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作者:梅敏;向鹏;樊天禹;黄云峰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试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察B组,各20例.给予A组患者血管内栓塞术,B组患者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试验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以不同方式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接近;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方式治疗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临床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这两种方式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必要时可将其结合使用.

  •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作者:殷万春;彭立基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50例,分成手术治疗组(G1,14例)、介入治疗组(G2,20例)以及联合治疗组(G3,16例)3组,分别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GOS,以及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结果50例患者110个动脉瘤均进行手术成功处理,按照手术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以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GOS评分分析3组,按照恢复良好与轻残中残之和比较,结果为:χ2=0.21 P=0.90;χ2=0.11,P=0.95,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费用3组之间的对比为:G1和G2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t=-29.81,P=0.00;G1和G3平均住院费用比较,t=-44.69,P=0.00;G2和G3平均住院费用比较,t=16.89,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及时采取合适、经济的手术方式是取得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开颅手术平均治疗费用较低。

  • 支气管咯血行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

    作者:刘治兰;张秀芳;陈西茹

    肺动脉畸形可引起肺支气管动脉变粗、迂曲,终致反复咯血系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以往手术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兴起,血管内栓塞治疗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2例行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0岁、58岁.均患间断性咯血30余年,其中1例于1974年做过"左下肺叶切除术"后仍有间断性咯血.因常合并肺部感染,多次住院治疗,配合体位引流长达30余年.2例均属咯血加重来我科住院治疗,经抗感染止血后即联系行肺血管内栓塞治疗.2栓塞方法患者仰卧位于导管床,常规双侧腹股区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局麻穿刺点,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成功后,6FCOOK导管于主动脉仔细探触侧壁,分别发现有肺支气管动脉有变粗且扭曲.肺动脉显影后,向其内注入明胶海绵沫及明胶海绵条,栓塞该动脉后,透视见该动脉血流减慢,退出导管后加压止血15分钟.

  • 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比较

    作者:谭海斌;黄光富;张天;刘进平;李自力;王振宇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13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是否破裂、治疗间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术前ONP程度及术后12个月的ONP恢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ONP恢复程度的因素.结果 176例PcomAA瘤患者中,终ONP完全恢复137例(77.8%),部分恢复25例(14.2%),无恢复14例(8.0%).(1)手术夹闭组132例中,有SAH 73例,无SAH 59例,终ONP完全恢复123例(93.2%),部分恢复7例(5.3%),无恢复2例(1.5%);血管内栓塞组44例中,有SAH 26例,无SAH 18例,终ONP完全恢复14例(31.8%),部分恢复18例(40.9%),无恢复12例(27.3%).(2)对ONP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是ONP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368,95%CI:7.556~ 47.603,P<0.01).结论与血管内栓塞比较,手术夹闭使 PcomAA导致的ONP恢复疗效更加显著.

  • 颅内动脉瘤应选用显微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栓塞术?

    作者:刘承基

    自从1938年Walter Dandy首次经开颅用银夹成功地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以来,该术式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标准方法.以后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以及动脉瘤夹、麻醉、手术中监护和手术后护理的改进,使动脉瘤夹闭术达到完美水平,以致至今仍被誉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但是自从1991年发明经皮动脉腔内Guglielmi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ble coil,GDC)栓塞动脉瘤以来,显微手术夹闭瘤颈这一经典技术受到了挑战.GDC技术在1995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临床应用,至2002年8月,全世界应用GDC治疗动脉瘤的例数已达到10万例[2].初,GDC栓塞术只用于手术风险大的患者,例如》65岁的老年患者,出血后病情危重者,位于后循环或海绵窦内的动脉瘤以及有严重血管痉挛的患者.随着设备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GDC栓塞术已普遍应用于传统用外科夹闭术治疗的病例,以致有人认为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将取代瘤颈夹闭术[3].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波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6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优良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15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杨小芳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及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15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精心护理,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11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 通过对每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的精心观察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护理

