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胜利;何建行;肖大凯;黄丽燕;何慧鸣;潘辉

    目的:探讨FGFR4在我国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术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FGFR4的表达;并分析FGF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128例肺腺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GFR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吸烟状况、年龄大小、肿瘤侵犯脏层胸膜的情况、CEA在血清中的含量、肿瘤所在位置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 FGFR4的表达与TNM分期以及肿瘤分化情况、T分期、N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 (P < 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结果显示, 高表达FGFR4蛋白组的肺腺癌患者的手术后生存时间较肺癌患者的低表达组明显延长(P < 0.05). 结论:肺腺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FGFR4蛋白高表达组的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肺癌患者明显延长,FGFR4可能是肺癌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 子宫内膜癌中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孙丹;范余娟;徐红;范江涛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测定.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MSI阳性率分别为34.69%(17/49)、10%(2/20)、7.1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208,P = 0.004). BRCA1 MSI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类型无关.BRCA1 MSI与BRCA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 = 0.000).结论:BRCA1基因MSI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BRCA1蛋白表达减少的原因之一,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 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癌患者健侧肾功能的相关研究

    作者: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在肾癌(RCC)根治术前健侧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RCC患者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和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将健侧肾脏分肾GFR < 35 mL/min病例列为研究组. 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肾皮质CT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BF、PS与G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均与GFR呈正相关性(P < 0.05). 结论: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可用于RCC患者术前评价健侧肾功能的评价.

  • 幽门螺杆菌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忠;王旭光;吴鹏;薄威;王莹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H.pylori 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的关系,寻找能够提示不同胃疾病结局、对不同胃疾病,特别是胃癌具有预警作用的H.pylori毒力因子标志物.方法:236例H. pylori阳性病例包括浅表性胃炎(SG)81例,萎缩性胃炎(AG)77例,胃糜烂(EG)33例,胃的非典型增生(GD) 16例,胃癌(GC)29例.采用PCR扩增方法对vacA基因不同亚型进行检测.结果:AG组vacAm2亚型的检出率高(41.6%),高于EG和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P = 0.019). 在AG组vacAs1m2亚型的检出率(42.5%)显著高于EG,GD,GC组(P = 0.05,P = 0.035,P = 0.022),与SG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vacAs1m2亚型H.pylori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毒力菌株.

  •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应用

    作者:魏继红;柏金秀;杨小巍;王博玉;张磊;于荣林;赵秀文

    目的:研究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PBB)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73例具有心肌损害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发病后3、6、12、24 h检测血清GPBB和H-FABP浓度, 并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 比较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GPBB和H-FABP水平.比较GPBB、H-FABP联合及单独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各高危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心肌损害组于发病后4个时间点GPBB、H-FABP水平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 < 0.01).GPBB和H-FABP联合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的灵敏度(P < 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GPBB、H-FABP水平与血糖值呈负相关,与窒息、败血症病情呈正相关. 结论:GPBB及 H-FABP在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宫颈癌放疗及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文婷;田男;古丽娜·库尔班

    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预测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Ⅰ~ Ⅳ期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治疗前NLR预测放疗疗效的佳临界值,并按佳临界值分为NLR低组、NLR高组,分析两组与放疗疗效的关系,并比较总体生存时间、无病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前NLR预测疗效的佳临界值为2.84,单因素分析显示NLR与放疗疗效相关(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高值为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高组1、3年总生存率比NLR低组短(65.5% vs. 86.2%,32.4% vs. 62.5%;P < 0.001). 结论:治疗前NLR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易测定、重复好、价格低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ICCO技术在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杨万杰;冯庆国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对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PTCL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应用PICCO监测技术的20例PTCLS患者作为干预组;并选取同期20例未应用PICCO的PTCLS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ISS评分、Murray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全部存活,具有可比性. 记录两组患者入ICU即刻,第24、48、72 h的液体平衡量、Lac、ScvO2及MAP值,组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1)两组患者MAP、Lac、ScvO2比较在各时间段无统计学差异,P> 0.05;(2)液体平衡量在入ICU即刻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在第24、48、72 h,干预患者液体正平衡量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PiCCO技术为PTCL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了量化指标,可以较好的指导PTCLS患者的液体治疗、减少输液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

  • 嗜酸性粒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作者:施莹;钟泽仲;杨子聪;薛焱;刘伶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因ACS行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脉造影患者151例,计算冠脉狭窄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ISR 组和ISR组.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与ISR存在相关性(P > 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仍未发现两者存在相关性(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具有高血压病史(P = 0.038)和既往心梗病史(P = 0.032)的AC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越高者ISR的风险可能增加. 结论:具有高血压病史和既往心梗病史的AC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ISR的风险存在相关性,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对比

