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简介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选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

  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4.文章字数:每篇文章不少于4000字(包括标点空格).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数据统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唯一官网?

    官网:http://www.rrsurg.com。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知网显示,复合影响因子:1.024,综合影响因子:0.911。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是核心期刊,同时被北核、CSCD、科技核心收录。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初审一般多久?

    期刊的审稿时间为1-3个月,初审在1-2周左右。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是几类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是河南一类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是sci?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不是SCI期刊。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目录文献
  • 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

    作者:惠涛涛;黎逢峰;吴永伟;刘军;马运宏;芮永军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3~ 59岁,平均45.8岁.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5d,平均12.3 d.致伤原因:机器绞伤2例,交通事故伤2例,机器挤压伤1例.创面位于上肢前侧3例、后侧1例,小腿后侧1例.创面范围为26 cm×8 cm~38 cm×10 cm.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36 cm×6 cm~43 cm×7 cm,肌瓣切取范围为36 cm×10 cm~43 cm×15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1例背阔肌皮瓣远端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18个月,平均14.9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结论 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能减少皮瓣远端坏死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 腰椎峡部裂滑脱相邻节段三维瞬时运动特征的在体研究

    作者:胥鸿达;刘佳男;李宏达;魏冬;苗军;夏群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有临床症状的腰椎峡部裂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IS)患者生理载荷下相邻节段三维瞬时运动特征.方法 选取有临床症状需手术治疗的L4IS患者14例为研究组;以15名无腰痛症状和脊柱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和螺旋CT检查结合技术,从受试者腰椎薄层CT获取腰椎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由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时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下不同活动体位腰椎滑脱节段三维瞬时运动状态.通过在椎体几何中心建立三维坐标系测量相邻节段(L3、4和L5、S1)椎体间的活动度和相对位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对照组L3、4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和左侧弯-右侧弯时,L5、S1在左旋-右旋和左侧弯-右侧弯时,沿主要运动轴(主运动轴)的活动度均较相应耦合运动轴(次运动轴)活动度有增大趋势;但研究组这种趋势消失,主次运动紊乱.L5、S1由于椎间小关节方向偏冠状位,前屈-后伸时沿主要运动轴活动度较相应耦合运动轴活动度变小;但研究组这种趋势消失.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L3、4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和左旋-右旋时存在位移失稳(P<0.05);研究组L5、S1椎体间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和左侧弯-右侧弯时沿x、y、z轴的相对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临床症状的L4IS患者相邻节段主次运动模式紊乱,且相邻头侧椎间运动存在位移失稳,而尾侧椎间运动趋于稳定.

  • 改良Brisson术治疗重度隐匿性阴茎

    作者:陈海琛;吴永隆;徐延波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改良Brisson术治疗重度及合并明显肥胖的隐匿性阴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的96例重度隐匿性阴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明显肥胖53例.患儿年龄1岁~11岁9个月,平均5岁3个月.采用阴茎阴囊正中纵切口替代阴茎阴囊交界处楔形皮肤切口,充分暴露术野;充分松解并切除阴茎周围异常肉膜及筋膜组织;利用原位推进及旋转皮瓣匹配包皮内板,完全去除皮肤狭窄.术后定期随访,采用Boemers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包皮皮瓣无感染、坏死发生.93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3年6个月,平均2年4个月.术后48h内出现2例阴囊血肿、5例阴茎皮肤水肿,1例术后1个月阴茎阴囊角切口瘢痕增生.90例患儿阴茎体显露良好,立位及端坐位均无阴茎体退缩,家属对阴茎外观满意;3例显露一般,端坐位时阴茎部分回缩入耻骨前脂肪,阴茎皮肤附着部分松脱,影响外观.结论 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重度及合并明显肥胖的隐匿性阴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 天然水蛭素对人微血管再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林冠宇;林博杰;朱江英;潘新元;殷国前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研究天然水蛭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MVECs)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 取HMVECs接种至Matrigel基质胶培养24 h,体外建立三维培养模型,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然后将细胞三维培养模型随机分为不同浓度天然水蛭素培养组(1、4、7 ATU/mL组)以及单纯含1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组(对照组).各组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加入对应培养基后,培养24、48、72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培养24h行成管实验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VEGF及Notch1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三维培养观察示,HMVECs于基质胶上贴附良好,24 h时完全形成管腔样结构.CCK-8检测示,各时间点1、4 ATU/mL组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ATU/mL组高;而7 ATU/mL组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1、4ATU/mL组(P<0.05).细胞成管实验示,1、4 ATU/mL组成管数量较对照组及7ATU/mL组明显增多,且4ATU/mL组多于1ATU/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TU/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与对照组比较,1、4 ATU/mL组Notch1表达量增高,7 ATU/mL组降低;其中4、7ATU/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 ATU/mL组VEGF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4 ATU/mL组高于1、7 AT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中浓度天然水蛭素可促进HMVECs增殖使血管再生,高浓度天然水蛭素则对HMVECs增殖及血管再生起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合并糖尿病足

