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部位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治疗下颌神经痛的临床比较

    作者:朱晓瑜;赵和平;魏谋达;刘勇;董潇;谢丽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无明显致病因素而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然后自行缓解.疼痛可以由发作区域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1].下颌神经为三叉神经第Ⅲ支,在临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下颌神经痛为常见.轻症患者可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得到缓解,重症患者常采用局部注射、射频治疗以及手术撕脱等方法治疗,创伤大且复发率较高.阿霉素类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疗效[2],这种方法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我院2年内收治77例下颌神经痛患者,经手术直视下在2个部位分别行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THP)鞘膜内注射,并对疗效进行了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

  • 下颌神经切断术后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中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涛;庞有旺;李金莲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不同存活时间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内可观察到大量的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且主要分布于终末内.切断一侧下颌神经后,手术侧与对照侧相比,术后存活1周组的Vp背侧部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术后存活2周组的Vp背侧部、Vc背侧部、Vi背侧部,以及Vsup和Vmo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且与术后存活1周组手术侧比较其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存活3周组上述部位内VGIuT1样阳性物质表达的下降更加明显(P<0.01),且与前两组手术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其中在Vmo内的表达几乎完全消失. 结论切断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周围突可以导致其中枢突终末内VGluT1的表达水平下降;三叉神经复合体内部分VGIuT1样阳性终末来源于外周.

  •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短暂性失明1例

    作者:程增云

    1病历摘要女,58岁.2011-05-08因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残根需修复故要求拔除,检查:叩(一),无松动.以2%普鲁卡因2.5 ml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后约5 min,患者感到眼部麻木,随即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眼前一片黑.一般情况检查,神志清,精神佳,T 37℃,R 20次/min,HR 94次/min,BP 97/78mm Hg,查体合作,左右两侧眼球运动轻度减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嘱患者闭目静息,同时适当的给予语言上的必要解释和精神安慰,及时控制和消除患者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约2min后,患者自觉视物由模糊变为清晰,并要求继续行拔牙术,拔出下颌第一磨牙,操作过程顺利,约10 min后,患者自觉眼部症状全部消失.眼科检查,两眼视力正常,经30 min观察,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后离院.

  • 下颌神经管颌骨内走行方向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作者:邓丽;黄震;章福保;余晶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时,行偏颊或偏舌跨下颌神经管种植术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160例老年患者下颌骨患者行锥形束CT扫描,在预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神经管至颊、舌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 第一、第二磨牙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2、45.278,P<0.01).第一磨牙颊、舌侧骨板的水平距离和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第二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34、38.134,P<0.01).第一磨牙居中型为主,共102例(81.6%);第二磨牙以偏舌型为主,共110例(81.5%).结论 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明显不足时,在多数第二磨牙区及部分第一磨牙区偏颊侧越过神经管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 采用小线圈和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励序列显示下颌神经的价值

    作者:洪桂洵;汪倩倩;初建平;江利;李竹浩;何绍富;饶良俊;杨智云

    目的 探讨采用小线圈和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励(3D-DESS-WE)序列显示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5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小线圈和3D-DESS-WE序列行单侧颌面部扫描.参照格氏解剖学图谱,根据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解剖位置对图像行MPR及CPR重组,并分析神经及邻近结构的MRI信号特征、评价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对图像质量及神经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测量神经及邻近翼外肌的信号强度(SI),并计算两者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 与肌肉相比,神经呈中等信号.图像质量的平均主观评分为(3.02±0.82)分.下颌神经主干、前干及颊神经、后干及其分支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的显示率均为100%,其中下颌神经后干、下牙槽神经、舌神经显示佳,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3.00分以上,SIRN/M接近1.00.耳颞神经、咬肌神经显示也基本满意,下颌舌骨肌神经、翼内肌神经及翼外肌神经显示率较低.结论 小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结合MPR及CPR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显示下颌神经及其分支,适合在临床应用.

