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觉诱发电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联合全自动视野计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韩咏梅;柴云霞;李婷

    青光眼是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引起视神经及视野特征性改变的一组疾病,终将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改变的损害,青光眼早期诊断使疾病早期治疗,使进行性视功能损害停止或延缓的关键.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检查对青光眼早期诊断及随访都相当重要.因此我们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E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对青光眼患者视功能进行客观评价.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31例,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9~75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经眼压、视力、视野、OCT、VEP确认为青光眼,诊断标准参考中华眼科学会1986年度"青光眼诊断标准".

  • 频域OCT在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检测中的分析研究

    作者:石志成;罗小柳;刘玉爱

    目的 应用频域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技术分析研究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2-12月在该院眼科行黄斑区频域OCT检查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63例(63眼)作为观察组和正常眼患者54例(54眼)作为对照组,对其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测量,记录黄斑区9个分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平均厚度.结果 A1、A5区察组(病理性近视眼组)和对照组(正常眼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A2、A3区观察组(病理性近视眼组)均低于对照组(正常眼组),P<0.0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4、A6、A7、A8、A9区,观察组(病理性近视眼组)均低于对照组(正常眼组),P<0.01,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性近视对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频域OCT能够精确量化该厚度的变化.

  •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的眼部三维前房角开放距离测量方法

    作者:武薇;段会龙;李燕;姜春晖;秦冰;黄大卫

    为了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的三维前房角图像中,准确的获取各连续帧中地房角开放距离(AOD),提出一种三维前房角成像模式,并针对其特性实现了房角开放距离的自动测量.该方法首先从构成一组三维图像的25帧二维房角截面图像中分割出前房角区域,并检测出角膜前后边缘和虹膜前边缘等3条初始边缘;然后基于初始边缘从原图像的梯度图中细检测得到准确的边缘;接着利用映射方法根据用户手工输入的3个关键帧图像中的Schwalbe线(SL),计算得到其余22帧原始图像中的SL位置,并终得到每一帧图像中基于SL的房角开放距离(AOD-SL).实验结果表明,该自动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准确度,其对房角边缘的检测准确率为96.06%;在关键帧中对AOD-SL测量的准确率达到95.11%.

  • 基于联合决策卷积神经网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自动分类

    作者:王翀;何兴鑫;方乐缘;郭斯羽;陈向东;聂辅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能实现视网膜的高分辨率三维层析成像,对视网膜疾病类型的诊断和发展阶段的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眼科医生对图像中病变结构的分析,这一人工分析过程不仅耗时而且易产生主观的误判.研究视网膜疾病的自动分析和诊断技术将极大减轻眼科医生的工作量,是实现高效诊疗的有效途径.针对视网膜OCT图像自动分类,构建一种联合决策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该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从原始输入OCT图像中自动地学习不同层级的特征,同时在网络多个卷积层上设计多个决策层,这些决策层能够根据网络中不同尺度的特征图分别对OCT图像分类,后模型融合所有决策层的分类结果做出终决策.在Duke数据集(3 231张OCT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层级特征联合决策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正常视网膜、视网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视网膜黄斑水肿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4.5%,灵敏性达到90.5%,特异性达到95.8%.在HUCM数据集(4 322张OCT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层级特征联合决策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89.6%,灵敏性达到88.8%,特异性达到90.8%.充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中丰富的多层级特征,能够有效地对视网膜OCT图像实现准确的分类,为临床上视网膜疾病的辅助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 冠状动脉自发性壁内血肿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作者:秦鹤锦;戴宇翔;张峰;杨继娥;黄浙勇;钱菊英;葛均波

    1 临床资料病例 1 患者 女,59 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 10 d"入院.入院前 10 d 剧烈活动后突发胸闷、胸痛 2 次,位于胸骨中下段,伴紧缩感、肩背部放射痛,休息 20 min 左右均可自行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 20 余年,目前控制可.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2009年行胸椎神经鞘瘤术.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光感受器细胞层与视力的相关研究

    作者:叶丹;张宏光;赵博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IS/OS连接变化,并分析IS/OS连接变化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确诊为DME患者155例(310只眼),应用OCT检查,观察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IS/OS连接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ME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IS/OS连接缺损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01,P =0.000),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佳矫正视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29,P=0.000),IS/OS连接缺损长度与佳矫正视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9,P=0.000).IS/OS缺损长度任意两组之间的患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E患者黄斑区IS/OS连接改变和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的关系,对判断患者的视力、预后及病情随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抗血管内皮生发因子治疗后湿性AMD患者的OCT特征与视力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旭颋;丁小燕;李加青;雷蕾;马伟;袁玲;梁小玲;唐仕波

