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裸区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廖正银;闵鹏秋

    胃裸区为胃贲门部及胃小弯近侧部分的胃后壁后方与胃膈韧带两腹膜之间无腹膜覆盖区(nonperitonealized bare area).1941年Congdon等在观察肾前筋膜向上延伸与附着时曾提及胃后壁存在着无腹膜覆盖的裸区,这是对胃裸区的早描述,但并未引起重视.近20年来,由于其作为一个客观解剖实体的存在以及其特殊的临床意义,引起国内外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专家们的注意,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胃裸区 放射解剖学
  • 胃癌侵犯胃裸区与CD34、VEGF、VEGF-C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鑫;韩明;张仕状;董鹏;曲林涛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CD34、VEGF、VEGF-C表达情况,探讨CD34、VEGF、VEGF-C表达与胃癌是否侵犯胃裸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2例胃癌组织分成胃裸区受侵组与未受侵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CD34、VEGF、VEGF-C表达情况.结果:胃裸区受侵组与未受侵组胃癌组织的CD34(61.67±21.33 vs 60.79±22.04)、VEGF(27/32 vs 28/40)、VEGF-C(23/32 vs26/40)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近侧胃癌中,胃裸区受侵组与未受侵组胃癌组织的CD34(62.48±20.12 vs 61.79±23.68)、VEGF(23/30 vs6/9)、VEGF-C(20/30 vs 6/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胃裸区是否受侵与胃癌组织的CD34、VEGF、VEGF-C的表达无关,胃裸区这一解剖结构可能是胃癌预后较差的原因.

  • 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分析

    作者:王滔;陈梅鹃;黄伟;毛玉;陈蓉

    目的 探讨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裸区高危间质瘤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和方式、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及肿瘤周围淋巴结进行评估.结果 3例胃裸区高危间质瘤均表现为巨大的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坏死;1例呈跨壁式生长,2例为腔外型.术前1例跨壁型诊断正确,2例腔外型均误诊,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肿块始终紧贴胃裸区.结论 MSCT成像能够明确显示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MSCT影像特点,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信息.

  • 胃裸区对胃底贲门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宗林;姜淮芜;夏冬;刘庆;陈进

    目的 探讨胃裸区(GBA)对胃底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肿瘤是否累及GBA分为两组,A组49例肿瘤累及GBA,B组33例肿瘤未累及GBA.所有患者均行D2近端胃癌根治术加胃裸区清扫,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规律化疗6个周期.对A、B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生存分析.结果 生存分析显示A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8%、57.3%、29.0%,B组患者分别为93.9%、75.0%、48.2%.A、B两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0、3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2,P=0.026).结论 胃底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GBA清扫可能有助于改善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预后.

  • CT在诊断胃癌侵犯胃裸区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军民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各类肿瘤发病率首位,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而且胃癌预后较差,当患者胃裸区被肿瘤组织侵犯时其预后更差.临床上胃镜、胃肠钡餐检查、B超等在胃癌检查诊断上各具优势,但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劣势,本文就对CT影像学检查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价值加以综述.

  • 胃裸区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李宗林;陈进;罗亮;黄勤

    目的 探讨胃裸区( GBA)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5年1月- 2008年12月于四川绵阳四○四医院普外科行贲门癌根治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13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贲门癌累及GBA患者,B组为贲门癌未累及GBA患者.统计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 纳入研究的132例患者均发现有GBA,GBA的形状以三角形多见,面积约为2.0~16.0 cm2,平均面积约为6.5 cm2.其中,A组58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7.9%;B组74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5.4%.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术前CT检查评估GBA的状态对贲门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胃癌侵犯胃裸区的CT诊断进展

    作者:程鑫;张仕状;韩明

    胃癌的预后较差,胃裸区受累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差.CT检查对于判断胃裸区是否受胃癌侵犯具有重要价值,术前CT扫描及时发现胃裸区受累,使胃裸区受侵的胃癌病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胃癌侵犯胃裸区的CT诊断进展加以综述.