    作者:王斌;刘伟;霍永新;宫中平;王伟;郝睿峥;方钧;张荐;蒋文平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男性患者;年龄63~ 82岁,平均74.2岁.ASO病程1.5~ 22.0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为单侧髂动脉严重闭塞,左侧5例、右侧4例;合并股浅和/或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ASO 7例,合并糖尿病足2例(Wagner分级均为4级);ASO Fontaine分期均为Ⅳ期.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4±0.12.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中7例采用人工血管、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第8天开始向外骨搬移,每天延长1mm,每6小时1次,2~3周后再向内搬移,整个疗程共10~ 14周.结果 1例胫骨横向骨搬移切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针道口无明显并发症;其余患者无切口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移后足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2~3周后创面明显缩小.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3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2个月踝肱指数为0.67±0.09,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0,P=0.032).患足溃疡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6.7~ 9.4周,平均7.7周.随访期间彩超或CT检查示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2~ 14周去除外固定延长器.1例术后14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无切口淋巴漏.术后1年股-股动脉旁路通畅率达100%.术后4~6个月胫骨横向骨搬移段均与胫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显效率达100%.结论 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治疗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 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修复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

    作者:彭汉伟;林建英;郭海鹏;刘木元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based iliacinternal oblique musculofascial chimeric flap,DCIA-IIOF)修复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DCIA-IIOF修复11例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疾病:下牙龈癌7例(T3N1M02例、T3N2M01例、T4N0M02例、T4N2M02例),鼻咽癌放疗后下颌骨坏死2例,下颌骨中心性鳞癌(T4N0M0)1例,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下颌骨切除后缺损长度7~ 10cm,平均8cm;黏膜缺损面积5 cm×3 cm~7cm×4 cm.术前彩色超声定位DCIA及其升支,顺行解剖血管制备DCIA-IIOF,其中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腹内斜肌及其筋膜修复软组织及黏膜缺损.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75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术后DCIA-IIOF全部成活,均无髂骨瓣及腹内斜肌筋膜瓣坏死发生.1例术后颌下区轻度感染,经引流使用抗生素后痊愈.术后1个月口内腹内斜肌筋膜瓣黏膜化明显,颜色质地与口腔黏膜相近,无明显挛缩,上下颌咬合关系良好.术后6个月2例放疗后下颌骨坏死患者张口改善不明显,接受术后放疗的4例中1例张口受限,其余患者均无张口受限,进食正常.随访期间3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其他疾病(脑出血1例、大面积心肌梗死1例),余6例均无瘤生存;均无腹壁疝发生.结论 DCIA-IIOF修复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安全可靠,术后上下颌咬合关系良好,创面质地柔软,是中型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修复方法之一.

  • 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估

    作者:朱金文;郝定均;郭云山;张新亮;高文杰;王晓东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的安全性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7年4月52例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C-OPLL)行颈后路椎板扩大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PCLDF)患者临床资料.按术中是否使用超声骨刀分为超声骨刀组(A组,20例)和传统枪式钳减压手术组(B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术前血红蛋白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d血红蛋白、术后6个月JOA评分,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血红蛋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dB组血红蛋白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214).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0个月,平均7.6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C5神经麻痹、硬膜撕裂、感染、硬膜外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输血过敏、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DF治疗C-OPLL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安全可靠,减压效果与传统枪式钳一致,但具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

