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Kummell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伍成东;谢胜荣;卢小刚;王清

    Kummell病是指患者在经历无明显症状期的轻微外伤史后,数月至数年间出现症状复发、加重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以男性稍多,青少年患者非常罕见。在该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X 线平片中的椎体内真空裂隙、开口现象以及MRI检查中的双线征均可用来辅助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对Kummell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立足于Kummell病近些年影像学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论述。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Kummell病

    作者:李志君;郑玉鹏;江天蔚;时永臣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快速疼痛缓解,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而关于其治疗Kummel病的报道不多.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1例老年Kummel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25例,年龄58-72岁,涉及T11椎体5个,T12椎体11个,L1椎体8个,L2椎体4个,L3椎体2个,L4椎体1个,均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生活能力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与结论:①疼痛缓解:31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②生活能力:31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12个月的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影像学评估:31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12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obb角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④不良反应:未发生椎管内及血管内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与骨水泥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⑤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Kummel病可快速缓解疼痛,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囊袋加压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

    作者:李志君;慈元;郑玉鹏;张光宇

    背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快速疼痛缓解,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而关于其治疗Kummell病的报道不多.目的:评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7例老年Kummel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67-72岁,涉及T11椎体2个、T12椎体7个、L1椎体5个、L2椎体2个、L3椎体1个.17例患者均进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生活能力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与结论:①疼痛缓解:17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②生活能力:17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的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影像学评估:17例患者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obb角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④不良反应:未发生椎管内及血管内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与骨水泥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⑤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囊袋加压椎体成形治疗老年Kummell病可快速缓解疼痛,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椎体内裂隙位置对PVP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林岿然

    目的 探讨PVP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过程中,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位置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7-2015-07行PVP手术治疗的73例陈旧性OVCF患者临床资料(均伴有IVC特征),依据IVC在伤椎内的位置,将其分为三组:A组32例,IVC靠近上终板;B组24例,IVC靠近下终板;C组17例,IVC靠近上、下终板.对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和2年时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3 d时,三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伤椎相对高度和后凸Cobb角亦得到明显矫正(P<0.05).但术后2年时,三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伤椎相对高度和后凸Cobb角亦有明显的矫正度丢失现象,且以B组为甚,其次是A组,C组轻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内IVC位置对PVP手术存在明显影响,IVC偏下者在后期易出现明显的伤椎矫正度丢失现象,偏上者次之,IVC同时接近上、下终板者的后期结局佳.

  • 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内真空裂隙的MRI表现

    作者:程克斌;王晨;蒋雯;张晶;于爱红;梁伟;顾翔;程晓光

    目的:探讨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椎体内真空裂隙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确诊的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且存在椎体内真空裂隙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资料.男16例,女28例.年龄54~90岁,中位数72.5岁.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的时间间隔0~14 d,中位数4.5 d.骨折椎体按照压缩程度分为轻度压缩、中度压缩和重度压缩;在多层螺旋CT上,根据气体的形态和大小将椎体内真空裂隙分为线性、局限性和弥漫性;在MRI上,椎体内真空裂隙分为未见气体和液体性、气体性、液体性、气体液体混合性.分析多层螺旋CT表现与MRI表现的关联性,以及多层螺旋CT表现与椎体塌陷程度的关联性.结果:①影像学检查结果.本组44例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共涉及57椎,35例为单发,9例为多发.44椎内可见真空裂隙,其中T11椎体3椎、T12椎体18椎、L1椎体18椎、L2椎体3椎、L3椎体1椎、L4椎体1椎.②影像学分型结果.按照椎体压缩程度,可见椎体内真空裂隙的椎体轻度压缩10椎、中度压缩13椎、重度压缩21椎;按照多层螺旋CT表现分型,线性17椎、局限性17椎、弥漫性10椎;按照MRI表现分型,未见气体和液体性5椎、气体性23椎、液体性11椎、气体液体混合性5椎.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的压缩程度与椎体内真空裂隙的多层螺旋CT表现无关联(P=0.661);椎体内真空裂隙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MRI表现有关联(P=0.000),椎体内真空裂隙在MRI上主要表现为气体和(或)液体积聚.结论:在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椎体内真空裂隙在MRI上主要表现为气体和(或)液体积聚.

  • 经皮治疗有无裂隙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分布及渗漏率比较

    作者: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 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OVCFs)在骨水泥渗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PVP治疗单节段OVCFs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IVC组104例,无IVC组18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以评估骨水泥在伤椎内填充形式、有无骨水泥渗漏及渗漏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IVC组104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68例(65.4%),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36例;无IVC组180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44例,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136例(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IVC组有18例(17.3%)、无IVC组有30例(16.7%)发生骨水泥渗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VC组常见临近椎间盘渗漏,共10例(66.7%);无IVC组常见椎前或椎旁静脉渗漏,共22例(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VP治疗有无IVC的OVCFs在骨水泥渗漏率是类似的,但在骨水泥渗漏部位具有明显差异。

  • 椎体内裂隙的位置和程度影响伤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目的 分析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位置和程度变化对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在已验证的T11 ~ L1有限元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指定T12为伤椎,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将T12椎体内部松质骨在不同位置予以不同程度的截除,模拟9种IVC的有限元模型.首先将前1/2高2 mm松质骨在偏上、中、偏下予以截除模拟轻度IVC模型(S1、C1、I1),将前1/2高4 mm松质骨截除模拟上下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2、C2、I2),将高2 mm松质骨完整截除模拟前后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3、C3、I3).分别比较9种模型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时在T12皮质骨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对所有IVC模型而言,大米塞斯应力(von Mises)主要集中在前屈活动时伤椎皮质骨前壁上下缘,其次是后伸活动时后壁上下缘.当IVC偏上或偏下时,伤椎皮质骨大应力在前屈时显著增加(超过正常模型17%),而当IVC位于中部时大应力仅轻微增加(约超过正常模型5%).当IVC进展性加重时,模型的大应力均增加,但是当IVC向前后进展加重时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下大应力值超过轻度IVC模型大应力8%以上,而当IVC上下进展加重时大应力值仅超过轻度IVC模型大应力值3%以下.结论 除IVC位于中部时对伤椎稳定性影响较小外,其余大部分位置和程度的IVC对伤椎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可能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以稳定椎体、预防进展性严重塌陷.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比较研究

    作者: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PVP或PKP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PVP治疗(PVP组),20例行PKP治疗(PKP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测量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价背部疼痛程度,ODI评价功能障碍严重程度,2年内邻椎再骨折率.手术前后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稚体高度及后凸角,并计算椎体压缩率(rat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CR)、复位率(reduction rate,RR)、进展性高度丢失率(progressive height loss,PHL)、复位角度(reduction angle,RA)、进展性后凸角(progressive angle,PA).结果 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手术时间较PKP组显著缩短(t=-8.821,P=0.000).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1年,平均2.4年.两组术后1d、1年及2年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PVP组5例(10.4%)、PKP组2例(10.0%)发生邻椎骨折,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63).术后1、2年两组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2;t=0.465,P=0.646).X线片测量显示,两组CR及后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术后即刻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R及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RA、PHL、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治疗伴IVC的OVCF可获得相似疗效,术后均可能发生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因此需注意随访观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