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口底恶性肿瘤

    作者:常亮;王长福;王玉强;张和平;靳海英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口底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口底恶性肿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行冠状面、矢状面MPR,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结果 27例口底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境界不清,其中6例伴邻近骨质破坏,周围结构受累,10例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MPR技术可清楚显示口底恶性肿瘤的大小、形态和累及范围.

  • 32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沈万琴;方荣凤

    报告了32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术前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仔细检查口腔卫生情况并做好相应处理,注意保护供区皮肤.术后给予正确的体位,防止牵拉、扭转肌皮瓣;给予充分、合理的营养支持,采用口腔冲洗等方法预防皮瓣感染;密切观察负压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保持引流管通畅;认真观察有无窒息、血管危象等并发症.本组发生窒息2例、血管危象2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除1例肌皮瓣远端坏死、肉芽组织生长而行二次修整术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

  • 应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重建全舌体、口底的初步报告

    作者:李劲松;潘朝斌;陈伟良;王建广;黄洪章;杨朝晖;张彬

    目的探讨累及双侧的舌癌根治术后全舌体、口底重建的有效方法及临床评价.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7例累及双侧的舌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造成全舌体、口底的大面积缺损,采用一侧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转移即时重建全舌体和双侧口底.结果6例转移肌皮瓣完全成活,口腔和颈、胸部创面均一期愈合.1例肌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无口底颌下瘘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16个月,重建舌体、口底形态基本满意,语言功能大部分恢复,吞咽功能恢复良好.1例在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肺转移,其余6例目前均健在.结论胸大肌岛状肌皮瓣组织量大,血供丰富,是全舌体、口底重建的理想选择.

  •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童永青;戴杰;陈申国;施更生

    目的:研究颈阔肌肌皮瓣在口底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口底组织缺损行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其中6例口底鳞癌患者修复与颈淋巴清除术同期进行,1例同时行下颌骨矩形方块切除,3例为舌下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行口底局部扩大切除术.结果:9例颈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在肌皮瓣尖端与舌腹部黏膜组织间出现裂开,长2.0~3.0 cm,给予清创重新缝合后愈合;3例皮瓣远端少许淤血,未影响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皮瓣收缩不明显,所修复的口底形态及舌体活动功能良好.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解剖恒定可靠、邻近口腔、制作方便、简单快捷和成功率高,是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选择.

  • 口底鳞癌非连续性与连续性颈淋巴结清除疗效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晶;张诠;曾宗渊;王顺兰;魏茂文;陈文宽;郭朱明

    目的:通过比较口底鳞癌原发灶切除同时行非连续性和连续性颈淋巴结清除的疗效,探讨口底鳞癌颈淋巴结清除的合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非连续性与连续性颈淋巴结清除的口底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的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非连续性颈淋巴结清除组与连续性颈淋巴结清除组相比,Ⅰ、Ⅱ期或cN0,两组病例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分别为1.295和1.527,P值分别为0.255和0.217;Ⅲ、Ⅳ期或cN1~cN2,连续性清除组较非连续清除组5年累积生存率高,Log Rank统计值分别为7.692和8.737,P值分别为0.006和0.003.行连续性颈淋巴结清除后原发灶及Ⅰ区复发率较非连续颈淋巴结清除低,χ2=11.995,P=0.001.结论:口底鳞癌连续性颈淋巴结清除较非连续颈淋巴结清除疗效好.

  • 口底成人型横纹肌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维青;相娟;伏宝成;李冠言;王善宗

    横纹肌瘤分心内型和心外型,心内型常见,心外型少见.心外型又分为成人型、胚胎型和生殖道型.成人型横纹肌瘤(adult rhabdomyoma,A-RM)是一种少见的骨骼肌分化来源发病率极低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的头颈部,男性多见,通常生长缓慢口].目前多以个案和临床报道为主,完整影像报道的病例鲜见,而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活体检查以外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

