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季芳;台文霞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repair,EVR)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等特点.我院于1999年5月至2000年12月应用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病人5例,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单分支术支架人工血管在孙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曲政;孙立忠;郑军;刘永民;朱俊明;白涛;薛金熔;刘宁宁;李建荣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A组和应用传统术中支架血管的B组,分别行孙氏手术.结果:入组病例共63例,A组13例和B组50例,两组病死率(7.7%vs.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CPB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漏发生率、支架打折率和支架段假腔闭合率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支架移位病例.结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在降低孙氏手术的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传统术中支架血管同等的临床疗效,证明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孙氏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

  • 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柳克祥;朱志成;王天策;许日昊;张曙东;孙卫红;王勇

    目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传统的全弓置换术治疗复杂,手术时间及停循环脑保护时间长,并发症较多。采用升主动脉置换+人工血管“内覆式”改良主动脉弓置换+带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象鼻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代替国际及国内主要采用的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术+象鼻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断和处理

    作者:刘长建;刘昭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和适应证广等优点[1,2]。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约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需要再次施行某种治疗。内漏是EVAR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大约有25%患者发生内漏[3]。White等[4]于1997年早提出“内漏”术语,描述为动脉血流持续进入支架人工血管(stent graft,SG)外的动脉瘤腔内。内漏是大多数EVAR术后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原因,每年发生率为0.5%~1%,可以发生在术后随访的早期和晚期,甚至在初次手术许多年后[5]。Bobadilla等[6]一项研究发现用华法林等药物抗凝,可能与EVAR术后内漏危险性增加有相关性。

  • 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一例经验

    作者:汪忠镐;李鸣;张鸿坤;潘松龄;金炜;赵海格;陈旭东

    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主动脉任何部位,自升主动脉、弓部或其他部位一直至腹主动脉分叉以远的动脉,涉及全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 或Stanford Ⅰ型主动脉夹层.以往需做分期手术或全主动脉置换术,手术死亡率30%左右.我们经历了分期手术、全主动脉置换和半介入疗法[1,2],我院新近以一枚带膜支架人工血管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获得成功1例,现报告如下.

  • 四分支人工血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作者:邓宏平;王志维;程邦昌;夏军;张遵严;丁良儒;胡小平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David等[1]报道若未及时治疗,33%的患者发病24 h内死亡,36%~72%的患者48h内死亡.深低温停循环下置换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并在降主动脉内植入支架人工血管,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带支架人工血管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红兵;王志维;高尚志;吴智勇;邓宏平;程栋梁;夏军;鲁世千

    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9例主动脉夹层病人在手术中应用带支架人工血管(国产CRONUS术中支架系统,长度80~100 mm,直径28~32 mm),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邓宏平;王志维;程邦昌;毛志福;夏军;张遵严;陈雪芬;吴红兵;胡小平

    2004年7月至2007年10月,我们为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深低温停循环下带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降主动脉夹层

    作者:杨智华;付庆林;韩培立;陈忠堂

    目的 探讨应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DeBakeyⅢ型降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7例DeBakeyⅢ型降主动脉夹层在全麻下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经左上肢置入造影导管造影,经股动脉导入支架人工血管植于夹层破口处封闭破裂口.结果 7例共植入支架人工血管8只,1例发生内漏,经加放1只支架人工血管封堵成功.操作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近期、中期效果良好.结论 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降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体质差、有合并症及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作者:张强

    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 EV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血管外科技术.1991年,Parodi先报道了在临床上应用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了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用微创手术来治疗腹主动脉瘤对病人极具吸引力,对血管外科医生更是一种挑战.自从1991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其加速发展势头至今未减,90年代末本世纪初这项技术在我国迅速开展.EVR是将支架人工血管完全固定在动脉瘤两端的动脉壁上,达到完全封闭的程度,将动脉瘤囊腔与循环血流隔离.由于该术式避免了常规开腹手术阻断腹主动脉及动脉瘤切开大量失血等弊端,可使许多并存其他疾病不能经受开腹手术的病人得到了治疗机会.初EVR主要用于高危病人,现在已经逐步过渡到用于一般的腹主动脉瘤(AAA)病人.