  •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尹刚;刘蔡钺;林耀发;谢铮;侯春林;林浩东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来源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36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40g)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损伤组,C组为ADSCs来源外泌体治疗坐骨神经挤压损伤组.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直接缝合切口,B、C组制备坐骨神经挤压损伤模型;术后次日开始,A、B组于大鼠尾静脉注射PBS液200 μL,C组注射含100 μg ADSCs来源外泌体的PBS液200 μL,每周注射1次,连续12周.注射结束1周后处死大鼠,取损伤处坐骨神经,分别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神经束情况、TUNEL检测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和SCs自噬情况.结果 大体观察示A组患肢无明显异常,B、C组患肢瘫痪、肌肉萎缩,但C组瘫痪及肌肉萎缩程度轻于B组.HE染色示,A组神经束膜形态规则;B组神经束形态破坏、束膜不规则,有较多无细胞结构和组织碎片;C组神经柬膜较完整,明显优于B组.TUNEL检测示,B、C组SCs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B组显著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示,B、C组SCs自噬体较A组明显增加,但C组少于B组.结论 ADSCs来源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SCs凋亡、抑制其自噬、减轻神经瓦勒变性有关.

  • 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在幼儿Ishikawa Ⅱ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印飞;芮永军;沈小芳;陆征峰;林伟枫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用于幼儿Ishikawa Ⅱ区断指再植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8年3月,采用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对23例远端无静脉吻合条件的幼儿IshikawaⅡ区断指进行再植.男16例(19指),女7例(7指);年龄1~3岁,平均2.3岁.致伤原因:门挤压伤8例,重物压砸伤7例,机器轧伤3例,机械绞伤5例.伤指指别:示指8指,中指10指,环指8指.受伤至手术时间3~9h,平均4.7h.结果 术后5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2例出现指尖挑拨口皮肤软组织部分坏死,均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断指再植后均顺利成活.23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4个月,平均9.4个月.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指甲生长较平整,手指外形满意.再植手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度无受限.结论 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用于远端无静脉吻合条件的幼儿IshikawaⅡ区再植中,能提高再植成活率,临床疗效良好.

  • 间指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启朝;姜建忠;刘焕军;张吉平;刘文钧;赵世杰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间指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7年7月,收治21例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16~ 48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机器伤12例,重物压砸伤5例,绳索绞伤2例,电锯伤2例.示指8例,中指5例,环指6例,小指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3 d,平均2.5 h.单纯指腹缺损7例,合并末节指骨远端缺损1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4 cm× 1.2 cm~2.4 cm×1.4 cm.均存在邻指中节指背皮肤损伤.于间隔手指中节背侧设计皮瓣,皮瓣范围为1.6 cm×1.3 cm~2.6 cm×1.6 cm.术后3~4周皮瓣断蒂.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手术时间1.5~ 2.2h,平均1.7h.术后1例出现张力性水疱,余2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皮片均成活.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30个月,平均10.5个月.修复手指指端饱满,色泽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9mm,平均7.2 mm.术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邻指皮瓣不能应用时,采用间指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切取简便、皮瓣血管解剖恒定、供区损伤小、术后患指外形和功能良好等优点.

  • 腹壁整形术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腹壁整形术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腹壁整形术相关文献,就该术式历史沿革及相关手术技术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腹壁整形术是通过去除腹壁多余皮肤脂肪组织,加强松弛肌肉筋膜系统,达到改善腹壁轮廓目的.随着脂肪抽吸、选择性皮瓣分离、进行性减张缝合和Scarpa筋膜保留等技术的发展,腹壁整形术创伤和并发症均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美学效果.结论 目前腹壁整形术仍是美容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术式,需要进一步探索降低并发症、改善美学效果的方法.

  • 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建超;师政伟;李吉鹏;许少策;王诗尧;汪玉良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股骨粗隆外侧壁的一般概念、外侧壁损伤的原因及治疗进展,以期提高对外侧壁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查阅国内外股骨粗隆外侧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外侧壁的上界是股骨外侧肌嵴,下界是股外侧皮质与下股骨颈切线的交点.外侧壁的完整性对于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失败和再手术非常重要.损伤原因主要是无合适的分型标准作为指导、X线片显示的骨折模式与骨折实际情况不符、骨折类型特殊、术中操作不当等.治疗方法主要是重建外侧壁,根据不同骨折模式选择不同的重建方法.结论 外侧壁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外侧壁破裂应一期固定,大限度减少再手术风险.