    作者:王天昶;张彦兵;王锋刚;吴磊;冯涛;冯杏

    目的:对两种不同乳腺癌术后适形放疗计划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为放疗医师制定乳腺癌术后放疗计划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回顾性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分期为Ⅱ、Ⅲ期且具有术后放疗适应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为同一患者分别制定单靶区及双靶区放疗计划,并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患侧肺、双肺、患侧肱骨头以及甲状腺剂量体积分别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结果:在单靶区计划与双靶区计划比较中,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P > 0.05),正常肺组织剂量体积无明显差异(P > 0.05). 而甲状腺及患侧肱骨头剂量体积,双靶区计划明显低于单靶区计划(P < 0.05). 结论:乳腺癌双靶区与单靶区放疗计划比较,在靶区剂量分布与正常肺组织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甲状腺及肱骨头的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王蒙蒙;李恩;汪涛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3例)和对照组(71例),分析Cys-C、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 结果:冠心病组Cys-C、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 Cys-C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 = 0.452,0.570;P < 0.05);Cys-C及HbA1c水平与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 < 0.001). HbA1c、Cys-C与Gensini积分存在回归关系 (β = 0.221,t = 2.516,P < 0.013;β = 0.525,t = 6.342,P < 0.001). A组(HbA1c ≤6.5%)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 = 0.102,P = 0.418),B组(HbA1c > 6.5%)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440,P=0.002). 结论:HbA1c、Cys-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支数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ys-C、HbA1c水平对冠脉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查君敬;黄利娟;方长太;白兆青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关系及其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96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院24 h内测定其IL-6、PCT、CRP水平,并对患者行SOFA评分. 根据入院后28 d内的生存结局,分析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39例)患者间的IL-6、PCT、CRP水平及SOFA评分差异;根据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分析MODS组(47例)和非MODS组(49例)患者间的IL-6、PCT、CRP水平及 SOFA评分差异;分析不同 SOFA评分分层组间 IL-6、PCT及CRP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或合并MODS组患者血清中IL-6、PCT水平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和非MODS组(均P < 0.05),而CRP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SOFA评分的升高,IL-6及PCT水平逐渐升高(均P < 0.05),而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IL-6和PCT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1 = 0.250,P1 = 0.014;r2 = 0.442,P2 = 0.000),而CRP水平与SOFA评分无相关性(r = 0.107,P = 0.299).结论:IL-6、PCT较CRP与SOFA评分更具有相关性,且能更好的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 99mTc-MIBI显像的价值

    作者:陆智祥;江勇;余大富;米岚;迟昆萍;王凡;吕梁;吴晓群;孙鹥

    目的:了解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显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监测疗效的价值. 方法:17例NHL患者化疗后行 99mTc-MIBI SPECT/CT扫描;用软件ImageJ计算NHL病灶(T)与双肩三角肌中部(NT)的MIBI摄取亮度比值T/NT%和滞留指数(RI);用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NHL病灶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和P-糖蛋白(P-gp)含量. 结果:NHL病灶化疗后,T/NT%和RI与化疗疗程均呈正相关(P = 0.046和0.003);完全缓解组5例比部分缓解组12例的T/NT%显著降低(P = 0.044);化疗前MRP1和P-gp含量分别与化疗后T/NT%和RI均呈反相关(P = 0.049和0.022). 结论:一般而言,化疗疗程越多、化疗疗效越差的NHL病灶摄取MIBI越少,但化疗前病灶P-gp和MRP1蛋白含量越高,化疗过程中摄取MIBI越多,化疗疗效越差.

    关键词: 淋巴瘤 MIBI P-gp MRP1
  •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施铁柱;陈建洪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需行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终是否行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对11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在ISS评分、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脊髓损伤平面、气管插管和肺部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ISS评分、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脊髓损伤平面是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4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 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ISS评分> 16,ASIA分级为A和C6平面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气管切开率.

  • 新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比较

    作者:杜志君;王月刚;蔡伟文;张文静;查道刚

    目的:比较新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与旧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0-2013年南方医院202例消融手术成功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 分析其移行区指数、V2移行指数、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Sv2/Rv3指数. 结果:不考虑心脏转位,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5%),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3.8%),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四者均> 0.8,移行区指数小(0.804),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心脏转位病例中,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9%),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4.7%),ROC曲线下面积四者均> 0.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无论有无转位,Sv2/Rv3指数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及诊断价值,且和V2移行指数及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诊断价值相当. Sv2/Rv3指数与其余方法相比,简洁明了,可互相补充用于指导射频消融手术.

