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桂洪;李玉华;朱彦军;胡爱民;伍青;毕建利

    目的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380例经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将胸部X线片和胸部CT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 结果胸部CT对病变定位准确性优于胸部X线片,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限制.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84%,特异性为59%,敏感性为97%,阳性预测率为82%,阴性预测率为90%. 结论胸部CT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优于胸部X线片,但对病灶定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罗立峰;程庆书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是由牙源性或颈部感染沿颈筋膜扩散侵及纵隔所致的急性纵隔炎,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罕见、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和病死率高,发病过程与颈、纵隔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胸部CT检查是早期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早期、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胸部CT分型采取个体化的及时切开引流、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必要时应会同各有关科室,如口腔、头颈外科、胸外科、重症监护、感染科等协同处理治疗;同时对易导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发生和恶化的原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体质不良者,应加以关注和治疗,以降低致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罗立峰;曹万英;程庆书;周勇安

    目的 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8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49.5 (21~98)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颈、胸部CT扫描特征和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确诊.其中牙源性感染6例,合并糖尿病6例.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抗感染和手术切开引流等.本组患者仅行颈部切开、引流术2例,开胸手术5例,胸腔镜手术1例. 结果 痊愈6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颈部血管破裂出血.细菌培养混合感染者6例,其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者4例.手术时间平均75.6 min,术中平均引流脓液量318.7 ml,平均住院时间18d.6例生存患者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 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颈、胸部CT检查和分泌物细菌培养是确诊DNM的有效方法.早期、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CT分型采取个体化的切开引流,有效处理糖尿病等合并症和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MRI表现及诊断分析

    作者:骆兴东;牛尚甫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CT和MRI检查的GIST患者39例,行CT检查18例,其中7例平扫后做增强扫描,MRI检查21例,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CT、MRI显示肿瘤为软组织分叶状肿块,36例边界清楚,27例坏死、囊变;CT、MRI准确定位GIST 31例,其中CT 14例,MRI 17例,准确度为79.5%.结论:CT、MRI对GIS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后腹腔镜下肾实质切开取石的可行性

    作者:唐开发;孙发;伍国锋;赵伊立;孙超;田源;肖跃海;王鹏飞

    目的:探索后腹腔镜下肾实质切开取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肾结石病人54例,术前行泌尿系平片( KUB)及泌尿系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平扫确定结石及部位;采用全身麻醉、健侧卧位手术,采用后腹腔镜四孔法方案于腋中线切口置入腹腔镜,镜下分离肾脏、阻断肾动脉、切开取石、肾脏全层缝合及输尿管留置D-J管,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引流管及D-J管时间,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及残石率。结果:后腹腔镜下完成54例肾结石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6±13.4)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8±4.6)min,失血量(62±7.4)mL;术后(5±1.4)d拔引流管,未发生继发性出血,术后住院时间(8±3.2)d,术后1~3月拔除双“J”管;54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复查KUB及CT,所有患者均无肾盂积水,患肾分泌排泄功能未受影响,残石率3.7%。结论: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法。

  • 巨大外生性肝细胞癌1例

    作者:孙绪金

    外生性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0.37%~0.73%[1].由于外生性肝细胞癌大多在靠近肝表面膨胀性生长,阻挡癌组织向外生长的阻力小,易向肝外突出[2],临床医生不易诊断,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现报道收治的巨大外生性肝细胞癌1例.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膀胱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振华;石鑫;王辉涛;张劲松;王光;郝金刚;刘建和

    目的 对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CT扫描检查对膀胱癌的T分期,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膀胱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及CT扫描检查,根据其图像做术前临床T分期的诊断,手术后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来初步估评DWI在膀胱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结果 DWI对膀胱癌临床T分期符合率为83.5%,CT的临床T分期符合率为72%,数据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准确的在术前诊断膀胱癌的临床T分期,准确率高于CT扫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全脑CTP联合CTA分析烟雾病症状与侧枝循环的相关性

    作者:朱剑萍;石鑫;孙勇;张金鹏;赵宁辉;严植

    目的 利用全脑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烟雾病(MM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CTP、CTA资料.以5名正常人灌注值作为参考值.将30例烟雾病患者分为无症状组、症状轻微及TIA组、卒中组,分析各组临床症状,灌注参数值及侧枝循环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无症状者5例;头痛、TIA者8例;脑梗塞12例;脑出血5例;(2)侧枝血管:无症状组、症状轻微及TIA组侧枝循环良好.卒中组侧支循环代偿不良;(3)灌注参数值:无症状组:CBF、CBV、MTT、TTP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症状轻微及TIA组:CBF、CBV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MTT、TTP延长(P<0.05);卒中组:CBF、CBV明显下降,MTT、TTP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P联合CTA能很好评估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其临床症状与侧枝循环密切相关.

