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永浩;徐建辉;林庆裕;刘志辉;陈志成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病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观察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CD4+T细胞、CD8+T细胞、IFN-γ和IL-4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针对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开展从免疫治疗和结核病疫苗设计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诊疗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Bub1和Mt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程国梅;李爱香

    目的:探讨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b1)和突变型p53(Mtp53)蛋白在人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ub1和Mtp53蛋白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A组)、30例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B组)和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Bub1蛋白在A、B、C、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56.67%、28.57%,内膜癌的分化程度越低或临床分期越晚.Bub1蛋白阳性率越低(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2)Mt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26.67%、69.84%,Mtp53蛋白的阳性率与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0.05).(3)Bub1和Mt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514,P<0.001).结论:Bub1和Mtp53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异常,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联合检测Bub1和Mtp53蛋白更具有预后意义,也为内膜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临床思路.

  • 不同麻醉方法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清催乳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的影响

    作者:陈靖军;李雪新;李克寒;韩雪萍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它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C组为全麻联合胸部肋间神经阻滞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手术30min(T3)、手术1 h(T4)、手术2 h(T5)抽取血样,所采血样分别送检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及皮质醇(Cor).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由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评价.结果:3组患者血清PRL和GH含量从T1时间点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并于不同时间点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PRL血清含量在T2时间点:A组>B组,即AT2>BT2(P<0.05);GH血清含量:AT3>CT3>BT3,AT4>CT4>BT4,AT5>CT5>BT5(P<0.01).A组中MAP或HR增加的事件明显多于B组和C组(P<0.05):B组中MAP或HR降低的事件明显多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全麻联合胸部肋间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术中应激反应,是两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创伤(刺激)通过躯体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向心传导是影响开胸手术应激反应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 原发性肝癌人群中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唐耘天;李辛平;刘天奇;杨建荣;罗建强;梁中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人群中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50名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检测研究对象该酶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性型别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出现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变异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与以往结果相一致.结论: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 脓毒症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孙诚;江稳强;陈纯波;叶珩;朱高峰;张一臣;黄伟平;陈柳勤;曾红科

    目的:探讨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35例我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首诊的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进行对比,并将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与其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89±3.40)ng/mL vs(1.71±0.36)ng/mL,P=0.00];脓毒症患者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HMGB-1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休克患者[(10.40±1.50)ng/mL vs(4.25±1.41)ng/mL,P=0.00];脓毒血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与血浆HMGB-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539,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浆HMGB-1浓度可为脓毒症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结肠癌肝转移中CD34、D2-40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黄振宇;梁君林;黄源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和D2-40的表达,研究新生淋巴管的生成与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2例有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与肝转移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52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新生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新生血管密度(F=129.83,P=0.000 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与合并肝转移有关;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可能是结肠癌肝转移重要的预测预后的因子.结论:在结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过程中淋巴管生成可能起主要作用.

  • 脉冲振荡肺功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许萍;孙坚;徐春燕;张翠萍;刘晓静

    目的:观察脉冲振荡(IOS)呼吸阻抗值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OSAHS患者(OSAHS组)、22倒单纯打鼾而无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单纯鼾症组)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IOS肺功能检测,比较3组的呼吸阻抗指标,并将OSAHS患者睡眠监测有关指标与呼吸阻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R35)、中心气道阻力(R20)、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纯鼾症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OSAH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R35和R2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3和0.617(P<0.01);低SO2与R35、R20、Zrs 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7、-0.591和-0.462(P<0.01).结论:IOS肺功能可作为检测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的一种方法,为非睡眠状态下OSAHS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提供帮助.

  • 短期XELOX方案在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作用

    作者:黄党生;黄文辉;刘旭华

    目的:探讨短期(12周)XELOX方案在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进行短期XELOX化疗和标准(24周)XELOX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化疗结束时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3年的无病生存率等疗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短期疗法患者化疗结束时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完成标准化疗周期数患者,在手足综合征和神经毒性发生率两方面,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随访3年,其无病生存率等疗效指标相似.结论:短期疗法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而术后3年期生存率等疗效指标相似.

  • 不同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

    作者:刘巧玲;孟云霞;任利群;李洁

    目的:评价不同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A组)和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B组)治疗1年,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低血糖反应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并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和HbA1c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3、6、12个月后FBG、2 h:PBG、HbA1c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6、12个月时FBG、2 h PBG、HbA1c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糖在12个月后均达标.A组生存质量评分(74.40±4.58)分,高于B组(71.69±5.4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好,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 开放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陈晖;汤平;欧汝彪;邓向荣;谢克基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en prostatectomy,O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TURP和OP治疗大体积BPH的文献.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篇.TURP术中输血、术后尿道狭窄、再手术发生率均高于OP.结论:治疗大体积BPH,TURP较OP术中出血多,术后尿道狭窄、二次手术发生率高.

  • 医院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伟青;林佩贤;吴毅;冯晶;欧燕;刘桂敏;李伟中

    目的:探讨医院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脑瘫患儿分为医院康复组和医院-家庭康复组,两组均接受医院康复治疗,医院-家庭康复组的家长接受康复培训,为患儿实施家庭康复,治疗师定期随访.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和治疗6个月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评估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末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家庭康复组的评估结果优于医院康复组.连续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组评估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家庭康复组随治疗时间增加的上升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医院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草酸钙结石不同层面的扫描电镜能谱和X线衍射分析

    作者:冯彬;姜宁;王国增;章璟;刁海彦

    目的:分析草酸钙结石不同层面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X线衍射(XRD)定性、定量分析24例完整草酸钙结石样本不同层面的化学成分.结果:所有结石均为草酸钙混合结石,均含有磷酸钙成分.SEM-EDS显示结石核心、中间、外周的元素含量C(27.97%、30.83%、33.73%)、Ca(12.05%、9.36%、8.95%)、P(3.28%、2.34%、1.67%)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XRD显示核心区域含有草酸钙和磷酸钙晶体,外层区域仅含有草酸钙晶体.结论:联合运用SEM-EDS和XRD对结石的不同层面进行成分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结石的组分和物相.草酸钙混合结石可能起始于磷酸钙晶体的聚集,草酸钙晶体在此基础上沉积生长可能是结石逐渐增大的原因.