  • 经皮氧分压在瘢痕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周易;汤宋佳;曹谊林;张菊芳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测量在瘢痕评估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与瘢痕以及TcPO2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组织中缺氧环境在瘢痕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TcPO2能准确反映瘢痕组织内的氧分压情况,已用于瘢痕成熟度评估、指导瘢痕治疗以及研究缺氧对瘢痕发生发展的影响方面.结论 TcPO2测量在瘢痕评估、治疗以及缺氧与瘢痕发生机制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 胞外囊泡在细菌致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尚春;赵丽萍;陶诗聪;张长青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对细菌来源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所含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在介导细菌-细菌间和细菌-宿主间相互作用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对临床植入物感染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细菌来源EVs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无论是革兰阴性菌(G-菌)还是革兰阳性菌(G+菌)都能分泌包含了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核酸和毒力因子)的EVs,可以介导细菌-细菌间和细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并在细菌的致病机制和生物膜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细菌来源的EVs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理解其致病机制,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植入物感染等提供新思路.但目前该领域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 儿童大面积颅骨缺损聚醚醚酮植入感染后序列化治疗一例

    作者:杨晓楠;翟震;祁佐良;靳小雷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1 病例介绍患儿男,6岁.2016年2月因交通事故致颅面及四肢多处骨折,于当地医院行急诊清创缝合以及颅骨开窗减压术治疗颅内高压.5个月后转至其他医院行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人工材料修复颅骨缺损,术后头顶部切口愈合不佳.2016年12月,因“头部皮肤破溃、人工材料外露1个月”转入我院.入院检查: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头颅外形可,头顶可见手术切口瘢痕;额部发际线周围有约10 cm×8 cm皮肤组织充血潮红,其外围表面大量黑色痂皮,中间可见多处大小不等皮肤破溃,深面为乳白色带孔人工材料.头颅CT示颅骨额顶部骨质缺损,其内嵌入一不规则形状的人工材料,其凸度与颅骨轮廓相似,由4组钛钉固定于外围颅骨上.

  • 镍钛三维记忆合金网复合自体骨治疗比格犬胫骨平台塌陷活体模型的生物力学试验

    作者:严新安;姚相雨;方跃;梁羽;杨云;黄富国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探讨镍钛三维记忆合金网复合自体骨治疗比格犬胫骨平台塌陷型骨折活体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16只健康12月龄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A、B、C组建立胫骨平台塌陷型骨折模型.造模后4h内,A、B、C组分别于骨缺损区植入三维记忆合金网加自体骨(腓骨皮质骨粒)、人工合成骨(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或自体骨,然后在骨缺损区外侧行钢板螺钉固定.D组犬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术后5个月处死所有动物,取标本行大体观察后,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行破坏性轴向压缩试验,记录标本断裂时位移及大失效载荷,计算轴向刚度(即载荷/位移).结果 术后各组动物均无死亡,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3d即可自行站立活动,未见明显患肢畸形等异常.术后5个月,大体观察见各组胫骨平台标本关节面均完整光滑,未见关节面明显塌陷.A、D组标本大失效载荷及轴向刚度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及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钛三维记忆合金网复合自体骨修复犬胫骨平台关节面下骨缺损,术后5个月时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人工合成骨和自体骨移植相比有更好的轴向刚度.

  • 筛网状筋膜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后骨缺损

    作者:周子红;赵继军;冯德宏;吴沼峰;刘宇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筛网状筋膜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12月,采用筛网状筋膜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的21例外伤性四肢骨折后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14~ 64岁,平均40.1岁.骨缺损部位:肱骨3例,桡骨5例,尺骨4例,股骨2例,胫骨7例.原发骨折AO分型:A型2例,B型7例,C型12例.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骨折骨不连伴骨缺损7例.受伤至骨缺损修复时间为5~165 d,平均21.3 d.扩创后骨缺损长度2.5~6.5 cm,平均4.5 cm.结果 手术时间86~130 min,平均101 min;术中出血量185~647mL,平均316mL.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l例,延期愈合2例;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5~7.0个月,平均5.4个月,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愈合率为100%.无深部感染或感染复发,无内固定物断裂和再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骨缺损愈合分级均为优;患肢功能恢复分级为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筛网状筋膜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后骨缺损具有筋膜取材及手术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费用低、效果满意等优点.

