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节段性外垫压与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炳乾;姜海涛;丁亚梅;熊杰;张自平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与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58例(58眼)上方局限性RRD患者分别行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及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两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并发症、并对术后视力、视网膜增殖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结果:节段性外垫压组27眼,一次视网膜复位25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5%;注气组21眼,一次视网膜复位17眼,手术成功率为80.9%.节段性外垫压组和注气组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率及术后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二组的手术前后散光度比较,外垫压组术后散光较注气组大(P <0.0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和节段性外垫压治疗早期RRD一次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别,但术后散光度比较,充气组更小,手术并发症少,再次手术不影响预后.可以作为部分RRD的首选治疗.

  • 2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裂孔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的 影响因素

    作者:马海智;曾山;林叶;罗书科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裂孔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裂孔大小、数目及象限分布、术前视力、术前黄斑在位、住院费用等因素.分析手术方式选择可能的影响因素及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242例患者中,以马蹄形裂孔及萎缩孔为主(197/242),术前未发现裂孔8例.131例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111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前视力、术前黄斑在位、住院费用相关(P<0.05).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除术的一次手术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玻璃体切除术比较,巩膜扣带术出血发生率更高,白内障加重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巩膜扣带术更值得临床推广.

  • 7种情况,警惕视网膜脱离

    作者:江睿;孙中萃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临床上将视网膜脱离分为三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其中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见.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多继发于眼部或全身疾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情严重,需尽早手术.虽经及时且全力的救治,许多患者仍然遗留终身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预防先于治疗且更重于治疗.

  • 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张晓梅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玻璃体切割术的发展,其手术过程、效果均有较大的改进.但由于玻璃体切割术对仪器、术者的要求较高,视力恢复程度亦不能肯定,目前尚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术.由于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多、时间长、术中需要的器械、材料较多,因此,顺利完成手术就需要手术者、护士和患者三者的密切配合.现将我院1997年4月至今对161例该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单纯巩膜外垫压联合前房穿刺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志强

    目的:探讨单纯巩膜外垫压联合前房穿刺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裂孔定位并对裂孔及变性区做适度冷凝,巩膜外垫压同时行前房穿刺术,以便降低眼压形成良好压嵴和保护视功能,术毕检查压嵴满意、裂孔在压嵴上、眼压Tn~T-1.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中24例Ⅰ期视网膜复位,3例联合注气及激光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1次手术成功率89%,终复位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视力均提高,其中≥0.3.19眼.结论:单纯巩膜外垫压联合前房穿刺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特别是早期、浅脱离、单孔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简单安全,术后视功能恢复好.

  • 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黄馨;杨敏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给视力造成极大损害,手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009~2010年完成外路手术1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联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作者:杨来庆;张沧霞;谢立科;郝晓凤;明静;孙会兰;李晓宇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联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8例(20眼)单纯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随访1~1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闭合,视网膜复位,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3眼,不变7眼.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可以替代传统外路手术,切实可行;利用显微镜高放大倍率的优点,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的封闭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一部分手术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 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

    作者:张子武

    目的 评价氩激光光凝治疗无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对预防和阻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中发现并采用Novus L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共22例23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3~24个月随访,裂孔封闭22眼,1眼裂孔未封闭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而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改善.结论 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发展.

  • 氩激光光凝裂孔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嘉莹;肖斯贤;黄肇薇;徐威

    目的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间早期发现并采用Novus 200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45例58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3~24个月随访,裂孔封闭54眼(93.10%),经激光封孔失败后改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4眼(6.89%).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略有改善.结论及早发现并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玻璃体腔注气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7例

    作者:吴敬明;蔡迎难;齐艳华;周瑾;王衍

    我们应用玻璃体腔注气联合视网膜氩激光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种术式的效果比较

    作者:苏金良;崔国栋;魏秀华;詹立辉;刘春艳;徐晶

    目的:观察和比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分别采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与间接镜下外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2015年3月,经我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2例(62只眼),随机分为2组。显微镜组33例,在显微镜下行外路手术;间接镜组29例,在间接镜下行外路手术。手术严格遵守各自适应证及操作规范,并发挥必要的操作技巧。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术中技术应用情况,术后复位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术前2组视力比较差异不大(P>0.05)。2组术中环扎带使用差异不明显(P>0.05),显微镜组放液、玻璃体注气明显多于间接镜组(P<0.05),术后2组复位成功、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显微镜外路手术改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间接镜下外路手术效果无异,临床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以期达到好的手术效果。

  • 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作者:宫蔷;贺雷

    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对28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巩膜外垫压、环扎、裂孔冷凝、不放液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从根本上杜绝了放液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253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对侧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一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对侧眼常同时存在周边部的视网膜病变,我们对253例视网膜脱离病例的对侧眼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内界膜剥除术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洁;张喜梅;马涛

    内界膜位于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在眼底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内界膜剥除术已广泛应用于眼底疾病的治疗中,如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糖尿病黄斑水肿、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内界膜瓣翻转技术及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的出现,使内界膜剥除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而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内界膜剥除后视网膜的改变也越来越被关注.本文对内界膜剥除术的发展、改进、应用及术后视网膜的改变作一综述.