  • Chelex-100法快速提取石蜡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

    作者:文亦磊;廖文莉;张志兴;徐华;马韵

    目的:以鼻咽癌石蜡组织为材料,用Chelex-100法提取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扩增出EBNA-3C片段,以建立快速提取石蜡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鼻咽癌石蜡切片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的情况,应用Chelex-100法快速提取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用PCR扩增出EBNA-3C片段.结果:(1)30例鼻咽癌石蜡组织中原位杂交检测EBER全为阳性.(2)用Chelex-100法从30例鼻咽癌石蜡组织中提取了EB病毒基因组DNA并成功扩增出EBNA-3C片段.结论:Chelex-100法是快速提取鼻咽癌石蜡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的高效方法.

  • 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王锐;门晓炜;刘晓丽

    目的:研究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相对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在临床疗效上是否存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上输尿管结石患者189例,其中采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98例(无管化组),标准经皮肾镜碎石术91例(标准组).统计并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结石清除率、术后镇痛药需求等指标.结果:无管化组和标准组平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镇痛需求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无管化组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相对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情况合适的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 HC2-HPV-DNA联合TCT筛查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付玉梅;张晓坤;梁惠芬;杨晓仪

    目的:探究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hybrid capture 2-human papillomavims-DNA,HC2-HPV-DNA)方法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查在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本院妇科门诊377例发现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筛查,同时做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HC2-HPV-DNA的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义意(P<0.05).HC2-HPV-DNA与TCT联合检测时,对于CIN Ⅰ及以上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87.1%、90.2%、88.1%和92.6%,均较单独应用时显著提高.结论:HC2-HPV-DNA与TCT方法联合运用可提高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 床边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谈定玉;徐继扬

    目的:评估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应用床边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确诊为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血浆置换的安全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炎症因子、呼吸功能、Balthazar CT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24例床边血浆置换有4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治疗第2天和第8天TG和炎症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人数和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第2天和第8天氧合指数和胸腔积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第2天APACHEⅡ评分、第8天APACHEⅡ评分和Bahhazar C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床边血浆置换有良好的安全性,对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

    目的: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RP)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同期146例FARP患者(FARP组)和125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两组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FARP组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特征表现为:(1)5次快速收缩阶段:FARP组大波幅小于无症状组;(2)5次持续收缩阶段:FARP组平均波幅明显小于无症状组,变异系数、中值频率大于无症状组;(3)60 s耐久收缩阶段:FARP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4)60 s后基线休息阶段:FARP组中值频率明显大于无症状组.FARP组男性患者收缩波幅大于女性,而变异系数小于女性.结论:盆底表面肌电能较好地评估FARP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矮小儿童血浆ghre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程亚颖;蔡宝萍;赵秀勉;宋光耀;井丽娟

    目的:探讨ghrelin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的关系及其在矮小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矮小儿童65例,分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CGHD)组、生长激素部分缺乏(PGHD)组、特发性矮小(ISS)组,正常身高儿童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血ghrelin、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结果:血浆ghrelin水平在CGHD组低于其他组(均P<0.01).IGF-1与IGFBP-3水平在CGHD组、PGHD组、ISS组低于对照组(均P<0.01),CGHD组亦低于PGHD组与ISS组(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ghrelin与IGF-1在CGHD组无明显相关(r=0.42,P>0.05),在对照组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Ghrelin与GH-IGF轴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儿童的生长发育.Ghrelin、IGF-1及IGFBP-3水平是评价矮小儿童GH分泌状态的良好指标.

  • 巴曲酶治疗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钟志耕;李又佳;黄燕;古志辉;林本;李福祥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和第2、7、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IB无区别;治疗后第3、5、7天,巴曲酶组较对照组FIB下降明显(1.89±1.23 vs 3.72±1.05,1.49±0.92 vs 3.69±1.03,2.66±1.25 vs 3.90±1.26,P<0.000 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巴曲酶组颅外出血率较对照组高(22.0%vs 6.0%,P=0.02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 2.0%,P=1.0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降能低脑梗死患者血浆FIB,且安全有效.

  • 趋化因子受体5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IV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朱文昌;聂军;李建栋;王云芸;陈清;俞守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HIV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有关CCR5基因启动子SNPs与HIV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文献,提取相关数据,用Stata 10.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共983例,对照组共1 274例.分析的CCR5基因启动子SNPs位点共4个(59029A/G、59353T/C、59356C/T和59402A/G).59029A/G和59353T/C位点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使用固定效应模型.59029G等位突变的合并OR值及其95%CI是1.07(0.90-1.07),59353C等位突变合并的OR值及其95%CI是0.95(0.81~1.11).59356C/T和59402A/G位点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59356T等位突变的合并OR值及其95%CI是1.34(0.86~2.11),59402G等位突变合并的OR值及其95%CI是0.88(0.63~1.23).结论:CCR5基因启动子的SNPs与HIV的易感性可能没有关系.

