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浆细胞性乳腺炎56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静;高润芳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女性,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病变为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1].该病病程长,治疗后易复发,若处理不当,将造成患者乳腺外形严重损毁甚至失去整个乳腺,不仅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而且还要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现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报告如下.

  • 乳腺导管扩张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

    作者:李峻;李刚;谢玉莲;李海贞;毛丽烨;罗方鑫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与其他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9月-2015年9月收住某院的86例乳腺导管扩张患者采用随机分两组,在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42%,实验组复发率2.33%,对照组复发率13.9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6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27%,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了解乳腺导管扩张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功劳木液乳管镜冲洗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临床观察

    作者:卓睿;柴妤;董洁;石雪枫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非生理性乳头溢液发生率为3%~8%[1],约48%是由导管扩张伴炎症引起[2].以往对该类疾病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3],给患者带来组织创伤和经济负担.本组对53例乳头溢液患者经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后,进行乳管镜中药药物冲洗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观察

    作者:张宏;张晨芳;康慧鑫;周楠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观察11例经临床和纤维乳管镜确诊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患者用B型超声其声像学表现,并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复查.结果:治愈7例,显效1例,有效3例.治疗前乳腺导管呈节段性扩张7例,局部囊状扩张4例,治疗后乳腺导管节段性扩张及囊性扩张消失7例,管状及囊性扩张缩小或数量减少4例.结论:乳腺导管囊性扩张症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性,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几种形似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分析

    作者:米科睿;米素萍

    一、资料与方法2003年4月-2005年10月我院超声体检发现的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22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其中乳腺增生15例,乳腺导管扩张并局限性积乳4例,乳腺脂肪坏死2例,乳腺纤维瘤样增生1例.患者年龄26~56岁,中位年龄38岁.所用仪器为HP Image Poin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0 MHz.超声检查时嘱患者充分暴露乳房,自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行垂直于乳腺导管方向的扫查,按顺时针方向作轮辐状滑动,再转动探头辅以平行于乳腺导管扫查,同时注意扫查断面相互覆盖;常规扫查腋窝,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病灶,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其血流特征.所有病例均行病理活检证实.

  • 无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内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申磊花;陈恩琪;柯子瑞;杨昭颖;王可人

    目的 乳腺导管内病变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导管内病变主要表现为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而近年发现部分导管内病变患者无PND的临床表现,从而被临床医师忽略.本研究探讨无PND患者中导管内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4-01-2017-02-28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81例无PND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导管内病变组和非导管内病变组,收集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无PND患者导管内病变的危险因素和影像特点.结果 281例无PND患者共370个病变乳房(89例患者为双侧同类型病变),导管内病变患者127例(45.20%)、非导管内病变患者154例(54.80%);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病变乳房156个、非导管内病变乳房214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 =29.937,P<0.001)、妊娠次数(x2=10.471,P=0.001)、流产次数(x2=6.151,P=0.013)、非经期乳房疼痛(X2=52.945,P<0.001)在导管内病变组与非导管内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50岁(OR=4.346)和>50岁(OR=5.939)、非经期乳房疼痛(OR=6.720)为无PND患者导管内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病变乳房影像资料分析发现超声下导管扩张(x2 =21.947,P<0.001)、病变直径(x2=16.824,P<0.001)和病变距乳头的距离(x2=15.171,P<0.001)在导管内病变与非导管内病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年龄>35岁、伴有与经期无关的乳房疼痛、乳腺导管扩张、肿物距乳头距离≤2 cm和病变≤1 cm的自然就诊人群,尽管没有出现PND,仍应高度关注乳管内病变存在的可能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 乳头异常分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吴功侃;由翠珍

    乳头异常分泌(abnormal nipple discharge)文献报告约占乳腺疾病的5%~10%,其临床特点是近出现的、自发的、持续性的、非乳汁(清液)性的、单侧的乳头分泌.乳腺的病理基础,包括乳腺导管扩张、导管炎症、增生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等.对临床出现乳头异常分泌,在伴有乳头凹陷、乳头周围炎症或局部肿块时,诊断多无困难,而在不伴局部体征时,则要应用现代各种诊断手段,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定位定性的诊断,一则排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二则早期诊断治疗导管肿瘤.

