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作者:毛永征;王振常;杨本涛;鲜军舫;常青林;燕飞;刘中林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肿瘤起源并局限于鼻腔;16例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例中心位于筛窦内;1例起源于上颌窦;1例起源于鼻咽部.13例形态规则,8例不规则.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平扫CT值30~60 Hu,3例见钙化,1例见囊变.肿瘤侵犯筛窦17例、颅内14例、眼眶13例、中、上鼻甲13例、蝶窦11例、上颌窦8例、鼻中隔上部8例.18例见骨质破坏.结论 冠状位和横断位CT可较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及其周围骨质情况,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影像分析

    作者:刘颖;马天璇;栾玲;陈丽君;张德智

    嗅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曾被认为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在鼻部肿瘤中占3%.本病由Berger和Luc于1924年首次报道以来,随着超微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关于本病的报道有增多的趋势[1].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贺西京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神经膜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二者的特性,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的嗅球及外围神经的嗅黏膜中.嗅鞘细胞起源于嗅黏膜的固有层,它包绕嗅神经,通过筛状板终到达嗅球的嗅神经层和嗅小球层.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梅英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人,占颅内肿瘤的7%~10%.随着现代颅底解剖知识的普及和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认为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能够避免开颅手术时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的损伤.所以,经鼻蝶入路成为目前垂体瘤切除术的首选,也得到越来越多病人的青睐.因此,如何做好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对促进患者良好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作者:罗定泰;尹涛

    目的: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争取早期诊断、提高疗效.方法:复习21例的全部病历、组织切片;按Kadish分期分成A、B、C 3期,分析其疗效.结果:按Kadisk分期各种治疗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37.5%、10.0%.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疗效与临床分期有关,治疗以放疗或手术加放疗理想.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艳峰;张卫东;张诠;欧阳电;陈福进;杨安奎

    为了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的影像特征,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表现.42例患者中2例局限于鼻腔中后部;18例局限于鼻腔和鼻窦;22例侵入颅内;9例伴随颈淋巴结转移.15例肿瘤密度或信号均匀,27例密度或信号不均匀,4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2例不均匀强化.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嗅神经母细胞瘤发病部位多数位于鼻腔中后部,强化显著,呈浸润性生长,易侵犯副鼻窦、眼眶及颅内,颈部淋巴结转移少见.

  • 经鼻腔胰岛素治疗能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并调节β淀粉样蛋白水平

    作者:Reger MA;Watson GS;Green PS;杨怡;丁美萍

    背景: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多存在脑内胰岛素含量下降或胰岛素功能减低,而静脉或脑室内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经鼻腔胰岛素治疗区别于传统注射方式,可使胰岛素分子通过嗅神经、三又神经的轴突运输途径,迅速进入血脑屏障,于15 min内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内作用靶点而快速起效.

  • 嗅神经离断后大鼠嗅黏膜气味受体的表达变化

    作者:刘月红;魏永祥;杨凌;苗旭涛;卢雅艳;范尔钟;刘小超;张金峰

    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960,P=0.000).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嗅神经离断侧再生嗅黏膜表达Olr1493基因受体的细胞逐渐增多,至第6周时基本和对照侧一致,分别为(417.8±32.4)个和(445.3±10.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00,P=0.060).结论 大鼠嗅神经离断后再生嗅感觉神经元及其受体数量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表达位置亦未发生变化.

  • 外伤后失嗅患者的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和MRI评估

    作者:刘剑锋;有慧;倪道凤;张秋航;杨大章;王娜亚

    目的 探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OERP)和嗅觉通路MRI对外伤后失嗅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后失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检、T&T嗅觉检查、鼻内镜检查、OERP测试、颅脑CT和嗅觉通路MRI检查.结果 主观嗅觉测试:双侧完全失嗅20例;单侧完全失嗅,对侧嗅觉减退2例;单侧完全失嗅,对侧嗅觉正常2例.OERP测试:双侧大嗅刺激均不能引出OERP者20例,单侧大嗅刺激不能引出OERP者4例;单侧能引出OERP者4例,其中2例能正常引出,另2例OERP幅值下降且潜伏期延长.氨气刺激均能引出鼻内三叉神经化学感受事件相关电位.嗅路MRI检查:嗅球损伤24例次(100%),额叶直回损伤22例次(91.7%),额叶眶回损伤16例次(67%),远端嗅束和颞叶损伤各2例次(8%).结论 OERP能对外伤后嗅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客观整体评估;嗅路MRI能对外伤后失嗅的损伤部位、程度进行客观、精确的评估.两者结合能对嗅觉功能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 三叉神经感觉对嗅觉的影响

