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ical Research(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구강의학구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批准,《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于2007年2月创刊。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CN 11-9285/R和ISSN 1674-1366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口腔医学的专业论著、专家视频讲座等,其可视性强,是广大口腔医疗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本刊为双月刊,以多媒体光盘(CD-ROM)附纸质导读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3-6个月
1. 文稿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用字规范,文稿附图量不限,建议多附图。疑难病例分析的文章可以图像为主,贯穿文字说明和评析,专家视频讲座为30 ~ 60分钟。
2.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英文文题含义应一致,请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
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排列,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改;作者单位以邮政编码、所在省市县、单位全称、具体科室为顺序列于文题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主要观点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需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该刊发表的函件。外籍作者的姓名、单位均用原文字书写。通信作者一般指课题设计者,如为研究生课题,通信作者即为研究生导师。
4. 摘要:述评、专家笔谈、综述类文章及论著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应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论著类摘要为四段式,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英文摘要要表述的项目原则上与中文摘要一致。为方便英文读者,结果项内容可适当扩充。除已明确要求之外的所有论文均需提供简要的叙述性中英文摘要。
5. 关键词: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 ~ 5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词汇。如无相应词汇,可按下列方法处理: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6. 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要注明)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7. 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8. 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一篇文章一般不宜超过4个,不超过5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9. 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组合单位符合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改为ng·kg-1·min-1。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10. 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1,329.476,55”应写成“11 329.476 55”,4位以内不分节。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 ~ 95%不要写成5 ~ 95%,(50.2 ± 0.6)%不要写成50.2 ± 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 × 3 cm × 5 cm,而不写成4 × 3 × 5 cm3。
11. 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均用斜体。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
12. 图表:每幅图随文走,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完整的简短确切的图(表)题,应有必要的说明性文字置于图(表)的下方。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图片说明中标注的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均使用“低倍放大”“中倍放大”或“高倍放大”表示。图片放大倍数低于200倍为低倍,等于200倍为中倍,大于200倍为高倍,例如“苏木精-伊红染色 ×40”将标注为“苏木精-伊红染色 低倍放大”,不再标注具体放大倍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说明文字应简短,不超过50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电子图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方加一条附加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3. 动态图像: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大小在5 M以内。 每个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如“动态图×”。
14.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如有DOI号请务必注明。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发文量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官网?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官网网址为:http://zhkqyxyj.yywkt.com。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影响因子?
该期刊(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45,综合影响因子为0.581。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级别?
这本期刊是核心刊物,被统计源核心收录。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影响因子?
知网显示,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645,综合影响因子为0.581。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审稿周期?
期刊的审稿周期至少为3个月的时间,同时期刊开设“快速通道”发表,可以安排快速发表。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官方网站?
官网为:http://zhkqyxyj.yywkt.com。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对牙槽窝改建影响的动物研究
目的 研究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对牙槽窝颊侧骨板高度及牙槽窝骨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4只成年Beagle犬双侧下颌及第二、三、四前磨牙的远中根作为实验位点.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为以下3组:(1)血液充盈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血液充盈后关闭创口;(2)Bio-Oss Collagen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牙槽窝表面覆盖Bio-Gide,严密关闭创口;(3)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去除前磨牙远中根牙冠及牙根的舌侧部分,保留颊侧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牙槽窝后关闭创口.术后12周拍摄Beagle犬下颌锥形束CT(CBCT),比较颊侧骨板高度变化以及牙槽窝内的成骨情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颊侧骨板高度吸收量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1.63±0.67)mm,Bio-Oss Collagen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77±0.58)mm,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06±0.10)mm.Bio-Oss Collagen组牙槽窝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5,P=0.027),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61,P=0.001),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Bio-Oss Collag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60,P=0.024).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牙槽窝中间区域显示低密影,Bio-Oss Collagen组牙槽窝高密影,形态与牙根轮廓相似,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可见较多地松质骨影像.结论 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相比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能更好地保存颊侧骨板高度.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具有促进牙槽窝内骨生成,加快牙槽窝骨愈合速度的作用.