  • 口底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

    作者:李晓光;万光勇;刘太生;赵峰;张明宾;姚瑶;张士剑;李腾宇

    目的:探讨口底恶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口底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患者女,30岁,主诉“发现口底区肿胀1月余,影响言语及吞咽”入院,诊为口底肿物,全麻下行口底肿物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口底恶性副神经节瘤,本例口底恶性副神经节瘤为无功能性,免疫组化结果为CK(-)、EMA(+)、Vim(+)、Des(-)、myoD1少量弱(+)、S-100(+)、GFAP弱(+)、syn(+)、CGA(+)、NSE(+)、NF(-)、CD34(-)、actin(弱+),PAS染色(-)。术后10 d拆线出院。结论口底恶性副神经节瘤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表现,易误诊,只有靠切除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由于其非常罕见,相关治疗缺乏成熟的经验,故需要进一步研究。

  • 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的CT表现

    作者:魏懿;肖家和;周翔平;邓开鸿

    目的研究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的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恶性肿瘤,对其中14例肿瘤侵犯舌下间隙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14例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者中,经舌根侵犯者7例(咽侧壁鳞癌1例、扁桃体鳞癌1例、舌根癌5例),经咽旁间隙侵犯者3例(咽侧壁鳞癌2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1例),经翼下颌韧带侵犯者2例(咽侧壁鳞癌),另有2例(咽侧壁鳞癌)分不清侵犯途径.舌下间隙受侵表现为间隙内脂肪间隙消失,间隙内血管与软组织相贴或被软组织包绕.结论口咽恶性肿瘤可以侵犯与其邻近的舌下间隙,表现为间隙内脂肪消失,舌动脉被包埋或推移,其主要途径有经舌根侵犯、经翼下颌韧带侵犯及经咽旁间隙侵犯.

  • 糖尿病患者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张晓歌

    随着微创手术和功能性手术在临床的推广,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以其取用方便、创伤小、皮瓣易成活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修复口底缺损的患者.由于糖尿病高血糖所致的易感染、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影响术后皮瓣的成活,因此,相关护理尤为重要.

  • 苯扎氯铵溶液及碘伏溶液冲洗在辅助治疗儿童口底蜂窝织炎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春山;王建国;许楠;李剑平;杨春侠

    目的 临床对比苯扎氯铵溶液及碘伏溶液冲洗在辅助治疗儿童口底蜂窝织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口底蜂窝织炎患儿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实验组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用0.01%苯扎氯铵溶液冲洗;对照组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用0.25%碘伏溶液冲洗.结果 换药3 d后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为0例,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实验组平均换药天数为(6.92±1.93)d,对照组平均换药天数为(8.23±4.19)d.结论 用苯扎氯铵溶液冲洗辅助治疗儿童口底蜂窝织炎比用碘伏溶液冲洗更为有效,并可以减少治愈脓肿的换药天数.

  • 口底坏死性蜂窝织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曹保付

    目的 总结口底坏死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口底坏死性蜂窝织炎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后有效的引流和冲洗是治疗的关键.

  • 口底-颌下入路气管插管在全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武卫民;卢利;于万义;宋明

    目的:探索全面部骨折手术中既不影响面中部骨折复位又不妨碍术中咬合关系对位,且避免气管切开的麻醉插管新方法.方法:在10例全面部骨折手术中,先行常规的经口气管插管,待全麻稳定后,制备口底至颌下区的隧道,然后将气管导管由口内引导至颌下区再接麻醉机全麻,手术后再将气管导管送回口腔,缝合口底和颌下切口.结果:所有病例插管经过顺利,麻醉满意,且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无口底出血、感染、气道阻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口底-颌下入路气管插管是一种适合于全面部骨折的安全、微创的麻醉新方法.

  • 口腔舌癌与口底癌患者预后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莎莎;周旋;张浏阳;张仑

    目的 比较口腔舌癌患者与口底癌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首次治疗的口腔癌患者病历资料,据肿瘤所在部位分为口腔舌癌组(舌癌组)与口底癌组,按性别、年龄、T分期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匹配,终确定舌癌组100例和口底癌组50例.Kaplan-Meier分析比较2组总生存率(OS)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对2组基本特征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3年和5年总OS分别为舌癌组65%、51%;口底癌组40%、28%.3年和5年DSS分别为舌癌组61%、46%;口底癌组38%、26%.2组间OS与D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RR=1.431,P=0.019)与局部淋巴结转移(RR=1.526,P=0.043)为影响舌癌与口底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舌癌组的预后优于口底癌组.两者预后与复发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用个体化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舌癌患者的整体预后.

