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例颅内结核的临床及 CT 影像学特征

    作者:刘贵元;鞠丹娜

    目的:探讨200例颅内结核的临床特点及 CT 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颅内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 CT 影像学特征。结果200例颅内结核患者以结核性脑膜炎[136例(68%)]为主,其次为结核瘤[38例(19%)]、结核性脑脓肿[26例(13%)];分布部位以颞叶为主、额叶、顶叶次之;CT 影像学特征为(1)结核性脑膜炎:鞍上池和颅脑外侧裂池变形、形态模糊、密度增高;(2)结核瘤:高密度局灶性病变、断续的环状或者是碎蛋壳样钙化、在其周围清晰可见低密度水肿带;(3)结核性脑脓肿:脓肿位于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区域、周围分布着等密度或高密度完整形态的密度环,外侧被水肿区所包裹。结论采用 CT 扫描诊断颅内结核操作简便、无创,获取的影像资料对于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 CT与MRI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巍

    目的 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68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观察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比较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诊断准确率.结果 CT检查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低于MRI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其中MRI检查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与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

  •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庆华

    目的 分析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放射医学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诊断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化X摄影技术(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进行检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结果 对于各类肿瘤的检测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准确率更高、灵敏度更强、特异性更好,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分析患者病情,并且比传统检查方法更为准确具体,图像质量更加清晰,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像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CT和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瑞堂

    目的:探究CT和MRI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比较两种捡查方式的差异 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3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CT、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与MRI检查相比,在骨质破坏、椎管狭窄、附件受侵、椎问盘受累及椎旁组织脓肿等方面差异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脊髓受压MRI检出率比CT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CT和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都具有一定价值,两种方式结合能够提高脊柱结核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与其他脊柱疾病进行区分,对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 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的CT诊断及病因分析

    作者:李健

    目的:分析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的CT表现及病因,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0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50例患者均出现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受累血管内见栓子,增强见充盈缺损,栓子均无强化;5例伴有门脉左右支栓子形成;1例伴有脾静脉栓子形成;45例患者平扫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增粗,管腔密度增高或降低;46例患者出现肠系膜血栓的间接肠缺血征象,50例肠壁增厚,30例表现肠腔扩张、积液,25例出现腹水,5例肠密度增高,18例出现肠系膜水肿,1例肠壁内积气.分析发病原因:45例继发,肝硬化30例,肝癌6例,胰腺癌6例,胃癌肝转移3例,5例原发.结论:腹部CT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及主要分支的管腔情况,对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缺血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应作为首先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的病因主要为继发.

  • MR与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

    作者:刘洋

    目的:研究M R与C 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我院并要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平均分组,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研究与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CT的方法对患者胫骨平台骨折情况进行检测.观察组则是利用MR的方法对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人进行检测.经过专业的临床检测后,分别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检查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显示度、骨折情况的符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骨折情况显示度指标上面差异不显著.而在骨折情况的符合率指标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与CT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虽在不同指标有差异,但是两种方法的效果显著,在患者中收获的满意度高,适用于临床推广.

  •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宋继卓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3.90%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准确率81.71%(P<0.05);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积气以及钙化的检出率显著低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而在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以及椎间盘变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P<0.05),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关于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磁共振成像准确率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更高,此外两种检查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检出中各有优势,因此,在实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与MRI诊断比较

    作者:柴小康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并由两位及以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及影像学技术人员对患者患病情况进行诊断.结果:47例患者M R I检查阳性率95.74%明显优于C T检查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表现为C T检查显示34例患者股骨头完整,无碎裂,13例有轻微碎裂,26例股骨头中央到表面有点状或小道样增生,32例股骨头边缘皮质增厚、硬化;M R I检查显示45例患者股骨头边缘出现凹凸不平的线状异常信号,T2W1图像低信号硬化反应引起的低信号线内侧出现一条高信号线,即出现典型的"双线征".结论: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均可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诊断,而MRI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影像学表现更清晰,应作为临床首选.

  • 颅脑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对比分析

    作者:米克热娜依·买买提江

    目的:对比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9例,分别对患者实施颅脑CT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发病后不同时间对脑梗死的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的检出数量和不同部位梗死的检出情况.结果:MRI对发病<24h,≥24h、<72h的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均高于CT(P<0.05),MRI对梗死部位的检出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MRI对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部位的梗死检出率高于CT(P<0.05).结论:MRI对老年多发性梗死的诊断效果优于CT,应将MRI作为诊断老年多发性梗死的首选检查方式.

  •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相关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撒春艳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相关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结肠癌及结肠癌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分析C T诊断的相关临床价值.结果:85例结肠癌患者中T N M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19例、Ⅲ期50例、Ⅳ期11例,而35例结肠癌复发患者T N M分期为Ⅰ期15例、Ⅱ期9例、Ⅲ期7例、Ⅳ期4例,C 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诊断工作中C T诊断结果准确,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作者:王雅祥;白丽英;张荣强;朱天龙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文献报道不多,临床罕见.我院自2013年12月—2017年4月诊治3例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病例,均行TOSHIBA Aquilion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并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证明CT检查对本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16层CT技术进展

    作者:牟文斌

    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多排探测器技术展开的.按照探测器的排数,现在通常把CT分为单排和多排.多排探测器CT的种类繁多,按照管球每旋转360°所能同时多产生的图像数目,可把多排CT细分为双层、四层、六层、八层、十层、十六层.通常把十层以上的CT称为高档CT.

