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氩激光联合中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裂孔未封闭45例

    作者:赵昕;刘路宏;李敏;吴学今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规治疗方法为冷凝封闭裂孔联合巩膜外加压及视网膜下放液术,手术后有部分病例裂孔位于外加压嵴后或嵴上未封闭,裂孔周围往往仍有局限视网膜脱离,治疗较为棘手,以往常采用再次手术方法.1996年10月-2003年6月我院采用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同时口服利水渗湿中药治疗45例,并与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的4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联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作者:杨来庆;张沧霞;谢立科;郝晓凤;明静;孙会兰;李晓宇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联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8例(20眼)单纯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随访1~1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闭合,视网膜复位,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3眼,不变7眼.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可以替代传统外路手术,切实可行;利用显微镜高放大倍率的优点,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的封闭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一部分手术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 3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雪晶

    视网膜脱离是由于高度近视、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眼外伤等引起的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眼前固定黑影、闪光感等,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比较常见的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该病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我科于2012~2013年1~8月新开展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加压+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围手术期采取周密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和预后十分重要,可提高治愈率。现对我科2012~2013年1~8月36例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 小手术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作者:岳立晖;游昌涛

    目的 探讨小手术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无放液巩膜外加压联合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2例(82眼)的临床效果.结果 一次手术治愈77只眼,占93.90%;经两次手术治愈3只眼,占3.66%,1只眼改为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和C3F8填充术治愈,1眼放弃.随访1年,小手术量手术的总治愈率97.56%,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对于合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小量外眼手术治疗同样达到大治疗效果.

  • 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来庆;张沧霞;谢立科;郝晓凤;明静;孙会兰;李晓宇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病科诊断为RRD,并首次接受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18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6.1±1.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视力按照<0.05,0.05~0.30和>0.30分为三类,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 在本研究所观察的病例中,视网膜全部复位,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其中,有6例(6只眼)患者需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术后1~2周完全吸收.所有病例均予以巩膜穿刺放液,残余视网膜下液多在术后2周左右完全消退,但有2例(2只眼)患者在术后半年才完全吸收.此外,有4例(4只眼)患者术后补充视网膜裂孔周围激光光凝.随访过程中观察到病例中原病变区视网膜裂孔全部闭合,视网膜复位率100%.12例(13只眼)术后视力得以提高,6例(7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因巩膜外加压导致眼球形态由原来的近似正球形发生改变.部分病例屈光度发生改变,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者在视网膜下液吸收、黄斑复位后,视力有部分提高,经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8.62,P<0.05).有4例(4只眼)出现术后轻度双眼复视,5~7 d后症状消失,眼球运动无受限;13例(13只眼)术后因结膜缝线刺激主诉异物感,拆除缝线后无不适;1例(1只眼)术后结膜切口延期愈合.结论 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的封闭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一部分手术并发症.

  • 哪些病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

    作者:戴荣平

    玻璃体切除术是眼科手术的一个重大进展,很多以往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恢复或稳定视力.玻璃体切除治疗的疾病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复杂视网膜脱离]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可以通过巩膜外加压术治疗,但以下情况应该考虑玻璃体切除术.

  • 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术治疗早期单纯性视网膜脱离21例分析

    作者:王凤平

    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是指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属于原因不明的类型,多见于近视眼.早期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脱离时间短,视网膜脱离范围一般不超过3个象限,视网膜下液多且不能吸收,并常见视网膜下膜及视网膜褶皱形成,玻璃体无浑浊或轻度浑浊等改变.回顾分析5年来,在我院住院行单纯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术治疗的早期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在文中做简要分析报告.

  • 儿童外伤眼内炎的治疗

    作者:路天祥;宋诗锦

    1资料与方法2年来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共12例12眼.男10例,女2例,均为农村患者.就诊时间:1d2例、2~7d8例、7~330d2例,就诊视力:无光感2例,光感3例,手动4例,指数-0.1者3例.治疗方法:药用治疗2例,药物+玻璃体切割9例,1例因就诊时已晚,眼球萎缩住院时行眼球摘除.首选药物:头孢类+抗厌氧菌类药物.药量要足,加适量的皮质类固醇.玻切患儿全麻下进行,晶体混浊,将晶体摘除,术中根据网膜情况,行巩膜外加压,巩膜外冷凝或硅油SF6注入术,术后给予大量抗生素.