    作者:任媛媛;魏永祥

    嗅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非单一神经系统传导,而是由两个独立的神经系统——嗅觉系统和躯体感觉(三叉神经)介导的多种感觉的整合[1-2]。无论在健康状态还是疾病状态,这两种感觉相互影响,一种感觉的改变常常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变化。三叉神经系统代表除嗅觉和味觉以外的第三种化学感觉,大多数气味能够同时刺激分布于鼻腔嗅区黏膜的嗅觉感受器和分布于鼻腔黏膜的三叉神经分支——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的末端,极少数化学刺激只刺激嗅神经或三叉神经。与嗅觉系统不同,鼻内三叉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上呼吸道的“哨兵”,当遇到有害气体时能够引起三叉神经反应,从而反射性地停止吸气而避免受到伤害。

  • 嗅池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守森;章翔;荆俊杰;张发惠;谢汉国;郑和平;王如密;张锡增

    为探讨嗅池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手术意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个成人尸体标本的嗅池.结果发现,嗅池位于直回与眶回之间的嗅束沟浅部,横断面呈三角形.池前端包绕嗅球,宽而高.后端位于颈内动脉内上方,亦较宽,53.4%的底壁有孔窗与周围脑池交通.中间部越向后越窄小.多数池腔较宽大,嗅神经与池壁间的纤维小梁、膜片较少.23%的池腔狭小,池壁紧裹嗅神经.嗅神经以细而长的多支动脉供血为主,少数动脉血供呈节段性.作者认为,多数嗅池宽松,动脉血供相对独立,术中可将嗅束游离1~2cm.但约有1/4的病例,因嗅动脉起始部偏前或纤维连系较多而不易游离.

  • 终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

    作者:刘海军

    脑脊液漏是指蛛网膜和硬脑膜均破损,脑脊液经破损处漏出到颅外.按照病因可分为外伤性脑脊液漏和非外伤性脑脊液漏.其中80%为外伤性,4%为特发性,16%继发于鼻、鼻窦及颅底手术.颅底的损伤可并发广泛的硬膜撕裂和严重的神经血管损伤.前颅窝的损伤可以损伤鼻旁窦,形成脑脊液漏,并可损伤嗅神经视神经和眶内容物.

  • 3例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马燕芬;赵京

    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Kallmann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下丘脑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缺乏,导致性腺发育障碍的疾病.

  • 鼻子护理"六步法"

    作者:郑延芬

    鼻子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鼻子内有鼻毛,毛细血管,鼻子外围富有汗腺和皮脂腺.鼻腔的顶部是颅前窝底部的一部分,较薄,与硬脑膜相连甚紧,有嗅神经通过.整个鼻腔是一个口小而内腔间隙大、内部结构复杂的器官.正常人整个鼻腔黏膜部还附有许多纤毛,每分钟能以8~12次的颤动频率来清除脏物,好似昼夜辛勤劳动的清洁工.因此保护好鼻子对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低温保存嗅神经鞘细胞移植对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

    作者:沈慧勇;吴燕峰;唐勇;陈燕涛;程志安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120℃)的嗅神经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分离培养的SD大鼠OECs冻存2周,复温后移植于12只成年SD大鼠T10水平SCI模型的脊髓两断端,另12只对照组SD大鼠只注入DMEM.分别于移植后6、12周行下肢功能评价、MEP检测、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存活率均为75%.移植后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下肢瘫痪,下肢记录不到MEP.组织学检查(每组各2只)见实验组OECs与宿主融合良好,细胞内及细胞周围有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物质存在,宿主再生轴突经近侧断端长入断端间组织;对照组远、近断端轴突变性,未见再生轴突.移植后12周,实验组2只动物(2/7)下肢出现肌肉收缩,2只(2/7)髋、膝天节能活动,5只记录到MEP;对照组动物(7/7)下肢功能无改善,记录不到MEP.组织学检查见实验组OECs明显减少,部分再生轴突穿过损伤区组织抵达脊髓远侧断端;对照组瘢痕形成,无轴突再生.结论低温保存的OECs移植后可在脊髓中存活,并产生髓鞘样物质,促进宿主脊髓轴突再生及砷经功能部分恢复.

