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Adamkiewicz动脉

    作者:辛海燕;李宇;范占明;张楠;濮欣;耿薇;赵龙

    目的 采用320层CTA显示和评价Adamkiewicz动脉(AKA),并探讨适宜的扫描方案.方法 将120例患者因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将其随机分为A1、A2、B1、B2组,分别采用不同扫描方案:A1、A2组对比剂浓度为350 mgI/ml,B1、B2组为370 mgI/ml;降主动脉近端CT值达100 HU时,A1、B1组延迟15s触发扫描,A2、B2组延迟18 s触发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例患者的CT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AKA,统计AKA起源水平及位置,计算各组AKA显示率,比较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及碘对比剂浓度对AKA显示率的影响;采用Cohen检验评估两位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85例显示AKA,共计98支,起自T7~L1水平,82.65% (81/98)AKA起自T9~L1水平,75支(75/98,76.53%)起自左侧肋间动脉或腰动脉.4组患者AKA显示率分别为A1组63.33% (19/30),A2组66.67% (20/30),B1组70.00%(21/30);B2组83.33%(25/30).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和对比剂浓度组间显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2组AKA显示率达83.33%,高于其他3组.两名医师评价AKA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结论 采用适宜扫描方案,320层全主动脉CTA可在评价主动脉疾病的同时对AKA进行术前定位.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

    作者:曾燕;赵建农;宋彬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 125例胸、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连续性受检者,采用不同的扫描触发CT阈值、延时扫描时间和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解剖细节.结果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5 s、层厚0.75 、螺距1.5;扫描触发CT阈值17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8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1 层厚、0.75 层距、B20f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MPR、CPR和MIP在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DCTA能清晰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起止关系、分支情况和走行特点,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

  • Adamkiewicz动脉的MR血管成像

    作者:李跃华;陆建平;赵振国;杨昀

    目的 前瞻性研究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显示Adamkiewicz动脉的可行性,在外科术前对脊髓血管进行评估,为脊柱外科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0名志愿者及15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术前行CE-MRA扫描,范围包括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扫描序列采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SPGR),注射对比剂量为0.3 mmol/kg.结果 在所有受检者中,脊髓前正中动脉(ASA)、Adamkiewicz及节段动脉均显示良好,所有患者的Adamkiewicz动脉均起源于T8~ L2之间.其中起源于左侧20例,右侧5例.ASA显示的范围T6~L3.Adamkiewicz动脉的直径为0.6~1.2 mm,ASA直径为0.6~1.0 mm.结论 CE-MRA扫描能对Adamkiewicz动脉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对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大根髓动脉及其起源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新骞;邢志珩;吴迪;孙昕;万业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SCTA)显示大根髓动脉(AKA)及其起源的扫描方案和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行胸部MSCTA检查的50例病人资料,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案及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角度显示AKA及其起源,并确定其于主动脉开口的位置. 结果 50例病例中39例可见AKA显影,显示率为78%(39/50例),其中32例可见1支显影,7例可见2支同时显影,其显示率为14%(7/50例).显影的46支AKA中有35支能够连续、清晰地显示其走行和起源,其显示率为76%(35/46支). 其起源血管于主动脉壁开口位于脊柱左侧的有21支(21/35支,60%),位于脊柱右侧的有14支(14/35支,40%),开口对应脊柱水平的范围为T7~L1水平,常见的为左侧T11水平的肋间动脉.结论 采用较高浓度对比剂、较快的注射速率、适当的CT阈值及延迟时间进行扫描,并应用多种重组方式,有利于提高AKA的显示率并对其起源精确定位,这对指导临床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 64层螺旋GT血管成像对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

    作者:赵宇;刘静红;曲海源;王强;李延亮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能力,指导脊髓CTA成像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的术前评估.

