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s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建乔;曾忠友;宋永兴;籍剑飞;韩建福;宋国浩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Ⅲ期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28例无神经损伤的Ⅲ期Kümmell's病,采用PKP 16例,PVP 12例,年龄67~95岁;记录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测量X线侧位片病椎Cobb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根据术后病椎CT检查观察骨水泥填充及渗漏情况. 结果 所有2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12~36个月).患者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1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无临床症状,术后12~24 h可下地行走.3例术后6月及12月出现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再次经PKP治疗后症状缓解.VAS评分在术后7d及末次随访均改善,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8,P<0.01),末次随访改善率为71.4%(20/28);ODI在术后7d及末次随访改善明显(67.9%,19/28),且术后7d与术前、末次随访与术后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7d椎体前缘高度、病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52,均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2.58,均P<0.05). 结论 PKP/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Ⅲ期Kümmell's病可安全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对脊柱后凸畸形、椎体高度可获得有限的矫正,但存在矫正度丢失、骨水泥渗漏率较高等不足,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CT精确定位穿刺与常规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小彬;贺宝荣;郝定均;闫亮;昌震

    目的 通过和常规穿刺的对照研究,探讨CT精确测量定位单侧穿刺在治疗Kümmell's病中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1-01-2013-01诊治的64例Kümmell's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CT精确定位组,B组为常规穿刺组,2组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 64例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9个月,A组射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Kümmell's病患者,CT精确定位穿刺法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常规穿刺组,该技术操作简单,明显减少了患者和术者的射线暴露次数,安全性更高.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原因分析

    作者:曹奇;唐晓军;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陈小明;颜学亮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或不伴Kümmell's病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治疗Kümmell's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T11~L2节段单个椎体OVCF行单侧PVP治疗的患者,其中32例合并Kümmell's病作为A组,34例不合并Kümmell's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骨密度、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骨折总体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椎间盘内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ümmell's病并不增加PVP术后椎体骨折的总体风险,但Kümmell's病时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风险增高,是导致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相关因素.

  • 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意义

    作者:张顺聪;江晓兵;梁德;唐永超;杨志东;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目的:探讨Ⅲ期Kt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11例Ⅲ期Kümmell's病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54-87岁,平均71.4岁.单节段10例,其中T12 5例,L1 1例,L2 3例,L4 1例;双节段(T11、L1)1例.根据术前过伸位CT多平面重建检查中病椎塌陷的复位程度是否≥50%及继发性椎管狭窄是否解除,将患者分为可复型(A型)、难复型(B型).参考Denis 三柱学说的前中柱定义(椎体前1/2为前柱、后1/2为中柱),将A型分为两个亚型,骨折椎后方骨折块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之比≥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稳定型(A1型),<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不稳定型(A2型).A1型采用过伸体位下椎体强化术,A2型采用过伸体位下原位固定融合、病椎强化术,B型针对责任椎体选择后路截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和病椎局部矢状面Cobb角,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过伸位CT分型标准分型,A1型5例,A2型3例,B型3例.椎体强化术中2例(A1型1例,A2型1例)发生椎间隙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适.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3级的B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衰竭、房颤,经积极内科处理后病情稳定.随访6~33个月,平均18个月.每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Ⅲ期Kümmell's病患者根据过伸位CT病椎复位情况可分为AI型、A2型和B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 Kümmell's病椎体成形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伴脊髓受压的手术策略(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健;杨雍;王炳强;李东;李锦军;苏楠;孟海;费琦

    目的 探讨Kümmell's病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组合术式治疗Kümmell's病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上位椎体骨折伴脊髓压迫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胸12椎体Kümmell's病患者第一次PVP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入上方椎间隙,继发引起胸11椎体压缩骨折和胸腰段后凸角进行性增大,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通过“PVP(胸11)+后路椎管减压+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组合术式治疗,患者术后2周疼痛消失,运动功能恢复,脊髓压迫症状解除;随访X线内固定位置良好,胸腰段后凸角明显纠正.结论 Kümmell's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X线、CT和MRI检查.PVP治疗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高,易增加相邻椎体新发骨折风险,术后X线随访有助于观察疾病的动态发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和组合术式的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毅峰;王汉龙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7年11月,对20例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均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6年,平均36个月.其中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50.5±19.39)min;术中出血5~20ml,平均(11.75±3.52)ml;住院时间4~13d,平均(7.45±1.88)d.患者术后当天,及末次随访时VAS平均评分分别为(2.10±0.97)分、(1.10±0.72)分,与术前(8.75±1.21)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患椎前缘高度自术前的(15.00±1.52)mm恢复到术后的(20.35±1.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21.05±0.94)mm,与术后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安全性较高,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厚坤;王晓东;杨小卫;冯航;李汉;钱冰;余成城;郝定均

