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诊疗分析一例

    作者:高宏君;梁泰生;梁霄;卢尚光;农谦;吴刚;谭臻

    患者男,14 岁.因左侧腰部间断性隐痛不适15 d 入院.查体:患者左侧肾区叩击痛,余未见异常.胸部X 线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泌尿系顺行造影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异常.超声检查:肝脏、胰腺、脾脏未见异常改变,右肾正常,左肾上后部探及等回声团块,椭圆形边界清,内回声均匀,团块与左肾相连,未见明显分界.CT 平扫:左侧肾脏上级呈软组织肿物,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未见钙化灶.肿块边缘不清,侵及肾筋膜及肾周间隙,左侧膈肌角受到侵犯.左侧肾门内腹膜后可见数个小结节.其他检查未见异常.

  • 肾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放疗所致的输尿管壁段狭窄15例报告

    作者:刘晋峰;姚永军;王云恩;郭志强;陈海军;陈晓鹏;胡佩胜;刘俊生;米振国

    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放疗所致双侧输尿管壁段狭窄、双侧肾盂输尿管扩张、肾功能不全患者15例,采用肾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对象与方法 本组15例.年龄43 ~68岁,平均53岁.其中宫颈癌术后放疗者10例,宫颈癌中晚期未手术仅放疗者5例.

  • 肾周筋膜层面解剖与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筋膜外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附12例报告(附视频)

    作者:盛明雄;王德娟;陈锡慧;雷华;邱剑光

    目的 研究腹膜后筋膜问隙分层及其在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后腹腔镜下筋膜外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选择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间隙作为肾前方的手术平面,腰肌前间隙作为肾后方的手术平面,行后腹腔镜下筋膜外解剖性肾切除术12例,对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手术录像等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0±3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12 ml.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和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平均24 h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日6 d.结论 后腹腔镜下筋膜外解剖性肾切除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晰,容易游离,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安全有效等优点.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间隙可作为肾前方手术平面,腰肌前间隙可作为肾后方手术平面.

  • 输尿管镜配合肾筋膜扩张器处理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1例

    作者:湛海伦;周祥福;杨飞;黄洁夫;王德娟

    临床资料 男性患儿,3岁.出生时即发现尿道下裂,阴茎阴囊型,行Ⅰ期尿道下弯矫正+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并留置膀胱造瘘管,术后2周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除膀胱造瘘管,拔除尿道支架管1周后患儿逐渐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排尿时哭闹不止,排尿滴沥,尿线逐渐变细.体查尿道开口正常无狭窄,排尿时无尿瘘.尿常规示白细胞正常.经抗感染治疗无好转,排尿困难症状逐渐加重.临床诊断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吻合口狭窄.

  • 腹膜后间隙通连关系的放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伍兵;闵鹏秋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是1个以腹后壁壁层腹膜(以下称后腹膜)为前界,腹横筋膜为后界,上起横膈,下达盆腔的立体间隙.关于腹膜后间隙的划分,普遍接受的观点是Meyers[1]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Congdon解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即以肾筋膜为主要标志,将腹膜后间隙分为:(1)肾旁前间隙(anterior pararenal space,APS),位于后腹膜和肾前筋膜、锥侧筋膜之间.(2)肾周间隙(perirenal space,PS),位于肾前、后筋膜之间,形似倒置的锥体.(3)肾旁后间隙(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PPS),位于肾后筋膜、锥侧筋膜和腹横筋膜之间.近年来,由于在感染扩散、外科引流和肿瘤研究等领域的进展,CT和MRI的广泛应用,腹膜后间隙解剖日渐为人们所重视.关于腹膜后3个间隙之间以及与相邻的其他间隙之间的通连关系,是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中1个具有相当争议的问题,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就此作一综合性回顾.

  • 血友病性腰大肌血肿破入腹腔一例

    作者:陈超;李可丰

    患者男,22 岁.左中下腹疼痛1 d .呈阵发性,疼痛向左腹股沟放射.体检:左侧(中下)腹部较大包块,质硬,位置固定,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1%(正常值:46%),因子Ⅷ11%(正常值:100%),诊断为血友病甲.影像所见:左肾下极偏左可见卵圆形等密度的病灶102mm ×51 mm,CT 值53 Hu,与腰大肌界限不清,左侧肾筋膜周围可见液性渗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自腹腔干至盆腔水平,左侧腰大肌增厚、体积增大,左侧腹壁增厚.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 AP侵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作者:王雅琴;王倩倩;杨春波;涂颖珊;董鹏

