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夹层动脉瘤

    作者:贾明选;蔡晓博;郭亮;马文杰;王盛超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先后应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夹层动脉瘤21例,其中有4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1~56岁,平均35.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从2h至7d.3例患者为车祸,1例患者为高空坠落伤;合并有肋骨骨折2例,肺挫伤3例,血胸3例(其中1例患者合并血气胸),下肢胫腓骨骨折2例.

  • 主动脉腔内修复时代下传统开放手术的价值

    作者:陈斌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进入腔内修复时代,传统开放手术量和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现今的医疗条件下,传统开放手术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已成为困扰年轻血管外科医生一个现实问题.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传统开放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大、围手术期风险相对高的缺点,但其良好的远期效果使得现阶段对于某些腹主动脉瘤患者来说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同时传统开放手术也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并发症处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EVAR时代仍有传统开放手术存在的价值.

  • 开窗型支架腔内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护理

    作者:高静;董薪;王冰;何丽

    目的:探讨开窗型支架腔内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术中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19例近肾腹主动脉瘤行开窗支架型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手术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配合顺利,无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各类腔内器械性能及术中操作流程,是开窗型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术中护理要点。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单中心治疗经验

    作者: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姜云飞;黄一鸣;李丹丹;陈诚;王鑫

    目的 观察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进行EVAR的70例肾下型AAA患者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EVAR手术技术成功,成功率97.1%,2例(2.9%)术后持续性内漏接受再次手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4.3%).术后发现原发性内漏10例(14.3%),其中Ⅰ型内漏8例(11.4%,Ⅰa型7例,Ⅰb型1例),Ⅱ型内漏2例(2.9%);2例Ⅰ型内漏(Ⅰa、Ⅰb型各1例)分别于术后第3日、6个月再次手术,8例随访中自愈.继发内漏4例(5.7%),均经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治愈.发生臀肌跛行18例(25.7%),经扩血管祛聚等治疗后症状减轻.穿刺入路侧下肢缺血2例(2.9%),1例行股-股转流后症状消失,1例自动出院.随访2~66个月,平均(7.9±12.8)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5例(7.1%);3年内死亡7例(17.5%).结论 内漏致动脉瘤体增大是EVAR治疗AAA严重的早中期并发症,尽早发现并处理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能有效提高远期生存率.

  • 股动脉损伤的诊疗策略及病例分析

    作者:王坤;于振海;王宾;于剑;王辉;史作磊;李光新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股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12例患者中3例手术缝合,5例直接放置覆膜支架,4例采用多种介入或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但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未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本组随访12例,10例术后患肢活动无明显受限,1例足活动受限,1例小腿远端感觉障碍.结论 股动脉损伤的救治应遵循迅速诊断、及时救治的原则,介入治疗为股动脉损伤提供了新的诊疗方法.

  • 破裂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还是腔内修复治疗?

    作者:陈忠

    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是血管外科临床中病情凶险的疾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在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术后监护治疗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其死亡率仍高达50%~80%[1-3],且手术治疗风险高,预后差.长久以来,开放手术(OR)是治疗RAAA的标准方法,而近年来,腔内修复治疗(EVA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RAAA的手术治疗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的关注[4],如何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如何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一直是医生关注的焦点.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愈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1例报告

    作者:王茂华;吴学君;周华;金星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是危险性极大的疾病.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有随时可能发生破裂致猝死,同时,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经常会引起心功能衰竭而致死亡.2015年4月,我们采用覆膜支架修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1例,现报道如下.

  • 双腹主动脉主体支架重建髂内动脉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

    作者:孔祥骞;张丽;王默;种振岳;金星

    自从1991年Parodi等[1]使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第1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以来,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和移植物的改进,加之其微创、恢复快速的特点,该方法已成为AAA治疗的首选方法,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2]。

  • LSA重建术结合TEVAR对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作者:杜军军;陈泉

    目的:评价LSA重建术结合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治疗效果,为TEVAR手术近端锚定区不足病例的治疗积累宝贵经验。方法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均行LSA重建术和TEVAR。5例患者术前均并发内脏和(或)下肢缺血症状,术后采用CT血管造影(CTA)定期随访。结果5例患者血管重建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5例患者均存活,缺血症状消失,人工血管通畅,患者获益。结论LSA重建术结合TEVAR治疗Stanford B型AD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对预防脑卒中、脊髓缺血和严重的上肢缺血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TEVAR发生夹层及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10例分析

    作者:杜军军;陈泉

    目的:分析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TAA)和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后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探讨其相应的防治办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 TEVAR术后发生夹层和手术相关并发症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为34~70岁,平均年龄为(54±13)岁。4例出现新破口,逆撕导致A型夹层,6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TEVAR术后A型夹层和脑卒中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军;张华;李鹏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分别观察2组判断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方面的情况,以及对2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3年的情况进行电话回访记录及患者定期回医院复诊,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没有出现死亡患者,对照组有5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实验组患者有1例.实验组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的可靠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仍然需大样本的研究,才能够推广临床使用.

  • 颈动脉旁路辅助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金艳;王宇;王蕾

    总结颈动脉旁路辅助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配合重点.准备好手术中需要的物品和器械;巡回护士加强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器械护士做好手术中的配合.特别是当降主动脉近端或主动脉弓部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接近或累及弓上一条或多条血管时,做好左右颈总动脉旁路外科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相结合的手术配合.