  • 锥形束CT测量成人下牙槽神经管特定位点的研究

    作者:胡惠;赵翚

    目的 根据锥形束CT(CBCT)测量下牙槽神经管(inferior alveolar nerve canal,IANC)特定位点,分析IANC的走行规律.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资料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检查者选择130例,其中按年龄分组,中年组和青年组各65例;按性别分组,男女各65例.对入选者行CBCT测量IANC.测量方法在KaVo3D eXam CT的植入物屏幕上的失状向截面上,自颏孔区近中起,颏孔刚刚完全突破颊侧皮质骨的截面定为S1,自S1起向同侧远中方向每隔l cm为一截面,依次在l、2、3 cm处,分别定为截面S2、S3、S4.在截面上测量IANC外壁上特定点到牙槽嵴顶、舌侧皮质骨外壁、下颌骨下缘、颊侧皮质骨外壁的距离,分别定为L1、L2、L3、L4测距位点.对测量结果依性别、年龄分类比较.对数据做正态分析,均为正态分布.不同性别与年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显示,在男女间右侧IANC的S2L1、S3L1、S4L1、S2L2、S3L2、S4L2、S1L3、S3L4这8个位点上测得的8组L值及左侧IANC的S1L1、S2L1、S3L1、S4L1、S1L2、S3L2、S4L2、S2L3、S3L3、S4L4这10个位点测的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右侧IANC S2L4位点及左侧IANC SlL3位点上测得的L值,在中青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值由S1到S4有一定的变化规律:L1值和I4值的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再减小、再减小;L2值和L3值的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再减小、再增大.结论 性别对个体间L值的影响作用较大,年龄对个体间L值的影响作用很小.参照对应侧下颌骨长轴,S1到S4,IANC的走行为先向下,然后转向上再逐渐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的走行为先向舌侧而后转向颊侧.这一结果可为临床提供自颏孔起至下颌第2磨牙根尖区IANC相关解剖的参考数据.

  • 下颌神经高位切断术卵圆孔神经断面处理的研究

    作者:相金贵;徐洪泉;刘宪国;王国义;姜圣洋;孟令秋

    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很多,神经撕脱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1],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我科自1990年以来开展下颌神经高位切断术卵圆孔神经断面处理的新技术方法,共做50例,效果满意.

  • Gow-Gates下颌神经传导麻醉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非;冯超

    目的提高下颌神经传导麻醉的成功率,增强麻醉效果.方法实验组3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采用Gow-Gates下颌神经传导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下齿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传导麻醉,分别拔除智齿,观察并比较二组麻醉出现时间及麻醉后的止痛效果.结果麻醉出现时间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 );麻醉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如遇麻醉效果不佳时,Gow-Gates下颌神经传导麻醉为一种有效的选择方法.

  • Akinosi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宫振业

    传统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Halstead 法,直接麻醉法)是口腔科门诊常用的麻醉技术.然而此法依赖于简单的解剖标志点,将局麻醉药注射于翼下颌间隙内神经干周围.此方法常发生较多的失败现象和风险,如颊侧(或舌侧)黏膜感觉仍存在,神经或血管损伤和血管内注射等[1-4].同时研究表明一般民众对口腔麻醉治疗的畏惧率和恐怖率在 15%~30%[5-6].Akinosi - Vazirani法麻醉是一种闭口位麻醉方法,可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我们将Akinosi - Vazirani法应用于在门诊所有需要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例,并与直接麻醉法对比观察,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 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

    作者:邓兆宏;刘伟;王金勇

    目的: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卯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0.4±0.3)mm,右侧(40.9±0.4)mm.女性左侧为(39.8±0.6)mm,右侧为(40.2±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下颌神经长度(10.4±1.6)mm,宽度为(4.5±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5)mm,卵圆孔内段长(5.1±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0.3)mm,右侧为(1.5±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0.4)mm,右侧为(8.3±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23%).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80%).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13%).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 保留颞骨和颧弓的三叉神经标本制作法

    作者:王鹏;马建军;朱夏媛;赵晓博;岑艳灵;马向群;周晓丹;杨璐璐;李亚

    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其位置较深,结构复杂,分支较多.三叉神经展示是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由于三叉神经标本的制作无论是脱钙法还是非脱钙法[1]都会破坏标本的颧弓、颞骨以及大部分的下颌骨等.笔者经过10例标本制作,探索出大程度保留上述骨性标志的三叉神经标本的制作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取材与自制器械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成人头颅材料,在眉弓上方1 cm处和枕外隆突作一连线,锯开取颅脑后,做正中矢状切.将10 cm长的钢锯条在双轮研磨机上研磨锯齿一端,将其打磨为顶角为10°的等腰三角形的探针(图1).

  • 头部副交感神经节标本的制作

    作者:王义龙;黄志华;周辉;王祥宇;刘攀;王淼

    以往显示单侧脑神经的4个副交感神经节大多以一侧头面部的外侧面显示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而耳神经节刚好位于下颌神经的内侧,只能从内侧面显示才能充分暴露.这样的标本若是封装在标本瓶内陈列展示则很不方便,必须时而外侧面观,时而内侧面观,势必顾此失彼.