  • 疝环充填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对比

    作者:黄壮生;吴俊伟;李颖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疝修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将本院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观察组(n = 52)及对照组(n = 44),前者为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式,后者为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1 ± 11.5)min、平均出血量为(83.5 ± 8.9)mL,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4 ± 12.1)min、(86.7 ± 12.1)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 ± 1.7)d,对照组为(6.8 ± 2.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观察组手术费用为(3 120.8 ± 121.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 858.6±134.7)元(P < 0.05).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疼痛、阴囊积液、尿潴留、术后切口出现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相似,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因此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全膝关节置换院后不同联合镇痛方案的疗效对比

    作者:梁芳果;丁红;王健;史占军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后疼痛管理的镇痛方案及其疗效. 方法:筛选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同组医师完成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 对照组患者予西乐葆 0.2 g 1次/d + 奇曼丁 0.1 g 2次/d,共6周;治疗组患者予西乐葆 0.2 g 1次/d + 奇曼丁 0.1 g 2次/d + 扶他林(乳胶剂)3次/d,共6周.共纳入患者68例,其中49例完成10周随访并收集全部数据(对照组26例,观察组23例).结果: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静息、活动及夜间VAS评分逐渐降低直到术后10周降到低,且术后2周时的降幅较大;另外,术后2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逐渐升高直到术后10周;治疗组患者术后2、6、10周的夜间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均P = 0.000). 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KSS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242、P = 0.394),但6、10周时,治疗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及KSS评分比对照组高(P < 0.05).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消炎镇痛2周不足以完全消退膝关节局部炎症、控制患者疼痛到满意程度. 术后联合使用西乐葆、奇曼丁及外用扶他林,疗程达6周,能够在疼痛控制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并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 TLR4炎症通路中TLR4乙酰化作用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作者:李松;丛林;袁静;方慧琴;陈薇;李琴;杨琴

    目的:研究 Toll 样变体 4 ( Toll-like receptor 4 , TLR4 )乙酰化在妊娠期糖尿病( GDM )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TLR4炎症通路中的作用,探讨GDM的炎症发病机制. 方法:取正常孕妇、GDM孕妇各30例,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干预培养. 免疫共沉淀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乙酰化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IL-10的水平. 结果:GDM组发生TLR4乙酰化变化, 而对照组未检测到TLR4乙酰化;LPS干预后,TLR4乙酰化的程度明显增加,且GDM + LPS组TLR4乙酰化程度明显高于GDM组和正常 + LPS组(P < 0.05).4组间炎症因子TNF-α、IL-1、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GDM孕妇体内单核细胞存在TLR4乙酰化并影响TLR4炎症通路的活化介导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孕妇体内抗炎-致炎的失衡,从而参与GDM的发生.

  • Foxp3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陈永权;许卫;伍金雷;甘婷;陈晞明;廖雪琼;陈盛强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3279、924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组)患者206例及健康者(对照组)291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引物多态性分析法(PCR-SSP)技术进行Foxp3基因3279及924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不同基因型与EH发病的关系. 结果:EH组3279位点AC+CC型及等位基因C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C+CC型可增加EH患病风险(OR = 1.552,95%CI为1.021 ~ 2.357,P < 0.05). 924位点多态性两组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Foxp3基因3279位点多态性与EH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EH的易感性. 924位点多态性与EH无关.

  • 1H-MRS及PET/CT在颞叶癫痫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肖翔;许乙凯;马立超;廖书坤;陈斌;吴元魁

    目的:评价 1H-MRS及PET/CT在颞叶癫痫(TLE)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0例TLE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MR、海马 1H-MRS扫描,30例TLE患者行PET/CT扫描,分析TLE患者双侧海马各代谢物比值与癫痫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常规MR、1H-MRS及PET/CT对致痫灶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66.7%、90%和93.3%,定位准确性分别为56.5%、91.3%和87%. 患侧海马NAA/Cr比值与癫痫发病年龄呈正相关,即发病年龄越小,NAA/Cr比值越低. 结论:1H-MRS和PET/CT对TLE患者的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TLE发病年龄越小,神经元的丢失或功能障碍可能越严重.

    关键词: 颞叶癫痫 MRI 1H-MRS PET/CT
  • 血凝状态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的评价

    作者:夏国志;吕颖;官功昌;姚晓伟;刘新宏;王军奎

    目的:探讨血凝状态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PCI)发生无复流的评价. 方法:连续入选首诊AMI,12 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187例,观察术后无复流发生;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组织因子(TF). 结果:AMI急诊PCI无复流发生率为23.5%. AMI无复流组高凝状态高于正常血流组(P = 0.003).Logistic分析显示高凝状态为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OR = 2.361,95%CI 1.083 ~5.148,P = 0.031). 结论:血浆vWF、Ps、TF水平升高提示存在高凝状态,对无复流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中孕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刘灿;王坤;李丽霞;王明辉;徐翠;张风琴;卢克新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11 ~ 14周孕妇713例,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厚度异常的孕妇根据自愿行无创DNA检测,并随访观察. 结果: 713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27例,21例行无创DNA检查,21-三体3例,18-三体1例,1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6例出现异常. 6例未行无创DNA检查的孕妇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2例出现异常;21-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范围为3.7 ~ 4.4 mm, 平均4.0 mm;1例18-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约5.0 mm.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联合无创DNA 检测能够提高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率.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冯仲锴;岳宗进;王新立;刘汝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河南省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24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 手术7 d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ODI显著下降(P < 0.01),优、良、可、差例数分别为188、42、12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04%;患者平均切口长度(0.74 ± 0.32) cm,平均手术时间为(72 ± 1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8 ± 1.7) mL,术后平均卧床时间(24 ± 8) h,平均住院时间为(3.0 ± 1.0) d;2例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经抗感染治疗2周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术后6 ~ 12个月随访,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 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确切的优点,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脊髓转移瘤放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的疗效

