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入路的应用解剖

    作者:孙鑫;朱亚文;林建;陶高见

    目的 为经眶-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提供解剖测量数据.方法 对80个成人头骨经眶-圆孔穿刺入路及相关结构进行了测量与观察,对20个头颅软标本进行在CT引导下模拟操作与观察.结果 在160侧颅骨中,成功穿进圆孔者为122侧,占76.25%;穿刺点位于眶下缘外眦的内侧(0.41±0.11) cm;经穿刺点至圆孔外口的距离为(4.45±0.18)cm,至圆孔内口前缘的距离为(4.99 ±0.17)em,至颈动脉沟外侧缘距离为(5.52±0.35)cm.头颅软标本模拟操作穿刺安全有效深度为(5.38 ±0.25) cm;穿刺针进入圆孔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32.2°±2.3°,与冠状面角度为57.2°±2.5°;穿刺针进入眶上裂后端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26.0°±1.5°,与冠状面角度为64.5°±1.6°.结论 根据解剖测量数据,在CT引导下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法行临床治疗第二支三叉神经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甘油封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占

    1资料与方法收集自1997年以来用纯甘油封闭治疗的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30-70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5年.本组中5例眶上神经受累,8例上颌神经和10例下颌神经受累,7例上下颌神经同时受累.均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非特异性面部痛[1].

  •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的临床比较

    作者:曹启旺;徐慧巧;程云高;文赛勇;谭琳;吴礼平;谷思汉

    目的: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疗效比较.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A、B两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分别进行经翼腭窝或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射频热凝治疗;随访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疗效及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DSA下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两种治疗方法的近、中期疗效相当,但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后者.

  • 上颌神经阻滞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

    作者:邓兆宏;李文春;陈龙菊;张良;刘伟

    目的:探讨上颌神经阻滞的方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测120例成人颅骨翼腭窝等结构数据,观测30例成人尸头上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上颌神经阻滞进针深度:(1)侧入法:颧弓中点下缘至翼腭窝底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7.15±1.07 mm,右侧为46.41±1.01 mm.女性左侧为45.43±1.06 mm,右侧为44.69±0.99 mm.(2)侧前入法:下颌骨冠突与颧骨下缘交点至翼腭窝底的距离:男性左侧为52.35±0.75 mm,右侧为52.78±0.84 mm.女性左侧为49.71±0.79 mm,右侧为49.94±0.82 mm.结论:本研究为上颌神经阻滞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发生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

  • 两种圆孔外口穿刺路径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 临床比较

    作者:焦赫娜;任飞

    目的:比较X线引导下经典和改良圆孔外口穿刺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间我科室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病人,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B组采用改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观察病人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中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随访.结果:80例病人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下降(P<0.01),两组病人术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两例穿刺不成功,改为B组方法穿刺后成功.B组病人均顺利穿刺成功.结论: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是一条可行的穿刺入路,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的改良和补充.

  • 人上颌神经及其动脉供应尸体解剖研究

    作者:张元鑫;张奎启;秦泗佳;王福

    目的 观测上颌神经的行程、分段,各段的长度、宽度、分支和动脉供应.方法 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福尔马林固定的50侧头部标本,用大体和显微解剖法,从不同入路分4段解剖上颌神经全程,观测上颌神经各段的长、宽、分支和动脉供应.以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神经颅中窝段平均((x)±s,下同)长约(10.70±1.31)mm,宽约(4.01±0.52)mm;该段神经由海绵窦下(外)动脉供应.翼腭窝段长约(16.21 ± 1.80)mm,宽为(3.27 ±0.62) mm;发出颧神经、1~3条上牙槽后神经、2条神经节支和结节降支;该段神经由圆孔动脉供应.眶下管段长( 25.73±2.03) mm,宽(3.30±0.52)mm;发出上牙槽中神经(64%)和上牙槽前神经;该段神经由眶下动脉供应.面段出眶下孔发出上唇支、鼻支、睑支、颊支和颧支;这些神经主要由眶下动脉和面动脉发出的上唇动脉、内眦动脉供应.结论 了解上颌神经的行程和动脉供应的知识有助于局部麻醉和上颌神经手术;在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中,眶下神经、蝶腭孔和圆孔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 三叉神经感觉对嗅觉的影响