    [目的]对比研究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PKP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通过影像资料筛选出的6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Kummell's病患者.男24人,女39例,年龄55 ~88岁,平均68.5岁.腰背痛时间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38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2例失随访,后,纳入单侧入路手术组的患者36例;25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3例失随访,后纳入双侧入路手术组的有22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l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受累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度评估后凸角度的恢复程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RDQ)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2 ~ 36个月,平均15.8个月.单、双侧入路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9±1.7)分和(3.7±0.7)分.单、双侧入路末次随访的ODI评分分别为(15.3±3.7)分和(13.8±2.7)分.单、双侧入路末次随访的RDQ评分分别为(10.2±1.7)分和(7.9±1.7)分.单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47.6±7.8)分,双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71.5±21.6)分.单侧骨水泥渗漏为2例,双侧骨水泥渗漏为7例.单侧入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射线照射量、花费更少.围手术期的相关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随访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和双侧椎体成形术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在组内没有显著差异.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球囊后凸成形术产生了相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但单侧用时较少.因此,作者鼓励使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

    关键词: Kümmell's病 PKP
  • Kümmell's病合并硬膜外血肿1例

    作者:赵立来;童培建;肖鲁伟

    Kümmell's病是一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疾病,1895年德国医生Kümmell首次报道,临床较为少见[1].硬膜外血肿常由创伤等原因引起,多见于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Kümmell's病合并硬膜外血肿较为罕见,仅有少数个案报道[2-4].2011年9月,我们收治了1例Kümmell's病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比较

    作者:陈书连;王义生;刘宏建;王振;卢义峰;韩松辉;王海蛟;朱卉敏;刘世敬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Kummell'8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s病63例65个椎体,分为经皮PVP组35例次,PKP组30个节段.分别于手术前1d,手术后1d、1周、4周、12周、24周和术后1年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测定后凸矫正比率,观察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VAS评分:手术前PVP组和PKP组分别为(9.6±0.3)分和(9.8±0.2)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分别为(2.3±1.2)分和(2.5±1.1)分,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1),至末次随访,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PVP组和PKP组分别为(45.50±3.15)%和(47.83±4.24)%(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5例14.29%,PKP组4例渗漏(13.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ummell'8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PVP和PKP技术治疗均可获得明显的止疼效果.并可获得部分的后凸矫正效果;由于病变椎体内由裂隙、上下的硬化面和前方的前纵韧带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骨水泥异常渗漏发生率较低.

  •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对比

    作者:任海龙;王吉兴;陈建庭;江建明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椎体成形术的Kummell's病患者,对比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P<0.05),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椎体中央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随访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及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在治疗Kummell's病时均可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两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在PVP治疗Kummell's病时采用单侧穿刺即可.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冬斌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疗效.方法 对26例Kummell’s病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手术,对比术前1天、术后1天以及术后1月进行VAS评分、Barthel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较前明显的减轻,腰部活动度较改善,VAS评分、Barthel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s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沛;陈思思;曹俊青;倪欢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配合中医手法及使用俯卧后伸体位治疗42例高龄Kümmell's病患者.患者年龄75~ 94岁,平均82.4岁.均无明显脊髓神经受损症状,单节段27例,双节段15例,随访时间2个月~ 47个月,平均29.4个月.记录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病椎前柱高度、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并发症,并分别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行手术疗效的综合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为20 ~ 45 min(平均29 min),术中累计X线透视时间平均32 s,术中出血量为5~10 mL(平均7.5 mL),平均住院4d,均在术后1~5d佩戴腰围下床.患者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病椎前柱高度、矢状面Cobb角、VAS评分、ODI、JOA与术前比较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3天对比末次随访在以上指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是一种相对安全、创伤小、疗效肯定、高效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临床方法.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连纪文;牛辉;鲍朝辉;高乾坤;耿端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21例Kümmell's病(Ⅰ期、Ⅱ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59~78岁,平均67.4岁.有可回忆的轻微创伤史者15例(平地摔伤8例,弯腰搬重物3例,腰扭伤1例,道路交通伤3例),自诉无创伤史者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d、术后1年的患椎高度比、椎体Cobb角,评价椎体复位情况及稳定性;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症状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70min,平均37min;骨水泥注入量2.5~7mL,平均4.2mL.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骨水泥渗漏(9.5%).术后各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VAS评分、ODI较术后2d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1年时患椎高度比以及椎体Cobb角较术后2d无明显丢失(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期、Ⅱ期Kümmell's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