    作者:张恒;樊锐太;王鑫;顾浩;赵倩茹;高未华

    目的:评价非神经系统原发肿瘤脊髓内转移后行放射治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的疗效.方法:分析了38例非神经系统原发肿瘤脊髓内转移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 分析经三维适形或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 结果:随访率为100%,所有患者生存时间为0.5 ~15.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7个月,35例患者长期疼痛减轻或神经症状改善,35例脊髓转移瘤得到控制.1、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7%、78.9%、31.6%.结论:髓内转移瘤放疗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放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可以改善髓内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56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作者:王俊伟;金心富;张发强;周业江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男 35例,女 21例;平均年龄(47.2 ± 11.2)岁.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15.4 ± 6.2)d,平均肿瘤直径为(3.8 ± 1.2)cm. 肿瘤好发于直肠,共25例(44.6%),其次是胃17例(30.4%),结肠9例(16.1%),小肠5例(8.9%). 32例患者(57.1%)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16例表现为黑便或便血,2例表现为典型的类癌综合征,另6例患者因体检、腹部包块而发现. 根据WHO 2010年新分类标准,神经内分泌瘤(NET)共42例,13例为神经内分泌癌(NEC),1例为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 NET肿瘤直径较NEC更小(P<0.001);术后NEC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率较NET更高(P=0.014). 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范围1 ~ 80个月),全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1.1%;1、3年总体生存率为96.4%和87.5%.结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直肠,NEC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较NET预后更差.

  • 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曦;于玲;范志毅;左明章

    目的:研究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中的应用.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硬膜外麻醉下行PK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检索患者一般情况、手术部位、硬膜外穿刺部位、穿刺操作时间、硬膜外用药、麻醉阻滞范围等. 提取并分析麻醉前(T1)、穿刺后5 min(T2)、达到阻滞目标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血压和心率.结果:共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3例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与手术部位距离(1.8 ± 1.2)个节段,应用不同局麻药的种类及容量分别为1%利多卡因 + 0.375%罗哌卡因(9.0 ± 2.6)mL和1.5%利多卡因(8.9 ± 3.0)mL. 2例患者因硬膜外穿刺失败改为腰麻. 所有患者均达到满足手术需要的阻滞范围并顺利完成手术.与T1相比,T2 ~ T5时患者的平均压均显著降低(P < 0.05),以T3的平均压低(降低13.8%). 结论:对行PKP的老年患者应用单次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可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平稳.

  • 高原地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李波;张昊翔

    患者男,37岁,藏族,因"腹痛伴便血、呕吐1d"入院.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软,脐下明显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3~4次/min.血常规:WBC 15.98 × 109/L,N 82.91% ,HGB 227.4 g/L,HCT 61.11%,RBC 7.11 × 1012/L.大便常规:RBC(++++).初步诊断:(1)消化道出血;(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给予禁食水、吸氧、抑酸、止血、降门脉压、补液等治疗,腹痛及便血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未见异常. 结肠镜:横结肠至降结肠近脾曲端可见 3 条蓝紫色曲张静脉,表面糜烂,周围黏膜充血并片状糜烂(图1~2).增强CT:肠系膜上、下静脉部分主干内见充盈缺损影, 考虑肠系膜静脉血栓(MVT)形成.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

    作者:程康文;左伯海;王贵和;郑明;刘念念

    患者男,56岁,身高176 cm,体重40.6 kg.2年前因"心慌、多汗伴手抖",检查发现甲功异常,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直未予正规治疗.入院前1年开始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伴恶心、呕吐及上腹轻度疼痛,上述症状在胸膝位可减轻.1周前自觉上腹部胀痛加重,于2015年1月9日入本院内分泌科,查体:体型消瘦,BMI为13.1 kg/m2,甲状腺Ⅱ度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 上腹轻度压痛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 双胫前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其余体征阴性.

  • 异时性胃和乙状结肠双重癌1例

    作者:曹国丽;汤绍辉

    患者男,63岁, 韶关市翁源县人,因"下腹痛10余天"于2015年2月3日入院. 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发性闷痛,无放射,伴大便难解,每2~3天解1次,无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血. 在翁源县人民医院行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肿物, 活检提示乙状结肠高分化腺癌;上腹CT显示胃癌术后改变,肝实质未见占位病灶, 腹主动脉周围小淋巴结.诊断"乙状结肠腺癌",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诊治,遂入住我院消化科. 自发病以来,患者睡眠、精神、胃纳稍差,大便同上述, 小便正常, 体重无明显下降.