  • 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明;刘豪杰;刘升强;雷晓军;刘菲

    视网膜裂孔是造成视网膜脱离(RD)的主要原因,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孔源性RD成功的关键,目前治疗孔源性RD多采用冷凝、电凝、巩膜外加压及玻璃体手术等方法.我院自1996年12月~2003年12月间应用氩离子激光治疗仪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局限性孔源性RD58例61眼.现报告如下.

  •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豫;郭小健;朱晓华;唐罗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6例98眼,行4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手术后随诊6~12个月,以视网膜复位情况、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结果1.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63.33%,视力改善率50.00%,并发症发生率16.67%.2.巩膜环扎和(或)外加压联合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76.88%,视力改善率75.00%,并发症发生率28.13%.3.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80.00%,视力改善率60.00%,并发症发生率55.00%.4.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视网膜复位率87.50%,视力改善率37.50%,并发症发生率87.50%.结论根据PVR(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程度、黄斑前膜、视网膜脱离范围等合理选择术式,均能达到较好的解剖复位及功能改善.

  • 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观察

    作者:金琴辉;洪彬;蔡春琴

    目的 探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6例各种原因玻璃体切割途径硅油填充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病例使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26例中共成功复位视网膜24例,手术成功率92.31%,2例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展致手术失败,术后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影响手术成功主要因素为PVR.

  • 巩膜外加压直视下经周边裂孔视网膜下液引流术

    作者:董敬远;刘瑶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直接视下经周边裂孔视网膜下液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近3年期间,因周边视网膜裂孔而入住我院,并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共43例(43只眼),对于周边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内路手术在解除了视网膜牵引,并完成人为视网膜脉络膜炎症后进行巩膜外加压直视下经周边裂孔引流视网膜下液。结果本组患者经行气-液(重水)交换后,37只眼(86.0%)眼视网膜下液引流较彻底,视网膜平伏,6只眼视网膜下液残存较多,摆放眼于正常位后,后极部视网膜脱离仍然明显。结论巩膜外加压,配合头位的直视下经周边裂孔视网膜下液引流术,避免了由视网膜造孔带来的手术风险。

  • 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杨薇;许惠卓;熊思齐;王祥珪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术者完成的连续的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和连续的35例传统外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随访。结果传统外路组和显微外路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分级、视网膜下增生条索、裂孔特点、术中环扎的实施及一次手术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玻璃体腔注气的实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无并发症记载,术后并发症中,两组的高眼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术后有1例下方视网膜下片状出血,显微组术后有1例出现下方视网膜下出血、1例玻璃体下方积血、1例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在以巩膜外加压和冷凝放液作为基本术式的外路手术中,在显微镜直视下完成与在间接检眼镜下完成可以获得同样的手术效果。

  • 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

    作者:蒋华章;罗菊花;王莉;杨安怀

    目的 探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适应证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47例(47只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38例(38只眼)术中眼内注入消毒空气,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中,巩膜外加压或或联合环扎术治疗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0例(40只眼),其余7例(7只眼)视网膜未复位,再次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硅油填充术复位视网膜.结论 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患者,采用巩膜外加压术进行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既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玻璃体视网膜术中保留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

    作者:陆一希;赵培泉;陆骏麒;陆洲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特别是高度近视及各种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也日渐增多,视网膜脱离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常采用巩膜外加压与环扎术,但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区病变的病例效果较差.近年来,我院对严重PVR、全脱离、波及黄斑区的病例,常采用玻璃体切除法结合环扎、外垫压、激光、冷冻、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术中保留、调整、清洁人工晶状体,不仅提高了视力,而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现就术中保留人工晶状体意义和方法作一介绍.