  • 胸腰段脊髓动脉的解剖学

    作者:徐强;代远斌

    目的:系统研究胸腰段脊髓动脉的局部解剖关系,明确胸腰段脊髓动脉分布及吻合情况.方法:选用50例脊髓动脉完整无损的成年尸体标本,解剖并观察胸腰段脊髓动脉及其动脉之间的走行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胸腰段脊髓动脉主要为脊髓前后正中动脉和Adamkiewicz动脉.脊髓前、后正中动脉与各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发出脊髓支之间存在吻合,胸、腰段发出的根动脉吻合率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段与腰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腰段吻合率高于胸段.Adamkiewicz动脉起源平面高为第6胸椎,低第3腰椎,大多起源于左侧第8胸椎~第1腰椎水平.结论:脊髓前、后正中动脉在胸段脊髓起关键作用;Adamkiewicz动脉对腰段脊髓动脉起关键作用.胸腰段脊髓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吻合.第10胸椎~第1腰椎平面是胸腰段脊髓动脉吻合的相对缺乏区.

  • Adamk i ewicz动脉的解剖与影像

    作者:廉维帅;符伟国;王玉琦;谭德炎

    1 脊髓的动脉及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供应颈部脊髓的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的分支.胸腰段脊髓是由胸主动脉肋间动脉和腹主动脉腰动脉的分支供应,偶尔也由髂内动脉供应.脊髓有两套几乎独立的动脉系统或者叫纵行吻合链:1根前动脉和2条后动脉.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软件OsiriX显示Adamkiewicz动脉及其在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晓兵;孙明华;陆民;黄新天;陆信武;黄英;李维敏;赵海光;殷敏毅;施慧华;蒋米尔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软件OsiriX显示Adamkiewicz动脉(AKA)及其在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软件OsiriX对34例经16层螺旋CT检查的胸腹主动脉疾病病人的DICOM源图像进行AKA定位显示,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例,Stanford A型2例,胸腹主动脉瘤4例,降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弓瘤1例.腔内修复术覆膜支架部分覆盖T8以远水平者11例.结果:29例病人共显示33支AKA,其中1级21例,2级8例,总显影率为85.3%.11例覆膜支架部分覆盖T8以远水平者术后随访均可见脊髓前动脉(ASA)及AKA显示,其中2例降主动脉瘤AKA起源的肋间动脉被覆盖,但ASA及AKA仍见清晰显影.结论:应用OsiriX软件行术前AKA定位,其结果可靠、可信.为临床外科医师独立完成此技术提供可能.AKA起源的肋间动脉被支架完全覆盖不一定会引发截瘫,但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加以验证.

  • 不同注射流率下256层CT血管造影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均干;姜建威;侯海燕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流率下256层CT血管造影(CT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AKA)的效果分析.方法:120例受试者按照对比剂注射流率随机分成3组,4 ml/s组、5 ml/s组和6 ml/s组,每组按照触发阈值200 HU和350 HU再分成2小组,每小组20例受试者.应用自动触发技术,达到阈值后延迟4s开始扫描,所有CTA均由256层CT扫描机扫描,对比剂使用2 ml/kg,碘含量350 mgl/ml,通过18G留置套管针肘前静脉注射,对原始数据进行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PR),由2位心血管影像诊断医师对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标准:AKA在斜冠状位出现特征性的发夹征(hairpin sign),同时在血管CPR和3DVR显示AKA和主动脉之间的连续性确认.结果:4 ml/s 200 HU组确认7例,350 HU组6例;5ml/s 200 HU组确认11例,350 HU组10例;6 ml/s 200 HU组确认19例,350 HU组确认18例,3组间AKA确认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6 ml/s注射流率和200 HU或350 HU触发阈值扫描条件下,256层CT脊髓血管造影能够精确显示AKA和相应的节段性动脉,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大根髓动脉扫描方法的研究

    作者:张沉石;董伟华;刘靖;刘士远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Adamkiewicz动脉(AKA)的显示,探索显示AKA的佳方法.方法:81例受试者按各两种相似扫描方法被分为A、B和C、D组,即A组:固定延迟扫描时间法(25 s)、B组:阈值触发技术(230 HU)、C组:层面测定循环时间法、D组:在C组计算的时间上再加4 s.将原始图像进行客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观察和分析AKA的显示情况.对不同参数下的AKA显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总显示率81.48%,A组57%、B组90%、C组80%、D组100%,B组显示率高于A组.显示效果方面,B组优于A组,D组优于C组.结论:MSCTA可以成功的显示AKA,适当的对比剂流率、延迟扫描时间及自动阈值触发技术的合理应用是显示成功的关键.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

