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近端锚定区保护的三明治技术修复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

    作者:曾骞;林芳明;薛海龙;蒋宇;王训凯;周雪剑;高峰

    目的 探讨近端锚定区保护的三明治技术修复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至2016年,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海口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12例具有传统外科治疗高风险的患者,使用三明治技术进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使用潜望镜结构对主动脉弓上分支供血.如果升主动脉扩张超过40 mm,则开胸进行升主动脉包裹术以适应于主动脉支架.结果 患者均成功接受腔内治疗或者杂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17%,未出现支架内血栓、脑血管意外或外周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3±14.5)个月,随访期间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有创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升主动脉包裹保护近端锚定区的逆灌注分支腔内修复术可以用于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治疗.

  • 超声联合CT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丽;王峥;郑敏娟;刘丽文;徐磊;刘从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T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证实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常规资料、常规超声以及术后CTA的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超声示,与术前相比较,47例患者术后左室心腔大小、容积显著缩小,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增加(P<0.05).2例患者颈内静脉内血栓形成.术后CTA结果显示:48例人工血管及支架血流通畅,未见吻合口瘘,1例腹主动脉段假腔内再次破裂,17例(35%)患者左肾动脉起自假腔.结论 常规超声可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心内及颈部血管并发症、心功能情况.CTA可评估冠状动脉、肾动脉受累情况及支架吻合口情况.两者联合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疗效情况进行全面、真实、有效的评估,从而能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A型主动脉夹层的冠状动脉受累

    作者:朱伟;费洪文;陈烁;张建军;于长江

    目的 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A型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受累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 进行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38例.全部患者在手术室内全身麻醉后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冠状动脉分4种类型:起源真腔、起源假腔、开口夹层、管腔夹层,所得结果对比外科术中所见.结果 38例患者外科术中诊断67条冠状动脉起源真腔,其中8例患者的9条冠状动脉受累:管腔夹层3例,开口夹层5例,起源假腔1例.对比外科结果,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受累冠状动脉准确度分别为:起源真腔85.1%、起源假腔100%、开口夹层100%、管腔夹层66.7%,冠状动脉受累总体诊断率为88.9%.结论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手术室内操作方便,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受累情况.