  • 不同LEEP术式对年轻CINⅡ~Ⅲ患者术后病变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阳霞;钱德英;陈观娣;岑坚敏

    目的:研究不同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术式对残留/复发、生育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LEEP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06年因CINⅡ-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接受LEEP手术,且有生育要求,术后定期随访的患者共84例,根据接受的LEEP术式将其分为"一刀法"和"两刀法"组,比较两组的锥切范围及预后.结果:"一刀法"的锥切深度小于"两刀法"[(1.572±0.380)cm vs.(1.842±0.490)cm,P=0.033],前者的术后残留/复发率明显高于后者(22.2%vs.4.5%,P=0.035);"一刀法"和"两刀法"的锥切宽度[(2.111±0.631)cm vs.(2.223±0.460)cm,P=0.366]、术后自然受孕率(94.4%vs.98.5%,P=0.385)及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22.2%vs.13.6%,P=0.462)无明显差异.结论:"两刀法"LEEP术不仅有效降低了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率,也不增加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LEEP术式.

  •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m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蔚;尤敏;赵建华

    目的:检测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 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补体3(C3)的含量.探讨IL-17在DM患者临床检测的意义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15例DM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各组IL-17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DM患者IL-17 mRNA表达与血清CK及C3含量的相关性.结果:DM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17 mRNA为6.282±5.1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79±0.248(P<0.01).IL-17 mRNA表达水平在合并肺部病变的DM患者与无肺部病变的DM患者间无明显差异(7.129±4.536 vs 5.983±5.276,P>0.05).DM患者IL-17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CK含量无明显相关性(r=0.432,P>0.05),与C3呈负相关性r=-0.651,P<0.05).结论: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 mRNA显著升高,可能与DM的炎性肌病发生相关.

    关键词: 皮肌炎 IL-17 检测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作者:彭艳;彭莉;姚吉龙;古衍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在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有无术后残留,并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月经情况.结果:32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月经规则.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家系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分析

    作者:侯清华;黄海浪;刘红英;喻长顺;詹朝鑫;解龙昌;高庆春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一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调查部分家系成员,并行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肌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和DM1致病基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基因的检测,绘制家族系谱图.结果:共发现6例患者,其中4例DMPK基因CTG三核苷酸扩增次数超50次,肌电图见肌强直电位发放:家系患者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家族中因此出现不同发病类型的患者.6例患者中明确合并早秃的有4例,智力减退4例,心脏传导阻滞4例,甘油三酯明显升高2例,白内障1例.结论:同一家系的DM1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差异较大,接诊时应注意排查家族中的亚临床或轻型患者.DM1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可合并智力障碍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外科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与保护

    作者:徐胜前;陈奕明;朱国华

    目的:探讨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 tubercle,ZT)在甲状腺外科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与保护.方法:采用标准术式解剖甲状腺,明确ZT,用ZT来定位喉返神经.结果:甲状腺左侧,0度、1度、2度及3度分别有52侧(24.5%)、43侧(20.3%)、62侧(29.3%)及55侧(25.9%);甲状腺右侧,0度、1度、2度及3度分别有50侧(21.2%)、43侧(18.2%)、79侧(33.5%)及64侧(27.1%).在左侧160例及右侧186例ZT中,喉返神经位于ZT的内下方分别为147例(91.9%)、168例(90.3%).在甲状腺双侧346例ZT中,位于腺体中1/3的有297侧(85.8%).结论:ZT在甲状腺中是比较常见,且多位于腺体中1/3,喉返神经大多数位于ZT的内下方,它可作为甲状腺外科中喉返神经定位的鉴定标志.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伟毅;曹学伟;练文兴;郭达;吕燃;张文信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前交叉韧带部分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例经关节镜确诊为部分束断裂的患者进行选择性重建,采用IKDC2000、Lysholm及Tegner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90(4~50)个月.IKDC2000评分从术前(42.09±3.04)分提高至(93.75±2.4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42.40±4.43)分提高至(93.45±2.4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egner评分受伤前(5.90±0.72)分,伤后术前为(2.90±0.72)分,随访结束时为(5.95±0.61)分.受伤前与随访结束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重建是一种能够在尽可能保留未断裂韧带的同时恢复前交叉韧带的完整性,并能有效、较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方法.

  • 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循环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作者:刘丽;张临洪;陈燕浩;张树桐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筛查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1)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同侧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侧.(2)侧支循环开放形成,前交通动脉开放占63.5%,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6%,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结论:重度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使同侧半球血流速度下降,侧支循环建立,TCD与CTA从不同角度对颈动脉病变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 外科ICU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向东明;周矗

    目的:研究外科ICU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9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29例死亡,病死率29.6%;经过对生存组和死亡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流感染时死亡组和生存组在年龄>65岁(62.0%与19.3%)、昏迷(65.5%与33.3%)、APACHEⅡ评分大于18分(79.3%与13.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大于8分(65.5%与21.7%)、深静脉置管时间>5 d患者(100%与55.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感染时年龄>65岁、昏迷、APACHE Ⅱ评分、MODS评分、深静脉置管时间大于5 d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 微导管超选择插管介入治疗小肝癌的疗效

    作者:汪盛参;曾庆乐;陈勇;杨秀丽;邓学文;梁浩辉;李利群

    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在小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诊断明确的小肝癌患者常规RH导管选择性造影后应用微导管超选择肝段或亚肝段"嵌入"肿瘤血管插管进行栓塞化疗.即时观察碘油病灶内碘油沉积情况,术后1周行肝功能检查了解肝功能损伤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微导管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病灶内碘油沉积完全,肝功能检查显示轻度损伤.1个月后CT复查10例(28.6%)肿瘤体积缩小>50%,18例(51.4%)肿瘤体积缩小25%~50%,7例(20.0%)肿瘤体积缩小不明显.结论:微导管超选择"嵌入"肿瘤血管进行栓塞化疗小肝癌,具有治疗效果好,节省药量且利用率高,大限度保护肝功能等优点.