  • 贲门癌侵犯胃裸区的CT、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青云;赵殿辉;万卫平

    目的 探讨贲门癌侵犯胃裸区的CT、MRI 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45 例贲门癌的CT 与MRI 影像学资料.结果 45 例行CT 检查,其中贲门癌侵犯GBA 患者26 例,高达57.8%.贲门癌侵犯GBA的CT 表现分两大类,贲门癌直接侵犯GBA 形成肿块21 例(80.8%),转移性淋巴结侵犯GBA 5 例(19.2%).11 例行MR 检查,其中5 例(45.5%)侵犯GBA,4 例肿块直接侵犯GBA,淋巴结转移1 例.结论 贲门癌侵犯GBA 有一定的CT及MRI 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术前检查评价贲门癌侵犯GBA 有重要临床意义.

  • T1~3N1-2M0近端胃癌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疗效观察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黄勤

    目的:观察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8例T1~3N1-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9例,A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B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消化系并发症及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较B组患者Spitzer生存评分远期改善明显(P<0.05);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肿瘤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胃裸区解剖学研究与胃癌

    作者:袁淼;姜淮芜;谯时文

    胃裸区是指胃贲门部及胃小弯近侧部分胃后壁后方与胃膈韧带左右层之间无腹膜覆盖的区域。早在1941年,Congdon等在观察肾前筋膜向上延伸与附着时提及胃后壁有一无腹膜覆盖的裸区,但其精细解剖和临床意义却长期未得到重视。近些年以来,胃裸区作为一个客观解剖实体的存在以及其特殊的临床意义,引起国内外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专家们的注意,但迄今为止对胃裸区这一解剖实体,目前仅进行了一些解剖学和影像学方面的研究,对胃裸区与临床尤其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资料很少[1],现就胃裸区与胃癌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胃裸区 解剖学 胃癌
  • 急性胰腺炎中胃裸区和左肾上腺受累的腹部CT特点及预后价值

    作者:周文明;张柯;付维东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中胃裸区以及左肾上腺受累的腹部CT特点以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AP患者11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与CT表现。结果:本组115例患者中,34例(29.6%)胃裸区受累,21例(18.3%)左肾上腺受累;胃裸区受累与左肾上腺受累对并发症及死亡的预测特异度、准确度与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CT检查可显示AP患者胃裸区与左肾上腺受累,且受累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有关。

  • 胃裸区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李跃

    目的:为给胃底部和食管腹段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30例,研究了胃裸区在连续冠状断层上的典型表现及胃裸区内的结构.结果:(1)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向下左、右层靠拢而续为胃胰襞左部.在冠状断层上寻找胃裸区的佳层面在A11(下腔静脉前份层面)和A12(下腔静脉中份层面).(2)胃裸区居胃膈韧带的左、右层之间,其存在率为100%.胃裸区内除有迷走神经后干、血管、淋巴结外,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及胰体上份亦可进入其内.结论:(1)胃为腹膜间位器官.(2)胃膈韧带很短且两层间的距离较宽,加上胃裸区较大,胃底后壁的活动度较小,在施行胃底和食管腹段手术松解胃底后壁时,对胃裸区内的结构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 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常规胃裸区清扫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袁淼;谯时文;姜淮芜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行胃裸区清扫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50例远端胃癌(T1~3N0~2M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观察组术中行胃裸区常规清扫.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5 a,观察术后5年生存率、肿瘤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Spitzer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Spitz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胃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常规行胃裸区清扫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

  • 胃癌侵犯胃裸区:一个新的预后因素

    作者:伍兵;闵鹏秋;李鹏;廖正银;刘再毅;金航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胃裸区(gastric bare area,GBA)的CT表现和解剖病理基础,分析其与预后的可能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40例胃癌患者的CT资料,按解剖部位分为近侧胃癌(proximal gastric cancer,PGC)组和远侧胃癌(distal gastric cancer,DGC)组.观察胃癌侵犯GBA的CT表现特征,比较PGC组和DGC组胃癌侵犯GBA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9例胃癌侵犯GBA病例中,有8例CT表现为GBA内出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状淋巴结.PGC组中,胃癌侵犯GBA的出现率为43.8%,而在DGC组仅为8.3%,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PGC侵犯GBA的出现率高于DGC组.胃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GBA受累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能与PGC的预后较差有关.