  • 腰椎管内麻醉遇脂肪瘤1例

    作者:张承民

    患者女,72岁,身高152 cm,体重65 kg.因左膝关节闭合性损伤入院,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膝关节清理术.患者自述1年前因阑尾切除术应用全身麻醉拔管后喉痉挛而惧怕全身麻醉,检查时发现腰部生理弯曲,腰椎间隙正常,拍腰椎X线片无异常.入室后患者右侧卧位, 应用0.7 mm × 90 mm腰麻针经L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无脑脊液流出, 改行L2~3蛛网膜下腔穿刺,亦无脑脊液流出.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吕会来;张丽;温士旺;李勇;张月峰;田子强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76例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左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两方案每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行CT检查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多化疗6个周期. 结果:全部7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和中位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在严重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神经毒性、转氨酶异常及其他化疗反应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相当,化疗周期短、部分毒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

    作者:朱国超;崔军凯;吴文良;方军;余阳;张应天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脏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ICU接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使用艾司洛尔即刻(T0)、6 h(T6)、24 h(T24)时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使用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及意义. 结果:(1)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0.5 ± 2.4) 分、SOFA评分为(9.9 ± 1.7) 分、CRP值为(170.3 ± 36.5) mg/L、PCT为(10.3 ± 6.0) μg/L,艾司洛尔输注速度从T0[(194.6 ± 15.5) mL/h]到T24[(200.9 ± 16.6) mL/h]逐渐加量. (2)使用艾司洛尔24 h内患者心率显著下降(P < 0.001),相应的心输出量稍下降(P > 0.05). 每搏输出量显著升高(P <0.001).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24 h内无明显变化,且不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的输注剂量.(3)经过治疗后,动脉血乳酸值、BNP逐渐下降,T0与T2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而肌钙蛋白I从T0时[(2.8 ± 1.6) ng/mL]逐渐升高,达峰后在24 h[(2.4 ± 1.7) ng/mL]逐渐下降.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可升高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压,降低心率、降低心脏损害.

  • 术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作者:吴朝晖;李海苗;韩志远;林巧芬;谢振宏;黄仙霞

    目的:探讨术前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 = 60)和氯吡格雷组(n = 60). 比较两组患者PCI后无复流. 观察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MI)、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 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峰值及峰值时间. 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IRA TIMI3级血流、TMPG 3级明显增加(均P < 0.05),CTFC明显改善(P < 0.01),无再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20.0%(P < 0.01). 术后2 h STR、CK-MB 峰值及酶峰值时间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 < 0.05). 结论:术前高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可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

  • 大鼠肩袖撕裂重建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腱-骨生物力学的改变

    作者:张冲;王恒树;张英泽;刘玉杰

    目的:通过检测生物力学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腱-骨愈合术后早期修复效果.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空白组),双侧大结节止点处全层横断撕裂冈上肌腱造模,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腱骨界面注射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的TGF-β1缓释体.术后1、2、3周随机分组处死动物后取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高剂量组镜下见大量糖胺类多糖表达及胶原纤维组织均匀排列整齐一致,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新生软骨细胞规则饱满;大抗拉强度、大载荷百分比、大横断面面积、刚度及其百分比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 低剂量组镜下见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再生较佳;大抗拉强度、大横断面面积、刚度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高剂量TGF-β1加强腱-骨界面早期愈合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 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对Gli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哲;孙圆圆;潘静

    目的:证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以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降低原代白血病细胞Gli2的表达. 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Gli2蛋白的表达. (2)不同浓度TGF-β1和TNF-α分别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后,检测Gli2基因或蛋白以及TGF-βRⅠ和TGF-βRⅡ蛋白的表达. (3)TGF-β1、TNF-α及SIS3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24 h后,检测Gli2蛋白的表达. 结果:(1)3株原代白血病细胞均有Gli2蛋白的表达. (2)1 ~ 10 ng/mL TGF-β1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12 ~ 24 h,与对照组相比Gli2基因mRNA表达降低明显;5 ng/mL TNF-α则没有显著变化. (3)5 ng/mL TNF-α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TGF-βRⅠ和TGF-βRⅡ蛋白表达均有增高. (4)单独应用TGF-β以及联合应用TNF-α和TGF-β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Gli2基因的表达均降低明显,而且TNF-α+TGF-β组Gli2基因的表达较TGF-β组降低更明显. 结论:联合应用TNF-α和TGF-β比单独应用TGF-β能进一步减少原代白血病细胞Gli2基因的表达.

