平均Gn总量,以及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并对卵母细胞CLGC的程度进行分级评估,比较轻、重度CLGC患者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基础FSH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平均Gn使用天数、平均Gn总量、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CLGC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重度CLGC组(P<0.05). 结论 人卵母细胞随CLGC的程度加重其胚胎的发育潜能逐渐降低.CLGC作为一种常见的卵母细胞胞浆形态异常对胚胎发育潜能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合理的临床降调节方案、合适剂量的Gn使用可能是减少所获卵母细胞CLGC的途径之一.

  • 颗粒细胞复合体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惠董娜;任文娟;冯晓琴;雷鑫;王治平;刘建荣;李弘

    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复合体应用于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CSI-ET治疗的156例不育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废弃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共收集MⅠ期和GV期未成熟卵母细胞305枚,以随机方式入组到对照组(C组,培养时不添加颗粒细胞复合体)和实验组(T组,培养时添加颗粒细胞复合体)进行培养,并按照MⅠ期和GV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M Ⅰ-C组、M Ⅰ-T组和GV-C组、GV-T组.观察各组的体外成熟及受精后胚胎发育情况等. 结果 MⅠ-T组体外培养48 h后的总成熟率显著高于M Ⅰ-C组(88.42% vs.73.62%,P<0.01),体外培养24 h的成熟率(80.00% vs.65.93%)、正常受精率(69.74%vs.53.33%)、受精率(75.00% vs.55.00%)及优质胚胎率(35.56% vs.12.00%)均显著高于M Ⅰ-C组(P<0.05),且M Ⅰ-T组的卵母细胞利用率亦显著高于M Ⅰ-C组(21.05% vs.5.00%,P<0.01);M Ⅰ-T组获得4个囊胚,多于M Ⅰ-C组(1个囊胚).GV-T组体外培养48 h的总成熟率显著高于GV-C组(65.00% vs.35.59%,P<0.01);GV-T组培养24 h的各项指标与GV-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V-T和GV-C两组均未获得囊胚. 结论 含有颗粒细胞复合体的共培养体系可以提高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来源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改善MⅠ期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但是否能改善GV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 反复植入失败—胚胎因素的重要性

    作者:李博;王晓红

    反复种植失败也许可以定义为移植形态学良好的胚胎到正常的子宫腔内3次及以上,仍未获得成功植入和临床妊娠.生殖专家们认为只有小部分的胚胎可以植入并终成为活婴,这一概念也被体外培养的胚胎绝大部分质量较低且无法发育成胎儿的临床事实所证实.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诊断的结果表明,造成胚胎转化为胎儿的比例如此之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本综述中,我们针对反复种植失败发生的胚胎学因素,从染色体异常、透明带硬化、体外培养条件、滋养外胚层细胞以及胚胎发育潜能预测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 胞浆中央颗粒化卵细胞来源的胚胎经玻璃化冻融后发育潜能的研究

    作者:何驰华;皮洁

    目的:探讨玻璃化冻融对胞浆中央颗粒化人卵母细胞(CLGC)来源的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治疗且获卵均为 CLGC 卵的106周期。其中研究组58周期,D3胚胎行玻璃化全胚冷冻,三个月后行玻璃化解冻胚胎移植。对照组48周期,D3胚胎行新鲜胚胎移植。计算研究组胚胎复苏存活率、完整胚胎率、卵裂球部分退化率,并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基础 FSH、促排方案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玻璃化冷冻复苏58个周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80.3%,完整胚胎率为61.8%,卵裂球部分退化率为18.5%;研究组移植54周期,临床妊娠率29.6%,种植率18.3%,流产率25.0%。对照组移植48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5.4%,种植率29.4%,流产率11.8%。研究组的种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LGC 胚胎经玻璃化冻融后发育潜能明显下降,对 CLGC 胚胎的移植应尽可能地采取新鲜胚胎移植策略或探索损伤更小更合适的冻融方法。

  • 精卵孵育时间对体外受精的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林若芸;冯贵雪;张波;周红;汪彩珠;陈焕华;舒金辉;黄映琴

    目的 比较精卵孵育时间对体外受精的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的3 323例患者,共3 368个取卵周期,根据精卵孵育时间分成2组,精卵相互作用时间3~4h者为孵育时间缩短组,传统受精组为传统受精方式,精卵过夜孵育16~18 h.比较两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状况. 结果 孵育时间缩短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囊胚率及胚胎利用率分别为70.1%、49.7%、46.0%、52.1%,高于传统受精时间组(分别为:68.2%、48.4%、30.3%、50.9%,P<0.05).但孵育时间缩短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虽稍高于传统受精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两组单胎和双胎在孕周、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身长、Apgar评分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生畸形率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缩短精卵孵育时间能有效提高胚胎的发育潜能及胚胎的利用效率,但对围产儿未见明显影响.

  • 卵丘细胞凋亡对体外培养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

    作者:杨永杰;张燕君;李媛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中卵丘细胞凋亡对卵母细胞结构的影响,探讨体外受精中可用卵丘细胞凋亡率预测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原因.方法 对GV期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用HE染色、DAPI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3种方法对单卵卵丘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分为凋亡率高和低的2组,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卵母细胞的结构.对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培养2d后在光镜下评价胚胎质量.结果 卵丘细胞凋亡率低的卵母细胞结构和发育潜能良好;卵丘细胞凋亡率高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差,存在各种结构异常,包括围卵周隙不均,对应不同部位的细胞质发育不同步;细胞质中出现堆积不均的细胞器团、次级溶酶体、及可能由溶酶体降解造成的大量空隙;线粒体外膜和嵴模糊、膨大,呈现凋亡迹象;第一极体碎裂;透明带异常增厚或变薄.相应的卵丘细胞微绒毛和细胞连接减少.结论 揭示了卵丘细胞凋亡对卵母细胞结构的影响,揭示了卵丘细胞凋亡率影响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原因.