  • 右侧胸骨旁超声心动图对升主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体会

    作者:薛超;何怡华;韩建成;谷孝艳;张烨;刘文旭;李治安

    目的 探讨右侧胸骨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升主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体会.方法 在我院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瘤的患者118例,其中A型主动脉夹层86例,升主动脉瘤32例,行右侧及左侧胸骨旁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对于累及升主动脉的疾病,右侧胸骨旁超声切面均能清楚显示,其中14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显示较左侧胸骨旁超声切面显示更加清楚,2例左侧胸骨旁超声图像并未见剥脱内膜回声,右侧胸骨旁超声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剥脱内膜回声;右侧胸骨旁超声对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瘤显示瘤体的形态与结构更加完整.结论 右侧胸骨旁超声切面对升主动脉疾病的检出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作者:尚蔚;刘楠;闫晓蕾;孙立忠;贾世杰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病情况,探讨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主动脉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52例的手术资料.手术方案依据细化分型原则制定.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程度分为3型:Al主动脉窦部正常型;A2主动脉窦部轻度受累型;A3主动脉窦部重度受累型.根据主动脉弓部病变分为2型:S型单纯型;C型复杂型.C型采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孙氏手术)处理.结果:252例患者,平均年龄47岁,男性193例,女性59例.急性夹层187例(发病<2 w),慢性夹层65例.AlS型8例,A2S型7例,A3S型8例,A1C型42例,A2C型90例,A3C型97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8例,3.2%);肝功能不全(8例,3.2%);肾功能衰竭(16例,6.3%);急性呼吸功能不全(32例,12.7%);神经系统并发症(37例,14.7%),包括脑部并发症一过性脑功能紊乱(29例,11.5%)、脑梗死(3例,1.2%)和脊髓损伤(5例,2.0%);住院死亡(16例,6.3%).住院死亡组除吻合口出血外,其余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非住院死亡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髓损伤,肾衰竭和肝功能不全是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3C型是A型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的主要类型.术后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为常见.住院病死率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病率明显相关,其中脊髓损伤,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不全是导致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分支术支架人工血管在孙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曲政;孙立忠;郑军;刘永民;朱俊明;白涛;薛金熔;刘宁宁;李建荣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A组和应用传统术中支架血管的B组,分别行孙氏手术.结果:入组病例共63例,A组13例和B组50例,两组病死率(7.7%vs.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CPB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漏发生率、支架打折率和支架段假腔闭合率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支架移位病例.结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在降低孙氏手术的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传统术中支架血管同等的临床疗效,证明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孙氏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菲;刘楠;董平;候晓彤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深低温停循环(DHCA)手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885例经DHCA下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10.96%)术后行CRRT治疗.CRRT治疗患者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非死亡组(58例)及死亡组(3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相关病史、心功能、DHCA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及CRRT前后SCr、乳酸、pH等数值,对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7例患者中住院死亡39例(40.21%),其中死于心力衰竭10例,多器官衰竭20例,多发性脑梗死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0.011)、术前左心室舒末径(P=0.044)、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P =0.035)、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P=0.012)、术后应用ECMO(P=0.037)、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0.025)、术后感染(P=0.012)、术后肢体缺血(P =0.047)、术后肝功能不全(P =0.045)、CRRT后血肌酐值(P=0.029)、CRRT前平均动脉压(P=0.016)、CRRT后平均动脉压(P =0.046)、CRRT后血乳酸值(P=0.014)及CRRT距离手术结束时间(P =0.032)是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行CRRT治疗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后低心排(P =0.028)、术后感染(P =0.037)、CRRT后血乳酸值(P =0.044)是其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行CRRT治疗住院病死率较高,由多因素导致,应重视围术期脏器保护.

  • 右美托咪定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宋先荣;程兆云;刘富荣;丁付燕;韩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入选97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三组,A组:麻醉诱导后经10分钟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后以0.5μ g·kg-1 ·h-1的速率滴注至术毕(n=32);B组:停体外循环后经10分钟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1 ·h-1的速率滴注至术毕(n=32);C组:麻醉诱导后以相同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液至术毕(n=33).分别监测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2小时内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集血样测定不同时点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C-反应蛋白(CRP)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的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比较三组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肾功能指标及在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在术后12、24、48及72小时血尿素氮、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反应蛋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水平均减低,肌酐清除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上述各时点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缺血再灌注前使用右美托咪定优于缺血再灌注后使用者.

  •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

    作者:李建荣;郑军;许尚栋;潘旭东;阳晟;董松波;孙立忠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孙氏手术治疗的所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结果:共有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95岁.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近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漏行介入覆膜支架封堵1例,胸骨哆开行清创术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右侧胸骨旁透声窗诊断A型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薛超;何怡华;李治安;韩建成;谷孝艳;张烨;刘文旭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0岁,晕厥6h入院.患者突发晕厥,意识不清,小便失禁,持续数分钟后意识清醒到医院就诊.患者高血压病史1年,无外伤史.入院查体:T36.8℃,HR 90次/min,P 16次/min,BP1 1O/80mmHg(1 mmHg=0.133kPa).其他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升主动脉内径约53mm,右侧胸骨旁超声切面可以显示其内可见剥脱内膜回声,降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右心室前壁及侧壁可见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可见少量反流.各心腔大小正常范围.左侧胸骨旁切面未发现剥脱内膜回声.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病例特征

