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常规CT扫描诊断鼻窦病变的分析研究

    作者:郭全

    目的 通过对颅脑常规CT鼻窦病变患者的CT片进行回顾分析,探究颅脑常规CT在诊断患者鼻窦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进行过的颅脑常规CT扫描的CT片600例,并对照患者的病例情况,仔细分析CT显示鼻窦的情况以及对病变的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收集的CT偏重蝶窦和筛窦显示率达到100,额窦显示率98.6%,上颌窦显示率仅17.8% .其中鼻窦病变共138例,总阳性率23.0%,漏诊率达到65%,以炎症漏诊对多.结论 颅脑常规CT在鼻窦病变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汪四河

    目的 探讨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均进行常规CT和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比较两种设备检查骨关节损伤的准确率.结果 常规CT检查骨关节损伤的准确率为70.3%,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骨关节损伤准确率为93.8%,常规CT检查骨关节损伤的准确率明显低于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准确率(P<0.05).结论 临床检查骨关节损伤患者时,给予患者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有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尽早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多层螺旋CT应用于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李建军;宋延峰;杨凯;薛能;张振显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应用于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CT检查与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比两种方法的支气管扩张肺段结果.结果 8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共检出185个支气管扩张肺段,其中常规CT检查出60个,检出率为32.43%(60/185),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检出133个,检出率为71.89%(133/185).多层螺旋后处理重建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7 mm常规层厚重建检出135个,检出率为72.9 7%,选取0.625 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185个,检出率为100%,0.625 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率高于7 mm常规层厚重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应用于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特异性较高,可全面了解患者支气管扩张情况,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佳治疗时机,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CT和增强CT用于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实施价值分析

    作者:温见春

    目的 对通过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情况进行扫描,对其获得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6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CT平扫后实施增强CT扫描进行病情诊断,对照组患者单纯通过常规CT平扫来诊断病情,每组各有30例.将两组患者通过不同CT扫描方式对转移部位以及病灶进行诊断后获得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通过扫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极高(28/93.3%),对照组患者的转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17/5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49、5.1249、5.4876、5.3164、5.7942、10.5462,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诊断,得出的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宽以及种植灶长分别为(1.1±0.5)cm2,(3.2±1.0)cm,(3.7±0.8)cm;而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分别为:(2.8±1.7)cm2,(4.1±1.3)cm,(6.4±1.1)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34,6.2394,7.5249,P<0.05);两组患者经过扫描后,均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安全性,获得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以及应用.

  • 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丹丹

    目的:分析和比较多层螺旋 CT 和常规 CT 诊断颅底骨折,为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疑似颅底损伤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进行检测。结果:其中多层螺旋CT方法显示颅底骨折37例,检出率88.09%(37/42);常规CT方法显示颅底骨折23例,检出率54.76%(2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对于疾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常规CT与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对比

    作者:刘炫;张国明

    目的:对比常规C T与多层螺旋C 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例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对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及混合型的支气管扩张肺段检出数均明显比常规CT更多(P<0.05).多层螺旋C T重建层厚4.8~5.0m m下检出的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及混合型的支气管扩张肺段数均显著少于重建层厚1~2mm下检出的支气管扩张肺段数(P<0.05).结论:相比常规CT,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并且重建层厚越小,诊断效果越好.

  • 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特征分析

    作者:李前进

    目的:探讨 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特征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行CT检查诊断的的88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与常规CT扫描.对其病理结构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常规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64排螺旋CT的检测特征体现在支气管动脉(BA)直径检查上,其检测优势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 T在支气管动脉成像质量中具有显著检查优势,是一种更为安全、病变诊断率较高的诊断方式.值得借鉴.

  •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捷;连永伟;黄涌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展开研究,45例患者先接受常规CT检查并以此作为对照组,后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此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在检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以及有无转移诊断符合率上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高于常规CT,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可在实践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 X线、CT和3D-CT对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益峰;王仁成;朱凤华;赵平厚;李恒艳;张迪;朱宝林;郭其勇;于连祥

    目的分析外伤性髋关节脱位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并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10例合并的髋部骨折、13例关节内碎骨片被X线片漏诊;中心型髋关节脱位及水平位髋臼骨折各1例被常规CT遗漏;髋臼裂缝骨折及髋关节内碎骨片各2例被三维CT漏诊;三维CT误诊关节内碎骨片2例;且采用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不同.结论不管任何类型的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在行X线片检查得到初步诊断后均应即刻手法复位,之后在行X线片复查的基础上,必须进行二维CT(有条件者包括三维CT)检查,以确定髋关节脱位、髋部骨折复位程度或确定是否并发骨折及分型,以指导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 胸部能谱成像模式与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仿真体模研究

    作者:徐秋贞;邵海磊;吕燕;郭文文

    目的 通过仿真胸部体模研究胸部能谱CT不同方案成像模式与常规胸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及主观评分对比,获得佳能谱扫描参数.方法 对仿真胸部体模分别进行常规胸部CT扫描以及3种不同扫描方式的能谱CT成像.3种能谱模式为宝石能谱CT(GSI) Assist模式(方案A)、管电流平均值时的GSI模式(方案B)及管电流大值时的GSI模式(方案C).所有扫描方式分别在噪声指数(NI) =9和11时,螺距0.984∶1,依次扫描.记录辐射剂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ROIs)5个不同层面水平的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图像噪声值(SD)以评价图像质量.所有扫描序列由两位资深放射医师对肺窗肺纹理及分支5分制主观评分.结果 NI =9和11时,常规CT平扫与方案A、B、C的有效剂量(E)值分别为(8.0、8.5、6.2、10.4)和(5.3、5.1、4.3、6.2) mSv.NI =9时,常规胸部CT平扫与方案A、C的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6,P <0.05);NI=11时,方案A、B、C与常规胸部CT平扫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425,P<0.05);常规胸部CT扫描中,NI分别为9和11时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0,P<0.05);在相同能谱扫描模式中,NI不同,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相同扫描模式不同及扫描模式相同NI不同时,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能谱扫描模式与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能谱扫描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此外,选择合适的噪声指数在图像质量相仿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综合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能谱CT智能模式可以达到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双向平衡.