    目的 评价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术眼OCT参数与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2例32只眼湿性AMD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后5-6月,记录患者佳矫正视力,同一天进行频域OCT扫描,对黄斑中心凹厚度(FT),黄斑中心区厚度(CST),黄斑区容积(CV),黄斑区平均厚度(CAT),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内液(IRF),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厚度(CN-VMT)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根据成像质量进行手动校正,探讨术眼佳矫正视力与OCT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32例患者的结果分析显示,在CST>210um的患者中,术眼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与校正前后的FT、CV及CAT均无相关性;与校正前后的CST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396,P=0.041;r=0.447,P=0.019,校正后的相关性更强.有视网膜内液组和无视网膜内液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1.14±0.54和0.64.4±0.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 P=0.012). CNV显著组和CNV不显著组的LogMar视力分别0.98 4±0.61,0.57 4±0.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5 P=0.035).结论 湿性AMD患者抗VEGF治疗后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与校正后的中心区厚度呈正相关.手动校正中心凹位置对正确判断AMD患者抗VEGF治疗的效果十分必要.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李镜海;刘健;夏信昌;张绍光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渗出型AMD35例(36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根据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明确CNV位置、范围和大小,采用半导体红外激光(810nm)进行TTT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TTT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0眼,占27.8%;视力稳定不变者17眼,占47.2%;视力下降者9眼,占25%.OCT复查结果为11眼(30.6%)黄斑水肿消失;14眼(38.9%)黄斑水肿减轻;8眼(22.2%)无变化;3眼(8.3%)黄斑水肿加重.CNV消失12眼(33.3%),CNV缩小19眼(52.8%),CNV无变化3眼(8.3%),CNV增大2眼(5.6%);治疗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P<0.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4963,P=0.001).结论OCT可客观、精确地显示CNV的位置、大小范围及视网膜水肿的变化程度,对指导TTT治疗AMD和疗效评价有着重要价值.

  • OCT在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

    作者:张秀珍;柳红梅;王珮珮;俞颂平;李俊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周边视网膜裂孔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确诊的周边视网膜裂孔患者73例(84眼),均接受倍频532nm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前应用OCT检查,分别根据裂孔直径大小、视网膜脱离高度、裂孔形态、玻璃体牵引情况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经激光治疗后裂孔闭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7.8个月),术前经OCT证实大直径<3000μm、脱离高度<375μm且不伴随玻璃体牵引的圆形视网膜裂孔,行倍频532nm激光光凝有良好效果;而激光对视网膜大直径≥3000μm、脱离高度≥375μm且伴随玻璃体牵引的马蹄形裂孔效果较差。结论 OCT检查有助于视网膜裂孔治疗方式选择及预测倍频532nm激光疗效。

  • 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梅海峰;邢怡桥;江双红

    目的观察波及黄斑区的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各时期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其与视力恢复过程的对应关系.方法对28例28眼波及黄斑区的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加压术视网膜成功复位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黄斑区形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相应时间段内视力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随着时间的延长,积液不断吸收,至术后12月时,仍有3例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存在少量积液,其余积液全部吸收.与之相对应,随着神经上皮下积液的不断吸收,患者视力逐渐提高,术后12月时患者佳矫正视力<0.05者1眼,0.05~0.3者6眼,0.3~0.5者8眼,≥0.5者13眼.术后1月与1周(P<0.02)、3月与1月(P<0.01)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脱离高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6月、12月则无明显变化(P>0.10).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从微观角度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复位后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并能较好地解释术后视力的恢复过程,从而为科学预测术后视力提供帮助.

  • 极晚/晚期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福美;陈彩玲(综述);黄铮(审校)

    药物洗脱支架(DES)自2001年问世以来,明显降低金属裸支架(BM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但 DES 术后晚期(LST)及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形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可导致灾难性的临床后果甚至死亡,因而一直是DES 设计和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LST 发生机制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深入。本文对近年来 LST 及VLST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视网膜脱离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观察

    作者:戴奕娟;白领娣;梁丽;段春艳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积聚着液体而发生的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因为视网膜先有裂孔而后发生的脱离[1].以往用常规检查方法,如检眼镜、裂隙灯、三面镜、双目间接检眼镜或眼底血管造影来确定和观察视网膜脱离病变,尤其评价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解剖疗效尚带一定的主观因素.为了准确直观地评估脱离的视网膜类似病理学改变以及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愈合情况,我们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41例41只眼临床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包括中心凹在内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 OCT在病理性近视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石志成;罗小柳;刘玉爱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研究病理性近视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眼轴、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为病理性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方法:选取对照组正常眼96眼(眼轴23~24 mm )和观察组病理性近视眼153眼(眼轴25~27 mm 80眼,>27 mm 73眼);应用频域OCT检测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组视盘全周的平均厚度与眼轴、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全周平均、上下及鼻侧象限平均厚度值均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象限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全周平均厚度与眼轴的偏相关系数为-1.31,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5.21,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12。
      结论:病理性近视眼的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眼变薄,眼轴、性别和年龄是病理性近视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对诊断合并病理性近视患者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时应注意排除病理性近视对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产生的影响。

  • 卵磷脂络合碘治疗AMD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琴;徐国兴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沃丽汀)对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60眼确诊为湿性型的AMD患者分成治疗组(26例30眼)及对照组(27例30眼),治疗组用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67d后分别进行OCT检查.根据OCT检查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6眼,好转9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2眼,好转8眼,无效20眼,总有效率33.3%.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减少,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卵磷脂络合碘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有显著疗效.

  • 眼科辅助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作者:火成栋;张文芳;杨义;李玉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致盲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检查方法众多,比如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检查、多焦视网膜电图等.近些年许多新兴的检查手段也不断涌现并且逐步应用于临床诊断,比如OCT血流成像技术(OCTA)等.这些检查方法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这些现有的检查方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