    作者:曾燕;赵建农;谢微波;陈维娟;李杰;沈霞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DCE MR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AKA)的佳扫描参数、扫描延迟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17例行胸、腰椎MRI检查,发现有脊髓、椎体或附件病变而需行MRI增强检查的病例,利用test bolus技术来预测对比剂注射延迟时间,采用3D-DCE MRA技术和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来显示脊髓AKA.结果:3D-DCE MRA的扫描参数为TR/TE 5.3/1.4,翻转角35°,扫描层厚1.4 mm,重建层厚0.7mm,K空间采用椭圆填充技术,FOV43cm×22cm,覆盖范围包括T5~L4的区域.MPR和MIP在显示脊髓AKA方面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3D-DCE MRA能清晰显示脊髓AKA,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胸腹主动脉瘤病人脊髓Adamkiewicz动脉

    作者:曾燕;赵建农;宋彬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显示胸腹主动脉瘤病人的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法:31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人行MDCTA检查,通过MPR、MIP和CPR等图像后处理方法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起止关系、分支情况以及走行特点.结果:脊髓前动脉显示率为100%.28例(28/31例,90.3%)能显示Adamkiewicz动脉,其中19例(19/31例,61.3%)能够显示从主动脉经肋间动脉到Adamkiewicz动脉的连续性解剖走行关系,有7例(25%)能辨认出二支Adamkiewicz动脉.该动脉中有27支(27/35,77.1%)起源于左侧,33支(33/35,94.3%)位于T7~T12之间.结论:MDCTA能清晰显示胸腹主动脉瘤病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细节,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 腰动脉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强;代远斌;孙善全;郭发才

    目的:系统研究腰动脉的局部解剖关系,明确腰动脉分布情况.方法:选用50例腰动脉完整无损的成年尸体,解剖并观察腰动脉的行径、分布、外径及分支.结果:本组50例尸体标本中发现腰动脉全部起自腹主动脉后壁.腰动脉对称分布42例(84%),其中腰动脉4对38例(76%),5对及以上4例(8%);不对称分布8例(16%),其中一侧为3条,另一侧为4条.腰动脉分支主要为前支、后支及脊支,其中脊支Adamkiewicz动脉12例.腰段Adamkiewicz动脉左侧与右侧起源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结论:以上对腰动脉的观测结果,为临床有关腰椎及腹主动脉的手术及操作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动脉解剖学基础.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Adamkiewicz动脉及其参数的优化

    作者:刘靖;肖湘生;胡佳乐;李惠民;于红;张沉石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Adamkiewicz动脉显示的佳参数.方法 将84例受试者按检查序号分为4组,A组24例,对比剂流速为3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B组20例,对比剂流速为4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C组20例,对比剂流速为5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D组20例,流速4 ml/s,应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当降主动脉内感兴趣区相对衰减值达到230 HU后,再延迟3 s,CT机自动触发进行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观察和分析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情况,对不同参数下的Adamkiewicz动脉显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总显示率为85.71%,对比剂流速4 ml/s的B组及对比剂流速5 ml/s的C组显示率高于3 ml/s的 A组,应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的D组Adamkiewicz动脉显影效果优于A组、B组.结论 将对比剂流速控制在4 ml/s以上,以T9水平降主动脉感兴区相对衰减值达到230 HU作为阈值自动触发64排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可以成功地显示Adamkiewicz动脉.

  •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均干;姜建威;侯海燕;常军;殷允娟;成岗

    目的 评估256层CT血管造影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AKA)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受试<0.01).结论 在6 mL/s 注射速率和200 HU及350 HU触发阈值扫描条件下,256层CT脊髓血管造影能够精确显示AKA和相应的节段性动脉,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