  • 16层螺旋CT肺部HRCT扫描技术探讨

    作者:王剑;王爱宁;沈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HRCT扫描技术,并与常规HRCT进行比较.方法:美国GE公司产的16层螺旋CT机与GE Sytec-3000CT机分别进行HRCT扫描,16层CT共扫描42例,常规则CT扫描35例,经4位有经验医师与技师就图像噪声,呼吸的及心搏伪影,大气管与血管、纵隔结构及肺小叶显示的满意度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6层螺旋CT与常规CT的HRCT扫描图像在显示大气管与血管、纵隔结构及肺小叶的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别,而噪声与呼吸及心搏伪影常规CT较16层螺旋CT为多,同时采用16层CT扫描图像的噪声和呼吸及心搏伪影明显降低;射线剂量也明显减低.结论:16层螺旋CT的优势在于不仅是提高了肺部HRCT的扫描速度.还明显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任小芳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临床诊断为脑部局灶性缺血的患者,在发病24 h内于我院行CT、MRI和MRA检查,将CT、MRI、MR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例患者在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中未发现任何新的脑梗死灶,CT脑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局部血流低灌注有52例,其中Ⅰ1期15例、Ⅰ2期26例、Ⅱ2期11例;MRI发现新发缺血灶34例;MRA发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结论:脑梗死前期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常规CT平扫和增强、MRI对此敏感性较低.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脑梗死发作超早期敏感发现脑组织局部血流的灌注变化,并且可以对低灌注血流的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进行分期,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姜秀丽;孙淑艳;唐广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检测的50例疑似颅底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检出率90.0%(45/50);常规CT检出率56.0%(28/50),(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临床检出率良好。

  • 等渗液口服灌注小肠低张下多排CT双对比成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坤江;王伟;屈媛;张雪锋;王忠霞;慈连富;李国良;陈凤英

    探寻多排CT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21例行双对比检查分析。结论:故等渗口服灌注小肠低张下多排CT双对比检查技术在小肠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漏诊7例分析

    作者:周军;杨万才;成麒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漏诊7例,提高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7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1岁;7例全部在外院行常规CT平扫后10 d在本院行薄层螺旋CT平扫.结果:7例在外院行常规CT平扫无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10天内在本院行薄层螺旋CT平扫均发现有1处~3处颅底骨质破坏.结论:薄层螺旋CT扫描是发现早期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有效补充.

  • 高分辨率CT诊断支气管扩张

    作者:邵跃兵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支气管慢性化脓性疾病,以往诊断多依靠临床、X线胸部平片和支气管碘油造影.由于X线胸部平片检查对支气管扩张无特异性,而支气管造影阳性率仅60%,对于症状轻微、不拟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或估计病变严重、尤其双侧性的病例,以及心肺功能不全者,均不宜做支气管造影.自CT问世以来,被认为是诊断本病金标准的支气管造影已大部分被CT、尤其高分辨率CT(HRCT)所取代.常规CT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和呼吸运动的影响,诊断的敏感性不高,HRCT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本文收集了自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HRCT扫描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86例病例资料,做一回顾和分析.

  • 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在支气管扩张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崇明;李海斌;尹小劼;刘乃寅

    笔者对50例临床有反复咳嗽,咯脓痰,咯血,疑有支气管扩张病人的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以下简称HR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HR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CT,50例病例中高分辨扫描显示无支气管扩张者6例,柱状扩张者12例,囊状扩张者21例,混合型11例,同时对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讨论.

  • 颅底骨折的HRCT诊断价值

    作者:杨学伶;李长启;郝进家

    目的: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颅底骨折症状的60例患者分别进行HRCT和常规CT扫描并就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47例,常规CT扫描显示骨折线32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大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关键词: 颅底骨折 HRCT 常规CT
  • 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丽梅;王怀兵;吕瑾姝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显示颅底骨折的能力,探讨能够有效诊断颅底骨折的影像学方法.方法 对38例颅脑外伤后怀疑颅底骨折的伤者分别进行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将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结果 常规CT显示出18例骨折,多层螺旋CT则显示出34例骨折,多层螺旋CT显示颅底骨折的能力显著高于常规CT.在显示颅前窝和颅中窝骨折方面,多层螺旋CT也明显优于常规CT.结论 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相比,在颅底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多层螺旋CT在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东湖

    目的:研究对比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62例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患者,同时予以62例患者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为观察组,常规CT扫描诊断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扫描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扫描后,观察组患者中显示骨折人数(55例)明显高于参照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显示出现颅前窝骨折30例,颅中窝骨折20例,颅后窝骨折5例,参照组患者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分别为15、8、2例。结论:在诊断颅底骨折上,多层螺旋CT扫描比常规CT扫描的影像学诊断更为明显,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大力推广应用意义。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