    作者:楚军民;卫金花;张海涛;常谦

    目的 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SCI)的病例资料,探讨围手术期发生SCI的病例特征,为SCI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30例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脊髓缺血损伤19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分为两组,13例单纯SCI患者(单纯组)和6例合并两种或多种并发症患者(复合组).分析比较每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术中情况、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SCI发生率为5.79%.单纯组中5例患者存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夹层累及,而复合组全部6例均存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累(P<0.05).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发生率在两组中均较高,其中单纯组中11例患者受累,发生率为86.7%;复合组中6例均受累(P>0.05).两组患者胸段肋间动脉均严重受累,发自假腔肋间动脉平均为15.77±2.51支和15.5±4.82支,两组间比较无差异.单纯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低于复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复合组(P<0.05).单纯组中11例患者接受脑脊液引流治疗,12例缺血症状明显缓解;复合组中3例患者行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2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SCI患者,术前多伴有严重的左锁骨下动脉和胸段肋间动脉受累.复合组患者较单纯SCI患者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累更严重.复合组SCI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偏长,其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单纯SCI患者脊髓缺血症状大多可有效缓解,预后较好.

  •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军芳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三分支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心律、肾功能及意识状态等进行监测与观察,并采取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 56例患者经全面的观察及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行三分支支架置入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取全面系统的观察与护理措施,能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对主动脉A型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患者预后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张军;胡彬;梁飞;张刚;张海洲;张文龙;王正军;邹承伟;许崇恩

    目的 本文比较股动脉插管(FAC)和腋动脉插管(AAC)两种灌注模式临床预后的优劣,期望通过循证医学方法找到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灌注模式.方法 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AAC和FAC两种插管灌注模式的临床预后.结果 总共纳入11个临床研究,共计有988例患者进入分析对比(AAC=495,FAC=493).同FAC相比,AAC降低了住院死亡率风险[风险比(RR):0.35;95%置信区间(CI):0.23~0.53;P <0.0001]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PND)(RR:0.49;95%CI:0.33~0.72;P =0.0003).结论 本meta分析表明,在深低温停循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率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上,AAC优于FAC插管灌注模式.

  • 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与传统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明;张总刚;刘筠;郭永忠;阿布拉江

    目的:评价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与传统手术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重建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4年1月,39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2组。 A组:术中直视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3~57(43.46±6.23)岁。同期升主动脉行单纯置换15例,主动脉根部置换3例。 B组:实施传统全弓替换+象鼻支架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39~59(45.23±7.10)岁。同期升主动脉单纯置换8例,主动脉根部置换10例,主动脉瓣成形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结果 A组:术后二次开胸止血3例,脑卒中2例,术后院内死亡4例,其中肾功能衰竭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移植物及胸骨感染各死亡1例。存活14例患者平均随访(34.26±16.12)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支架血管段假腔血栓化占77.5%。 B组:术后二次开胸止血2例,脑卒中1例,术后院内死亡3例,其中心功能衰竭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下肢缺血坏死导致感染死亡1例。存活18例患者平均随访(35.19±17.20)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支架血管段假腔血栓化占98.7%。结论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取得同样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其手术适应症窄,选择时要更慎重。相对于传统支架血管象鼻术,其假腔血栓化率低。

  • 深低温停循环下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肺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许崇恩;张文龙;张海洲;王正军;梁飞;张军;胡彬;张刚;邹承伟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深低温停循环( DHCA)状态下对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 CPB)患者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DHCA下大血管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n=18,接受总剂量为20000 IU/kg乌司他丁)和对照组(n=18,接受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后(T0),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1)、停机后3 h ( T2)、停机后6 h( T3)和停机后9 h( T4)五个时间点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 IL)-6和IL-8,肺功能参数(除外T1)等。结果乌司他丁组细胞炎性因子浓度较对照组在T1到T4之间显著降低,两组均在T2时间点出现峰值。与对照组在T2~T4的肺功能参数相比,乌司他丁组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生理死腔、吸气峰压和平台压均显著降低,且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更好,显著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可降低DHCA术后患者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减少肺部损伤,改善CPB后肺功能,终缩短气管插管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