  • 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祥;姚碧;倪良春;李庆臣;马黎明;刘高利

    目的:研究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一般治疗,然后再给予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观察患者在术中的情况,包括死亡情况、病死率、住院时间,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4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4.65%(2/43),住院时间为(18.32±8.2)d。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中没有肾功能不全、偏瘫、截瘫现象出现,在3年期间总的死亡率为4.65%(2/43),其总体死亡率较低。结论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其疗效良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近、中期生存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腔内修复与单纯药物治疗稳定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中期死亡率Meta分析

    作者:庞毅恒;朱继金;桂春;黄彦

    目的:系统评价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和单纯药物治疗近中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 MEDLINE、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和药物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研究文献,抽提不同治疗方法近中期死亡率数据,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179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选(腔内修复组610例,药物治疗组11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0 d死亡率腔内修复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95% CI(0.20,1.68),P=0.315];1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 CI(0.47,2.16),P=0.978];2~3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 CI(0.72,1.88),P=0.540];4~5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74,2.44),P=0.334]。结论当前的数据表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稳定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与未行介入的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近中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治疗佳时机的选择需更多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短期疗效

    作者:董逸飞;曹文峰;卢安东;董书强;尹清;孟毅

    目的: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评价其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至2010年,6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68例,术后造影示支架位置良好,夹层破口被完全封闭或假腔供血明显减少,术后发生内漏8例,3例患者院内死亡.术后随访44例,均行主动脉增强CT(CTA)复查,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3 w~50个月),2例患者因其他慢性疾病而导致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和短期生存率高,根据有限的资料证实B型夹层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

  • 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损伤比较

    作者:耿丽敏;张京岚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方法:收集75例腹主动脉瘤开腹切除手术和67例腔内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结果所示狭窄程度将所有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CTA示至少一处≥75%狭窄者为重度狭窄组,至少一处≥50%狭窄者为中度狭窄组,狭窄均<50%者为轻度狭窄组.以肌钙蛋白I(cTnI) ≥0.01 μg/L为升高.每组进行两种术式病史资料及术后24h cTnI升高情况的比较.结果:中度狭窄组腔内介入13例,共6例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46%;开腹手术15例中13例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轻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腔内介入与开腹手术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腔内修复术较开腹手术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低.

  • 胸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中“烟囱”技术的应用

    作者:黄小勇;郭曦;韩晓峰;薛玉国;李铁铮;黄连军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支架修复术“烟囱”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44例经“烟囱”技术治疗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适应证及手术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49~76岁,平均(64.2±12.71)岁;其中胸主动脉瘤12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32例.44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因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即“烟囱”技术.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长随访时间12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支架修复术“烟囱”技术扩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的适应证范围,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使更多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可以受益于这一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 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成角腹主动脉瘤1例

    作者:彭明亮;黄小勇;李彭;黄连军

    早在1991年,Parodi等[1]首次报道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现在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一种重要选择.典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因其足够长、足够规则的瘤颈锚定区和不太扭曲的瘤体,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成功率可达到98% [3-4].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医疗水平的提高,EVAR的手术适应症也在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复杂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例被报道出来[5],使得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操作技术及器械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尼卡地平与硝普钠用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控制性降压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醒帅;赵丽云;卿恩明;卢家凯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用于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并与传统降压药物硝普钠进行比较.方法:选用40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拟经股动脉行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尼卡地平(N)组和硝普钠(S)组.观察2组降压前、降压4 min和停止降压后10 min、20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的变化.结果:应用两种方法均呈现较明显的降压效果.与降压前比较,SBP、DBP明显下降(P<0.01),N组HR无显著变化,S组HR明显增快(P<0.05).停止用药后,N组血压变化平稳,缓慢回升;S组有血压反跳现象(P<0.05).降压4 min时,N组RPP明显下降(P<0.05),S组RPP无显著变化.CVP无显著变化.结论:尼卡地平用于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作用迅速,用药后对心率无显著影响,其效果优于硝普钠,特别适用于伴有冠心病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患者.

  • 动脉旁路辅助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的探讨

    作者:董智慧;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

    目的探讨动脉旁路辅助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EVR)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动脉旁路辅助下腔内修复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 ADA),主动脉弓动脉瘤、主动脉弓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和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TAA)各1例的治疗经过、结果和并发症.所有患者近端锚定区均<15 mm.1例ADA行右-左腋腋动脉旁路,其余都行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旁路,1周后行EVR.结果 8例都取得技术成功.DTAA患者动脉旁路术后无并发症,EVR术后并发脑梗死而死亡.腋腋旁路患者EVR术后即时造影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返流导致Ⅱ型内漏,未作特殊处理.其余患者围手术期无卒中、截瘫或肢体缺血性并发症.存活的7例都获随访,随访期3~22个月(平均14个月),未发生神经系统或肢体缺血性并发症,术后3个月CT证实7例均胸主动脉段假腔或者(假性)动脉瘤瘤腔完全血栓形成,腋腋旁路患者内漏消失.结论辅助性动脉旁路可以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创造额外的近端锚定区,扩大腔内修复的适应证范围.

18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