  • 非接触广角镜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经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大鹏;董敬远;吴晓燕;王华;秦睿鸿

    目的 探讨非接触广角镜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经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09月期间,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入住我院采用非接触广角镜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经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10例患者10只眼,术前术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采用非接触广角镜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经巩膜外加压术的10只眼,术前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1为8只眼,>0.1为2只眼,术后平均随诊3个月,术后佳矫正视力<0.1为3只眼,>0.1为7只眼.术后视网膜均一次复位,术中联合环扎1例.结论 非接触广角镜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经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小手术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雪莲;白宁艳;牟洁;李治清;吕鹏;杨豪;韦松;颜学梅

    目的 探讨小手术量在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就诊的患者82例(82眼),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无放液巩膜外加压联合冷冻术治疗.结果 术后3d内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视网膜复位78眼,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5.1% (78/82);2眼术后1周后仍有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经再次反复检查发现其它象限存在极小圆形孔,给予再次外加压冷冻术后完全复位;2眼术后视网膜下液无明显吸收视网膜未复位,其中1眼是人工晶体眼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另外1眼改行玻璃体手术复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合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小量外眼手术治疗同样达到大治疗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脱离术中SCH1例报告

    作者:王娟;张唯伟;刘素清;吴维

    患者男,63岁,因右眼前黑影飘动伴视力下降20 d于2007年5月29日入院.查体:BP 120/70 mmHg,心、肺、腹(-).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6,眼压17.30 mmHg,眼前节(-),眼底:颞下方视网膜青灰隆起,8:30处赤道后可见一个2 PD大的马蹄孔,有盖,未卷边.入院第3天在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外加压、环扎、冷凝、放液术,手术顺利,于6:30处角膜缘后14 mm放出清亮网膜下液约2 ml(放液速度较快).

  • 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临床处理

    作者:鲍庆;陈佳;邢怡桥;杜磊;梅海峰

    目的 探讨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硅油填充术眼复发视网膜脱离者134例(134眼),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置换术或巩膜外加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01眼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置换治疗,术后79眼视网膜复位,22眼视网膜复位失败者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成功率为78.2% (79/101);视力提高者16眼,不变者56眼,下降者29眼;眼压升高超过25 mmHg(1 kPa=7.5mmHg)者31眼.33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治疗,23眼视网膜复位,10眼术后随访中发现视网膜未复位而改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置换术,成功率为69.7% (23/33);视力提高者5眼,不变者16眼,下降者12眼;眼压升高超过25 mmHg者14眼.结论 对于下方或较周边的裂孔导致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处于A或B级,屈光介质不影响眼底检查的病例,可选巩膜外加压术;对于裂孔位于后极部或较大裂孔导致的大范围视网膜脱离,并有较广泛的视网膜增殖或视网膜固定皱襞形成,建议选玻璃体联合硅油置换手术,松解牵拉,填充硅油.

  • 频域OCT检测不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与视功能的关系

    作者:刘刚;尤建忠;贾万程;张淑萍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累及黄斑区的RRD患者40例(40眼),其中巩膜外加压术组16例(16眼)、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组14例(14眼)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10例(10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行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BCVA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均解剖复位成功.术后1周巩膜外加压术组、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361.44±88.32) μm、(359.86±89.67) μm、(361.60±84.71) μm,BCVA分别为0.13±0.07、0.14±0.09、0.13±0.08;术后1个月3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328.81±90.74) μm、(264.93±28.38) μm、(272.40±26.84) μm,BCVA分别为0.26±0.13、0.45±0.20、0.50±0.12;术后3个月3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79.06±57.90) μm、(262.57±34.58) μm、(270.90±30.30) μm,BCVA分别为0.47±0.17、0.49±0.19、0.55±0.14;术后6个月3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61.75±47.13) μm、(251.07±24.96) μm、(253.90±22.76) μm,BCVA分别为0.48±0.16、0.56±0.15、0.58±0.13.术后1个月,与巩膜外加压术组相比,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降低而BCVA明显提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两比较显示:巩膜外加压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BCVA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组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BCVA术后1周与其余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其余各时间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BCVA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频域OCT能定量观察RRD患者术后黄斑区的变化;与巩膜外加压术相比,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RRD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恢复更快;不同的眼内填充物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恢复无影响;RRD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