  • 多药联合方案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

    作者:韩冬;肖亮;占小波;周汉新

    目的:尝试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来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得到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人肝癌细胞株,测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与亲本细胞株和单药诱导得到多药耐药细胞株作比较. 方法:细胞分为A、B、C共3组,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亲本细胞作为A组,B组利用大剂量顺铂(DDP)冲击法诱导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DP,C组利用大剂量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 顺铂共同冲击诱导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X. 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测定3组细胞的生长曲线、 药物敏感性,细胞划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迁徙能力. 结果:利用多种化疗药共同诱导成功得到多药耐药Bel-7402/X细胞株模型. 它和单药诱导得到的Bel-7402/DDP细胞株模型一样, 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Bel-7402/X细胞株的迁徙能力强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增殖活性小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 结论:Bel-7402/X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有耐药性,可以用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实验的模型.

  • 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大鼠模型中leptin的表达

    作者:汪雷;刘林娟;肖黎;姚翔;丁华;潘展鹏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合并骨折动物血清及骨痂中leptin表达变化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I组、骨折组及骨折合并SCI组(以下简称合并组),建立SCI及股骨骨折的动物模型,分别在1、7、14、21、28 d处死,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eptin水平,在14、21、28 d利用CT测量骨痂形成情况,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内leptin水平. 结果:第1、7、14、21天,骨折组、SCI组及合并组测得血清leptin浓度均较对照组有增高(P < 0.05),其中合并组在7、14和21 d显著高于骨折组(P < 0.05),在14、21 d显著高于SCI组(P < 0.05). 术后21、28 d,合并组的骨痂体积均显著高于骨折组(P < 0.001). 结论:SCI之后骨折愈合过程中leptin的表达明显增高,骨折愈合加快.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R4和D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作者:姜利佳;朱丽明;胡向跃;李成安;金捷;杜君彦;黄志养;黄春伟;蔡静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DR)4和D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选取163例UC患者和252例对照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DR4(rs20575)和DR5(rs1047266)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中DR4 (rs20575) 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升高(6.75%vs. 1.39%,P < 0.001,OR = 5.138;8.59% vs. 2.78%,P = 0.008,OR = 3.289). 分层分析发现重度UC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20.83% vs. 6.47%,P = 0.020,OR =3.801);广泛结肠炎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的频率较远端结肠炎显著降低(2.34%vs. 9.60%,P=0.011, OR = 0.226). DR5(rs1047266)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影响UC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 DR5(rs1047266)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无关.

  • 新生儿颈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严文波;王俊;潘伟华;邬文杰

    淋巴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畸形的良性肿瘤, 原则上分为毛细血管瘤性、囊性、海绵状性, 75%在头颈部,本文报道的近7年以来发生于颈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 20例均系新生儿患者, 特别提出该病国内文献尚未见报导新生儿淋巴管瘤由产科病房直接转入小儿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的临床分析

    作者:吕祝武;张晓路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随着目前二胎政策调整,选择再次妊娠的女性增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也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安全性引起产科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研究对本院8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以及对母儿的影响.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

    作者:潘宏;陶岳峰;郑毅;曹燕庆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 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 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 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采用传统的后路跨伤椎4钉内固定以及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及椎体内植骨的方法治疗急性单一节段胸腰椎骨折共 48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 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程梦凌;张倩;薛耀明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早期表现为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出现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 后发生肾小球硬化.抑制RAAS活化为目前治疗DN的主要手段, 但大量循证医学资料显示,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一段时间后,有高达40%的患者出现醛固酮逃逸[1],因此急需开辟新途径减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本文将针对几类不同发病机制的新药物及其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艰难梭菌和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梁桐尔;王烜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定植菌群之一.当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且释放毒素时,便引起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原体[1]. 多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性都有急剧增加. 随着CDI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CDI拥有更高的发病率. 本文主要总结IB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的新数据,阐述IBD与CDI的相关性.

  • 胃癌合并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琦;徐晓阳;曹家庆

    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已成为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金标准, 而对于胃癌合并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手术治疗,缺乏明确的手术方式、标准的手术路径.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于胃旁路术和胃癌合并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结合当前研究,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 针对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肥胖型2型糖尿病方面问题作如下综述.

  • 糖尿病与骨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立军;宗强;时宇博;朱福良;王云国;倪东馗

    糖尿病是一组慢性常见疾病, 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1-2]. 糖尿病主要分为3种,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第3种是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糖尿患者的数量迅速增长[3]. 从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已有3.82亿人患2型糖尿病,并且预计到2035年达到5.92亿人,其中80%的糖尿病死亡人数出现在中低水平国家[4-5]. 这一数据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 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楠;张大发

    急性肾损伤亦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于 2005 年将 ARF 从新更名为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AKI标准定义为:肾脏功能或结构改变不超过90 d,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出现肾脏损伤因子异常[1].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AKI通常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一般认为心脏手术具有很大的创伤性,可能会增加肾组织氧供和加重肾缺血,肾脏对肾毒性药物的承受性也会明显下降,它们都可以导致AKI的发生[2].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KI较为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明显的增加术后的病死率[3]. 而根据2012年指南,临床上AKI的诊断及分级标准仍以血肌酐和尿量为主,但它们不能早期准确反映AKI. 因此,早期诊断AKI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而选择早期稳定、敏感、特异性高且便于检测的标志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心脏术后相关标志物早期诊断AKI进行综述.

