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作者:张海澄

    人的心脏就像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左右两个心室就是重要的卧室,左右两个心房相当于客厅,血液都要从客厅经过,才能进入卧室,然后心脏收缩时把血从卧室射出,右心室射血进入肺动脉进而在双肺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回流进入左心房;左心房的血进入左心室后,射血进入主动脉,供应心脏、大脑、全身各脏器和组织.左右心房与心室各司其职、完美配合,才保证了我们全身对血液的需求.

  • 骨折后休养过度引发肺栓塞

    作者:崔玉艳

    术后病人是肺栓塞的易发人群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科夏扬主任介绍,肺栓塞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变.手术患者,尤其是骨科、妇产科手术的患者,是易发生肺栓塞的人群.肺栓塞是手术后猝死的重要病因,而深静脉血栓又是形成肺拴塞的主要原因.当深静脉血栓脱落,栓子随着血流转移到别处,如果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会造成患者循环功能、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 乘飞机:预防肺栓塞的“小动作”

    作者:曹建春

    二十年前,大家对肺栓塞还比较陌生,现在,这个病却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肺栓塞是指血栓、气体、脂肪颗粒等进入肺动脉或其分支,堵塞肺动脉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障碍.在临床死亡原因中,肺栓塞占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

  • 致命性肺栓塞33例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李亚平;张英峰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E发病率高,临床易漏诊.未经治疗的PE病死率为30%,但经过充分治疗可降低至2%~8%,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为进一步提高PE的正确诊断率,降低漏诊率,我们分析了我院收治的致命性肺栓塞3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李继红;白志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的形成[ 2],而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又可加重肺心病的症状,此时机体D -二聚体明显增高,如何能更好地降低血浆D- 二聚体,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观察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取得明显的效果.

  •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李继红;白志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的形成[ 2],而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又可加重肺心病的症状,此时机体D -二聚体明显增高,如何能更好地降低血浆D- 二聚体,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观察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取得明显的效果.

  • 肺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刘鲜芳

    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但多数病例发现较晚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但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因癌肿与心脏、大血管及肺门结构粘连而放弃手术,为此介入治疗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我科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对放弃手术治疗的32例肺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肺癌 肺动脉 介入 护理
  • 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智能触发阈值的合理选择

    作者:李斌;刘义军;刘婷;刘静红

    目的研究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阈值条件下的CTA扫描效果,以期提高肺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 120例接受肺动脉CTA患者随机均分成Ⅰ、Ⅱ、Ⅲ、Ⅳ4组,分别以40、60、80、100HU作为监测阈值进行追踪触发扫描,比较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肺动脉与主动脉强化CT值差值的组间差异,同时比较不同监测阈值下等级图像差异.结果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肺动脉与主动脉强化CT值差值在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监测阈值下等级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01).40HU与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60HU与80、100HU有显著性差异(P<0.001);80、100HU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主肺动脉干为监测点,40HU监测触发阈值时肺动脉强化CT值大,可获得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 测量三血管切面肺动脉及主动脉内径诊断胎儿心脏大动脉异常

    作者:程志华;王义成;刘宏强;罗兵;张力维;杨贺;杨瑞敏;焦桂青

    目的 探讨三血管切面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主动脉(Aorta,AO)内径及二者比值(PA/AO)对胎儿心脏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孕妇569例和三血管切面PA或AO内径异常孕妇52例,在三血管切面上测量AO及PA内径,并计算PA/AO.结果 正常胎儿PA、AO内径与孕周呈正向关性;PA内径大于AO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O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二者比值固定在1.0~1.2之间.以PA/AO在1.0~1.2之间作为参考范围,异常组中三血管切面上PA、AO内径及二者比值存在异常的胎儿检出率为90.4%.结论 测量三血管切面肺动脉及主动脉内径可成为胎儿先心病筛查的一个重要指标.

  • 小剂量测试技术在肺动脉CTA中对比剂注射优化方案的研究

    作者:李鑫;张国栋;李剑

    目的:比较在相同对比剂用量下团注试验(test bolus)技术和团注造影剂跟踪(bolus tracking)技术在双源CT大螺距扫描肺动脉的图像质量。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bolus tracking进行触发扫描,B组应用test bolus确定延迟时间扫描。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测量值和辐射剂量。应用非参数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图像质量评分[A组和B组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35±0.63)和(1.2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8,P=0.001)。A组较B组肺动脉的强化CT值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而B组上腔静脉内残留的对比剂明显减少,其CT值较A组明显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不增加对比剂的情况下应用test bolus技术优化对比剂注射可获得好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

  • 大螺距扫描应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穆晶伟;钱萍艳;华妙强

    目的 评价第二代双源CT行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应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test bolus)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行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用大螺距(3.0)扫描应用test bolus技术;B组常规扫描应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bolus track),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80例肺动脉成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但A组肺动脉图像显示明显好于B组,并且辐射剂量小.结论 在CTPA中使用大螺距扫描及test bolus技术比用常规扫描及bolus track技术在低辐射条件下能获得更好的肺动脉成像质量.

