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肌激动器矫正青少年骨性Ⅱ类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妍;张良

    目的 观察改良肌激动器用于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矫正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TB(TWIN-BLOCK)治疗,治疗组实施改良肌激动器治疗,对比两组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治疗9个月后侧貌改善率、气道改善率、患者满意度及SNA、SNB及ANB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实施改良肌激动器矫正及实施TB(TWIN-BLOCK)矫正器的效果均较为显著,促进上下颌骨关系、侧貌及气道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应用自锁与非自锁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结果分析

    作者:张晓雨;丛赫

    目的:探讨应用颈带口外弓联合自锁与非自锁固定矫治器矫治青少年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时,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间,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矫治计划为应用口外弓联合固定矫治器患者共计29例,平均年龄11.52岁(9~14岁),均为汉族,其中应用自锁矫治器组13人,非自锁矫治器组16人.分别取矫治前后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相关数据行对比研究.着重对29例患者矫治前后上颌突度(NA-PA)、上颌位置(S-Ptm)、上颌长度(ANS-Ptm)、Ptm-6、SNA、SNB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NA非自锁组A点明显后移(P=0.006 <0.叭)、ANB(P=0.027< 0.05)、NA-PA非自锁托槽组减小更加明显(P=0.017 <0.05)、Ptm-6自锁组远中移动距离更大(P =0.032 <0.05)、Ptm-ANS非自锁组减小的更加明显(P=0.024< 0.05).结论:①固定矫治器联合低住口外弓矫治时,非自锁组较自锁组对上颌骨失状向生长抑制显著;②自锁组较非自锁组磨牙远中移动显著.

  • (牙合)板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位关系的影响

    作者:李莹;车晓霞;祁森荣;孙君;魏思龙

    目的 研究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位关系的特点,探讨(牙合)板治疗对此类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的改变及对错(牙合)畸形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择(牙合)板治疗的2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的差异,(牙合)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牙合)畸形诊断,比较(牙合)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结果 7例患者(牙合)板治疗前同时满足在X轴、Y轴差异小于2ram、在Z轴差异小于0.5mm.(牙合)板治疗前后骨性Ⅱ类患者CR与ICP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改变在垂直方向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合)板治疗后有2例患者骨性诊断改变,6例患者安氏诊断改变.结论 (牙合)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位关系趋于协调,为固定正畸治疗提供指导.

  • 骨性Ⅱ类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容积和舌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李婵;门海艳;李洪发

    目的 应用CBCT研究成人骨性Ⅱ类不同矢状骨面型上气道的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方法 按标准筛出180例CBCT影像资料并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和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每组60例.In vivo 5 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鼻咽气道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咽气道容积测量,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且下颌后缩组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之间舌骨位置的评价参数H-VPS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骨性Ⅱ类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存在差异,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舌骨矢状位置靠后.颌骨、气道和舌骨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 不同年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特征

    作者:邓建清;张雪芹;卢新华;谢永建;吴莉萍

    目的 研究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开窗及骨开裂等根周牙槽骨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骨性Ⅱ类高角患者46例,其中青少年组26例,年龄(12.9±1.2)岁;成人组20例,年龄(22.3±3.2)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拍摄的CBCT三维影像数据,独立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右侧上下颌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特征,卡方检验两组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结果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附着高度低于青少年患者(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及根尖部牙槽骨厚度薄于青少年组(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面积少于青少年组(P<0.05).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2.50%;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3.37%和14.90%;成人组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χ2骨开窗=6.794,P骨开窗=0.009;χ2骨开裂=16.030,P骨开裂<0.001).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根周牙槽骨量少于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患者.

  • 骨性Ⅱ类错(牙合)颅面形态特征研究进展

    作者:王胜林;戴红卫

    安氏Ⅱ类错(牙合)严重影响儿童颅面的正常生长发育,Angle在1899年早提出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概念.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骨性Ⅱ类错(牙合)除存在矢状方向的异常外,其颅底结构、面部垂直向关系、牙及牙槽软组织外形等也存在不同程度异常.

  •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颅面结构特征

    作者:谢江春

    目的 研究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颅面结构特征.方法 选择年龄从18岁~25岁的女性成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37例,通过对她们矫治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得出6项线距和19项角度的均值与中国成年女性正常合的上述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SNB角显著小于正常组(P<0.001),下颌支短(P<0.05-0.001),并且下颌平面角较大(P<0.05-0.001).结论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常常伴随高角畸形和较短的下颌支.