  • 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王梦莉;莫茵;沈进;孙学进;赵卫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精神障碍性疾病,据文献[1]报道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负担障碍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第2位. 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已成为精神科学特别是抑郁症的研究热点,它打破了对抑郁症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其临床症状描述、心理精神分析和评估上的局面,为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疗效观察提供了功能结构指导.

  • 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Ⅰ、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蒋锐;姜海斌;易法云;杨丽洁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Ⅰ、B (apoAⅠ、apoB) 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降脂机制.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参七合剂组(给予参七合剂10 g/d),每组40例,疗程为8周.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脂4 项、apoAⅠ、apoB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参七合剂和辛伐他汀均能降低apoB、TC、TG、LDL-C、血液黏度(P < 0.01),升高apoAⅠ、HDL-C(P < 0.01). 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参七合剂组降低apoB、升高apoAⅠ,降低血液黏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参七合剂通过促使apoAⅠ合成增加、apoB合成减少消除增加,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

  • 缺血性心脏病侧支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飞连;桂春

    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当前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干预如药物溶栓、介入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成功应用挽救了众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但是对于难以治疗的慢性心肌缺血的患者, 这些干预措施却很难逆转其心衰的进程. 冠脉侧支血管生成主要发生于冠心病患者,当心肌组织的血流供应不足时,这一过程就有可能会发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进展

    作者:杨慧琼;佐满珍;马会改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患病率为 12% ~ 80%[1],初期症状可包括出血[2]、压迫[3]、疼痛[4]或低生育力[5-6].无症状的肌瘤不需要治疗.肌瘤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关[7]. 保留子宫的肌瘤切除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或者机器人辅助程序[ 8-11 ]、子宫动脉栓塞[ 12-13 ]、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肌溶解等[14]. 近的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LM)是一种可以接受并替代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abdominal myomectomy,AM) 的技术, 并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就LM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对产科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ALT异常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明霞;张洪斌;万建华;马艳焱;赵俊岭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参与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ALT、抗-HCV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 665名,其中男86 179名,占61.27%,女54 486名,占38.73%,年龄18~55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26.82‰,抗-HCV 5.52‰. HCV与ALT的合并感染率为0.66‰. 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 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进展与方向

    作者:黄宏兴;王凡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退行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OP所导致的骨折在增加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的经济负担.临床上,OP作为一种常见合并症, 已成为各专科医师时常需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重点就OP三种基本治疗的进展与方向进行综述.

  • 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鑫;朱立国;李秀兰;贾建;张杨;孙晓雷;马剑雄;马信龙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50岁以上的女性大约有20%患有骨质疏松[1]. OP会降低骨骼的强度,增加骨折的风险[2]. 老年人中,髋部骨折与死亡率密切相关[3].目前普遍认为OP是绝经后女性的一种常见病,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性也存在与女性类似的年龄相关骨折率增加的规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老年男性骨质疏松(male osteoporosis, MOP)有逐年上升趋势[4]. MOP属于Ⅱ型OP,主要病因是衰老和年龄的增大,和女性OP相比骨丢失比较缓慢,属于低转化型.

  • 钙、维生素D及磷代谢在骨质疏松症发病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作者:李佳;邓爱民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少、骨组织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OP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其如何防治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O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是在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下,年龄、饮食、运动、药物、吸烟、饮酒等诱因下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造成骨量丢失,终致OP的发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吴波文;张锡平;王镖;刘三风;王永忠;杨新佑;何沛恒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穿刺PVP或PKP手术并获得随访者116例. 术前常规MRI及Xray检查确诊为新鲜压缩性骨折. 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VAS及SF-36评分,术前术后伤椎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 结果:共收集116例,PVP组54例,PKP组62例,平均年龄75.3岁(64 ~ 85岁). PVP及PKP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 P < 0 . 05 ) ,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KP组伤椎内骨水泥注射量(3.8 ± 1.6) mL多于PVP组(2.6 ± 1.3) mL(P < 0.05);PKP在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91.29 ± 6.23)% vs.(71.71 ± 5.52)%,P < 0.05];PKP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8例vs. 29例,P < 0.05);两组随访期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vs. 5例,P > 0.05). 结论:PVP和PKP均为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良好手段;较PVP而言,PKP伤椎复位效果好、骨水泥渗透率低、安全性高,因此病患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KP.