  • SuperPATH与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欧阳晨波;王浩洋;孟维锟;罗泽宇;王端;裴福兴;周宗科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对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2017年3月-5月,将24例拟行初次单侧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n=12),分别采用SuperPATH人路(SuperPATH组)及传统后外侧入路(对照组)进行关节置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计算总失血量及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肌肉损伤指标(肌酸激酶),患者髋关节屈曲及外展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摄骨盆正位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1年随访.与对照组相比,SuperPATH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t=4.470,P=0.000)、手术切口缩短(t=-2.168,P=0.041),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t=0.474,P=0.640).SuperPATH组术中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两组术后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1、3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前及术后1、3、14d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1、3d肌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SuperPATH组髋关节屈曲及外展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14d、3个月、6个月及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1、3 d 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X线片,两组前倾角及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假体均无松动、下沉.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SuperPATH入路行THA能减少肌肉损伤、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两种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姚运峰;薛晨曦;孙一松;詹俊峰;荆珏华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比较改良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分别联合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62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34例(A组),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2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X线片复查,参照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以及骨关节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各2例K-L切口发生脂肪液化,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医源性损伤发生.术后56例患者获随访,A组30例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31.8个月;B组26例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30.2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A组获优9例、良16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B组获优7例、良14例、一般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3,P=0.724).X线片复查示,A组骨折达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B组分别为20、5、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1,P=0.991).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106).随访期间A组出现明显骨关节炎改变5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B组分别为4、2、1例,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髋臼骨折部位和类型,合理选择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或Stoppa入路,再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均可获满意疗效.

  • 微创截骨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钉行股骨延长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华清;章耀华;韩庆海;彭爱民;郑学建;秦泗河;夏和桃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截骨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钉进行股骨延长治疗股骨短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71例股骨短缩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采用微创截骨Ilizarov技术结合带锁髓内钉进行股骨延长)和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Ilizarov技术进行股骨延长).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股骨短缩原因、股骨短缩长度、股骨合并畸形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延长速度、外固定器佩戴时间、针道感染例数、截骨愈合时间、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60个月,平均31个月.试验组1例1针、对照组7例9针发生针道感染,均经更换固定针、积极换药、使用抗生素及加强护理后治愈;两组针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5,P=0.022).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外固定器佩戴时间、截骨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延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1,P=0.153).结论 微创截骨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钉进行股骨延长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但显著缩短了患者佩戴外固定器的时间,减少了针道感染概率,改善了术后关节功能.

  • Ilizarov技术在拇指脱套伤截指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王辉;孟钊;刘伟;郝睿峥;张荐;霍永新;陈超;贾松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拇指脱套伤截指术后采用Ilizarov技术重建拇指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9月,9例拇指脱套伤患者截指后应用Ilizarov技术重建拇指功能.男8例,女1例;年龄18~52岁,平均34.7岁.截指平面为掌指关节水平5例,掌指关节以近0.5~1.0 cm水平2例,近节指骨基底水平(近节指骨长度<1 cm)2例.截指术后患指较健侧指短缩4.0~7.5 cm,平均5.7 cm.术后第5天开始应用半环式外固定延长器延长,每天延长0.5 mm,每6小时延长1次.结果 骨延长术后8例出现虎口抬高和挛缩,其中6例行拇指内在肌止点切断和虎口“Z”字成型术,术后拇指功能恢复良好;余2例拒绝手术.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7个月,平均33个月.骨延长时间64~ 122d,平均86d.骨延长长度3.0~5.9 cm,平均4.1 cm;平均延长长度为平均短缩长度的71.9%.外固定延长器固定时间169~342 d,平均231 d.愈合指数43.2 ~ 59.1 d/cm,平均为53.4 d/cm.1例出现延长段矿化延迟,行“手风琴”技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69~ 342 d,平均231 d.无重新植骨内固定及掌指关节屈曲挛缩发生.延长指端的两点辨别觉与同水平健侧指相似;握力达健侧的53%~89%,捏力达健侧的59%~91%.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行拇掌骨延长是拇指脱套伤截指后重建拇指功能的较好方法.

  •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HIV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段于平;溪应龙;寸新华;杨毅;李彪;周俊洁;唐兴;李正刚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HIV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1月,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2例(3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HIV感染者(阳性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治疗的33例(43髋)未感染HW患者(阴性组)作为对照.阳性组患者年龄、性别、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随访期间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结果 阳性组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20.2个月;阴性组为14~25个月,平均21.6个月.阴性组手术时间较阳性组明显缩短(t=3.677,P=0.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职业暴露,住院期间出现切口浅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阴性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两组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结论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HIV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安全、有效方法.

