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横断面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宣芸;于春水;李云生

    目的:明确膝关节横断面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对4侧成人尸体膝部进行水平位1~2mm厚的连续切片,观察膝部各结构在断面上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果:详细描述了膝部各结构的横断面表现.结论:膝关节横断面可较好显示膝部结构的位置关系,对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小脑桥脑角区及岩斜区的临床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翔;鲁艾林;耿晓增;傅震;张岩松;刘宏毅

    目的:观测与岩骨轴向垂直的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断层解剖结构,为该区的手术显露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5具(共l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成人尸头,取与岩骨轴向相垂直的乳突内侧缘、茎突内侧缘、颈内动脉外口内侧缘和岩尖内侧缘等颅底外标记点,做成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若干断面,然后在8×4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其断面形态及毗邻结构.结果:获得上述解剖标记处的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断层照片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数据.结论:此项解剖学研究联系临床实际,为临床手术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 眼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吕衡发;周炳华;苏略

    目的:为评价眼型Graves病视神经病变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5个防腐固定成人尸头的颅前窝底上作9个连续冠状断面,观测眼球后第2~5断面眼直肌的宽、厚、断面面积之和与眶断面面积的比率及水平肌厚度之和与眶宽的比率.结果:在第2~5断面上,眼直肌断面面积之和与相应眶断面面积的比率(x±s%)分别为:22±4、29±4、24±3、14±2.水平肌厚度之和与相应眶宽的比率(x±s%)分别为:37±5、40±7、35±4、26±3.结论:在第3断层上利用此2个比值可预测眼型Graves病视神经病变发生的可能性.

  • 内耳道底的断面解剖学研究

    作者:靳颖;刘津平;李云生

    目的:进一步明确内耳道底各结构的断面形态,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6例成人头颅标本制备成厚0.5~2mm的耳颞部横切片,观察内耳道底的结构.结果:选取2mm厚和0.5mm厚两种切片中典型的内耳道底上部层面和下部层面进行描述.结论:火棉胶切片很好地显示了内耳道底通过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对该区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与鼻内窥镜手术有关的眶尖区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鞠建宝;于海玲;刘丰春;单涛;刘云超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5.51mm和68.23±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5.71°和34.08±4.94°,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15°和8.87±0.94°,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2.20mm和(1/2)22.94±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87°和26.63±2.84°.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便捷和安全的入路,以视神经管内侧壁中段为视神经管开放的佳入口.

  • 腕关节韧带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广田;季晓君;刘树伟

    目的:探讨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影像学及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国内外新相关文献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单纯的解剖或影像学研究由于缺乏断层标本及可视化立体结构的对照,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结论:应用断层影像解剖学方法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研究,为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本刊征订启事

    作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解剖学者、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研究生。本刊坚持以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办刊方针,以促进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之间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面向临床、服务于临床为办刊宗旨。设有述评、断层解剖与影像、应用解剖与临床、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解剖与临床知识讲座、个案报道、变异与畸形等栏目,主要刊登临床应用解剖、断层影像解剖、与临床应用有关的实验形态学研究性文章,以及临床各科,特别是手术、医学影像和介入等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体会、病例报道等文章。

  • 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王华;王庆志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侧颅底主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茎突、颈动脉管水平段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以及咽旁间隙内的结构,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中观察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和寻找血管、神经等的骨性标志.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茎突至翼突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5.98±2.71)mm和(46.14±2.57) mm、(45.96±2.72)mm和(46.12±2.52)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指导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 翼腭窝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陶晶;王庆志

    目的: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翼腭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在经蝶骨体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翼腭窝面积分别为(113.40±3.33)mm2和(115.86±2.58)mm2、(92.24±2.73)mm2和(93.60±3.17)mm2.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内侧壁上的结构和翼上颌裂、眶下裂、翼管、蝶腭孔等相关通道.结论:翼腭窝的CT影像与解剖对照研究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颞下窝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孙春莉;王庆志

    目的:为颞下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颞下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mm连续断层标本.在经冠突和茎突末端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颞下窝及其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颞下窝的形态呈不规则状,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冠突、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055.6 +2.05)mm2和(1034.5±3.32) mm2、(356.6±1.78) rm2和(345.8±1.89) mm2.两侧颞下窝及其结构呈对称性,长径、横径和面积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茎突至翼突外侧板前缘或翼突内侧板后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窝与咽旁间隙,茎突、冠突、翼外肌、翼突外侧板和翼突内侧板是CT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窝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颞下窝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距跟骨间韧带断层解剖及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旭东;杨茂伟;李中华;初立伟;叶放

