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

    作者:董鹏;王滨;葛艳明;管玥;刘文娟

    目的 分析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探讨其侵犯途径和解剖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连续性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炎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6例.着重观察:①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②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途径.结果 ①肺癌腰肌转移2例,肝细胞癌腰肌转移1例,胃癌腰肌转移1例,腰肌肉瘤1例,腰肌黏液腺癌1例,淋巴瘤侵犯腰肌1例,均为单侧;腰椎结核并腰肌冷脓肿10例,其中5例为双侧;腰肌脓肿4例,均为单侧;②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途径为:直接侵犯同侧肾旁后间隙或先侵犯同侧肾周间隙后突破肾后筋膜侵犯肾旁后间隙或两种方式混合出现;③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表现为:与腰肌病变相连的肿块影;肾旁后间隙内结节影、索条影;肾旁后间隙内密度增高;肾后筋膜增厚.结论 CT可准确显示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细节.

  • 腹膜后间隙通连关系的放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伍兵;闵鹏秋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是1个以腹后壁壁层腹膜(以下称后腹膜)为前界,腹横筋膜为后界,上起横膈,下达盆腔的立体间隙.关于腹膜后间隙的划分,普遍接受的观点是Meyers[1]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Congdon解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即以肾筋膜为主要标志,将腹膜后间隙分为:(1)肾旁前间隙(anterior pararenal space,APS),位于后腹膜和肾前筋膜、锥侧筋膜之间.(2)肾周间隙(perirenal space,PS),位于肾前、后筋膜之间,形似倒置的锥体.(3)肾旁后间隙(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PPS),位于肾后筋膜、锥侧筋膜和腹横筋膜之间.近年来,由于在感染扩散、外科引流和肿瘤研究等领域的进展,CT和MRI的广泛应用,腹膜后间隙解剖日渐为人们所重视.关于腹膜后3个间隙之间以及与相邻的其他间隙之间的通连关系,是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中1个具有相当争议的问题,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就此作一综合性回顾.

  • 肾旁后间隙的形态研究及其对后腹腔镜手术的意义

    作者:钱庆鹏;于广海

    目的 研究肾旁后间隙的边界、形态及其对后腹腔镜手术的意义.方法 本院2009 年1-12月实施后腹腔镜手术80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观察肾旁后间隙存在的比例,肾旁后间隙的形态,肾旁后间隙内肾旁脂肪的厚度,肾旁后间隙的前后边缘.结果 CT上肋尖下平面91.3%~95%,髂骨上缘平面86.3%~90%可见肾旁后间隙存在.肾旁脂肪厚部位在腹部外侧或后外侧,肋尖下平面大厚度为左(14±6.0)mm,右(14.6±7.3)mm,髂骨上缘平面大厚度为左(20.4±12.6)mm,右(26.2±9.7)mm.CT断面上肾旁后间隙的形态为新月形或三角形,方向主要为前后走行.肾旁后间隙的后界在腰大肌外缘或腰方肌表面,均位于竖脊肌外缘线以内.肾旁后间隙的前界即肾后筋膜前缘腹壁附着点,大多数位于腋前线附近.结论 肾旁后间隙在肋尖下缘部位脂肪分布宽,但厚度稍薄,髂骨上缘厚度稍大但脂肪分布窄.采用IUPU法和气囊扩张法建立腹膜后腔都应以了解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形态为基础.

  • AP侵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作者:王雅琴;王倩倩;杨春波;涂颖珊;董鹏

    目的 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概念,探讨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肾旁后间隙扩散的CT表现及其受累的解剖途径.方法 收集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7例中,23例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解剖分型为Ⅱ型,且均有肾旁后间隙(PPRS)受累.回顾性分析23例中的PPRS受累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结果 1) 左侧PPRS和右侧PPRS受累分别为22例和9例;双侧PPRS受侵8例;2)PPRS受累表现为与同侧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和锥侧筋膜相连的条索影、斑片状影、条状积液,以及片团状积液影;3)PPRS受累的途径为:①肾旁前间隙的炎症先侵入肾后筋膜后层的筋膜间平面,再侵及PPRS;②肾旁前间隙的炎症直接通过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的薄弱处侵犯PPRS;③肾旁前间隙和/或肾前筋膜间平面的炎性积液向下进入锥下间隙,然后反折向上而侵犯PPRS.结论 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CT可良好显示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侵犯肾旁后间隙的解剖细节及其途径.

  • 两侧肾周间隙之间及其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的交通研究进展

    作者:陈楠;闵鹏秋

    腹膜后间隙是指后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对腹膜后间隙的解剖描述,过去教科书里将它简单地分为肾圆锥和肾旁脂肪体.1941年Congdon等[1]从尸体解剖中发现,腹膜后间隙在肾周间隙的前、后均可能存在潜在的另外间隙.1972年Meyers[2]利用尸体断面解剖和间隙灌注对比剂后行X线摄影,证实了Congdon等的发现,并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明确的解剖间隙,即肾周间隙、肾旁前间隙、肾旁后间隙.其中,肾周间隙由肾脏前方的肾前筋膜和后方的肾后筋膜所限制,两层筋膜在外侧融合成圆锥侧筋膜,后者向前外侧伸延,经升或降结肠后方附着于结肠旁沟的腹膜,这样肾周间隙和肾旁前、后间隙在外侧被肾前后筋膜和侧锥筋膜分隔,彼此互不相通;肾前筋膜内侧融于中线大血管周围的鞘和结缔组织,因此,两侧肾周间隙不会越过中线相互通连;肾前、后筋膜向上相互融合并附着于同侧膈筋膜,因此,肾间隙不与肝裸区相通;向下,肾前、后筋膜与髂窝脂肪组织疏松的融合,形成一开放的倒圆锥使肾旁前、后间隙和肾周围间隙的下份相互交通.Meyers所提出的解剖划分特别是肾周间隙的交通已被CT扫描所证实,为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奠定了解剖基础.近20年来,随着影像诊断学和放射解剖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尸体解剖和CT的研究,对腹膜后间隙的交通特别是双侧肾周间隙之间及肾周间隙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的交通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丰富和完善了Meyers的观点[3~17].

  • 肾旁后间隙和胃裸区受累CT征象在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作者:黎昕;蓝博文;李丽红;钟华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肾旁后间隙和胃裸区受累的cT征象在评估临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09例经手术及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资料.按照Atlanta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CT分析包括:胰腺本身及胰腺周围情况,肾旁后间隙是否受累,胃裸区是否受累.计算肾旁后间隙和/或胃裸区受累判断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等指标.结果 109例急性胰腺炎中,按临床严重程度分级,重型和轻型胰腺炎分别为48例和61例.以肾旁后间隙受累判断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60%、93%、88%、75%和0.53:以胃裸区受累判断重型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54%、92%、84%、72%和0.46:联合二者(其中之一受累即为阳性)判断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4%、85%、83%、95%和0.79.胃裸区受累和肾旁后间隙受累二重判断方法的吻合度系数kappa=0.027.结论 联合胃裸区和肾旁后间隙受累能提高判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和诊断效能,为临床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的弥散加权像研究

    作者:张国平;李德炯;钟平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为腹部外科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酶消化胰腺及周围组织所致的急性炎症,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内,胰酶可破坏肾筋膜累及肾周间隙甚至肾旁后间隙,有研究[1]证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范围成正相关,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胰腺炎胰腺的DWI表现及 ADC值与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范围的关系,了解胰腺炎的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表现及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neffi-cient ,ADC )值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