  • 窝沟封闭剂治疗牙周手术后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

    作者:王晓红;谢佐理;毛俊木;易志明;王峰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剂治疗牙周手术后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将行牙周根向复位瓣术后根颈部暴露而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的患者540颗患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涂布脱敏;对照组应用高露洁口腔专业用脱敏抛光膏脱敏.比较治疗后即刻、4周、12周的脱敏疗效.结果: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用于牙周手术后脱敏的长期疗效显著优于高露洁口腔专业用脱敏抛光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在行牙周根向复位瓣术后涂布能即刻和持续显著降低牙本质敏感,这种效果可持续12周以上.

  • 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孔舒;孙筱放;郑育红;黎青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产前筛查为高风险的孕妇3 347例在B超介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细胞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9.9%(3 344/3 347),核型分析的成功率为100%,发现异常核型92例(2.75%).结论:本方法是一种实用的产前诊断方法,在孕中期就能鉴别异常核型,对于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术前CT扫描联合内窥镜超声检查对食管癌分期的研究

    作者:柯昌康;程庆书

    目的:评价手术前CT扫描与内窥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对判断食管癌T、N分期的诊断价值,为食管癌术前诊断提供佳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扫描和EUS检查,进行术前分期.通过术前与术后分期的比较,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确定术前CT和EUS单个或联合检查对食管癌T、N分期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在T1、T2分期中EUS均显著优于CT(P<0.05),在T3、T4分期中CT显著优于EUS(P<0.05).对N0分期的判断,CT的灵敏性显著高于EUS(P<0.05);而特异性和准确性在CT与EUS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N1分期的判断,EUS的灵敏性显著高于CT(P<0.05);而特异性和准确性在CT与EUS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N分期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两项联合检查均显著优于CT或EUS任何单项检查(P<0.05).结论:术前CT和EUS检查均有助于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判断;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术前食管癌T和N分期判断的正确率.

  • 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后尿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韬;龙兆麟;吴世皓;华庆生

    目的:分析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后的尿流动力学结果,探讨引起异常尿动力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进一步改进下尿路重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13例患者术后上、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结果.结果:大自由尿流率、腹压、残余尿量和大尿道压与正常功能膀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膀胱容量、充盈期膀胱压、膀胱顺应性和大尿流率时膀胱压与正常膀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并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术后双肾输尿管轻度肾积水.结论: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基本解决了下尿路重建问题,但存在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控尿不完全和新膀胱排空不良等问题,可以通过术中输尿管、尿道的外翻吻合、新膀胱的低位与尿道吻合、蹲位(增加腹压和松弛盆底肌肉)排尿、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定时排尿正确的训练等得以解决.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

    作者:黄可;刘日阳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32例我院住院IM患儿(IM组)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CD16+56+)水平,以同期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应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M组与对照组比较血CD3+CD4+、CD3+CD4+/CD3+CD8+明显降低(P<0.05),CD3+CD8+明显升高,CD3+、CD3+(CD16+5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M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NK细胞无明显变化.

  • 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作者:邵冰心;肖美群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正规产检、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16例为研究对象,孕前BMI<18.5为体重过低组、18.5≤BMI<23为正常组、23≤BMI<25为超重组、BMI≥25为肥胖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前BMI≥25的肥胖组剖宫产率高于正常组,顺产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前BMI与妊娠结局有关,做孕前检查,控制孕前BMI<25,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军;林红;张平;匡嘉丽

    目的:以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研究免疫治疗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简表健康调查(SF-36)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对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的第6和12个月,分别要求患者完成健康测量量表SF-36问卷调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内容.疗效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生存质量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治疗后6和第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后一次的评分比前一次显著上升(均P<0.01),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有助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存质量.SF-36可以衡量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态.

  • 关节镜滑膜切除并等离子刀、碘酒双重灭活治疗膝关节复发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疗效

    作者:曹学伟;梁比记;杨伟毅;陈臻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并等离子刀、碘酒双重灭活治疗复发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并等离子刀、碘酒双重灭活治疗12例复发性PVN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6-60个月,平均38.1个月.采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影像学及复发率评估疗效.结果:终随访,2例有轻微疼痛,所有病例均无关节积液.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明显改善(P<0.001).术后1年12例行MR检查,均未出现复发,而且未见软骨、半月板、韧带明显退化征象.结论:关节镜滑膜切除并等离子刀、碘酒双重灭活是治疗复发性PVNS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三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

    作者:霍奇;甘梅富;翁寿向;林天真

    患者男,47岁.因声嘶1年余于2011年2月22 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声音嘶哑,呈间歇性发作,多说话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伴咽痒,咽部干痛.2个月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呈持续性发作,以声带息肉(右)收住我院.经本院胸外科会诊,体检:心率56次/min,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Ⅱ/6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肝脾肋下未及.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脏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前叶见大小约16 mm×11 mm中等回声肿块附着,边界清,随瓣膜活动而活动,血流信号不明显.三尖瓣前叶实质性肿块,考虑黏液瘤可能,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彩色多普勒示:三尖瓣、肺瓣轻微反流;腹部超声:脂肪肝.