    目的 为临床MRI诊断距跟骨间韧带的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12例成年男尸右足踝标本,于自然松弛位(即跖曲20°)经低温冷冻后制成断层标本,其中冠状位4例、矢状位4例、横断位4例,并与该区的MRI图像对比. 结果 在矢状面过距骨颈外侧缘内侧(19.2±2.8)mm范围,在冠状面过距骨体中部(17.9±5.2)mm范围内可见距跟骨间韧带.在过距骨体中部的矢状位断面距跟骨间韧带显示清晰,平均长17.2mm,矢状径平均宽11.9mm.过距骨体中部的冠状位断面距跟骨间韧带显示清晰,平均长13.1mm,横径平均宽14.1mm.水平面对于显示距跟骨间韧带效果不佳. 结论在MRI上能清楚显示距跟骨间韧带,为诊断距跟骨间韧带损伤提供了依据.

  • 蝶鞍区塑化薄片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鞍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垂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进行三方位的对照观察,以了解垂体的形态变化.展神经与海绵窦外侧壁之间有间隙存在,说明展神经并不走行于外侧壁中,而是位于海绵窦内.紧贴视交叉的外侧,颈内动脉由海绵窦段的前升部穿过鞍膈移行为床突上段,此处为两侧颈内动脉相距近点,其间距仅为11.5mm.在经额经视交叉下入路的垂体手术时,应注意到这一毗邻关系,以免造成此处颈内动脉损伤.海绵窦外侧壁的手术入路除Parkinson三角外,在其前半部,尚有眼神经与上颌神经之间的间隙;在其中部,有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之间的间隙可供选择.

  • 蝶鞍区薄层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作者:汤煜春;刘树伟;赵振美;林祥涛;李振平;尹群生

    目的 研究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与对应的MRI图像,探讨该区域结构在薄层断层解剖上的变化规律.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取2例成人头部标本,用1.5T MRI以眦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获取薄层MRI图像,经冷冻包埋后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mm的SKC500型数控机床由下往上铣削层厚为0.1mm的薄层标本,其中蝶鞍区层厚为0.05mm.从标本中选取典型断面,与相应的MRI图像相对照,观察蝶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 结果 共获得MRI图像T1加权40幅和41幅,T2加权40幅和41幅,薄层断层图像304张和310张.在薄层断层标本上进行连续追踪,并与相应的MRI图像对照,总结其规律.在垂体层面能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颈内动脉弯曲走行于海绵窦内,且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几个间隙;2.第Ⅲ、Ⅳ、Ⅵ脑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上颌神经支在海绵窦外侧壁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在视交叉层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垂体柄穿过鞍膈与垂体相连.结论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获得的超薄断面与MRI图像对照能精确显示蝶鞍区的微细解剖结构,为该区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用的亚毫米断层解剖学依据.

  • 面神经隐窝及其周围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HR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

    作者:李立新;段菊如;张丰收;曹小明

    目的 明确面神经隐窝及其周围结构在横断薄层和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方法 横断薄层切片与HRCT图像对照,辨识面神经隐窝及其周围结构.结果 面神经隐窝及其周围结构多在弓状隆起下方8~13层面出现,面神经、面神经隐窝、鼓索隆起、鼓索神经出现率为100%,岬小桥出现率为70%.面神经至鼓索神经之间的距离由上向下逐渐增大,至圆窗龛层面大,男性右侧为(5.20±0.06)mm,左侧为(5.16±0.09)mm;女性右侧为(5.16±0.05)mm,左侧为(5.10±0.08)mm.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火棉胶薄层切片与HRCT扫描图像结合能良好显示面神经隐窝及其周围各解剖结构.

  • 正常鞍区冠状面CT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于富华;许建荣;陈松果;刘延平;王海燕;马勇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CT断层解剖学特征. 方法利用全身CT设备,对16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CT增强扫描,层厚1.5~2mm. 结果正常垂体高度为2.6~8.4mm,平均4.6±2.1mm,宽度为8~21mm,平均13.8±4.1mm,50岁以后垂体高度稍有降低;垂体上缘形态以凹陷型居多(43%)、平坦型次之(36%),隆起型较少(21%);26%正常垂体柄有轻度倾斜;海绵窦大小、形态变化较大,增强后其密度高于垂体;鞍底有51%呈凹陷型,45%呈平坦型,4%呈隆起型,有50例(30%)正常鞍底骨质变薄、密度减低. 结论冠状面薄层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鞍区的解剖结构,正常鞍区解剖变异较大,须综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关键词: 鞍区 垂体 断层解剖 CT
  • 小脑深部核团薄层横断面解剖与MRI的对照研究