    目的 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概念,探讨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肾旁后间隙扩散的CT表现及其受累的解剖途径.方法 收集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7例中,23例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解剖分型为Ⅱ型,且均有肾旁后间隙(PPRS)受累.回顾性分析23例中的PPRS受累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结果 1) 左侧PPRS和右侧PPRS受累分别为22例和9例;双侧PPRS受侵8例;2)PPRS受累表现为与同侧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和锥侧筋膜相连的条索影、斑片状影、条状积液,以及片团状积液影;3)PPRS受累的途径为:①肾旁前间隙的炎症先侵入肾后筋膜后层的筋膜间平面,再侵及PPRS;②肾旁前间隙的炎症直接通过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的薄弱处侵犯PPRS;③肾旁前间隙和/或肾前筋膜间平面的炎性积液向下进入锥下间隙,然后反折向上而侵犯PPRS.结论 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CT可良好显示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侵犯肾旁后间隙的解剖细节及其途径.

  • 后腹腔镜下肾筋膜应用解剖分型

    作者:马鑫;李宏召;王超;王保军;张国玺;史涛坪;居正华;张旭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肾筋膜的应用解剖分型,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深入开展提供活体形态学基础.方法:2000年2月~2009年2月,对453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术中采用自制气囊扩张腹膜后间隙,建立人工气腹后,常规清理腹膜外脂肪组织,观察肾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的后腹腔镜下解剖特点,并用照片和(或)视频的方式记录解剖学特征.421例镜下肾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方式的解剖资料记录完整.结果:肾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的镜下解剖形态分为三型.Ⅰ型:肾前、后筋膜在肾外侧融合成单一的侧锥筋膜;Ⅱ型:肾后筋膜的外侧份分为前、后两层.前层于肾外侧续于肾前筋膜,后层向外侧续为侧锥筋膜,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亦相延续;Ⅲ型:肾前、后筋膜分别经肾前和肾后行向外侧,观察不到侧锥筋膜结构.421例手术观察肾后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方式的后腹腔镜下分型,其中Ⅰ型93例(22%),Ⅱ型常见,273例(65%),Ⅲ型55例(13%).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小样本尸体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结论:肾后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方式的后腹腔镜下分型研究有利于正确定位肾旁前间隙(肾前筋膜和后腹膜之间的间隙).根据不同的肾筋膜结构类型,选择合适的分离层面准确地解剖该间隙,可减少腹膜间位器官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 肾筋膜 解剖 腹腔镜
  • 多层螺旋CT对健康成人肾周间隙及肾筋膜的测量

    作者:王娜;刘荣波;孔维芳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正常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闯隙的观察和测量.探讨多层螺旋CT显示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方法:搜集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健康成人资料97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周间隙行多平面三维重组,测定肾筋膜的厚度,并观察肾筋膜的显示率以及肾筋膜向上和向下的通连情况.结果:肾筋膜在肾脏上、下极之间的显示率为100%,且双侧肾筋膜在MPR图像上的显示率大于轴面图像.左、右侧肾筋膜厚度分别为(0.13±0.02)cm和(0.12±0.02)cm,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别间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发现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具有不同类型:①双侧肾前、后筋膜向下融合,融合点位于髂前上棘以上2 cm至髂前上棘以下2 cm之间,并且由外而内逐渐降低,本组有95例,占97.9%;②双侧肾前、后筋膜向下间断融合,本组有2例,占2.1%.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肾筋膜及其附着和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Gerota筋膜内后腹腔镜应用于肥胖患者的体会

    作者:孙方浒;申鹏飞;张文刚;朱汝健;王仙友;陈湘;张显军

    目的 探讨Gerota筋膜内后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肥胖患者采用12肋下腋后线孔气囊扩张建立Gerota筋膜内后腹腔间隙,进行腹腔镜肾切除4例,肾囊肿去顶12例,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17例,离断性肾盂成形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2例.结果 35例手术顺利完成,仅1例输尿管结石因术中气腹机故障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0~160 min(平均63.1 min).术中出血量10~240 mL(平均55 mL).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6例术后少许漏尿2~6d(平均3.5 d).住院时间4~26 d.术后随访35例,2~13个月(平均5.1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为减少脂肪组织的干扰,肥胖症患者可在Gerota筋膜内建立后腹腔间隙行腹腔镜手术,简便易行,路径直接,组织分离少,手术时间缩短.