  • 嗅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结转移病灶伴发血管升压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颖;蒙碧辉;梁杏欢;杨望荣

    神经内分泌肿瘤常伴发血管升压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严重低钠血症可危及生命而需要紧急处理.本文总结了我院2012-11-20收治的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结转移病灶伴发SIADH患者出现严重低钠血症的诊疗方法.本例患者为左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经手术和放疗11个月后发现左颈淋巴结转移,并伴发严重低钠血症,遂诊断为SIADH.经限水、补充3%氯化钠注射液、口服托伐普坦后,患者血钠水平升至参考值并持续维持,后成功行颈部肿物切除手术和放疗.

  •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作者:彭钦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认为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手术和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死亡率低,能够避开颅手术时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因此,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成为目前垂体瘤手术的首选人路.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开展此项手术15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移植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布林;郑鸿;姜汉国;袁即山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4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40~260 g.随机分为3组:基因修饰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均首先行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基因修饰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分别移植神经生长因子、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修饰的嗅鞘细胞和单纯嗅鞘细胞,脊髓损伤组不做治疗.移植后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对损伤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主要观察bcl-2(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ax和fas(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阳性表达的情况评估经基因修饰和未经基因修饰的单纯嗅鞘细胞对脊髓神经凋亡的抑制及诱导作用.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基因修饰组细胞凋亡数低于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高.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cl-2蛋白表达的顺序为基因修饰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20.79±6.40,13.54±3.66,9.34±2.12,P<0.05);Fas,Bax蛋白表达的顺序均为脊髓损伤组>嗅鞘细胞移植组>基因修饰组[(24.98±4.32,40.48±2.05),(18.92±4.74,25.54±3.82),(11.78±3.81,16.87±3.30),(P<0.05)].结论:单纯移植嗅鞘细胞其存活时间与分泌有限.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的主要成员,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后可提高嗅鞘细胞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移植后具有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 脑内注射人胚鞘细胞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缺失的影响

    作者:韩玉河;吕然博;张万宏;张建平

    背景:中枢神经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后中枢神经内的微环境(缺乏生长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产生抑制因子、胶质瘢痕形成等)不利于轴突的再生.为了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改善损伤区再生微环境很重要.其中嗅鞘细胞是近年来为吸引人注目的一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有力工具.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在大鼠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是否能在颅脑损伤后减少神经功能上的缺失.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材料:实验在2003-04/08在开封铁路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Spraque-Dawley大鼠10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50 g,随机分为正常组,脑损伤组,生理盐水组,嗅鞘细胞组.每组25只.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干预:制备颅脑损伤的大鼠模型,在受伤后立即将嗅鞘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脑组织中,1,4 d,1,2,4周对大鼠进行神经损伤评分,将大鼠处死观察嗅鞘细胞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嗅鞘细胞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术后2,4周时,嗅鞘细胞组NSS评分与脑损伤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形态结构或GFAP和p75免疫化学,可见嗅鞘细胞在移植部位存活并迁移到周围邻近组织.统计不同时间段的5个6μm厚的冠状位组织切片中的p75阳性细胞总量,发现嗅鞘细胞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少.结论:颅脑创伤后立即移植嗅鞘细胞到创伤的脑组织,嗅鞘细胞可在移植部位存活并迁移到周围邻近组织,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嗅鞘细胞能显著的降低颅脑创伤后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新思考

    作者:孙来卿;王志强;陈先;刘兰泽;王立功;安毅

    目的:针对嗅鞘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可能导致佳细胞移植干预脊髓损伤效果的特定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7-03期间关于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的文章,检索词"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007-03关于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嗅鞘细胞,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实验,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及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嗅鞘细胞干预脊髓损伤的随机实验文章,3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3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资料综合:综述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移植以及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并对各方法给予评价.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各有特色,但所有的实验结果主要以啮齿类动物-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为基础而获得的,选择的模型包括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挫裂伤模型、脱髓鞘模型等,目前还不能获得完全模拟人的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如何选择适当的细胞类型联合应用,并使之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研究是不同细胞移植策略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结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目前的嗅鞘细胞联合干预策略对人类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有十分确切的作用,但单一、纯化的嗅鞘细胞移植可能不是干预脊髓损伤的佳选择.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