  • 不同频率糖皮质激素大鼠骨质疏松造模对软组织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作者:虎松艳;汪源;黄欣俊;唐璐;李敏;李青南;陆幸妍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频率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在骨质疏松造模过程中对大鼠的软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进而研究不同频率GCs的使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32只3月龄SPF级SD 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组);(2)低频率组(L组);(3)中频率组(M组);(4)高频率组(H组). C组肌肉注射0.9%生理盐水;其他3组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1 mg/(kg·次),每周L组2次、M组4次、H组6次.每组在给药30 d后处死,取大鼠的软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称量免疫器官重量. 结果:(1)与C组相比,L、M、H组SD大鼠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明显下降. (2)与C组相比, L、M、H组心、肺和肾的形态学变化为细胞水肿;肝脏组织脂肪变性;脾脏组织有轻度萎缩;胸腺严重萎缩.结论:GCs引起SD雌性大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主要是引起胸腺严重退化,脾脏萎缩,且随着用药频率增加对机体免疫功能呈不同的抑制作用,频率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作者:高银凤;柳达;罗文利;王婧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血压变异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机制初步探讨.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89例,根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56例,骨量降低组70例,骨质疏松组63例,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白介素-6(IL-6),比较各组IL-6、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1)3组IL-6、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血压变异性与各部位骨密度成负相关(P < 0.05). (3)IL-6与血压变异性成正相关(P < 0.05),与各部位骨密度成负相关(P < 0.01). (4)不同性别间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随骨量减少,IL-6、血压变异性水平升高;IL-6与血压变异性在骨质疏松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且IL-6可能是绝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周鑫;刘世珑;刘鹏;刘克春;金哲峰;孟涛;程磊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 年3月至2013 年12 月,32例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疗效评分(JOA),并测量伤椎后凸角(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伤椎压缩率.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 ~ 24个月,平均18.5个月. 手术时间(41.54 ± 9.02) min,平均43 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52 ± 1.51) mL,平均3.5 mL. 术中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 与术前比较,术后VAS评分、ODI、伤椎Cobb角、伤椎压缩率降低,JOA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PKP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能显著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办法.

  • 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萍;胡红;曾志华;郭明军;陈蓉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针药组增加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治疗. 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骨密度变化,骨代谢生化指标(Ca、P、ALP、BGP)变化,不良反应. 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西药组的80%(P < 0.05);针药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P < 0.05);针药组腰椎L1~4及全髋骨密度升高优于西药组(P < 0.05);针药组Ca和BGP升高高于西药组,ALP降低低于西药组(P < 0.05);两组治疗前后P变化不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改善腰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骨密度,增强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形态与Kummell病的相关性

    作者:钟远鸣;李兵;李智斐;苏之盟;苏正义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的改变,探讨其与Kummell病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行保守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7例. 实际纳入患者47例,共108个椎体,均经MRI诊断为新鲜骨折,其中男14例,女33例,年龄63 ~ 91岁,平均年龄(71.5 ± 9.8)岁. 依据椎体形态分为:楔形,凹陷形,扁平形3种. 所有纳入患者均3个月、半年后复查磁共振成像MRI. 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坏死发生率为,楔形11.1%,凹陷形4.6%,扁平形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Kummell 病的发生率高.

  • 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童卫华;扈佐鸿;刘浩;吴吉光;李祖国

    目的:探讨和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收治的诊断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47例.其中95例给予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组),52例给予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组). 结合至少半年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Cobb角,MacNab疗效,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Cobb角恢复,MacNab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单侧椎弓根入路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次数少,患者痛苦少.

  • 重视血管形成、免疫系统及甲状旁腺激素对骨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邓伟民;黄思敏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易于骨折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血管在骨骼的形成及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管病变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临床上已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牙周疾病等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过度骨吸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也对骨代谢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 我国研究护士核心能力及进阶的培养考核架构研究

    作者:何莲珠;洪明晃;郭颖;邹本燕;葛洁英

    在国内, 研究护士作为护士队伍里的新成员还未被全部的医疗工作者和医疗教育者所熟知, 研究护士已经成为开展研究的必备条件之一. 研究护士专业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成长已渐成规模和形成专科特点, 但相关的人才分阶培养、任用、考核、晋升还未有成熟的方案. 本文试图从现状出发整理出研究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要求,提出相关培养考核要求, 期望能推动研究护士团队的专业发展并为将来研究护士的认证做准备.

  • 进展期卵巢癌腹腔温热化疗的Meta分析

    作者:庞晓燕;金珈汐;张颐;王化丽

    目的:系统评价进展期卵巢癌腹腔温热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和CNKI,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比较中晚期卵巢癌术中或术后应用HIPC与术后常规静脉或腹腔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使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7个RCT研究. HIPC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个RCT研究对术后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HIP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化疗后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与常规静脉或腹腔化疗相比,进展期卵巢癌术中或术后应用HIPC可提高患者总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安全性可以接受.

  • 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成宝;马信龙;马剑雄;王颖;王辰;姜轩;孙磊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等,截止2015年2月,用RevMan 5.3行统计分析. 结果:纳入9篇文献,结果显示PRP组治疗后WOMAC、IKDC评分均优于HA组, 两组治疗后6个月Lequesne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关节腔PRP注射疗效优于HA注射.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