    作者:任香蕊;范宏伟

    目的 撂讨3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方法 每例患者术后均观察基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有无头疼、呕吐、失语、穿刺部位、足背动脉波动、肢体活动等指标.结果 30例患者发现1例脑积水,1例脑血管痉挛.结论 通过对每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的精心观察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作者:邓其峻;谭家驹;钟伟建;王辉;赵庆顺;骆秀梅;李铁林

    目的 总结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神经介入中心2005年5月-2006年12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患者资料.按Hunt-Hess分级分组:Hunt-Hess Ⅰ~Ⅱ级为A组,Hunt-HessⅢ~Ⅳ级为B组.再按治疗时间分组:发病后3 h内手术为超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后手术为晚期组.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初步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瘸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7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1a,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5分39例,4分10例,3分12例,2分4例,1分13例.结论 起早期、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适宜的治疗时机,可扩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抢救范围.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防治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秦忠宗;祝刚;罗洪海;李雪松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防治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行血管内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n=27)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 n=28)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和迟发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根据GOS分级,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可以明显降低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迟发脑梗死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作者:郑丽娜;刘丽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治疗aSAH的外科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颅夹闭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根据动脉瘤瘤体形状、直径、位置及瘤颈大小等因素选择具体术式,但临床具体选择尚有争议.本综述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目前关于aSAH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进行综合性阐述.

  • 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康复期并发颅内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苏红;鲜继淑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血管内栓塞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血管内栓塞术具有微创性、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1],已被广大动脉瘤患者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介入微创手术虽然相对开颅手术较安全,但疾病的复杂性、手术的操作、抗凝剂的大剂量使用、患者自身等因素也可导致介入术中及术后出现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2-4],在不考虑动脉瘤破裂诱因的情况下,介入栓塞术后,年平均破裂再出血的概率为0.9%,但少有报道动脉瘤栓塞术后康复期发生非动脉瘤部位出血的文献。我科曾出现2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1周多后均出现了其他部位的颅内出血,经积极抢救治疗与护理,1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闫喜功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某院2015-01-2016-12收治脑动脉瘤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60例)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6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1.7%,对照组良好率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3.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1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

  • 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邹亮;王伟;李双

    目的 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观察组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个月SF-36量表评分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均可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预后,但与动脉瘤颈夹闭术相比,血管内栓塞术可更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颅内动脉瘤病人血管内栓塞术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肖艳林;蒋和娣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动脉异常改变产生的脑动脉瘤样突起,多呈囊状,少数呈梭状或蛇状盘曲,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主要见于成年人(30岁~60岁),青年人较少[1];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由于创伤小、成功率高和恢复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临床.我科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2例,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病人目标血压控制的护理干预

    作者:徐云;常莉;丁涟沭;郭正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病人目标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对65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镇静镇痛、血压监测、降压药调整、饮食护理等,记录术后48 h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65例病人中有62例病人血压控制正常,脑梗死2例,脑干出血1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人术后血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孟蕾蕾

    针对颅内动脉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手术难度大,操作范围小,有多组颅神经在其周围,阻碍显露和操作.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VA-PIC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小脑后下动脉(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梭形动脉瘤在形态上表现为宽颈或无颈动脉瘤,难以夹闭甚至无法夹闭.

  • 循证护理在预防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于靖

    目的:探讨接受血管栓塞术急诊治疗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急诊治疗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78例,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33.33%( 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评分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主动夹层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假性动脉瘤破裂鼻腔大出血患者一例的护理

    作者:高义双;于群英;王敬如;吕桂玲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较少见,可并发致命性大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治疗头颈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方法[1].我院于2011年1月20日为一例外伤性左侧上颌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致鼻腔大出血患者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栓塞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2 d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效果比较

    作者:张扬;顾大群;晁迎九;高歌;陈昱;余舰;魏建军;牛朝诗;傅先明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动脉瘤破裂后72 h内接受血管内栓塞术,B组动脉瘤破裂后72 h内接受开颅夹闭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95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其中A组52例,B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显示A组患者中48例(92.3%)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B组患者中38例(88.4%)预后良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DSA复查显示A组动脉瘤复发率较B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P=0.354,OR 2.431,95%CI0.371~15.927).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术式并尽早治疗.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