  • 乳腺导管扩张积乳合并感染的超声图像特征

    作者:张春娟

    乳腺导管扩张积乳合并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也不典型,而临床医师术前诊断的“肿块”术中仅为扩张导管内粘稠感染的乳汁。因此,常给患者及临床医师带来困惑,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确诊患者的超声特征,并与15例乳腺纤维瘤、15例局灶性增生结节及3例乳腺特殊性炎症(乳腺结核)、8例乳腺脂肪坏死、5例乳头状瘤的患者进行对照。

  • 原发性乳腺结核误诊为乳腺导管扩张淤乳并感染

    作者:陶文芳;樊瑞斌;孙宁

    1病例资料女,36岁.因右侧乳腺肿块伴间歇性、针剌样疼痛2月余入院.2个月前自觉右侧乳腺间歇性疼痛,并发现乳头附近有一条形肿物,未引起重视,近2周疼痛加重,遂就诊.

  • 超声对中药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的疗效评价

    作者:黄蕾;赵学荣;黄银平

    目的:通过超声随访观察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合手法按摩在治疗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的的疗效。方法中药结合手法按摩治疗60例终止哺乳后腺导管扩张患者,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治愈4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治疗前乳腺导管呈管状扩张,40例治疗后扩张消失,16例缩小或数量减少,有效率达93.3%。结论从超声声像图观察看,中药结合手法按摩确能改善终止哺乳后的乳腺导管扩张程度,超声声像图对评价其疗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的超声图象特征分析

    作者:夏小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的超声图象特征。方法对超声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的30例患者与同时期经过超声波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三者两两比较,在高回声边壁,内部回声,内部血流及距乳头方面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扩张合并感染往往以乳头下更为常见,多数无血流信号分布,而三者在象限分布,纵横比,边界、形态、内部钙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提高对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并可与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等的内变进行鉴别。

  • 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李大光;殷章君;于世忠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乳腺导管扩张在临床上以乳腺肿物和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后有19例(79.17%)患者痊愈,有0例(0.00%)出现了复发,有1例(4.17%)出现了感染,有3例(12.50%)有并发症出现.结论 乳腺导管扩张有其特殊的病理特点,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儿童乳腺导管扩张1例

    作者:葛永军;邹赛英;桑小菊

    病儿,女,8岁.偶尔发现右侧乳房玉米粒大小包块1个.查体:患者发育正常,右侧乳晕约12点处,距乳头约0.3cm,有一光滑、不规则,活动度不好,无触痛的包块.在门诊切除送病检.病理检查示:乳腺小叶结构不明显,导管壁纤维增厚,导管中度扩张,呈腺管状,内衬覆立方上皮,腔内为少量粉染物及少量巨噬细胞,管周散在炎细胞浸润,并见少量上皮样细胞.病理诊断:乳腺导管扩张.

    关键词: 乳腺导管扩张 儿童
  • 乳腺肿块初步筛选结果分析

    作者:朴秀敏;曹志茹

    本组病例2 631例,是对门诊主诉有乳腺肿块和妇女乳腺普查病者的筛选检查.其中女2 626例,男5例,年龄13~76岁.建议手术的2 006例,已进行手术并有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的638例,其中术前诊断为乳腺癌的156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41例,诊断符合率为90.38%.病理检查证实乳腺纤维腺瘤355例,乳腺脂肪瘤6例,乳腺脂肪坏死7例,乳汁淤积9例,乳腺腺病29例,乳头状瘤9例,乳腺囊肿23例,乳腺炎18例,乳腺导管扩张2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平均年龄为28岁.乳腺癌患者年龄分布在29~76岁,40岁以下占29.60%,41~50岁占43.16%.

  • 乳腺导管扩张病40例分析

    作者:靳银宝;张继业

    乳腺导管扩张病亦称细胞性乳腺炎,由Ewing于1925年首先提出.随着病理检查的普遍开展,发现的病例有增多趋势.本病在临床上与其他乳房疾病,尤其是乳癌较难区别,易导致误诊误治.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本病40例.