    作者:任媛媛;魏永祥

    嗅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非单一神经系统传导,而是由两个独立的神经系统——嗅觉系统和躯体感觉(三叉神经)介导的多种感觉的整合[1-2]。无论在健康状态还是疾病状态,这两种感觉相互影响,一种感觉的改变常常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变化。三叉神经系统代表除嗅觉和味觉以外的第三种化学感觉,大多数气味能够同时刺激分布于鼻腔嗅区黏膜的嗅觉感受器和分布于鼻腔黏膜的三叉神经分支——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的末端,极少数化学刺激只刺激嗅神经或三叉神经。与嗅觉系统不同,鼻内三叉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上呼吸道的“哨兵”,当遇到有害气体时能够引起三叉神经反应,从而反射性地停止吸气而避免受到伤害。

  • 三叉神经节的动脉供应

    作者:张奎启;王福;仲维剑;张元鑫

    为掌握三叉神经节的动脉供应,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避免半月节或三叉神经根手术损伤三叉神经的动脉。笔者共解剖了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海绵窦和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标本24例,男性20例,女性4例。首先常规截除颅顶,摘除大、小脑,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的三叉神经半月节支;分离和去除三叉神经半月节浅层的脑膜,向前翻开半月节,显示三叉神经半月节的3个动脉来源。 1.脑膜中动脉的半月节支:该分支是脑膜中动脉刚穿棘孔入颅处发出,行向内,供应下颌神经根及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后外侧部,在半月节深面与脑膜副动脉颅内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发出的外侧支相互吻合(图1),该分支的管径平均为(0.44±0.09) mm。 2.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外侧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呈S形,在前、后床突处各有1个弯曲,颈内动脉和展神经居海绵窦的内侧,而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在海绵窦的外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下外侧发出1~3条外侧支,横行向外,供应三叉神经节内侧部及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及眼神经、上颌神经。颈内动脉海绵段发出的外侧支是供应三叉神经节的主要动脉,其管径平均为(0.50±0.22) mm。

  • DSA介导经蝶腭窝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

    作者:蓝惠琴;彭莉萍;邬海欧;彭静仪;冯芳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不明,目前大多认为是三叉神经被微血管压迫所致,但是常常找不到微血管压迫的客观依据[1].根据三叉神经解剖,临床上常经卵圆孔穿刺入颅行半月神经节的物理或化学毁损,往往风险较大[2].我院疼痛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DSA介导下,经蝶腭窝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19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特别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三叉神经痛老年病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上颌神经诱发三叉神经皮层电位的研究

    作者:王雨生;高山;刘文;卢建慧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的分支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与三叉神经其他分支皮层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通过刺激10名健康成人的眶下神经,收集刺激对侧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结果①刺激发生20ms左右出现P1,其后N1~N5等9个波峰依次出现;②P3、N3、P4潜伏期稳定,N3~N4振幅高且图形规律;③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与下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无明显差异.结论上颌神经TSEP中高峰电位出现于110ms的N3P4波,波幅>10μV,其潜伏期相对稳定,形成上颌神经TSEP的特点,早期的P1~N2波幅较低,但可以因周围神经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化;正常上颌神经的TSEP各波潜伏期、图形特点、峰峰电位差与下颌神经TSEP差异不明显.根据图形特点、参数可以作为临床三叉神经上颌支功能状态和病理改变的判定指标.

  • 经翼腭窝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蓝惠琴;苏洁丹;彭莉萍;庄惜兰;彭静仪

    目的:探讨DSA介导经翼腭窝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6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DSA介导行经翼腭窝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微创治疗的资料,总结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特别是疼痛正性教育,术中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疼痛的变化,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疼痛显著缓解,术后半年无1例复发,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 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赵林;宋涛

    目的 比较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间我科室收治的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单号组(A组)和双号组(B组).A组采用侧方入路穿刺圆孔外口行温控射频热凝上颌神经.B组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中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随访.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均有确切疗效,但前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后者.