  • 腹腔结核合并巨大盆腔脓肿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作者:广怡;徐伏兰;邱兰

    患者女,18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3 d"于2010年12月2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9℃,P 80次/min,R 20次/min,BP 90/64 mmHg,中度营养不良,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下腹膨隆,下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明显,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肝浊音界未见明显缩小,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85×109/L,中心粒细胞78.7%;外院B超:盆腔正中见16.2 cm×12.4 cm×9.4 cm非均质囊性包块.内有钙化点.腹部CT提示:盆腔正中巨大团块影.CA125:50.4 U/mL.妇科检查:盆腔偏右侧可及一孕4月大包块,有触痛,子宫大小正常.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作者:张茂声;张琳;程慧敏;柳红

    患者男,69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余月"收入院.CT检查发现胰尾部见一囊实性团块状影.圆形,大小约4 cm× 4 cm,密度不均匀,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手术切除肿块,术中发现胰尾处有一囊实性包块,圆形,隆起,上极与脾蒂相粘连,下极内侧与胰尾相连.自胰尾部肿瘤边缘处横断,连同脾脏一并切除.病理检查,大体检查:灰白球形肿块一个,6 cm × 5 cm × 1 cm,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有包膜,切面囊实性,质地较软,灰白色,部分区域暗红色.

  • 自服磁铁后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

    作者:陈义

    患者男,17岁,因"自服磁铁后乏力、反复呕吐11 h"于2010年12月8日收住我院.有"精神分裂症病史"半年.家属诉11 h前患者将磁铁数块敲碎后吞服.约5 h前被人发现瘫倒在地,伴有肢体抽动,呕吐多次,为胃内容物,内见黑色铁屑样物,未就诊,未治疗,送入我院.人院体检:T 36.2℃,P 102次/min,R 22次/min,BP 110/68 mmHg,意识清楚,表情淡漠,不能对答,双眼凝视,大小便失禁,大便内见少量黑色金属碎屑,耳垂、双手指、发绀、心率102次/min,窦性心律,齐,两肺听诊无殊,腹尚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未闻及,四肢肌张力下降.

  • 颈髓病变误诊为脑梗死1例

    作者:陈娟;郑龙

    患者男,34岁,厨师,右利手.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2 h"于2011年5月27日就诊,神经内科门诊头颅CT未见出血,遂以"脑梗死"处理并收住院.入院后继续按"脑梗死"治疗,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及改善循环、护脑治疗,患者感病情有所减轻.治疗2 d后,出现左侧肢体麻木.上级医师查房时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发现,患者于2011年5月27日晨起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在家人搀扶下尚可行走,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

  •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致分裂样精神障碍反应1例

    作者:王素云;邵辉;陈晶;林巧燕;陈华忠

    患者女,57岁,因"乏力3年,再发2周"于2010年12月7日以"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收住病房.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纳差,查肝功能异常,在当地医院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护肝抗病毒治疗后好转,定期复查肝功能无明显异常.半年前查肝功能正常、HBV-DNA低于检测值,遵医嘱停用拉米夫定,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4个月前自行停用阿德福韦酯,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乏力、肝功能异常来本院就诊.

  • 肾脏淀粉样变并布加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

    作者:刘兆云

    病例1 患者女,56岁,因"腹胀、尿少2个月"入院.既往无糖尿病、乙肝病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患者腹部明显膨隆,下腹部两侧见较多腹壁浅静脉显露,指压试验提示血流方向由下往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两下肢重度不对称凹陷性水肿,右下肢为甚,右下肢周径大于左下肢周径2 cm.

  •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樊慧杰;徐本玲;吴晶晶;许莉;秦艳茹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吉西他滨1 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替吉奥根据体表面积,予80/100/120 mg/d,口服,2次/d,第1~14天,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31例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其中部分缓解8例(25.8%),稳定例12例(38.7%),进展11例(35.5%).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95%CI:3.7-5.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95%CI:7.8~11.4个月).该方案治疗导致3-4度毒性,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血小板减少4例,贫血3例,恶心呕吐2例,厌食1例,乏力2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作为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取得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大多可耐受.

  • 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刘文养;彭思进;于颜峰;黄春忠;刘瑶琴

    目的:探讨右关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D组)和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 min和手术结束后10 min的DBP、SBP、HR、SpO2,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10 min的SBP和和DBP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D组患者苏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较P组长(P<0.05).结论:右关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 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整形扩张皮肤修复术的麻醉

    作者:廖万东;石双平;邱友庆;胡柳生;徐祝红;王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整形扩张皮肤修复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右美托咪啶,B组用生理盐水.记录T0、T1、T2、T3、T4及T5的HR、MAP、BIS值;记录麻醉药的用量、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观察术后寒战、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T2、T3、T4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MBP明显降低,BIS明显减小;与T0相比,A组T5时HR、MAP明显降低;B组T5时HR、MAP、BIS恢复至T0水平;B组在T1、T2、T3、T4、T5时的HR、MBP明显高于A组,两组BIS值变化相同.A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比B组减少,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比B组缩短;A组术后寒战、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整形扩张皮肤修复术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诱导前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潘云松;胡毅平

    目的:观察艾贝宁(国产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XM)预输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属ASAⅡ或Ⅲ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术前规则服用抗高血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160/80-90 mmHg.随机分为D组(DXM组)及C组(对照组),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DXM 1μ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10 min.观察给药前、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 min患者的桡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及心率(HR).结果:全麻诱导前,与预输注前比较,D组SAP、DAP及HR均下降,其中HR下降显著(P<0.05);全麻诱导时,两组患者SAP、DAP及HR均下降,但C组SAP、DAP下降较D组明显(P<0.05),而D组HR下降较C组明显(P<0.05).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 min,两组患者SAP、DAP及HR均上升,上升程度C组较D组明显(P<0.05),其中HR明显超过诱导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DXM可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且该方法是安全的.

  • 改良麦氏切口在阑尾炎误诊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杨志明;胡帮红;辛毅;李红伟

    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采用经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例862例,其中29例阑尾异位或粘连重或误诊病例行改良的麦氏切口延长方式,顺利完成相应手术.现报告如下.