  •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黄梅兰;林丽娟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R)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主动脉瘤的微创技术,本法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我科于2002~2005年3对5例腹主动脉瘤病人应用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短支架人工血管在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桂敏;夏健明;马润伟;杨百晖;宋怡;孙立忠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支架人工血管长度为20~100 mm,其中20~40 mm的为短支架人工血管,可用于某些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近期我们在2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完成了短支架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作者:张曙光;阮长乐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模式和血管外科医生的思维模式有了明显改变.目前,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特点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现已成为AAA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症状的AAA及瘤体直径> 5 cm的无症状AAA都具有腔内手术的指征,但动脉瘤体近远端需有支架人工血管附着的锚定部.对于高龄和伴有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中,通常将瘤体直径6 cm视为决定是否行腔内手术的标准.

  • 人工材料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刘长建;冉峰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工程学和材料学基础研究的进展,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探索,许多新的人工材料和新工艺制成的人工血管、血管腔内支架和支架人工血管等,已在血管外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理想的血管内人工材料应具有以下标准:①物理性能稳定,长期使用无劳损;②化学特性呈惰性,无毒性;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④不会导致过敏反应,无致癌和致畸性;⑤制作、消毒、操作和保存方便,且价格便宜.

  • 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

    作者:周为民;周卫;邱结华;袁庆文;陈锋;熊吉信

    目的:总结复杂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的疗效和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31~82岁,平均55岁;主动脉夹层3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16例;其中5例合并髂动脉瘤.分别采用不同的腔内技术和/或杂交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即刻发生Ⅰ型内漏8例,2例在其近端加一Cuff后内漏消失,其他患者未作特殊处理.随访1~72个月,平均20.2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随访患者中无Ⅰ型内漏发生,发生Ⅱ型内漏2例,未行特殊处理,后自愈;无截瘫病例;1例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痰堵塞导致的窒息.结论: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 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主动脉瘤

    作者:周为民;高涌;余朝文;聂中林;宋涛;余立权;陈世远;李国平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在预防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0例、腹主动脉瘤8例和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其中1例腹主动脉瘤和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患者植入AUI支架后加行股股动脉转流及髂总动脉结扎术.[结果]本组病例腔内治疗均获得成功.8例腹主动脉瘤和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20例主动脉夹层的假腔立刻消失.1例主动脉夹层真腔狭小者先于远端真腔内植入一金属裸支架后再植入支架人工血管治愈:1例主动脉夹层支架人工血管植入后破口成功封堵,但支架远端将真假腔间内膜撕裂,支架远端骑跨于真假腔,无支架移位.1例右位主动脉弓并主动脉夹层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后破口及左锁骨下动脉均被封堵,无脑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术中发生Ⅰ型内漏4例,2例腹主动脉瘤近端各加用1 Cuff、2例主动脉夹层以低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5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1个月~36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除1例支架远端骑跨于真假腔者随访3个月时假腔内未见血栓形成,其他病例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瘤腔内血栓形成满意,无内漏发生.2例主动脉夹层伴假腔血栓形成者经随访3个月1例假腔完全消失,1例假腔重现而给予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而治愈.本组无截瘫及死亡病例.[结论]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能较好地预防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破裂,有着较好的近、中期效果.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短期内漏分析

    作者:黄佃;周敏;刘长建;乔彤;冉峰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a aneurysm,AAA)患者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短期内漏发生情况,分析内漏产生原因. 方法 2005年7月-2013年6月,采用EVAR治疗210 例AAA患者.男175例,女35例;年龄42~89岁,平均65.7岁.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证实为肾下型AAA患者.病程1周~2年,中位病程11.3周.动脉瘤大直径44~72mm,平均57.3 mm;锚定区长度均>1.5 cm.术后2个月常规行CTA复查,了解造影剂内漏情况;如有较明显内漏,于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CTA;如仍有明显内漏,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一步明确内漏性质及程度,必要时采用EVAR修复. 结果 术中31例患者(14.8%)支架人工血管发生内漏,其中Ⅰ型内漏11例(ⅠA型8例、ⅠB型3例),Ⅱ型内漏18例,Ⅲ型内漏2例(均为Ⅲ B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2个月复查12例(5.7%)残余动脉瘤腔内有明显造影剂内漏.术后6个月复查仍有10例(4.8%)存在明显内漏,其中8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Ⅰ型4例(ⅠA型3例、ⅠB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5例Ⅰ、Ⅲ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支架人工血管侧突,采用增加延伸移植物支架人工血管方式处理,2~4个月后再次复查CTA显示内漏均消失;Ⅱ型患者未作特殊处理,2个月后再次复查CTA显示内漏仍存在,但动脉瘤大直径无明显增大. 结论 支架人工血管侧突是AAA患者EVAR术后短期Ⅰ、Ⅲ型内漏产生的重要原因,可通过再次EVAR封堵内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