  • 3D打印技术在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赵星;余黎;陶圣祥;邓玲珑;魏驰;汪冰;祝少博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精准化、个性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关节假体治疗5例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3~57岁,平均35岁.骨缺损长度5~12 cm,平均8 cm.致伤原因:机械砸伤2例,绞伤3例.均为GustiloⅢ型.合并桡骨骨折2例,尺神经损伤1例,桡神经损伤3例.受伤至一期手术时间为6~18h,平均10h.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定期随访,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明确有无假体松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及上肢Enneking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40~ 190 min,平均165 min;术中出血量310~490mL,平均415mL;透视次数1~3次,平均1.6次.术后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 ~ 38个月,平均21个月.1例出现切口渗液,经抗炎局部换药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皮下血肿,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好转.术后各时间点MEPS评分及Enneking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6、12个月间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MEPS评分及Ennekin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的个性化治疗,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肘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

  • 第三代Oxford单髁假体安放位置对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赵东方;孔祥朋;王毅;倪明;李想;柴伟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第3代Oxford单髁假体安放位置对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9月-11月收治并符合标准的26例(26膝)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例采用单柱型假体(单柱组)、11例采用双柱型假体(双柱组)行UK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和术前美国特种医院(H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功能评价采用H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牛津膝关节评分(OKS)和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组件安放位置评价采用Oxford单髁假体影像学评分,同时记录衬垫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单柱组随访时间为24~27个月,平均26.2个月;双柱组随访时间为24~26个月,平均25.2个月.术后仅双柱组2例出现衬垫脱位.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测量示两组股骨组件、胫骨组件以及总体组件影像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两组假体位置和术后关节功能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一定安全范围内,第3代Oxford单髁假体安放位置对UKA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根生;刘瑞宇;王坤正;李海涛;唐一仑;柏传毅;党晓谦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再发的情况.方法 回顾2010年6月-2017年5月采用THA治疗的31例(31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0~ 71岁,平均46.1岁.化脓性感染17例,结核性感染9例,感染性质不详5例;感染至治愈时间6~ 25个月,平均13.9个月.明确感染源患者感染治愈至THA时间为6~ 58年,平均23.4年.根据Kim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9例,Ⅲ型10例.关节发育异常后遗骨关节炎21例,病理性脱位7例,髋关节强直3例.患侧下肢短缩0.5~ 5.6 cm,平均2.9 cm.术后通过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感染情况,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关节骨性结构、是否有感染性病灶及测量下肢长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34个月.术中留取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关节后脱位.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再发.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获优8例、良19例、中4例,优良率达87%.X线片复查示无斑片状骨密度降低及点状硬化,无透亮区.与健侧相比,5例患侧肢体短缩,长度为0.4~ 1.3 cm,平均0.6 cm;患者均未见明显跛行,无肢体不等长主观感觉.结论 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经评估确定为感染静止期后行THA,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感染再发风险低.

  • 肱骨近端脱套样骨折治疗体会

    作者:李文庆;张作君;刘云龙 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一种新的肱骨近端骨折类型—肱骨近端脱套样骨折,并探讨其受伤机制、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23例肱骨近端脱套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1~ 66岁,平均39.7岁.致伤原因:扭伤2例,高处跌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 116 d,平均17.1 d.肱骨头后脱位2例、前脱位3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臂丛损伤2例;均伴肩袖不同程度挫伤.根据自定骨折分型标准:内旋型6例,外旋型14例,外展型3例.23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24个月,平均1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Neer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6%.术后1例发生肩袖再次撕裂,行二次手术修补.结论 肱骨近端脱套样骨折可能为肩关节受到暴力后极度内旋、外旋和外展所致,经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治疗时注意除骨折复位固定外,肩袖修复及功能重建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网友评论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7月初投的稿件,两个月左右退修,小修格式后被收录,外审期间催过几次稿件,编辑都很耐心的帮我解决,态度很好,推荐大家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7月初投的稿件,二十几天返回审稿意见,指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修改文章,提交修改稿件后,半个多月被收录,前后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编辑认真负责,每次咨询都会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点也不会不耐烦,值得称赞,大家有文章可以投稿试试。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第一次投稿,10月9日投的稿件,11月10号外审返回,修改后半个月通过外审,之后编辑校稿,要求修改格式,经修改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