    作者:樊令仲;刘树伟;汤煜春;孙博;林祥涛;李振平;亓恒涛

    目的 研究薄层断面上小脑深部核团的位置、分布和形态,为小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电刺激核团疗法的功能相关性研究以及核团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其中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3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以CT与1.5T MRI经前后连合间线扫描,排除器质性病变.选取其中1例成年尸体头部标本,经明胶包埋和深低温冷冻后,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mm的SKC500型数控铣床,同样经连合间线制成层厚为0.1mm的连续薄层横断面,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择取与齿状核相关的典型断面与相应的活体3.0T MRI图像对照. 结果 共获得与小脑相关的薄层断面图像620幅,其中齿状核、顶核、球状核以及栓状核出现的层面数分别为145、12、25、20幅.在连续横断面上观察到齿状核大且先出现,位于外侧,形似一个向内侧开口的折叠口袋状结构;顶核靠内侧,紧邻第四脑室顶的外侧和上蚓前部的内侧面,在中线两侧对称分布;栓状核位于齿状核内侧,不易与其区分,核团部分遮盖齿状核门;球状核由多个散在分布的灰质团块组成,呈前后向伸展,出现于栓状核与顶核之间. 结论 连续薄层横断面上能较好地显示小脑深部核团的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小脑结构的毗邻关系,对小脑深部核团的功能影像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下丘脑核团的全脑磁共振成像与断层解剖对比

    作者:张锐;邓雪飞;徐朝阳;朱友志;张禹;莫子;骆祥伟;韩卉

    目的 通过同例成人头颅标本磁共振成像与断层解剖图像的比较,明确全脑磁共振影像中下丘脑核团的形态、位置及信号特点.方法 选取6例成人头颅标本,分别行磁共振检查及断层标本制作,其中水平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各2例,对比观察同例标本下丘脑结构的影像解剖与断层解剖特点.结果 穹隆及前连合在T1WI及T2WI中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低信号结构,以T1WI为佳.通过穹隆及前连合等标志性结构定位,室旁核在T1WI中呈等信号,边界清晰,在T2WI中呈等信号,边界清晰;乳头体核在T1WI中呈等信号,边界清晰,在T2WI中呈混杂信号,边界结构显示不清;视上核在T1WI中呈等信号,与周围核团分界欠清,T2WI图像上显示为与周围灰质相同的等信号区.结论 磁共振临床常规头颅扫描序列可发现下丘脑区部分核团.

  • 坐骨神经鞘膜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任彦红;徐朝阳;涂丽莉;徐胜春;梁亮;张铭

    目的:明确成人盆部坐骨神经筋膜鞘存在与否及其完整性,为临床坐骨神经阻滞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14具盆腔至腘窝段完整的成人坐骨神经标本,采用局部乳胶注射解剖(10例),矢状位、水平位断层解剖(2例),组织学切片(2例)和磁共振(MRI)(20例)等方法来观察坐骨神经盆腔段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盆部乳胶未沿神经根走行扩散;断层和组织学资料显示,骶丛神经根无完整鞘膜包裹,骶丛神经和闭孔神经之间无筋膜分割;MRI结果与断层结果相符。结论坐骨神经根在成人盆腔段无完整筋膜鞘包裹,骶旁阻滞可以阻滞到闭孔神经。

  • 小腿骨筋膜室断层解剖与超声显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梁峭嵘;刘照宏;石星;陈君洁;汤书华;何秀珍;梁彤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腿骨筋膜室显像的可行性及方法,为超声应用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制作并观察5例不同年龄小腿中1/2位置断层解剖标本;对30 例不同年龄小腿进行超声检查;将声像图与解剖断面进行比较,重点观察骨筋膜室位置、边界及构成.结果小腿断层解剖标本中,前室、外侧室、后深室及后浅室清晰可辨;超声声像图所反映的解剖结构和关系与断面解剖标本一致;骨间膜、前间隔、后间隔和肌间筋膜是各骨筋膜室的分界标志,胫前、胫后动脉和胫骨外缘、腓骨前后缘是重要定位标志.结论超声显像能清晰显示小腿骨筋膜室解剖结构,可运用于小腿OCS的诊断.

  • 胎儿脑及蛛网膜下腔的声像图与断层解剖对照研究

    作者:吴茂林;杨利民;赵文晔

    目的:以胎儿头颅断层解剖为基础, 研究颅脑声像图特征.方法:对6例妊娠20~30周胎儿引产后作颅脑断层解剖与产前声像图对照分析.结果:(1)声像图颅内远场:"无回声区"并非脑脊液积聚所致;(2)蛛网膜下腔宽度与双顶径之比(SD/BPD)随孕龄增加而缩小.结论:研究胎儿颅脑断层解剖是提高超声诊断的理论依据.

207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