  •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鞾

    目的 分析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肺栓塞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80 ml对比剂注射,试验组按照1 ml/kg体重行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比较两组CT成像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肺窗、纵隔窗评分以及背景噪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质量影响不明显,安全可靠.

  • 肺动脉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文涛;李惠

    螺旋CT三维重建是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靶血管对比剂浓度高峰期进行容积扫描,获得靶血管显著强化的容积资料,利用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二维、三维重建,立体显示血管解剖和病变,从而发现和诊断血管病变,为全面观察血管病变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分析了螺旋CT三维重建各种成像技术对肺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探讨其在肺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 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金玲;高立栋;赵颖

    目的 比较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第二代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对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期医院怀疑肺动脉栓塞并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选用大螺距(3.0)并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test bolus);对照组选用正常螺距(1.2)并应用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bolus track).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在使用等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比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能获得更好的肺动脉成像质量.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运用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进行CT肺动脉成像,既能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 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叶佳国

    目的 探讨经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接受CTPA检查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试验组经下肢右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对照组经上肢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扫描完成后将获取的数据传至后端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显示肺动脉.评价两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的CT值.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肺动脉主干、叶、段显示均良好,细小分支的显示也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试验组肺动脉栓塞6例,正常6例;对照组肺动脉栓塞5例,正常7例.两组图像显示无明显差异性,试验组与对照组肺A主干、右肺A、左肺ACT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PA检查中,采用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获取的图像可以达到经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样的图像效果,良好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各分支.

  • 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结核患者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作者:敖国昆;袁小东;全昌斌;渠海贤;马泽鹏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对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技术(dual-input lung perfusion CT,DI-CTP)检查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12例原因和部位不明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在DSA检查前进行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成像检查.记录各肺段CT灌注参数[包括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和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D],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DLCTP检出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找出诊断该瘘效能高的灌注参数和相应的诊断阈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12例共观察216个肺段,DSA检查阳性(有体-肺动脉瘘)肺段70个,阴性肺段146个;在PF、BF和PI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138、0.941,其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大(P<0.001),诊断效能高,诊断阈值为96.25,敏感度88.00%,特异度87.00%.结论 DI-CTP对肺结核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结核大咯血DSA栓塞治疗前有效的筛查手段.

  • 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形态及胶原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进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肺动脉形态学和肺动脉壁胶原变化两方面对近3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这些研究为终阐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长期家庭氧疗对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和血浆内皮素作用的研究

    作者:车洪柱;庞剑;王扬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对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和血浆的内皮素-1的作用.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并有肺动脉压和血浆内皮素-1增高的患者,分为氧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一年后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血浆内皮素和血浆粘度,Hct,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氧疗组用双侧鼻导管家庭氧疗,氧流量0.25-2.5L/min,每日吸氧时间至少15h.结果氧疗一年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氧疗组PVPEP/AT较治疗前下降(P<0.002),血浆内皮素-1、血浆粘度、Hct一年后均有明显变化(P<0.01-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确实降低肺动脉压力,内浆内皮素-1和血浆粘度,改善病人生命质量.

  • 3例美托洛尔的特殊不良反应

    作者:代尚艳;李复兴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汉族,44岁,于2007年3月12日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活动时气短加重,2年前患者因心悸、胸闷、一过性晕厥在昌吉中医院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对诊断及治疗用药情况不详,查体温36.5℃,心率120/min,血压130/90mmHg,精神尚可,意识清晰,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咽喉部无充血,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哮喘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弥漫性心尖波动,主动脉第二心音=肺动脉第二心音,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饱满无包块,肝脾触及不满意,肝静脉回流阳性,双下肢及踝关节水肿.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肺血管定量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淑琴;栾丽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肺血管定量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对肺血管定量指标以及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基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性别与mPAD、冠状位mPAD,年龄与RPAD、BMI与mPAD、以及吸烟量与冠状位mPAD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血管指标,与肺气肿、肺功能、症状以及急性加重频率有着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对患者采取CT检查,并对结果以及肺血管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可为患者的诊断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以及帮助,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1766 条记录 1/89 页 « 12345678...88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