  •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及舌骨形态位置的三维研究

    作者:霍振辉;赵堂民;李懿波;高麒;李永明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与舌骨形态及位置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名成人骨性Ⅱ类患者,男女比例1:1,依据GoGn-SN角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在自然头位下拍摄CBCT,运用MIMICS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建模并测量21项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上气道各段之间及舌骨形态、位置的差异.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鄂咽上界平面矢状径长度(PNS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气道各段高度(UTH、ETH)及宽度(PNSW、UTW、ETW)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角组上气道鄂咽下界及舌咽下界矢状径长度(UTL、ETL)与均角和低角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呈现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高角组上气道鄂咽及舌咽体积明显小于均角和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形态及位置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垂直向生长方式对上气道产生影响较大,而对舌骨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三维分析研究

    作者:王天虎;杨芳;张明烨;李永明

    目的 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 将64例(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各段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高角组舌咽段的长度、体积及腭咽段Spns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垂直骨面型的增大,Lpns、Lu均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段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上气道结构存在着差异,且主要影响腭咽段和舌咽段,对鼻咽段影响较小.

  • 功能性矫治对骨性Ⅱ类青少年上气道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王越;古力巴哈·买买提力;孙瑞;左森;阿迪拉·帕热哈提

    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会造成上气道的结构性狭窄,正畸医生往往利用生长发育潜力和功能性矫治对其进行改善.本文将从骨性Ⅱ类、功能性矫治、生长发育与上气道及周围软硬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有上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 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切牙区牙槽骨结构特点的初探

    作者:阮晓慧;刘芳;吴佩玲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骨性Ⅱ类错患者切牙区牙槽骨的结构特点,为正畸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年龄在11~16岁维吾尔族骨性Ⅱ类错患者60例.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每组各2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Adobe Photoshop cs7图像处理软件测量相应实验指标:切牙区牙槽骨厚度:上下颌切牙根中点、根尖点唇腭(舌)侧牙槽骨厚度(UBM、ULM、LBM、LLM、UBP、ULP、LBP、LLP),及根尖点牙槽骨总厚度(UBP+ULP、LBP+LLP);切牙区牙槽骨高度:上下颌切牙唇腭(舌)侧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UBH、ULH、LBH、LLH);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牙槽骨厚度:UBP+ULP、LBP+LLP、UBP、UBM、LBP、LBM、ULP、ULM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牙槽骨高度:LBH低角组与高角组、低角组与均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骨性Ⅱ类错患者切牙区在低角组牙槽骨厚,高角组牙槽骨薄;下颌唇侧低角组牙槽骨高度低,高角组高,提示在对维吾尔族青少年骨性Ⅱ类错高角型患者治疗过程中,前牙内收时要防止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而对于低角型患者唇侧牙槽骨较厚,前牙内收范围相对较大.

  • 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儿童早期矫治的疗效分析

    作者:陶倩燕;于向华;宫耀;陈骊

    目的 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儿童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A类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分析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测量治疗前后的上气道线距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结果 Twin-block治疗前后,ss/OLP、pg/OLP明显增大,Co/OLP和前牙覆盖明显减小,Go-Me长度明显增加,磨牙关系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气道测量值Adl-PNS、Ad2-PNS、Mcnamara线、U-MPW、TB-TPPW治疗后均有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地改善骨性A类患者的咬关系和侧貌,可以有效增加上气道各段前后径长度,这些变化主要由髁突前移导致的下颌骨生长发育所致.

  • 不同切牙定位方式对骨性Ⅱ类患者审美评价的影响

    作者:何昌平;邓锋;王华桥;黄倩倩;张林;张翼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中不同切牙定位方式对骨性Ⅱ患者的侧貌审美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骨性Ⅱ正畸术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和侧貌照片,分别以Tweed、Andrews理论为指导对切牙位置进行不同方式定位,通过Photoshop软件体现到唇部变化,得到12张不同的侧貌图.选取择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对其评分.结果:下切牙直立(90°)、轻度唇倾代偿的(92.5°)、上切牙FA点落于GALL线后方-2 mm和-1 mm对应侧貌较美观.结论:成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骨性Ⅱ患者软组织侧貌美学设计中,上切牙内收舌倾代偿,下切牙唇倾代偿,且下切牙唇倾处于于90°~95°之间较为美观;下切牙的过度唇倾代偿有损侧貌的美观.

  • 应用锥形束CT对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切牙区牙根吸收程度的评估

    作者:季海宁;梁源;陈红;隋珂;王阿娴;唐丽;丁寅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黯)患者在正畸过程中上下切牙牙根吸收的情况.方法:选取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骀)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在初诊和正畸治疗去代偿后拍摄CBCT片.从矢状面上测量牙根长度,对比治疗前后牙根长度.筛选出存在牙根吸收的样本,总结牙根吸收后的形态类型.结果:所有切牙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牙根吸收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牙根吸收的牙齿,矢状向长牙根长度和短牙根长度有显著性差异.牙根吸收后的形态被总结为6种形态.结论: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在术前正畸去代偿后,切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其中上颌中切牙吸收尤为严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 Forsus促进骨性安氏Ⅱ类下颌生长的研究

    作者:季骏;陆苇;谢晓秋

    目的:观察Forsus推杆式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患者,应用标准直丝弓固定矫治加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并于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Forsus平均使用6.5个月,前牙覆(牙合)覆盖明显减小,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矢状向变化为下颌骨生长及下前牙唇倾.垂直向变化为下面高增加,下磨牙伸长,上下(牙合)平面角增加.横向上下颌牙弓宽度增加.结论:Forsus结合标准直丝弓治疗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可以促进下颌骨生长,部分改善及掩饰患者骨性不调.

