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分子肝素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建伟;王淑娜;邓爱军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39例(147只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组,86例(90只眼);B组为术中未应用低分子肝素组,53例(57只眼).比较两组术中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及治疗稳定后的视力情况.结果 发生医源性裂孔者A组7只眼(7.78%),B组12眼(21.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1).术后发生玻璃体再出血者A组13只眼(14.44%),B组9只眼(15.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82).治疗稳定后视力0,3及以上者,A组51只眼(56.67%),B组17只眼(29.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P=0.00).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并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 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焦健;苏玉涛;李滢

    目的:观察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方法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2例32眼,应用改良巩膜缩短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9个月,32眼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结论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再脱离的主要原因分析

    作者:周怀胜;马海智;梁婉玲;黄慧君;晏世刚

    目的 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4年1月~ 2016年12月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2014年1月~ 2016年12月间53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53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次手术前视网膜裂孔大小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对裂孔位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次手术前的PVR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次手术前裂孔大小的构成比存在统计学意义(Z=-2.109,P=0.035).第2次手术<1PD的小裂孔明显增多.两次手术前裂孔的位置存在显著性差别(x2=13.523,P=0.001).第2次手术中下方视网膜裂孔的病例数增多.第2次手术前PVR程度较第1次严重(Z=-4.354,P<0.01).结论 新裂孔形成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新裂孔的形成以小裂孔及下方裂孔为多见.

  • 1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何彩云;杨勇;杨丽娜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严重致盲眼病,其发生率为0.01%~0.30%,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我院自2005年9月至今共收治12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采用巩膜外垫压联合放液术11倒,玻璃体腔内充气术1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1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单纯玻璃体手术治疗非增殖型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恬;张少冲;刘杏;李松峰;冷云霞

    目的由解剖和视功能疗效评价无扣带玻璃体手术治疗较复杂的非增殖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及其优势.方法选择无明显PVR裂孔性视网膜脱离63例63眼,针对大小、形态、分布等较复杂的撕裂孔,行玻璃体切割、巩膜外冷凝及眼内气体充填,均无外加压.随访11~25个月,以视力、眼底彩照及术后OCT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确诊赤道前后裂孔108个,其中术中发现25个.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95.2%(60/63),终达100%.无术后PVR发生.术后佳矫正视力62例不同程度提高,79.4%达0.4以上,且恢复快.OCT检查术后3个月黄斑区形态,仅37.7%(20/53)有隐匿的结构异常,其中黄斑前膜对视力有轻度影响(p=0.020).白内障发生率23.8%(15/63)且与年龄正相关(p=0.024).结论在技术条件允许时,首选无扣带玻璃体手术治疗非增殖型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的程度及速度,并减少并发症.

  • 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玲;熊宁;胡泳霞

    目的:探讨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3眼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术中11眼联合全氟萘烷注入,12眼予以巩膜环扎术,1眼行视网膜切开,17眼联合硅油注入,6眼联合C3F8注入.随访6个月~22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21例23眼术中均检出视网膜裂孔.术后19例2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91.3%);视力提高20眼,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选术式为玻璃体手术,术中仔细查找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 围手术期裂孔不明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作者:宋正宇;王方;严正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裂孔不明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47例47眼围手术期裂孔不明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采用巩膜复位手术15眼,玻璃体手术19眼,玻璃体联合晶状体手术13眼.随访6~36个月,平均(14.5±5.5)个月.结果在47眼中,一次手术成功率为68.1%,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40眼(85.1%),视力提高33眼,不变10眼,下降4眼.结论治疗围手术期裂孔不明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根据患眼的情况及时决定治疗方案,以达到大限度的视网膜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

  • 未找到明确裂孔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选择

    作者:何晓璐;卢宁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找不到裂孔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的屈光间质较透明,瞳孔能散大、PVRC3级以下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术前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54例54眼中,33例行巩膜扣带术,第一次手术解剖复位率有84.8%(29/33眼),21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第一次手术解剖复位率有90.5%(19/21只眼),两组第一次手术解剖复位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437).在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两组术前术后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392).术后随访(3~27)月,平均8.5月,巩膜扣带术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结论 对未找到明确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尽可能用损伤小、操作简单的巩膜扣带术来获得大成功机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裂孔
  • 周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8例裂孔位置分析

    作者:顾永昊;柯根杰;王林;顾起宏;周恩亮

    目的 分析78例周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裂孔分布和位置情况.方法 周边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8例(78只眼)行巩膜扣带术,术中测量记录裂孔位置、裂孔后缘至角巩膜缘距离、形态、大小、与变性带关系、与斜肌关系等.结果 78只眼共查见裂孔113个,分布于颞上方裂孔多占63.72%,马蹄形裂孔64个(54.64%),圆孔49个(43.36%),34.62%患眼有超过一个裂孔,裂孔距角巩膜缘7.5~17 mm,平均12.60 mm,裂孔与眼轴之间显著相关(F =4.035,P=0.047),裂孔位于变性带两端32只眼(41.02%),49.56%的裂孔位于斜肌止端约1个钟点范围内.结论 周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轴越长,裂孔后缘距离角巩膜缘就越远,裂孔好发位置为颞上和颞下象限.这些分布与位置特点对检查及手术中裂孔的寻找定位和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 102例105只眼黄斑裂孔的激光治疗