  • 线粒体能量代谢和DNA复制对小鼠卵子体外成熟、受精及发育的影响

    作者:葛红山;李晓和;张帆;陈华;习海涛;黄检英;朱春芳;吕杰强

    目的 探讨胞质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OXPHOS)活性或线粒体DNA复制在卵子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在小鼠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引入不同浓度的羰基氰4-(三氟甲氧基)苯腙(FCCP,10 nmol/L和100nmol/L)或2’,3’-双脱氧胞苷(ddC,10μ mol/L和100μmol/L),抑制线粒体OXPHOS活性或线粒体DNA复制,统计分析各组卵子的体外生发泡破裂(GVBD)率、核成熟率、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以分析线粒体功能抑制对卵子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线粒体OXPHOS活性和DNA复制功能在卵子和胚胎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FCCP抑制线粒体OXPHOS活性可显著降低卵子的核成熟率和囊胚形成率;但对卵子的GVBD的发生率和受精率无显著影响.而ddC抑制线粒体DNA复制不影响卵子的体外成熟和受精,但可显著抑制囊胚的形成.结论 XPHOS活性主要影响卵子成熟及胚胎发育;线粒体DNA复制则主要影响胚胎发育;而线粒体功能抑制不影响卵子的成熟启动和体外受精.

  • 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向神经系统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杨阳;刘斌;戎利民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iPSC)是一种应用相关转录因子将细胞重编程、逆转其发育潜能而得到的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的一种多能性干细胞.2006年,Takahashi与Yamanaka[1]将Oct3/4、Sox2、Klf4和c-Myc 4种因子转移至小鼠成纤维细胞,首次获得iPSC.由于其来源于自身细胞,自体移植时不涉及伦理问题,无免疫原性,在替代治疗、药物筛选、疾病建模等方面均可以发挥潜在的巨大优势[2].iPSC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实现神经分化,即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组成神经系统的各种细胞[3,4],因而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选择.有学者总结了经典的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方法[5-7],这也成为确立iPSC神经分化方法的重要参考.

  • 人植入前胚胎基因表达的调控

    作者:陈瑛;张玉兰

    以往对人植入前胚胎的筛选主要基于形态学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的应用,可以在染色体水平、基因水平上对某些遗传病进行胚胎植入前筛查,但应用仅限于遗传病高危人群,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绝大部分胚胎未得到发育潜能的评估.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首先应该是基因表达调控正常的胚胎.研究人植入前胚胎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对于筛选表达活性正常的胚胎,进一步提高IVF-ET妊娠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揭示不孕与不育、早期流产、出生缺陷以及某些疾病早期变化的机理,探讨胚胎期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方法.据分析,要维持植入前和早期胚胎正常发育,大约需要1万个基因表达.目前,在人植入前胚胎中仅50余种基因表达被检测出来(表1),现综述如下.

  • 人卵巢颗粒细胞生长液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作者:白晓红;糜若然;赵春华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IVM的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差,提示IVM培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讨颗粒细胞生长液对卵母细胞IVM和发育潜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多能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玉涛;张力

    1 前言干细胞(stem cells,SC)是指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同时也可以分化为特定组织的多潜能细胞.根据SC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s,SSCs);根据干细胞发育潜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stem cells,TSCs)、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stem cells,PSCs)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cells,USCs).

  • 线粒体与卵子发育潜能

    作者:黄睿;庄广伦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能源基地,在卵子发育潜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卵线粒体DNA具有较高的缺失率,同时卵子中完整的mtDNA拷贝数或者mtDNA转录水平也与发育潜能相关.线粒体功能改变可通过参与卵子非整倍体的发生;干扰正常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而影响卵子的发育潜能.通过卵浆移植、生殖泡移植或线粒体移植可提高卵子的发育潜能,挽救老化的卵子.

  • 线粒体对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与评估

    作者:李雁;冯云

    线粒体作为能量供应源,对卵子发育潜能影响巨大.三磷酸腺苷(ATP)产生过少使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滞,ATP产生过多伴随大量氧自由基产生,使核及线粒体发生不可逆损伤;线粒体分布不均出现胚胎各卵裂球大小不均、碎片多;线粒体对Ca2+的调节异常会导致受精失败;线粒体内膜电位是预示线粒体势能储备的指标,缺乏皮质周围高电位线粒体的卵子发育潜能差;线粒体DNA突变影响其呼吸功能或影响其复制时会对卵子的发育潜能造成影响;同时母系卵子线粒体损伤可遗传给子代,造成流产或子代异常.通过检测线粒体自发荧光及线粒体内膜电位,可从细胞器水平预测卵子发育潜能.

  • 线粒体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

    作者:林跃;孙晓溪

    线粒体DNA含量、线粒体跨膜电位和线粒体的动态分布都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及卵裂密切相关.年龄和饮食结构的原因可能损伤线粒体而间接影响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卵胞质移植、生殖泡移植、原核移植和线粒体移植,还有双丁酰环磷酸腺苷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线粒体DNA含量、改善了线粒体跨膜电位或线粒体动态分布能力,为提高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及卵裂率提供了新思路.

  • 073原核期合子发育潜能与原核方位的关系

    作者:曹彤;孙莹璞

    关键词: 发育潜能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