  • 乳腺导管扩张症6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咏梅;周勇

    对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6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发现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经产妇,术前诊断困难,病理常规及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多层螺旋CT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成启华;史克珊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03年7月收治的2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性疾病的术前CT资料.患者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行MPR、MIP、SSD后处理.结果 23例乳腺良性疾病中,乳腺纤维腺瘤12例,CT平扫7例呈圆形密度较高肿块,5例呈轻度分叶状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有5例中心无强化;乳腺导管扩张并囊肿形成8例,CT平扫见乳腺内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20 Hu,边缘光滑,5例周边可见较高密度囊壁;乳腺炎2例,CT表现不规则形块影,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皮肤增厚;乳腺脂肪瘤1例,CT表现为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80 Hu,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论 MPR、MIP、SSD后处理技术对乳腺良性疾病的显示各有优势.MSCT能够较准确地诊断乳腺良性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 成人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范金强;李振军

    患者,女,29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4个月余于2013年8月20日入住我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乳头上方有一蚕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硬结等,双侧乳头无溢液及出血等,自发现肿物4个月以来其未见明显增大。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乳腺形态正常,大小对称,双侧乳头无溢液、溢血,左侧乳头上方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 ×3 cm 肿物,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明显触痛,右侧乳腺未触及明显肿物。外院及我院乳腺部超声均提示:双侧乳腺结构层次清晰,其中右侧乳腺层厚约1.1 cm,左侧乳腺层厚约1.2 cm;腺体层内乳腺导管扩张,呈“蜂窝状”改变,右侧乳腺10点钟方向可见一个大小约0.8 cm ×0.4 cm 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左侧乳腺可见一个大小约3.8 cm ×1.5 cm 低回声光团,包膜光滑完整,内部回声不均,似为2个光团融合在一起。 CDFI:左侧乳腺低回声光团内可见血流信号(图1)。术前各项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于2013年8月23日在局麻下行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左侧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免疫组化:CD34(+),CD31血管(+),肿瘤细胞(-),PCK(-),CK7 (-),ER(-), PR(-),s -100 (-),SAM(-),P63 (-),Desmin(-),Calponin 局部(+)(图2)。建议到上级医院会诊,经省级人民医院病理科会诊,其病理诊断结果与我院病理诊断一致。患者在我院行保留乳头的乳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5个月,复查乳腺超声未见复发。

  • 乳腺黄色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瞿银溪;杨丽春;李支尧

    患者女,46岁,发现右乳肿块10余年.患者于10余年前在哺乳期曾患右乳急性乳腺炎并行手术治疗, 治愈后自觉局部可触及约黄豆大小肿块,质硬,有触痛,无乳头溢液;一年前挤压右乳头发现溢液,未治疗. 入院体格检查:双乳对称,外观正常,右乳上方12点可触及一大小约20 mm×15 mm×15 m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佳,皮肤粘连(-).超声检查:双乳增生并双乳囊肿形成;右乳内上象限1点钟方向腺体层内囊实混合性占位病变,大小约20 mm×10 mm,距皮5 mm,距乳头18 mm,形状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内部为囊实混合性回声,并可见斑点状强回声(图1);异常回声周边后方回声无变化,异常回声周围乳腺导管扩张;CDFI示:异常回声实质部分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考虑导管病变,BI-RADS:4b类. 钼靶检查:右乳内上象限局部腺体结构紊乱伴钙化、结节,不除外恶性. 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示:梭形细胞病变. 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黄色瘤(图2).

  • 巨乳缩小成形术的护理

    作者:任敏;罗春梅;寇红艳

    巨乳可因内分泌紊乱、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间质增生、大量脂肪堆积于皮下以及遗传等因素所致.女性巨乳多见于少女或年轻的妇女,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乳房增大过重,可引起肩、颈、背部酸痛,肩部因乳罩带子压迹过深而破溃,乳房下皱壁潮湿糜烂,严重者可致脊柱后突驼背、突肛、颈椎关节炎、姿势改变等畸形.许多巨乳病人由于体形欠美,逃避社会交往,滋生病态心理,所以巨乳症的乳房缩小成形术兼有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意义,能解除病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我院从1995年1月-2001年10月,共收治巨乳症患者14例,疗效较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年龄18-45岁,双侧巨乳11例,单侧巨乳3例.均采用手术方法,其中6例行乳腺菱形局部切除法,此法适用于乳房轻度和中度肥大者;5例采用垂直双蒂法,此法适用于中度或较严重的乳房增大者;3例采用水平双蒂法,此法适用于中度肥大的乳房.2 结果14例病人中,11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经加强抗感染、皮下引流、换药等处理,切口延期愈合.1例因皮瓣血供障碍,皮瓣出现局部坏死,经清除坏死灶,适度包扎,有效引流,改善其血循环后痊愈.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