  • 华蟾素联合放疗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沈玲;朱海超;杨雪;王中焕;李莉华;刘志辉;楚建军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抑制及联合放疗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华蟾素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华蟾素能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增殖,48 h的IC50值为1.73μg/mL.华蟾素与放疗联合使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联合组与各单独作用组相比差异显著.联合组诱导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各单独作用组.结论:华蟾素联合放疗可诱导BGC-823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GC-823细胞生长.

  • 苦参素注射液与顺铂联合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端粒酶活性及wtp53、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韦星;黄赞松;黄岑汉;周喜汉;黄衍强;邓志华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与顺铂(DDP)联合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wtp53、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F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金氏公式分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wtp53和hTERT mRNA表达.结果:苦参素注射液、DDP单独应用均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具有单纯相加或协同作用,与DDP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wtp5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hTERT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和DDP联合应用具有单纯相加或协同抗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wtp53和下调hTERT基因表达,从而有效抑制端粒酶活性.

  • 敲减Akt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徐宁;王栋;庄俊华;李曼;黎小琼;黄宪章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Akt靶向的RNA干扰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 FLS)增殖的影响.方法:慢病毒表达载体pL/Akt转染RA FLS并表达靶向Akt的siRNA序列,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kt表达,MTT法检测RA FLS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L/Akt后,RA FLS中Akt1、Akt2的mRNA分别下降了65%和68%以上,Akt蛋白的表达量在48 h后下降76.19%(P<0.05),RA FLS细胞增殖在48、72、96 h分别下降了27.50%、44.69%和56.80%(P<0.05).结论:慢病毒表达载体pL/Akt能够降低Akt蛋白表达水平,并显著抑制RA FLS增殖.

  • 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国强;方洧靖;卢震海;潘志忠;万德森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及体外侵袭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WST-8法和体外侵袭小室测定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nblotting方法检测吲哚关辛作用后HCT116细胞β-连环素(β-Catenin)、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蛋白的表达.结果:吲哚关辛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440.36、323.90、254.37μmol/L;吲哚美辛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体外侵袭,呈剂量依赖性;吲哚美辛作用24、48、72 h后,β-Catenin、cvclin D1、MMP-7蛋白表达均有下降.结论:吲哚美辛能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增殖与迁移,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锤状指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

    作者:张庆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锤状指损伤发生的数量不断增多.然而锤状指术后活动功能恢复的程度常常不能令人满意,有部分锤状指在正常活动后伸肌腱止点再次断裂.目前锤状指的治疗方法众多,效果不一.本人通过研究各位前辈的手术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实践摸索,提出一些新改进,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四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马发鹏;任伟;常宝;冯文娜;卢军;卢强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好发于成人的比较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笔者搜集近年来所见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病于四肢的MFH患者资料21例,结合文献讨论该病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2型糖尿病贫血与造血原料关系的研究

    作者:匡跃敏;黄黎;蒋志勇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胰岛导致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患糖尿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慢性贫血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我们观察了33例糖尿病合并贫血的患者,分析其贫血与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关系.

  • 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声带突良性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冯晓华;汪建;陈勇挺;陈国强;彭华;付晓燕

    声带突良性病变发生于声门区后部杓状软骨声带突处.近年来,随着低温等离子广泛应用,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头治疗声带突良性病变,其复发率大大降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肠镜检查导致的结肠穿孔5例分析

    作者:张星;胡贤杰

    肠镜检查导致结肠穿孔(colonoscopic perforation,CP)的医源性结肠损伤,临床上较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1].对于诊断性的结肠镜检查,医源性结肠穿孔的发生率为0.01%-0.35%,对于治疗性的结肠镜检查,医源性肠穿孔的发生率为0.029%~2.14%,有些报道则高达3%[2-3].我院从2005年6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共行腹腔镜手术治疗CP患者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 Atrogin-1和MuRF-1在肌肉萎缩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慧

    骨骼肌萎缩发生于多种慢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康复、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相关.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中有多个调节点,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两种泛素蛋白连接酶E3s--Atrogin-1和MuRF-1对肌肉萎缩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肌肉萎缩研究的部分相关机制.

  • 室性心律失常上游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卫萍;吴永全;李虹伟

    多年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的心脏抑制作用及脏器毒性作用限制了其长期应用.因此仅在室性心律失常已发生后再进行干预的下游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心律失常形成的基质进行干预,即上游性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是局部心肌存在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同酮系统(ren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过度激活、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各类炎症及细胞生长因子功能异常表达等.

  •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成双;佐满珍;陈晓红;王泉;谭建福;詹玲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8.8%,死亡率为(2~4)/100 000[1].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其确诊依靠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前者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后者虽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为创伤性检查.

  • 改良前后聚酰胺人工毛发纤维的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刘戈;胡志奇;肖顺娥;鲁华;冯传波

    目的:对聚酰胺人工毛发纤维改良后进行毛发移植,研究其与常规移植方法的组织相容性及远期脱落率差异,以促进聚酰胺人工毛发纤维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聚酰胺人工毛发纤维的固定结部分进行改良,由传统的单结改为双结.选取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分别行常规和改良后的聚酰胺人工毛发纤维移植手术,定期取材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分别于移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脱发计数以计算远期脱落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改良后的聚酰胺人工毛发纤维在组织相容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在远期脱落率方面显著降低.结论:改良后的聚酰胺人工毛发纤维并不引起更强烈的组织排斥,且能够更好地与头皮锚定在一起,大大改善了人工毛发移植术后的远期效果.