-
代型材料力学性能对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断裂失效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力学性能代型材料对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断裂失效行为的影响.方法 制作弹性模量与牙本质(18.6 GPa)近似的复合树脂和多孔钛标准试件(n=40),测定其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值.分别用离体牙及上述复合树脂和多孔钛制作代型(n=10),制作30个单层瓷结构的全锆(M-Zir)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粘接于离体牙预备体及多孔钛和复合树脂代型上.所有试件行抗折破坏试验,记录大断裂载荷(N)及失效模式,并采用扫描电镜行断口形貌学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对代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抗折破坏试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多孔钛与P60复合树脂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8.50±1.65)和(17.48±1.70)G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8,P=0.191).多孔钛材料的维氏硬度(165.60±11.17)HV、挠曲强度(522.47±52.46)MPa和断裂韧性(3.67±1.18)MPa·m1/2显著高于复合树脂(P<0.001).离体牙组、多孔钛代型组、复合树脂代型组M-Zir冠的平均断裂载荷分别为(5306±467)、(5273±447)和(4695±583)N,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3,P=0.025).多孔钛代型组与离体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复合树脂代型组显著低于离体牙组(P=0.015)及多孔钛代型组(P=0.021).全瓷冠断裂模式分析显示,3组的M-Zir冠断裂模式无明显差异,均为瓷全层折裂为颊颚侧2块,裂纹通过中央窝沟向近远中牙尖三角嵴方向扩展.同时,离体牙组试件多伴有预备体的损伤,复合树脂代型组全部试件均伴有代型折裂,多孔钛代型组全部试件均完整.结论 多孔钛的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优于复合树脂材料.使用复合树脂材料作为代型时M-Zir冠断裂载荷偏低,但对其断裂模式无明显影响.多孔钛代型较复合树脂代型更适用于高强度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体外研究.
-
正畸患者切牙影像失真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正畸患者曲面体层片上的切牙影像失真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影像数据库中选取500例正畸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和头影测量侧位片,所有曲面体层片均采用咬合杆投照,分别从切牙牙体影像放大、缩小、牙根变短、根尖模糊等评价指标分析上下颌切牙影像失真的发生情况,在头影测量侧位片上测量中切牙根尖-对颌切牙切缘的距离,探讨切牙影像失真发生的原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500例患者中,切牙牙体影像正常者共417例,切牙牙体影像失真者共83例,影像失真发生率16.6%,其中切牙牙体影像放大17例、牙体影像缩小0例、牙根变短30例,牙根影像变短伴模糊36例.影像失真患者的根尖-切缘距离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7.18,P=0);影像失真患者的覆盖值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P=0).结论 严重牙颌面畸形如反牙合、深覆盖是导致曲面体层片的切牙影像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三种防龋药物对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患龋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多乐氟氟化钠护齿剂、GC护牙素和Flariesse保护漆3种防龋药物在可摘局部义齿基牙中的防龋效果.方法 选择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60例.根据世界牙科联盟临床牙位的记录法,样本为4个区均有天然牙存留者,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每例患者4个区的基牙分别为多乐氟组、GC护牙素组、Flariesse保护漆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基牙半年重复1次涂布相应药物,对照组基牙不处理,2年后复诊检查基牙的龋坏情况.使用卡方检验比较4组基牙的患龋率,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患龋率多乐氟组为14.75%、GC护牙素组为14.71%、Flariesse保护漆组为1.67%、对照组为35.21%.患龋率多乐氟组与GC护牙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4),多乐氟组与Flariesse保护漆组(χ2=6.971,P=0.08)、对照组(χ2=7.180,P=0.08),GC护牙素组与Flariesse保护漆组(χ2=7.038,P=0.008)、对照组(χ2=7.752,P=0.005),以及Flariesse保护漆组与对照组(χ2=23.380,P<0.001)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涂布药物可有效预防龋病,且Flariesse保护漆组防龋效果佳.
-
二极管激光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二极管激光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疗效.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Medline、CENTRAL、EMBAS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7月,收集有关二极管激光治疗RAU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3.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11篇,涉及87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RAU患者接受二极管激光治疗后疼痛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WMD=2.76,Z=3.91,P<0.001),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4.97,Z=7.99,P<0.001),溃疡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WMD=-2.44,Z=4.1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极管激光能够显著缓解RAU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愈合时间,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不同年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特征
目的 研究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开窗及骨开裂等根周牙槽骨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骨性Ⅱ类高角患者46例,其中青少年组26例,年龄(12.9±1.2)岁;成人组20例,年龄(22.3±3.2)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拍摄的CBCT三维影像数据,独立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右侧上下颌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特征,卡方检验两组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结果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附着高度低于青少年患者(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及根尖部牙槽骨厚度薄于青少年组(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面积少于青少年组(P<0.05).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2.50%;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3.37%和14.90%;成人组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χ2骨开窗=6.794,P骨开窗=0.009;χ2骨开裂=16.030,P骨开裂<0.001).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根周牙槽骨量少于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患者.
