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5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宪巍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患者佳矫正视力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现在降低,并且在术后1个月时达到稳定.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有效手段,但长期结果许进一步观察,并且未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对照研究.

  • 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现状

    作者:卢海;陈惠茹

    近年来,随着黄斑裂孔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后的闭合率约达90%以上,视功能亦有相应的改善.黄斑裂孔手术中,生物辅助剂和内界膜剥离等技术不断被采用.但这些技术本身对于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及对术后视功能的影响,不同文献报道中尚有争议.本文对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的现状、视功能预后、采用的主要技术及其存在的分歧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 玻璃体切除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三、四期黄班裂孔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文伟

  • 外伤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作者:底煜;陈晓隆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外伤性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只眼)外伤性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黄斑区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变化.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80.00%,术后视力提高者占83.3%.术后mfERG显示N1波2~4环的反应密度及P1波2~5环的反应密度均高于术前,N1波潜伏期在4环、P1波潜伏期在3~5环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佳,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改善视功能.

  • 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一龙;孙琪;王毅;马进;李勤杰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23眼,其中13眼行玻璃体切除,10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所有术眼均填充C<,3>F<,8>气体,术后随访观察黄斑孔封闭、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和视力变化.随访8~46个月,平均21.7个月.结果 内界膜剥离组术后视网膜复位9/10(90.00%),内界膜保留组视网膜复位7/13(53.85%),两组中视网膜复位的患眼视力改善无显著差异.结论 内界膜剥除可以解除视网膜前膜的切线牵引力而提高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

  •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

    作者:王震;徐蔚;朱茜;牛耘丽;李厚硕;曲申;刘思维;荣翱

    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和全氟丙烷(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方法 25例(28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23G玻璃体切除和C3F8填充术,分为A组13例(15只眼)剥离内界膜组,B组12例(13只眼)未剥离内界膜组.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 术后1、3、6个月两组BCVA均较术前提高(A组t=-6.167,-10.724,-9.510,B组t=-7.426,-7.754,-9.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两组间BCVA比较(t=0.239,P=0.813:t=-0.408,P=0.686;t=-759,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术后1、3、6个月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间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A组下降较B组明显,(t=-2.998,P=0.006,t=-3.8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A组1眼术后1个月发现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剥离内界膜全氟丙烷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都是安全、有效的,剥离内界膜有助于劈裂的复位,同时也增加了黄斑孔风险.

  • 应用25G系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孔

    作者:赵艳霞;鞠家君;刘杰

    目的 探讨应用25G系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0例(10眼)特发性黄斑孔行25G系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眼内充填C3F8.术后观察视力,并进行OCT检查了解黄斑孔封闭情况.结果 10例(10眼)黄斑孔均闭合.随访1~6个月,2眼视力未提高,8眼视力提高1~3行,10眼均未见复发.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孔是有效的;25GTSV应用于黄斑孔的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曲安奈德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邢怡桥;杜磊;陈长征;赵晓辉;艾明;杨安怀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目的是封闭裂孔,提高患者视力.尽管尚存争议,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对视网膜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的剥离提高了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及患者预后视力.但自从Morris等[1]于1994年开始将ILM剥离技术应用于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以来,完整﹑彻底地对其进行剥除一直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操作技术,困难主要在于ILM不易于分辨,边缘不易看清,易于损伤视网膜其他组织,剥离范围也不容易确定.

  • 视网膜脱离30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常虹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对3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30眼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提高率100%。结论应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择,发现裂孔,光凝或冷冻封闭裂孔及解除玻璃体的牵引,使裂孔部位紧贴脉络膜的巩膜压陷或环扎术。向玻璃体注入膨胀气体或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前膜及脱离的视网膜后膜等术式。

  • 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王升;陈小瑾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5例15只眼,对患者手术前、术后视力、黄斑裂孔地愈合情况进行检查随访.结果 本组15例15只眼均成功的剥离内界膜,随访6个月.黄斑裂孔完全愈合13只眼,2例裂孔直径缩小,裂孔封闭的成功率86.66%,视力提高率89.3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能有效的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提高视力.

  • 糖尿病黄斑弥漫性水肿的手术治疗

    作者:何建忠;吴国基;方旭林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16例(17只眼).9例(10只眼)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手术,7例(7只眼)行25G玻璃体手术.其中曲安奈得染色7只眼,膜盼蓝染色6只眼;0.25%吲哚青绿染色4只眼,所有病例行内界膜剥离.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5月.结果 手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1只眼(占68.8%),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5只眼(占83.3%).结论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

  •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玲;王育良;金青子

    目的 观察亮蓝(BB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Ⅲ、Ⅳ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的37例(3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黄斑裂孔Ⅰ型闭合眼分为A组,黄斑裂孔Ⅱ型闭合眼分为B组,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90D前置镜眼底检查、B型超声、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手术后随访6~16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后视力、裂孔闭合形式以及黄斑裂孔直径、厚度对术眼愈后的影响.结果 37例(37只限)特发性黄斑裂孔均闭合,占100%,其中Ⅰ型闭合29只眼(A组),占78.4%,Ⅱ型闭合8只眼(B组),占21.6%,A、B两组手术后的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术后视力较B组好(P<0.05).A组患眼手术前的黄斑裂孔直径小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眼手术前的黄斑裂孔厚度小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亮蓝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黄斑裂孔的直径和厚度是黄斑裂孔愈合的影响因素.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作者:樊冬生;李红霞