  • 应用Delphi法制订国人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钟永亮;葛翼鹏;潘旭东;洪建茂;乔志钰;里程楠;陈雷;郑军;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目的 应用Delphi法制订国人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TAAD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初步拟定包括手术禁忌证、动脉插管位置、停循环目标温度、脑灌注方式、手术方式、远端吻合口吻合方式及合并马方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者的外科治疗共7个方面的调查问卷.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全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5位心血管外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共组织两轮专家评估.采用Delphi法收集专家反馈意见,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轮调查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0% (44/55)和77.27%(34/44),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1(P <0.05)和0.32(P <0.0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3.两轮调查结束后,专家对TAAD外科治疗的7个方面共16个条目达成共识.结论 本研究Delphi法专家评估结果可信、结论可靠,初步制订了TAAD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有利于规范我国TAAD的外科治疗.

  • 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朱俊明;李炳;梁岳培;乔志钰;陈雷;刘巍;里程楠;孙立忠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6例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1岁.妊娠12~38周,平均24.5周.4例马方综合征,2例妊娠期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理分型A3S1例,A2C2例,A3C3例.5例手术治疗,1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其中Bentall手术1例,Bentall加孙氏手术2例,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2例,术后母亲和活体胎儿均接受随访.结果 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治疗9天后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母体及胎儿死亡.5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母体均生存,胎儿成活3例,死亡2例.体外循环75~210min,平均167min;主动脉阻断83~145min,平均98min;停循环19~27min,平均23.5min.随访1.0~3.5年,平均2.2年,5例均生存.CT示手术部位形态、结构、血流无异常,支架远端的自体血管无扩张;3例婴儿生长发育好,智力正常.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风险高、夹层破裂可导致母体及胎儿死亡的不良后果.术前应在多学科会诊下综合考虑主动脉病理改变、妊娠周龄来决定灌注部位、体外循环方法,选择恰当的胎儿处理方式及手术方式,从而有效的保证母婴的安全.

  •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尚蔚;刘楠;闫晓蕾;孙立忠;贾士杰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的医院感染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252例,年龄(47.31±10.63)岁,男193例,女59例;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12.7%;分离病原菌76株,革兰阴性菌49株,占64.5%,革兰阳性菌18株,占23.7%,真菌9株,占11.8%;感染组患者院内死亡9例,死亡率28.1%,非感染组院内死亡7例,死亡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气管切开、急性肾衰竭床旁血滤和术后脑卒中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感染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气管切开,急性肾衰竭床旁血滤和术后脑卒中是增加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凡综合征妊娠合并主动脉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惠;张勇;梁家立;陈明

    目的 总结马凡综合征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3例患者的年龄25~31岁,平均28.6岁.妊娠32 ~ 38周,平均36.5周.手术先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而后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Bentall手术加孙氏手术,术后母亲和活体胎儿均接受随访.结果 母婴均生存.体外循环210 ~ 280 min,平均265 min;主动脉阻断120~160 min,平均135 min;停循环20~29 min,平均26.5 min.术后随访1.0~2.5年,平均2.0年.患者恢复良好,复查CT显示手术部位形态、结构、血流无异常,支架远端的自体血管无扩张;3例婴儿生长发育好,智力正常.结论 术前应综合考虑主动脉病理改变及孕龄,选择恰当的胎儿处理方式及手术方式,从而有效地保证母婴安全.

  • 三分支支架血管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良万;戴小福;卢琳;杨国锋;张贵灿;曹华

    目的 探讨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术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当鼻咽温度降至23℃时,停止下半身灌注,于无名动脉近端横断升主动脉,经此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置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 3例患者术中顺利地置入三分支支架血管.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其分支支架血管通畅,三分支支架血管均无扭曲,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部位的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 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直视置入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全主动脉弓重建是可行的.这种方法避免于常规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主动脉弓三分支血管吻合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较深部位的远端人造血管-降主动脉的吻合,从而简化了全主动脉弓的重建,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