  • 两种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和眼压影响的观察

    作者:赵洋;原慧萍

    目的 观察巩膜外硅胶海绵垫压术和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后眼球结构的改变及对眼压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住院手术治疗患者64例64眼,其中接受巩膜外单纯硅胶海绵垫压术25眼(海绵组),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39眼(联合组).方法 手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应用A型超声仪、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眼球生物参数检测,非接触眼压计检测眼压.主要指标 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睫状体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虹膜夹角.结果 术后3个月时64眼全部视网膜解剖复位.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水平曲率、角膜垂直曲率、晶状体厚度、睫状体厚度,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均<0.05).海绵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联合组术后3个月眼压(15.41±2.58)mmHg与术前(13.66±3.16)mmH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9).海绵组和联合组角膜垂直曲率术后1周分别为(45.03±1.08)D、(44.47±0.90)D(P=0.027).结论 巩膜外硅胶海绵垫压术和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对角膜、前房及房角等眼球结构的早期影响较明显;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对眼压影响持续时间长,应给予关注和干预.

  •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杨秀芬;徐军;樊文英;侯志嘉;马凯;刘宁朴

    目的 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 99例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99例119眼,记录患者就诊原因、裂孔形状和视网膜脱离特点,对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指标病史、患眼屈光度、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特点.结果 27例27眼有眼部钝挫伤史,26例37眼屈光度数>-4.0D,13例14眼有既往白内障手术史,5例7眼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还有29例34眼原因不明.患者就诊时60眼(50.4%)视网膜全脱离,66眼(55.5%)发生C级以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 近视和眼部顿挫伤是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儿就诊时视网膜脱离范围常较大、且多伴有较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故应加强对具有危险因素患儿的随访观察.(眼科,2007,16:256-259)

  •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后交感性眼炎二例

    作者:张宁;段欣荣;韩毳;陈惠茹;张风;刘宁朴

    交感性眼炎是发生于穿通性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威胁双眼视力的少见疾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无眼外伤史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后发生了交感性眼炎.

  •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不冷凝不放液复位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宏;张月梅;雷迅文

    目的 探讨不冷凝、不放液、术后激光光凝封孔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6月我科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97例(99眼)进行不冷凝不放液巩膜硅胶外加压、环扎,术后裂孔周围激光封孔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结果 99眼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缓解玻璃体牵引、裂孔巩膜外加压、激光封孔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可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是常规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巩膜环扎术是否必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泓;陈凤娥;王卫峻;许迅

    目的 探讨巩膜环扎带对玻璃体手术治疗孔源件视网膜脱离(RRD)治愈率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有随访纪录的以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40例(140眼)(除去黄斑孔),按是否做巩膜环扎术分为环扎组和非环扎组.比较环扎组与非环扎组在不同增牛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及裂孔不同位置的复位率以及两组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环扎组79眼,视网膜完全复位67眼,复位率84.81%.非环扎组6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52眼,复位率85.25%.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略高于环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PVR级别以及裂孔不同位置的视网膜复位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改善者,环扎组63眼占79.75%;非环扎组49眼占80.33%,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RRD提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是彻底松解视网膜固定皱襞及裂孔周围的牵引,彻底地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及有效的眼内填充,巩膜环扎术并非必须.

  • 下直肌牵引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超;孔德兰;刘瑞芳;万新顺;刘向玲

    目的 观察下直肌牵引及单纯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56眼)术前进行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垫压及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56眼)经下直肌牵引制动3~5天后,52眼(92.86%)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上方球形脱离有明显消退,视网膜下液均有消散,其中28眼(50.00%)完全复位.53眼(94.64%)均行不放液术达到准确封闭孔源的目的 .出院前治愈率为96.43%,未愈3.57%.结论 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可促进视网膜下液消退、平复,有利于术中裂孔准确定位、扣压位置适当,从而有效封闭裂孔.扩大了不放液手术适应范围,提高不放液手术成功率.

341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