  • 卵巢囊腺瘤CT和MRI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作者:吴国良;王树平;付广印;韩东亮;李华;杨彦林

    目的 分析卵巢囊腺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卵巢囊腺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围绕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癌患者平均年龄、病变大小及各自影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4例卵巢囊腺瘤患者病理结果为:浆液性囊腺瘤27例、黏液性囊腺瘤13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例,囊腺癌12例,CT诊断准确率为92.59%(50/54),MRI诊断准确率92.31%(12/13),二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囊腺癌3组不同性质卵巢肿瘤患者年龄、病变直径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4.418、3.976,均P<0.05),病灶部位无显著性差异(Fisher法,P=0.135),内部结构有显著性差异(Fisher法,P=0.000),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瘤囊腔CT值有显著性差异(t=3.378,P<0.05).结论 在卵巢囊腺瘤诊断中CT和MRI均可获得理想的诊断结果.浆液性囊腺瘤以单房多见,囊壁可以钙化,壁结节少见,可双侧发病,粘液性囊腺瘤以多房为主,囊壁少有钙化,可有壁结节,囊腺癌体积略小,以囊实性病变为主,实性成分显著强化,对其分析有助于卵巢囊腺瘤的初步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

  • 颈部富血供包块的CT,MRI诊断

    作者:卢意;冉隆富;俞琴;莫云海

    目的:总结颈部富血供包块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的31例颈部富血供包块患者(增强CT包块强化程度>50HU,增强MRI包块表现为明显强化)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包括包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MRI强化形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1例患者中,炎性包块4例,其中机化血凝块一例,血管性包块2例,一例为颈动脉体瘤;一例为曼状血管瘤;肿瘤包块19例,其中良性包块11例,平均强化值87.2HU;恶性包块8例,CT诊断7例,平均强化值81HU;另一例为MRI检查;转移淋巴结5例,其中4例做CT检查,平均强化值93.7HU,另一例为做MRI检查检出.结论:颈部富血供包块多为富血供腺体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其次为炎性病灶,血管源性病灶及其它,增强CT及MRI对颈部富血供包块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转移瘤的诊断

    作者:卢意;冉隆福;俞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肾转移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此种肿瘤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观察证实的肾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肾转移病例,均伴发其它部位转移,单发6例,多发6例,共发现病灶26个,平扫均显示为稍低密度或等密度,无明显坏死,位于肾皮质8例,全部突出肾皮质引起肾脏外形改变;位于皮髓交界处病灶18个;注射造影剂后,病灶表现为相对低强化,皮质期显影明显病灶8个,髓质期显影明显病灶18个.结论:结合肾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有助于该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脑膜瘤灶周广泛水肿12例CT回顾性分析

    作者:柳黔忠;吴家标

    目的:研究脑膜瘤瘤周广泛水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结合病理对照,分析12例脑膜瘤患者CT资料.结果:CT所示的脑膜瘤瘤周广泛水肿与病理亚型,发生部位及良恶性有关联性.结论:根据脑膜瘤瘤周广泛水肿的CT表现,可推测肿瘤的细胞亚型及良恶性,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晓飞;李鹏程;何宝明;欧阳晓辉;苏家贵;王志忠;周晓红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的95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所有结节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及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检测,所有检测在10天内完成,分别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18F-FDG PET/CT联合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3种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PPV、NPV,并分析病理类型对糖代谢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在95例病例中,67例确诊为肺癌,28例为良性病变.单项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诊断分别为35.8%、82.1%和49.5%,联合诊断分别为91.0%、82.1%和88.4%.联合诊断、单项18F-FDG PET/CT诊断SPN灵敏性、精确度显著高于单项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检测(P<0.05),而联合诊断与单独18F-FDG PET/CT诊断相比,特异性低,而灵敏性、精确度高于18F-FDGPET/CT.结论:与单纯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比较,单纯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诊断对SPN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前者,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可以作为18F-FDG PET/CT对SPN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补充,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的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 脑脓肿23例报告

    作者:刘窗溪;刘健;杨华;韩国强

    随着高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脑脓肿在脑脓肿中所占比率有逐渐增加之趋势,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肿瘤极为相似,直至在术中见到脓液才得以确诊[1],此为瘤型脑脓肿.我科于1990年1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脑脓肿165例,其中23例临床表现与肿瘤相似,甚至连CT和MRI检查均难以鉴别,术前多数误诊为胶质瘤.现报告如下.