  • 腹膜后间隙横向联系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成春;姜苏明;方德信

    目的探讨肾筋膜的横向延伸、附着情况及其对腹膜后间隙划分及腹膜后各间隙横向连通的影响,为腹膜后间隙内疾病的诊治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进行应用断层解剖、间隙灌注等方法,对36例成人尸体观察、分型和统计肾筋膜的横向延伸和附着及腹膜后间隙横向连通的变化情况。结果肾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有四种类型,肾门以上平面为另一种类型,它们影响着腹膜后各间隙的外侧通连;两侧肾周间隙存在越中线连通与不连通两种类型,连通类型中又有不同平面出现率的变化;肾旁后间隙向内侧可延伸至腰大肌的后外侧缘。结论肾筋膜横向延伸和附着的各种类型影响着腹膜后各间隙横向的连通;过去对肾筋膜和腹膜后间隙横向延伸、附着及连通的结论不够全面;掌握腹膜后间隙横向联系的应用解剖,有助于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治。

  • 腹膜后间隙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邱剑光;陈锡慧;袁晓旭;司徒杰;高新;吴涛;丁自海

    目的:观察研究肾周腹膜后间隙的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方法:综合采用微创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和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1例;新鲜冰冻尸体手术解剖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CT/MRI肾、肾上腺平扫十三维重建25例;腹腔镜手术55例.结果:肾前筋膜分3层,包括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和肾筋膜前叶.肾后筋膜分两层,包括侧锥筋膜和肾筋膜后叶.肾前、后筋膜光滑延续,形成肾筋膜间隙,其内容纳肾周脂肪、肾和肾盂输尿管鞘.肾盂输尿管鞘内容纳肾盂输尿管和肾盂输尿管周围脂肪.侧锥筋膜与腹横筋膜形成肾旁间隙,其内填充肾旁脂肪.肾前融合筋膜、腰肌筋膜和侧锥筋膜包绕形成肾周间隙,该间隙包括肾筋膜间隙及其上、下方的肾上腺间隙和生殖血管间隙.结肠系膜的脏腹膜和结肠融合筋膜形成结肠间隙.胰十二指肠前、后融合筋膜形成胰十二指肠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间隙为原生腹膜后间隙,胰十二指肠间隙和结肠间隙为次生腹膜后间隙.结论:肾前、后筋膜均为多层膜结构.腹膜后间隙借各层筋膜形成层叠状的空间.

  • 肾前、后筋膜融合形成锥侧筋膜的CT解剖学研究

    作者:高琪敏;李进;王文娟;孙顺吉;杨春波;董鹏

    目的 应用CT解剖学的方法研究不同层面上肾前、后筋膜在肾脏外侧融合形成锥侧筋膜的解剖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以相邻椎体为参照,观察并记录其双侧肾前、后筋膜在不同层面上融合形成锥侧筋膜的解剖位置.结果 (1)66例患者中,55侧显示肾前、后筋膜在左肾外侧延伸形成锥侧筋膜,64侧显示肾前、后筋膜在右肾外侧延伸形成锥侧筋膜;(2)肾前、后筋膜融合形成锥侧筋膜的解剖位置自肾门至锥下间隙水平呈相对固定的83侧;33侧呈自前向后移动;3侧呈自后向前移动;(3)肾前、后筋膜融合形成锥侧筋膜的解剖位置,双侧一致的36例,不一致的30例.结论 肾前、后筋膜融合形成锥侧筋膜的解剖位置多位于邻近椎体前后缘之间;其解剖位置在不同层面上可不固定,且双侧可不对称.

  • 肾筋膜间平面放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娟;崔慧;董鹏

    腹膜后间隙是解剖学、放射诊断和临床诊断都被认为是较困难和有争议的区域[1].在解剖学上,在腹膜后各间隙的相互通连尤其是在肾周间隙的内侧、下方以及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的通连关系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 肾内副肾上腺临床及CT分析

    作者:乔颖;马立公

    肾内副肾上腺少见,我们曾遇2例,一例为正常肾上腺组织,另一例为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32岁.因急性胰腺炎住院,B超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患者平素健康,无腰痛及血尿史.查肾区无叩击痛.BP12.0/8.0kP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静脉肾盂造影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平扫右肾上极前方见一等密度影向前突出,增强扫描见该影呈三角形,密度明显低于强化的肾实质,病变区CT值与平扫无明显变化.平扫及增强病变区均密度均匀,大径约2.4cm×2.8cm,前缘呈弧形向前突出(图1).CT诊断为右肾上极良性占位.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右肾上极,约2cm×2cm×2.2cm大小,嵌于肾实质内,表面被覆肾筋膜,包膜完整,与周围脏器无粘连.