  • 去肾脏交感神经术对犬高血压的影响机制及有效性、安全性探讨

    作者:赵斌;卢成志;张欣

    目的:通过去肾脏交感神经术(RSD)对犬高血压的治疗,探讨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关系,并评估RS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8只杂种狗随机分为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8)两组,干预组为高血压造模组,两组实验动物都接受RSD.观察的主要指标是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10周监测血压,同时在术后第2、6、10周监测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肌酐(Cr)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来评价RS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在干预组,造模后MAP增高明显,由(134.4±4.32)mmHg升至(153.8±7.2)mmHg(P<0.001);在行RSD治疗后,MAP在2、4和10周后分别降至(137.6±8.46)mmHg、(132.3±6.20)mmHg和(125.5±2.87)mmHg,同时PRA、AngⅡ、ALD水平都较术前下降(P<0.05),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AS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SD能够产生显著和持久的血压下降作用,能有效降低RAS的活性,并且手术过程没有造成严重肾功能受损.

  • 地塞米松对COPD大鼠膈肌泛素-蛋白酶体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

    作者:范伟;刘朝晖;张溪林;梁志科;曾祥富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膈肌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E2-14K、MAFbx、MuRF-1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其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3只、模型组15只及干预组14只.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反复熏香烟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测定大鼠膈肌内E2-14K、MAFbx、MuRF-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膈肌中的TNF-α水平.分析TNF-α及与E2-14K、MAFbx、MuRF-1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COPD大鼠模型;COPD大鼠膈肌中E2-14K、MAFbx、MuRF-1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干预组膈肌中E2-14K、MAFbx、MuRF-1较模型组降低(P<0.01);TNF-α水平与E2-14K、MAFbx、MuRF-1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OPD大鼠膈肌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表达与TNF-α水平有关,地塞米松降低COPD大鼠膈肌泛素-蛋白酶体表达可能与下调TNF-α的抗炎作用有关.

  • 改良胃旁路术对GK大鼠抵抗素的影响

    作者:翁山耕;徐常国;吴书清;张斌

    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手术(improved gastric bypass)对2型糖尿病GK大鼠(Goto-Kakizaki rats)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手术组大鼠行改良胃旁路术,对照组大鼠在十二指肠球部远端0.5 cm处切断吻合.检测术前1周及术后第8周两组GK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血脂、血浆胰岛素、血浆抵抗素水平.结果:术后8周,手术组大鼠FPG由术前的(5.2±0.3)mmol/L降至(4.0±0.2)mmol/L,血浆抵抗素由术前的(9.9±1.7)mmol/L降至(5.7±1.0)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旁路术能降低GK大鼠的血糖,并且能够降低GK大鼠的血脂和血浆抵抗素,其可能是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慧;朱昭琼;王钊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HS)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HS)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制备创伤UHS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C组(正常对照组)、NS组(生理盐水复苏组)、HH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组).分别在伤后0、30、90、210 min观察3组大鼠的心率;血清K+、Na+、Cl-的浓度;血浆TNF-α、IL-1β、IL-6、IL-10的浓度.结果:大鼠休克后心率显著下降,复苏后明显升高;HHS组在伤后90 min时,血清Na+、Cl-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在伤后210min时恢复正常;两复苏组中TNF-α在休克后迅速升高,复苏后进一步上升,IL-1β与IL-6浓度在伤后90min才有明显增加,而IL-10浓度在伤后210 min降低(P<0.05).与NS组比较,HHS组在各相应时点的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下降,IL-10浓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HHS有利于保持UHS大鼠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促炎因子释放,促进抗炎因子合成,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雌激素抑制SD雌性大鼠下丘脑弓状核kisspeptin表达

    作者:毕文凯;李连涛;温俊平;黄惠彬;梁继兴;林丽香;陈刚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SD雌性大鼠弓状核kisspept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卵巢切除(OVX)组、卵巢切除并行激素替代治疗(OVX+E2)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3组雌性大鼠的下丘脑弓状核kiss1-ir细胞进行计量分析.结果:OVX组SD大鼠下丘脑kiss1-ir细胞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OVX+E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去卵巢大鼠的kisspeptin-ir细胞明显增加,而尼尔雌醇替代后kisspeptin-ir细胞减少.雌激素明显抑制SD雌性大鼠弓状核kisspeptin表达.

  • miR-9*和miR-30b在脆性X综合征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秦兵;肖都

    目的:观察脆性X综合征(FXS)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miR-9*和miR-30b的表达,明确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缺失是否导致miR-9*和miR-30b转录后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FVB品系近交系雄性1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KO1W)和同龄野生型(WT1W)小鼠海马组织中miR-9*和miR-30b的转录后表达水平(n=3).结果:KO1W与WT1W小鼠miR-9*和miR-30b的转录后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RP的缺失可能影响miR-9*和miR-30b的转录后表达水平.

  • 高效免疫蛋粉i26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免疫及营养支持效果的护理观察

    作者:邱小文;刘慧

    目的:探讨高效免疫蛋粉i26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免疫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46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需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TEN组)各23例,术后2周开始化疗,化疗期间,TEN组予普通整蛋白营养,EIN组在TEN组基础上,予高效免疫蛋粉i26.化疗前1 d和化疗结束后第14天,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白蛋白、前白蛋白,对化疗期间并发症等进行护理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化疗过程中两组免疫指标均进一步下降,EIN组免疫指标下降程度低于TEN组;第3次化疗时,EIN组IgG、IgA、IgM、CD4、CD8、CD4/CD8值与TEN组的比较差异出现显著性,直到化疗结束.EI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效免疫蛋粉i26肠内免疫营养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做好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 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作者:刘金秀;唐伟;崔冬梅

    目的:提高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患者各引流管护理效果.方法:对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的30例膀胱癌患者引流管实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尿漏出现,有4例尿频、尿失禁,经排尿训练3周后效果良好,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已达到排尿自控.结论:对各种引流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护理关键.