  • 不典型肾脏错构瘤CT和MRI影像学诊断研究

    作者:王济民;孔延亮

    目的:分析不典型肾脏错构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一步提高不典型肾脏错构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不典型肾脏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及MRI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M R增强,未行C T增强;观察不典型肾脏错构瘤患者影像学诊断效果及临床特征.结果:10例患者平扫示双肾实质内混杂密度影,共计15个病灶,7个位于右肾,8例位于左肾,5例双肾多发,边界欠清晰,5例实质部分呈均匀密度,2例密度不均匀,合并多房囊变及出血,1例可见斑点样脂肪密度影,2例合并肝脏错构瘤;1例含有钙化.增强扫描后,5例均匀性病灶延迟强化,3例不均匀性强化,实质部分呈较明显持续性不均匀强化;2例单纯脂肪性无强化表现.结论:不典型肾脏错构瘤的CT及M R影像学表现不同,综合检查及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 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作者:沈玉军

    本文分析了我院CT轴位扫描诊断的43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根据各种CT征象,发现:①中线结构的特征性偏移;②侧脑室、侧裂池、脑沟改变;③脑灰白质界面内移;④脑白质水肿,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

    作者:张岩

    目的 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7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CT平扫与增强,3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中,CT表现为4个病灶,MRI表现为3个病灶,且所有的病灶在平扫与增强中均有差异.结论 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作为一种富血供肿瘤,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具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若在临床诊断时病灶内出现迂曲血管影或有点条状小血管影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林圣美;张玮;翟红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 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46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46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1例位于盲肠,7例位于升结肠,4例位于横结肠,4例位于降结肠,6例位于乙状结肠,24例位于直肠.肿瘤长度2~13.4(平均5.5) cm,病变肠壁厚度1~3.8(平均2.1) cm.43例表现为同心环状肠壁增厚,均匀增厚25例,不均匀增厚17例,3例表现为偏心性增厚,7例患者表现出靶环征. CT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方式不一,以中度强化为主.结直肠肠周间隙中至重度浸润的有28例.6例患者出现有肠梗阻CT征象.31例伴有肠周淋巴结肿大;3例有肝脏转移灶,1例同时有肝脏及卵巢转移灶;14例有腹膜种转移;2例有盆腔内邻近器官受累.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年轻患者的肠壁的均匀或不均性环形增厚,病变范围较长.

  • 后置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肺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利莉;刘风娇;高永斌;汪芳;丁婕;赵艳红

    目的 探讨后置基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肺体模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肺体模进行扫描,管电压分别采用80、100、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mA技术,噪声指数设为12,开启Hi Res扫描模式,采用HD-LUNG模式进行肺重建,以不同权重ASiR-V (0%、10%、20%、30%、40%、50%、60%、70%、80%、90%、100%)重建肺算法图像.记录不同ASiR-V权重下图像背景噪声(SD)作为客观指标,对肺窗显示的支气管血管束(包括肺门区大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2 cm范围内较细的支气管血管束)、肺内磨玻璃样病变及肺内结节进行5分制评分法作为主观评分,比较不同kV组间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在同一NI时不同kVp下,随着后置ASiR-V迭代水平增加,噪声水平均显著下降(SD值明显降低),不同权重ASiR-V%下主观评分肺算法ASiR-V在20%~ 70%的图像质量能较好满足诊断需求(评分≥3分).结论 在同一NI时不同kVp下,ASiR-V在20% ~ 70%的整体图像质量能较好地满足诊断的需求,但ASiR-V在30%~ 60%是HD-LUNG模式下观察肺内结构细节的的佳权重,能完全满足诊断需求.

  • 110例梗阻性黄疸的影像鉴别诊断

    作者:李家辉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病,绝大多数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判断梗阻性质对作好术前准备及决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手术确诊的11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良性及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293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