  • 舌及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

    作者:阮宏莹;杨宝琦;熊本芳彦;小宫山壮太郎

    目的:探讨修复技术在舌及口底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3例舌及口底癌患者,接受舌部分或全切后应用3种皮瓣进行舌及口底缺损的1期修复.皮瓣包括胸大肌肌皮瓣(PMMC)9例,游离腹直肌肌皮瓣(RAM)3例,游离肩胛皮瓣1例.结果:除1例患者因下咽癌曾行全喉、下咽及食道切除外,其余患者均在切除病变的基础上保存了喉,术后均能发音并可经口进食无误吸,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修复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舌及口底癌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 口底异物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

    作者:范远福

    [病例]男,40岁.因口底部包块10天入院.10天前无意中发现口底部有一包块,生长快,伴轻微疼痛,咀嚼时疼痛明显,头偏向左侧时疼痛加重,不伴发热,无口腔及颈部外伤史.查体:口腔底部中线近舌骨前方的肌肉深层可触及一3 cm×3 cm×3 cm大小的圆形包块,边界清,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与邻近组织粘连.局部皮肤温度、色泽正常,口腔及咽部未见异常.

  • 巨大哑铃型口底皮样囊肿1例

    作者:耿春芳;岳亭;阴绪超;徐向华

    1 病历报告患者,男,26岁.约3年前发现颌下区肿胀,未曾治疗,肿物无痛缓慢增长.近6个月自感舌下区肿大明显,因影响发音、睡眠,来我院就诊.就诊时语音不清,门诊以"口底皮样囊肿"收住院.

  • 口底巨大表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范孟钊;张国强

    1 病例资料男,50岁.主因口底无痛性肿物4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意中发现口底有一大枣大小的肿物,无疼痛,当时未处理,此后肿物缓慢生长,致言语不清及吞咽困难,遂来我院就诊.

  •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行口底舌癌切除后缺损的修复重建

    作者:孙长伏;尚德浩;谭学新

    在东北地区首次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行口底舌癌切除后缺损的修复重建获得成功,本文对皮瓣的制备要点、与其他皮瓣应用进行比较,提出该皮瓣是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重建的优良皮瓣.

  • 32例胸锁乳突皮瓣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许敏

    报告了32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手术前,对口腔卫生详细检查,采用正确体位,防止供区皮肤的拉伤,也防止出现肌皮瓣拉伤,同时,要适当补充营养,经常冲洗口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除此之外,负压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也要引起重视,以防出现血管危象和窒息等情况.本组出现窒息和血管危象各2例,经过医院及时抢救治疗后,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只有一例肌皮瓣远端坏死、肉芽组织生长被迫再次修整,其他都未出现异样.

  • 贯通式引流治疗口底多间隙感染2例

    作者:张春城;张春利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严重治疗困难的炎症之一。我科1999~2000年收治2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双侧颌下贯通式引流,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51岁。因左下颌后牙疼痛,继而双侧颌下及颏下肿胀半月,于2000-08~13来诊,查体:体温37.8℃,白细胞:16.1×109/L,呈急性痛苦病容,双侧颌下及颏下肿胀明显,皮肤色红,触痛明显,开口Ⅲ°受限,临床诊断为"口底多间隙感染",立即局麻下于双侧颌下肿胀低位分别作长约3.0cm横行切口,钝性分离进入脓腔,排出大量脓性液体。将两侧切口贯通,3%双氧水、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创腔清洁后放置引流,每日换药2次并分别冲洗,同时给予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引流至第5天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局部红肿触痛明显消退,开口度恢复正常,隔日撤除引流伤口自行愈合,拔除病灶牙后患者痊愈。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