  • 筋膜扩张器扩张结合电切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12例

    作者:刘鑫国;王进峰;徐毅;施正丰

    男性尿道狭窄在泌尿外科是一种常见又棘手的疾病.由于治疗复杂,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经常困扰着临床医师,我们采用经皮肾筋膜扩张器(Amplatz)扩张结合电切手术治疗12例男性尿道狭窄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急性胰腺炎活体肾筋膜向下附着的CT解剖学研究

    作者:漆锐;周翔平;余建群;李真林

    以多层螺旋CT (MDCT)扫描及三维重建为研究手段,探讨急性胰腺炎成人肾筋膜向下的附着关系、肾周间隙向下的通连关系,以及CT对其的诊断价值.收集2012年5月~7月于我院行全腹CT增强扫描检查的急性胰腺炎82例的CT资料,采用三维重建,观察肾筋膜向下的附着情况及肾周间隙向下的通连关系.结果发现:(1)肾筋膜前后层在髂窝平面附近融合:左侧占71.95%(59/82),右侧占75.61%(62/82),左右肾周间隙、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均不通连.(2)肾筋膜前后层在肾脏下方不融合:左侧占28.05%(23/82),右侧占24.39%(20/82),左右肾周间隙向下可延伸至盆腔腹膜后间隙及腹股沟深面,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仍不通连.研究显示MD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能判断肾筋膜向下的附着情况,以及肾周间隙向下的通连关系.

  • 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肾筋膜外侧附着的解剖研究

    作者:漆锐;周翔平;余建群;陈卫霞;李真林;张春乐

    通过对正常成人肾筋膜(RF)的多层螺旋CT(MDCT)薄层扫描,探讨RF在外侧的附着关系,以及其诊断价值.收集2010年10月-201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例121例,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及西门子双源多层螺旋CT机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在飞利浦及西门子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RF向外侧的附着情况.另新鲜尸体横断面薄层标本一具,作为解剖观察基础.观察发现在肾门以上平面,RF的外侧延伸与附着表现为RF前层与肝肾隐窝、脾肾隐窝的腹膜融合,RF后层与膈下筋膜融合.在肾门及以下平面,RF的外侧附着分为三型,Ⅰ型,肾门平面左侧约占47.9%(58/121),右侧约占33.9%(41/121).肾下极平面左侧约占55.3%(67/121),右侧约占42.1%(51/121).Ⅱ型,肾门平面左侧约占38.8%(47/121),右侧约占26.4%(32/121).肾下极平面左侧约占27.3%(33/121),右侧约占13.3%(16/121).Ⅲ型,肾门平面左侧约占13.3%(16/121),右侧约占39.7%(48/121).肾下极平面左侧约占17.4%(21/121),右侧约占44.6%(54/121).MDCT薄层扫描能较好地观察RF在外侧的显示及其附着情况,以及腹膜后间隙向外侧的通连关系.

  • 应用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肾周间隙及肾筋膜活体的研究

    作者:王娜;刘荣波;孔维芳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 CT 对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观察,探讨多层螺旋 CT 对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的显 示.方法 97 例腹部 CT 增强扫描检查正常者(正常组)及 24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行多层螺旋 CT 扫描,对肾周间 隙行多平面三维重建,观察肾筋膜的显示及向上和向下的通连情况.结果 正常组:左侧有 85 例(87.6%)肾前、后筋膜在肾 上方融合,12 例(12.4%)肾前、后筋膜在肾脏上方未见融合,而右侧所有病例肾前、后筋膜在肾上方均未见融合;双侧分别有 95 例(97.9%)肾前、后筋膜向下连续融合,2 例(2.1%)肾前、后筋膜向下断续融合.胰腺炎组:左侧肾前、后筋膜向上融合 21 例,未融合 3 例,肾筋膜向下融合 23 例,未融合 1 例;右侧肾前、后筋膜向上均未见融合,向下均融合.结论 多层螺旋 CT 三 维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双侧肾筋膜及其附着和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多层螺旋CT对成人正常活体肾筋膜的研究价值

    作者:王娜;刘荣波;孔维芳;邢悦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活体肾筋膜多层螺旋CT图像厚度、附着等相关指标及研究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6月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正常组97例,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和Leonardo后处理软件对肾筋膜行多平面重建(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结果 ①双侧肾筋膜厚度分别为(0.13±0.02)cm(左)和(0.12±0.02)cm(右);②双侧肾筋膜在矢状位图像上的CT显示率大于轴位图像;③侧锥筋膜与肾筋膜在外侧的融合点位于A线前方180例,融和点位于A线后方1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纵向通连情况,是肾周间隙影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