    作者:景明

    目的:了解氩激光治疗黄斑孔对患者中心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德国欧波同组合激光机的氩绿激光(波长为514.5 nm,光斑为50~100 μm,光斑反应控制在Ⅰ级)对105只眼黄斑孔(其中62只眼只有浅脱离晕的黄斑干孔,43只眼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孔未封闭)进行治疗.结果:105只眼通过氩激光的治疗,黄斑孔全部封闭.治疗前后患者的远视力对比经2×K χ2检验相差十分显著(P<0.01),即氩激光治疗后患者的远视力要好于治疗前.结论:用氩激光治疗黄斑孔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关键词: 氩激光 黄斑 裂孔
  • 非增生型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单纯玻璃体手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孙玉兰;李玉涛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纯玻璃体手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92例(92只眼)不伴有增生的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观察其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术前视力、屈光状态、病程、年龄、性别、黄斑脱离与否、气体选择等7项因素的关系.结果 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3个月为8.7%,12个月为13%,黄斑前膜的发生在3个月和12个月时与术前病程、年龄、黄斑脱离与否有关.结论 不伴有增生的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首次采用玻璃体手术,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并不低于传统巩膜扣带手术,黄斑前膜的形成与术前年龄、病程和黄斑脱离与否关系密切.

  • 首选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珺;李光辉

    目的 回顾总结首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6例(26只眼)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均位于上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1级或以下.均采用标准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巩膜外冷凝裂孔,眼内注入C3F8填充,均无外加压.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记录视网膜复位情况、末次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复位率100%),末次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0.2~0.3者9只眼(34.6%),0.3~1.0者17只眼(65.4%),视网膜裂孔冷凝不足8只眼(30.8%),补充激光光凝,1只眼(3.8%)术后1个月出现后囊下型白内障,12只眼(46.2%)一过性高眼压,经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1周后眼压正常,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 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对于上方裂孔的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作为首选方式.

  • 原裂孔低位引流法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皙;张喜梅;蔡文泉;李佩娟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原裂孔低位引流方法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9例(49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视网膜裂孔情况及手术方法.结果有31只眼气液交换完全排出视网膜下液,放液孔多选择上方象限大于1PD的马蹄孔,C3F8气体填充平均0.52ml.18只眼视网膜下液有残留,放液孔多为小于1PD的圆孔,C3F8气体填充平均0.81ml.结论原裂孔低位引流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适用于利用周边部裂孔内放液的玻璃体手术.

  •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未查到裂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夏欣;许迅;黄璐璐;张皙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找不到裂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7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术前未找到明确裂孔的原因、处理及随访结果.结果67只眼中,22只眼经努力术中查到裂孔,其中21例视网膜完全复位,其手术解剖复位率为95.65%;67只眼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有显著差异(x2=26.09,P<0.001),0.12或以上者达22只眼(占32.84%),手术解剖复位率达88.06%;随访3~9月,平均6.3月,57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占85.07%),9只眼次全复位,1只眼失败,视力除未成功者外,其余均有所提高,与术前视力比较有显著差异(x2=20.79,P<0.001),达0.12以上者25只眼(占37.31%),0.4以上者5只眼.结论术前详查裂孔,全面分析找不到裂孔的原因及术中进一步寻找裂孔是治疗此类患者的首要前提,掌握正确的手术方式则是成功的另一关键.

  • 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体位护理的体会

    作者:陈月仙

    视网膜脱离是指因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1].常需采取手术方法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而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将对促进视网膜的复位及视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节段性垫压术后再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

    作者:朱海容

    随着节段性垫压术与玻璃体切割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节段性垫压手术首次成功率已达90%以上[1],但仍有部分病例需再手术.笔者对经手治疗的3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节段性垫压术后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诊疗水平.

  • 体位护理在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蓓;崔凌亚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在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2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体位护理.采用VAS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肉酸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分别为(3. 91 ± 0. 62)、(1. 25 ± 0. 37)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 5%(14/16)、100. 0%(16/1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手术前后给予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应的体位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舒适感,改善护患关系.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作者:孙京华;杨红;薛蔚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关键词: 裂孔 网脱
  • 非脏器型膈疝液疝囊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葛青松;曹和涛

    [目的]探讨非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已证实的膈疝254例,观察非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的形态特征、与腹水关系,并与脏器型膈疝比较,统计学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254例膈疝中非脏器型73例、脏器型181例;73例非脏器型膈疝中16例(21.92%)伴液疝囊(食管裂孔疝7例、腔静脉裂孔疝5例、胸肋三角疝3例、腰肋三角疝1例),其中14例伴腹腔积液;多方位成像影像以类圆形、水滴状和半月形为主,腔静脉裂孔疝脂肪环绕积液外周,其他则相反.脏器型膈疝181例中7例(3.87%)伴液疝囊(与非脏器型比较,X2=26.52,P<0.01),7例液疝囊均无规则形状且均有腹腔积液.[结论]非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具一定规则形状,负压吸引腹水易进难出或疝口卡压囊内毛细血管漏出是主要形成机制.

    关键词: 裂孔 横膈 MSCT MRI
  • 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柳苹;何剑峰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技术及效果.方法:应用氩激光对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裂孔92例92只眼进行光凝封孔治疗.结果:术后观察2年以上,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封闭,成功率达100%,视力维持不变,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激光光凝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确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干性视网膜裂孔的理想方法.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