    目的 对比分析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共32例(32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组,对照组即单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组,每组16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剥离适当范围视网膜前膜内界膜,对照组不剥离内界膜,两组均气液交换吸出视网膜下液,填充C3F8或硅油,随访2-24月,观察视网膜复位,裂孔解剖闭合,视力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视网膜均复位,复位率:81.2%,对照组:9例视网膜复位,裂孔闭合,复位率5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较好的改善术后视力.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注入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斌;孔宁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注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并行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注入术的43例4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均行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术前测量黄斑裂孔小直径、裂孔大基底直径、裂孔高度,并计算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及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等参数.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患眼术后BCVA、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分析该术式下影响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43例43眼中黄斑裂孔闭合者37眼(86.05%),其中完全闭合29眼,暴露性闭合8眼,未闭合6眼 手术前患眼BCVA为(1.15±0.35) logMAR,术后为(1.04±0.40)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97,P =0.003) 术前黄斑裂孔小直径、大基底直径与术后BCVA (logMAR)呈正相关,THI及MHI与术后BCVA(logMAR)呈负相关(均为P<0.05).术后BCVA与术前黄斑裂孔高度无相关性(P =0.339).当THI> 1.0或MHI >0.5时,黄斑裂孔闭合率(包括完全闭合和暴露性闭合)为100%,当THI >0.5或MHI >0.3时,黄斑裂孔闭合率(包括完全闭合和暴露性闭合)分别为94.74%和97.14%.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注入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疗效较好,THI、MHI是影响黄斑裂孔闭合的重要指标.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

    作者:万文萃;张向东;李晓丹;张楠楠;金学民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术中采用C3F8气体填充玻璃体,嘱患者俯卧位7~14d,术后随访6~ 14个月,OCT观察黄斑裂孔情况,并记录患者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至随访期末,24眼中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7眼(70.83%).术后1个月内22眼(91.67%)黄斑裂孔经OCT证实完全闭合,且随访期内未见复发;另2眼黄斑裂孔术后6个月始终未闭合,其中1眼为术前合并有玻璃体积血及黄斑裂孔周围脉络膜挫伤者,1眼为爆炸伤后2 a才要求手术者.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能够有效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并提高患者的佳矫正视力.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梅立新;郎平;刘银萍;吴昌凡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7例17眼,对患者术前术后视功能、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及手术主要并发症等进行检查和随访.结果 本组17眼均成功剥离内界膜.随访5~24个月,其中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4眼裂孔直径缩小,裂孔封闭成功率为76.47%;17眼中14眼视力提高,视力提高率为82.35%;视物变形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毛细血管性出血、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及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可有效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提高视功能.

  • 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陈晓;金中秋;洪玲;陈云辉

    目的 评价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裂孔区注射透明质酸钠、吲哚菁绿染色、液-气交换、内界膜剥离、再次气-液交换、14%C3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 16眼中,13眼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3眼裂孔未闭,其中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下降1眼.结论 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能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

  • 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金波;金学民;朱海燕;周朋义;曾宪果

    背景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安全、彻底地剥离内界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IMH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研究设计.收集IMH患者23例25眼进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核心部玻璃体切割之后,后极部注射曲安奈德约0.1 ml.气液交换后保留约1/4的灌注液,将质量分数0.5%吲哚青绿0.2~0.5 ml于灌注液面下滴于黄斑裂孔处.术中观察内界膜染色效果,术后观察术眼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25眼玻璃体后皮质及内界膜染色效果好,残余玻璃体及后皮质切除干净,内界膜剥离过程中瓣膜和边缘清晰可见.随访3~8个月,一次性手术裂孔完全闭合率为88.0%(22/25),部分闭合型占12.0% (3/25).术后2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为0.07~0.60,84.0%的患眼视物变形、眼前暗影明显减少或消失,52.0%的患眼视力提高. 结论 曲安奈德、吲哚青绿双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IMH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丽英;李兵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36例(36只眼)黄斑部疾病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2周,1、3个月视网膜复位、视力、黄斑水肿消退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 2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8例黄斑裂孔患者中16例黄斑裂孔闭合,2例黄斑裂孔缩小;12例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0例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证实.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者的视物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 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锋

    观察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26例(26只眼)黄斑前膜行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术中根据病情注入惰性气体,术后观察视力. 22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5眼合并视物变形者中9眼视物变形消失,6眼视物变形减轻.术后3个月行OCT检查,黄斑区前膜消失. 通过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术中根据病情注入惰性气体,能够有效剥离黄斑区前膜,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明确改善患者视物变形情况,手术效果良好.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