    关键词: 胃癌 胃裸区 预后
  • 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元;姜淮芜;徐亮;谯时文;袁淼;陈进

    目的 探讨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185例近端胃癌患者的手术及随访资料,依据术中是否行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行胃癌D2根治联合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90例,行常规胃癌D2根治术.观察两组胃裸区淋巴结阳性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QOL等.结果 胃祼区淋巴结阳性率高达66.3%.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QOL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12、24和36个月的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常规行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QOL.

  • T1-3N0-2M0近端胃癌采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自力

    目的:探讨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邑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仅应用D2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 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术后食管下端穿孔对胃裸区的启示

    作者:

    患者,女,63岁.反复吞咽困难6年,半年前胃镜诊断"贲门失弛缓症".于我院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手术顺利.术后约2h突发剧烈左上腹痛伴左侧背心痛,平躺加重.急诊食道造影示:食管上段扩张,造影剂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左侧缘漏出,后沿左侧膈肌向上形成不规则片状影.

  • 胃周围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及在影像学的应用

    作者:郭宇;伍兵;闵鹏秋;杨开清

    目的 探讨胃裸区和胃周围间隙的划分、形态学特征及其在影像学的应用意义.方法 将 65具成人尸体解剖观测胃裸区后膈下腹膜外间隙;46具成人尸体腹部连续断层标本,观测胃裸区后膈下腹膜外间隙出现平面、范围.选2例上腹部标本在胰尾处向肾旁前间隙内灌注红色乳胶,观察乳胶胰在周围的扩散和积聚情况. 结果 尸体解剖观测发现胃裸区位于食管腹段后方、邻近胃小弯侧胃的后壁无腹膜覆盖的区域,其出现率为100%.胃膈内侧韧带、胃膈外侧韧带和胃胰韧带勾画出胃裸区的范围,胃裸区与左膈之间的间隙为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胃周围间隙可划分为肝胃隐窝、网膜囊上隐窝、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网膜囊下隐窝、脾胃隐窝.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与左肾旁前间隙相交通. 结论 (1)胃膈内侧韧带、胃膈外侧韧带和胃胰韧带勾画出胃裸区的范围,它们是划分胃周围间隙依据.(2)胃周围间隙可划分肝胃隐窝、网膜囊上隐窝、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网膜囊下隐窝、脾胃隐窝.(3)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与左肾旁前间隙相通.

  • 胃癌侵犯胃裸区的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程鑫;韩明;张仕状;董鹏;潘小杰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胃裸区(GBA)的CT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CT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胃癌连续性病例,21例侵犯GBA,近侧胃癌(PGC)42例,远侧胃癌(DGC)39例.着重观察GBA受侵后宽度、厚度、密度的变化、左侧膈肌脚受累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PGC与DGC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PGC侵犯GBA发生率(40.5%)明显高于DGC(10.3%);(3)21例胃癌侵犯GBA病例中,有18例CT表现为GBA内软组织肿块(85.7%),9例左侧膈肌脚受侵(42.9%),10例膈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7.6%).结论:胃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CT术前评价胃癌侵犯GBA有重要意义.

  • 肾旁后间隙和胃裸区受累CT征象在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作者:黎昕;蓝博文;李丽红;钟华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肾旁后间隙和胃裸区受累的cT征象在评估临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09例经手术及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资料.按照Atlanta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CT分析包括:胰腺本身及胰腺周围情况,肾旁后间隙是否受累,胃裸区是否受累.计算肾旁后间隙和/或胃裸区受累判断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等指标.结果 109例急性胰腺炎中,按临床严重程度分级,重型和轻型胰腺炎分别为48例和61例.以肾旁后间隙受累判断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60%、93%、88%、75%和0.53:以胃裸区受累判断重型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54%、92%、84%、72%和0.46:联合二者(其中之一受累即为阳性)判断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4%、85%、83%、95%和0.79.胃裸区受累和肾旁后间隙受累二重判断方法的吻合度系数kappa=0.027.结论 联合胃裸区和肾旁后间隙受累能提高判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和诊断效能,为临床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