  • CT心脏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广义;程起元;孙欣;郭执章

    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端CT的出现, CT心脏成像已成为一种理想的无创心脏和冠脉疾病诊断工具。本文从CT心脏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低剂量辐射和心电门控等关键技术方面对其进行详细探讨,并呈现其在冠脉病变诊断、心肌灌注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和早期预防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后阐述了现阶段超高端CT心脏成像的技术特点。

  • 鼻前棘的解剖

    作者:王永花;陈海松;徐琦;冯卫华

    目的 探讨鼻前棘的出现率、解剖学形态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观察并统计1000例颅面部(包括上颌骨)横轴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鼻前棘的出现率,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并对鼻前棘出现率、形态及其分别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前棘的总体出现率为98.20% (982/1000).鼻前棘在男女性中的出现率分别为99.06%(629/635)、96.71% (353/365),男性高于女性(x2=7.1970,P<0.05).鼻前棘在儿童组(年龄≤7岁)、青少年组(年龄8~18岁)、成年组(年龄>18岁)的出现率分别为92.59%(75/81)、99.25%(133/134)、98.60% (774/785),鼻前棘在青少年组(99.25%)和成人组(98.60%)的出现率高于儿童组(92.59%).鼻前棘不同形态中,三角型多(64.66%).三角型鼻前棘在女性中的出现率高(74.22%),双杆型及单杆型在男性中的出现率高(28.46%、8.90%),不规则型在男女中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3.34%、1.98%).双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高(58.65%),三角型在儿童组(64.00%)和成人组中的出现率(71.32%)高于青少年组(26.32%),单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高(12.78%),不规则型在各组年龄段(2.67%、2.56%、2.97%)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结论 绝大多数人(98.20%)有鼻前棘.鼻前棘的形态以三角型多见.鼻前棘的出现率和形态与性别及年龄有关.

  • 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文铁;姬星;王剑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患者17例,观察其CT和MRI表现,分析CT和MRI在鉴别诊断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中优势与局限,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CT和MRI检查检查均能清晰显示病灶位置,9例颈静脉孔呈均匀性增大,8例呈偏心性增大;颈静脉孔增大呈椭圆形的12例,圆形的4例,不规则的1例;CT显示颈静脉孔骨质呈压迫吸收性破坏的9例,骨质浸蚀破坏的8例,CT显示为骨质浸蚀破坏的8例患者中,有3例MRI显示吸收破坏改变;纵向生长的特征者MRI显示有9例,而CT显示仅3例;6例神经鞘瘤患者MRI清晰显示囊变的4例,CT仅显示1例;7例颈静脉球瘤患者CT检查呈等或稍高密度,仅2例瘤内见迂曲血管,MRI检查5例可见点状、条状血管留空低信号影.结论 CT与MRI在诊断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中各具优势,二者联合使用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 肝癌继发门脉栓子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张梅;张轻;丁桂春;李京雨;李亚非;牛海燕;简文豪

    目的:对比CDFI、CT及DSA对肝癌并发门脉栓子(PVT)的诊断价值.方法与结果:515例肝癌行CDFI探查,检出PVT129例,检出率25.0%,其中378例及201例分别行CT及DSA检查,检出率分别为8.9%(34/378)及16.1%(32/201),P<0.001.超声诊断PVT的灵敏度为100%,CT为44.4%,P<0.001.结论:CDFI和DSA对PV阻塞程度及侧枝循环、反流血流的显示均优于CT.我们认为CDFI是检测PVT的佳方法.

  • 头颅CT和MRI对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王树新;曹飞;徐茂法;宋清安

    目的 探讨头颅CT和MRI对评估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资料和CT、MRI资料检雀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瞳孔异常改变以及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等不影响重度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发生(PVS)(P>0.05);不能通过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预测患者是否发生PVS(P>0.05);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升高(P<0.05).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对PVS预测缺乏价值,而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明显升高.

  • 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附38例报告)

    作者:赵锋;张卓;王孝丽;郭含涛;曲艳

    目的总结纵隔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本文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心包囊肿38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X线资料,其中行CT检查15例,MRI检查2例,超声检查10例。结果病变发生在右心膈角区占55.3%,左心膈角区31.6%,余者位置不典型。圆形和椭圆形78.9%,不规则形21.1%。边缘光滑整齐76.3%,不整齐23.7%。密度均匀94.7%,有钙化者5.3%。囊肿的CT值为0~18Hu,钙化处高达128Hu。MRI见囊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包膜显示清楚。B超见其为有包膜的含液囊性肿物。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 CT在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误诊的原因分析

    作者:孙玉林

    目的:探讨在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高度可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X线射影(DR)未见明显骨折征象,经多层螺旋CT扫描,并以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和大密度投影(MIP)4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对比不同图像重建方法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93例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共检出骨折122处,其中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分别为18处、104处,不完全性骨折中包括内缘性骨折68处,外缘性骨折36处.CT检查中4种图像处理方式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CPR、MPR的检出率均高于VR和MIP(P<0.05),CPR、MPR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VR的检出率高于MIP(P<0.05).结论:对可疑的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应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以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凤山;陈仲强;党耕町;刘宝仁

    目的:探讨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治的43例(其中手术治疗34例)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1例行CT平扫,正确诊断率92.7%;20例行MRI,正确诊断率为85%;5例行磁共振脊髓造影(MRM),2例行髓核造影-CT,均获正确诊断;3例行脊髓造影为阴性结果;4例行CTM,均能显示病变,但与CT平扫所见相同.结论: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CT、MRI、MRM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三者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M可能是敏感的手段.

293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