  • 血清胱抑素、Cockcroft-Gault公式与MDRD方程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全晖;胡宏章;夏丽君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C)和两种肾小球滤过方程在诊断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双血浆法99mTC-DTPA血浆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参考标准(rGFR),CockcroftGault公式(eGFR1)、MDRD(eGFR2)方程计算的GFR及ScysC与99mTc-DTPA血浆测定GFR做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关性;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它们在CK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SCysC 与参考GFR显著负相关(r=-0.90,P<0.01),ROC曲线下1/ScysC和rGFR的面积分别为0.961、0.964;在CKD1、2期,eGFR1低估GFR的程度高于MDRD方程;在CKD3、4、5期,eGFR1、eGFR2与参考GFR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83、0.88、0.91和0.87、0.89、0.92).结论:ScysC可以作为判断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提示以ScysC测定结果为数据源的公式可能比eGFR1及eGFR2更适合中国CKD患者GFR的估算.

  • 肺结核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作者:陈志宏;胡丽珍;郑意梅;李德宪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的分布和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广州市胸科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02例,对经支气管镜吸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菌株种类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4.6%),其中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第二位是真菌感染(21.5%),第三位是革兰阳性菌(13.8%)感染.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在65%以上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而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对革兰阳性茵敏感性为100%.结论:肺结核并重症肺炎致病茵耐药性非常高,进行病原茵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有重大意义.

  •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

    作者:翁厚光;曹维克;张迎梅;吴尚农

    目的:探讨8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对所有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SM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KM-1、LC-1、SLA/LP、AMA-M2等6项指标.结果:各组肝病标本的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AIH 86.7%、PBC 90.9%、HAV 25.0%、HBV 20.0%、HCV 25.0%、HEV12.5%.对照组为3.3%;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肝脏损伤,ALT、AST升高明显.结论:肝功能持续异常的肝病患者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探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作者:龚秀杭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外科可吸收羊肠线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体重及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血清ALT、AST、TG、CHOL水平明显降低,疗效和对照组相仿.结论: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的紊乱有关.

  • 百会压灸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美爱;段权;黄伟添

    目的:客观评价百会压灸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运用PEMS3.1软件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针刺组和压灸组3组,每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接受百会压灸及普通针刺,另两组分别接受普通针刺、百会压灸治疗.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总体疗效及治愈率,并分别记录3组治疗前后FS-CSA、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表评分,采用t检验、q检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3组间的差异.结果:3组治疗结束时总体疗效比较,联合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治疗前后比较FS-CSA评分明显下降,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组间两两比较,经SNK-q检验,联合组与另两组比较,FS-C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百会压灸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糖肾保元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

    作者:王刚;胡金焕;边东;任美芳

    目的:观察糖肾保元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TG)对糖尿病肾病(DN)Ⅳ期患者蛋白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应用糖肾保元方联合TG治疗;对照组应用洛丁新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降低,血白蛋白明显升高,中医症状积分及血糖、血脂、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糖肾保元方联合TG是治疗DN Ⅳ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少蛋白尿,缓解症状,提高白蛋白,改善肾功能.

  • 综合性医院4392例法定传染病调查分析

    作者:刘蕴婷;刘瑛;林冠文;李妮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患者的就诊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探讨医院感染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4 39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 392例传染病中,血源性传染病2 118例,呼吸道传染病1 041例,性传染病1 019例,肠道传染病189例,接触性传染病25例.血源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门诊、感染科、体检科;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门急诊、呼吸科;肠道传染病主要分布于儿科;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性病门诊.血源性传染病及性病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和春夏等季节交替时病例增多,肠道传染病在秋季较多.结论:传染病是综合性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血源性传染病比重增大,必须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院内感染.

  • 双相障碍住院患者误诊56例

    作者:李春阳;陈超;杨光;黄嘉艺;刘俊贤

    目的:探讨精神科双相障碍住院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相障碍患者分为误诊组(n=56)和确诊组(n=59),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及诊断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误诊组病例从发病至确诊平均经历(11.3±9.9)年,确诊前经历的住院次数平均为(2.9±2.2)次.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多,占73.2%(41/56);被误诊为重性抑郁障碍占14.3%(8/56).在所有误诊原因分类排序中,精神检查不够全面深入、忽略情感症状占的比例高,为75.0%.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年龄、住院次数、精神病性症状、发病至确诊经历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应全面深入地进行临床检查,充分重视情感症状,避免或减少双相障碍的误诊.

  • 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李黎;徐丽琼

    目的:探讨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有15例分别误诊为风湿热、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给予青霉素抗感染、H2受体阻滞剂、抗凝、解热镇痛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过敏性紫癜在儿科临床较常见,对于典型的病例确诊不难,但在皮肤症状出现之前不易诊断,对在皮疹出现之前以关节肌肉及(或)消化道症状为主,易误诊、漏诊;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摆脱思维定势能减少误诊的发生;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误诊原因的系统分析

    作者:汪余勤;范建高;沈峰;徐正婕;陈光榆;桑玉尔

    目的:分析我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误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进行文献追溯检索,搜集我国2000-2011年PBC误诊的病例报道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6篇,误诊患者共246例.其中男31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7,确诊时年龄16~73岁,其中154例年龄(52.2±8.7)岁.误诊病程1个月~12年,其中151例平均病程26个月.误诊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40.7%)、脂肪性肝病(14.6%)、隐源性肝硬化(11%)及药物性肝损害(10.6%)等20余种.194例(78.9%)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118例(48.0%)患者行肝活检术,其中10例AMA阴性.结论:我国PBC误诊率较高.可能与临床医师对PBC认识不足、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其他疾病、基层医院检测条件有限以及患者对肝活检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