  • 下颌舌骨肌神经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浩;马建军;李德媛;朱夏媛;潘子涵;曹学辉

    下颌舌骨肌神经是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分支,约有1 251条神经纤维[1],以运动纤维为主.该神经主要支配下颌舌骨肌与二腹肌前腹,是颌面部神经移植或神经吻合的重要供体,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颌面部皮瓣、肌瓣移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国内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报道较少.解剖学教材对下颌舌骨肌神经缺乏详细记载与描述,国外学术界对该领域应用进行了探索.随着美容与整形医学的,特别是口腔与颌面部微创治疗、颏下肌瓣、皮瓣移植术和下牙槽神经阻滞术的发展,对下颌舌骨肌神经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 颞下窝手术与局部解剖相互关系的研究

    作者:胡延佳;翦新春

    目的:针对颞下窝手术研究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为术中重要结构的处理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20侧成人头部标本,红色乳胶灌注.采用巨-微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分层解剖,并对重要结构测量分析.结果:以翼外肌为参照,其浅深面均有丰富的静脉丛,颌内动脉多水平行走其浅面,下颌神经及分支多垂直行走其深面.颌内动脉翼肌段和翼静脉丛变异较大,下颌神经分支位置恒定.结论:熟悉颞下窝解剖及毗邻关系,术中认真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 下颌神经多分支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孙树平;杜小铭;韩荣红

    目的:为提高三叉神经痛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采用口腔内手术径路,实施下颌神经切断及多分支切除后,进行术后观察及疗效评估.方法:对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患者切断下颌神经及对其各分支(包括舌、颊、下牙槽、颏神经)进行切除.结果:术后观察3~5年未见复发,舌、颊、下牙槽、颏等神经分支区域仍有麻木感.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采取下颌神经切断及各分支切除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287例汉族成人颏孔区锥形束CT测量分析

    作者:曾婷雯;高清平;高筱萌;余慧敏;伍艺伟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患者下颌骨颏孔、副颏孔、下颌神经前环等结构进行测量分析,为颏孔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287例汉族患者的CBCT图像,对颏孔区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孔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及下颌前磨牙之间(分别为60.80%、30.14%);副颏孔的发生率为4.88%,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颏孔上方及远中;下颌神经前环的发生率为89.20%,长度为(1.99±1.39)mm;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颌神经前环或下颌管的距离为(5.21±2.50)mm.结论:颏孔区域可有副颏孔;中国汉族人下颌神经前环的出现率较高,变异大,颏孔区手术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超声引导下下颌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腮腺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石钊;刘宏伟;王国林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下颌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腮腺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腮腺手术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药物治疗组根据术后需要,使用吗啡进行术后镇痛;神经阻滞组在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下颌神经合并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吗啡使用量、运动以及静息VAS评分,以及术后同一时点吗啡使用比例.结果 术后第1天神经阻滞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吗啡使用量明显少于药物治疗组(P<0.05).术后第2天,两组运动以及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组术后同一时点吗啡使用比例明显小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下颌神经合并颈丛浅丛神经阻滞可以为腮腺手术提供术后镇痛,满足患者要求.

    关键词: 下颌神经 术后镇痛
  • Gow-Gates麻醉方法局部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志辉;罗莉

    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易于操作,效果较好,但仍会碰到镇痛不全的问题,澳大利亚牙医Gow-Gates提出了一种新的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文对Gow-Gates法进行介绍,并对其局部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鼻咽癌引起的咀嚼肌失神经支配的MRI特征

    作者:魏宝清

    鼻咽癌(NPC)病人的咀嚼肌一旦失神经支配(DMM)就会存MRI上呈T2延长(高信号),静脉造影后明显增强,还可有肌肉萎缩和脂肪性变.DMM的出现,强烈提示下颌神经(V3)有NPC浸润,故应努力搜寻.除非在V3径路上包括卵圆孔,三叉神经池(即Meckel氏小腔),或海绵窦无新的、日渐增大的NPC累及灶,才可对放疗过的病人考虑为V3放射损伤所致.NPC如果向侧方扩展侵入DMM,则该被侵的DMM的MRI信号即转变成为NPC的信号.

  • 下颌神经在面部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张春瑞;刘靖

    目的为下颌神经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25具50侧成人头部标本,观测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下颌神经主干长(从出卵圆孔至分支处的距离)为1.3±0.4 cm;宽度为4.9±1.2 mm;厚度为1.8±0.6 mm.还测量了下颌神经各分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结论下颌神经痛的手术治疗以内入路术式较为安全.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