  • 保留颞骨和颧弓的三叉神经标本制作法

    作者:王鹏;马建军;朱夏媛;赵晓博;岑艳灵;马向群;周晓丹;杨璐璐;李亚

    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其位置较深,结构复杂,分支较多.三叉神经展示是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由于三叉神经标本的制作无论是脱钙法还是非脱钙法[1]都会破坏标本的颧弓、颞骨以及大部分的下颌骨等.笔者经过10例标本制作,探索出大程度保留上述骨性标志的三叉神经标本的制作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取材与自制器械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成人头颅材料,在眉弓上方1 cm处和枕外隆突作一连线,锯开取颅脑后,做正中矢状切.将10 cm长的钢锯条在双轮研磨机上研磨锯齿一端,将其打磨为顶角为10°的等腰三角形的探针(图1).

  • 上颌神经及翼腭神经节穿刺训练标本的制作

    作者:田顺亮;刘经甫;徐国昌;陶俊良

    上颌神经及翼腭神经节阻滞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但由于其位置较深,操作难度较大.为了使在校学员及临床医生尽快掌握此项技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我们设计制作了上颌神经及翼腭神经节穿刺训练标本,为穿刺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训练手段.

  • 鼻内镜下行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作者:孙英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04年8月~2007年2月对22例(22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患者,采取经鼻内镜下上颌窦径路翼腭窝内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1-3],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颌面部神经阻滞在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红莉;石翊飒

    背景 唇腭裂在小儿先天性疾病中占很高比列,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对喂养和伤口愈合有很大影响. 内容 总结分析颌面部神经阻滞对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镇痛、术后苏醒、颌面部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以及对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各方面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颌面部神经阻滞镇痛方式、应用药物研究现状的总结归纳,探讨颌面部神经阻滞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为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镇痛提供有效的依据,完善小儿镇痛. 趋向 颌面部神经阻滞是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较为理想的一种镇痛方式,超声的引进使小儿术后镇痛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目前仍缺乏一种绝对满意、安全的颌面部神经阻滞方法,相关内容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Sturge-Weber综合征伴发眼球痨1例

    作者:杨灵萍;李元元;蓝肖潇

    Sturge-Weber综合征是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以颜面部多见,一般是由真皮层内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可以从表皮下至真皮深层,当这种病变同时累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时,可以出现眼部的损害,现报告如下.

  • 翼腭窝区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陈士文;徐锦程;赵莉;王震寰;陈传好

    目的:解剖翼腭窝结构,测量其内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分支及其解剖学关系,为翼腭窝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 例(80侧)干性颅骨翼腭窝进行骨性标志的观察,并对20例(40侧)甲醛固定尸体的翼腭窝内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选择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为基准点,分别测量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及动脉、神经分支处距基准点的距离和在窝内的形态.结果: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多呈不规则的倒锥形.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分别为(48.47±2.63)、(41.07±3.25)、(39.91±1.84)、(47.54±2.66)、(44.48±1.92)和(30.70±1.45)mm;上颌神经主干、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蝶腭神经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50.34±3.46)、(36.39±2.65)、(34.72±2.77)、(37.43±3.12)mm;上颌动脉主干、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32.91±2.74)、(26.36±1.67)、(30.96±2.02)、(31.24±2.49)、(30.50±2.38)mm.结论: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可作为翼腭窝内寻找结构的重要标志,翼腭窝内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可为在临床翼腭窝区手术时避免损伤其内的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

  • 翼腭窝的解剖及应用

    作者:刘焕亭;刘军;费昶;衡雪源;孟凡国

    目的 观察翼腭窝区的解剖特点.方法 成人尸头10具,沿正中线锯开,手术显微镜下于唇龈沟切开黏膜;凿除上颌窦前、后壁,分离上颌动脉翼腭部及其分支和上颌神经及其分支;从侧方切开颧弓,解剖颞下窝,在翼外肌长短头之间分离上颌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在翼腭窝后上内侧分离上颌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的长度、外径,观察上颌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 翼腭窝狭小,其内有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以及上颌动脉等重要结构.结论 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其内结构分为神经层和血管层.

  • 鼻内镜翼腭窝上颌神经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王中亮;马伟;常玲美;徐丽;简雪梅;张俊中;居富年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36例(136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后进路翼腭窝内圆孔处切断翼腭窝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结果:135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经2~8年随访观察,118例患者无复发疼痛,但有轻度术侧上颌神经支配区麻木和感觉异常.结论: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后进路翼腭窝内圆孔处切断翼腭窝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适用于原发性三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患者,手术效果好,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危险,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