-
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目的 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 28例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术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 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牙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考虑在GTR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来提高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
-
局部麻醉药物在儿童口腔诊疗中的应用
无痛及舒适化诊疗等技术的提出,使局部麻醉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儿童口腔诊疗中的应用.儿童生长发育与成人存在较大的生理差异,在疼痛控制和局部麻醉药物的应用与成人不同.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关于各类局部麻醉药物在儿童口腔局部麻醉应用中的系统毒性、大推荐剂量以及舒适化麻醉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口腔医生临床应用局部麻醉药物提供帮助.
-
iRoot SP的特性及根管封闭剂超充的研究进展
根管治疗效果与根管封闭剂密切相关,而在充填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根管封闭剂超充填的情况.商品化的根管封闭剂种类众多,iRoot SP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闭性和抗菌性而逐渐被重视,其超充是否会影响患牙的预后也引起了关注.本文总结了iRoot SP理化及生物学性能,以及根管封闭剂超充填的研究进展,结合随访病例分析iRoot SP超充的预后情况.
-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中光固化灯使用及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是口腔临床常用的技术和治疗方法,具有与牙齿颜色匹配、去除牙体硬组织少、抗磨耗、抗咀嚼性能良好等优点,目前在临床牙体修复治疗中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银汞合金充填术.但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不当也可导致充填体脱落率和术后敏感发生率增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操作者对光固化材料的性能特点,尤其是对光固化灯使用规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足有关.为此, 2017年9月,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景平教授牵头,组织部分牙体牙髓病学专家,并邀请3M公司光固化灯研发首席专家Joe Oxman博士,在上海召开关于光固化灯原理、操作方式及规范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光固化灯的使用及操作规范进行讨论后达成初步共识,经整理后形成共识初稿,并经多次补充修订后完成共识终稿.
关键词: -
口腔医学实践技能考评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实践技能考核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现行口腔医学实践技能考评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考官集体评议、排序评分"考评模式,对该评判模式内涵进行解释,并解释实施该评判模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我的文章投稿后两个月收到审稿意见,提交修改稿件后,一个月被录用,编辑态度很好,会有很有耐心的回答问题,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大家有文章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12月投稿,一个月左右返回外审,现已收到外审意见,建议修改后录用,不要投其他刊物,现在正在修改期间,期待能顺利被收录。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外审花了40天的时间,速度还是可以的,外审专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整个投稿流程还是很顺利的,推荐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第一次在上投稿,一周送外审,两个月左右返修,花了一周的时间修改稿件,之后小修格式被收录,个人觉得文章有新意,分析细致严谨,还是很好中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月初被期刊收录一篇临床研究的文章,修改后被收录,个人认为文章有一定的亮点,论证严谨,内容丰富合理,还是很好中的,编辑态度很好,每次咨询都会耐心的回答,给予了我很多的修改指导,还是很感谢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邮箱投的稿件,投稿后编辑会告知稿件的编号,一个多月返回审稿意见,近小修后被收录,效率很高,大家有合适的文章可以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直接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9月底投的稿件,两个月的时间返回审稿结果,感觉效率还是很高的,编辑态度很好,每次咨询都会及时的回复,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审稿半个月后退修,给了一个月的时间修改文章,之后送复审,半个多月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很满意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审稿速度很快,外审一个月的时间返回,经修改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审稿流程很规范,每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值得推荐。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我是5月份投的稿件,半个月左右一位专家返回意见,还有一位专家拒审,编辑及时的送审了其他的专家,6月底开始审稿,7月12号返回,近小修后于8月22号录用,还是很开心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我在期刊上投了一篇文章,一个月返回审稿意见,小修后提交,一个月左右有历经一次的修改,之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感觉文章有创新性,录用的可能性比较大。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8月份投的稿件,审稿专家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花了一段时间修改文章,终于可以说服审稿专家,得以录用,人生的第一篇文章,还是很开心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10月10号投的稿件,两周后送外审,一个月左右返修,给出的修改意见都很价值,针对专家的意见逐一进行修改,之后就被收录了,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很快。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硕士期间投过两篇稿件,一篇文章投稿后几天就被拒了,建议转投其他刊物,还有一篇文章投稿后一个多月返修,经修改后被收录,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效率很高,大家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我是8月投的稿件,现在才收到录用通知,效率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期刊还是比较好中的,创新性强,录用的几率比较大,推荐大家投稿。
投过几天后初审通过送外审,一个多月外审返回,送审了两个专家,一个建议修改后录用,一个建议修改后重审,修改提交后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