  •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牙弓与基骨弓相关性 三维测量研究

    作者:赵爽;莫水学;南澜;郑怡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探讨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颌牙弓与基骨弓形态差异与相关性.方法:根据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角)选取高角、均角及低角患者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资料各17例,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牙弓、基骨弓的长度、宽度,分析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低角组磨牙段牙弓与基骨弓宽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高角组前段及全段基骨弓长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高角,均角,低角组尖牙段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4,0.613,0.466(P<0.01);磨牙段分别为0.742,0.780,0.858(P<0.01);前段长度0.751,0.433,0.598(P<0.01);全段长度0.839,0.703,0.680(P<0.01).结论:低角组下颌基骨弓较为扁平,而高角组更为狭长;尖牙段与磨牙段牙弓与基骨弓有相关性.

  • 11~16岁维、汉民族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切牙区牙槽骨结构的对比

    作者:阮晓慧;颜莉;吴佩玲;米丛波

    目的 通过对11 ~16岁维、汉民族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切牙区牙槽骨结构的头颅侧位研究,了解其差异性,为临床维、汉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年龄为11 ~16岁的骨性Ⅱ类错颌患者,维吾尔族、汉族各60例,其中维吾尔族男32例,女28例,年龄(13.5±2.3)岁;汉族男29例,女31例,年龄(13.7±2.1)岁.按照标准进行分类,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AdobePhotoshop cs7图像处理软件测定相关变量.结果 低角型:上颌切牙根唇侧牙槽骨厚度(UBP)、上颌切牙根尖腭侧牙槽骨厚度(ULP)、UBP+ ULP、下颌切牙根尖舌侧牙槽骨厚度(LLP)、下颌切牙根尖唇侧牙槽骨厚度(LBP)、LBP+ LLP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型:UBP、ULP、LLP、LBP+ LLP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型:ULP、下颌切牙根中唇侧牙槽骨厚度(LBM)、LLP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在维、汉两民族内均表现为低角型牙槽骨厚、高角型牙槽骨薄,在相同垂直骨面型错颌中有一定的差异性,维吾尔族牙槽骨总体比汉族薄.

  •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

    作者:刘曙光;艾伟健;周会喜;薛国初;段培佳;钟惠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67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按规范的术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及随访疗效评估的诊治程序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手术设计依畸形类型而定,基本术式为: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Le Fort Ⅰ osteotomy) 整体后退上颌骨、上颌前部骨切开术(anterior maxillary osteotomy,AMO)后退前颌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前移下颌,颏成形术(genioplasty)前移颏部等不同手术搭配进行.结果 67例患者上齿槽座点后退量为(5.8±3.2)mm;术前前牙覆盖为(7.5±3.5)mm,术后覆盖为(2.0±1.1)mm ;术前∠ANB为(8.4±3.1)°,术后∠ANB为(1.7±1.3)°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2~36个月,所有患者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牙 合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颜面外形明显改善.结论 严格按照规范的诊治程序,应用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可取得咬合关系和颜面外形俱佳的疗效.

  •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固定矫治颌骨不调极限的探讨

    作者:黄懂声;付丽丽;黄敏方

    目的 了解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掩饰性矫治后有好的咬合关系的患者治疗前颌骨不调的极限.方法 选取已完成掩饰性固定正畸治疗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患者38例,分别对其治疗前、后牙合模型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获取治疗前后PAR指数、ANB角、U1-SN角等测量项目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前ANB角与其它测量项目的相关性.结果 (1)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2)治疗前角ANB与加权PAR总值减少量、治疗后U1-SN存在着线性正或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部分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掩饰性矫治获得满意的咬合效果,但当治疗前ANB角大于9°时,应积极建议患者考虑正颌外科治疗.

  • 青少年骨性Ⅱ类颧牙槽嵴骨厚度的CBCT研究

    作者:郭丽娜;刘玲;袁小平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厚度,为微种植支抗在颧牙槽嵴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位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高角、均角、低角各20例),收集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数据,分别测量颧牙槽嵴区域颊侧不同冠状层面在上颌(牙合)平面上方13、15、17 mm的处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颧牙槽嵴骨厚度由下向上逐渐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前向后逐渐变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均、低角组各测量位点骨厚度(除距上颌(牙合)平面13 mm的3个位点)均呈低角>均角>高角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骨性Ⅱ类颧牙槽嵴骨厚度向颅方、向后方逐渐变薄,高角者薄,低角者厚.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