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作者:冯丽钦;陈晓萍;江雅

    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更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急诊PCI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较以往的药物溶栓治疗具有成功率高、残余狭窄轻的特点,可以更多地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但此技术所需条件较高,国内尚未普及、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总结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60例急诊PCI治疗AMI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作者:朵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给予研究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给予对照组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R、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效果显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探析

    作者:张宁莉

    目的:探讨有效的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质量,降低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并发了上消化道出血.对其进行科学护理,对患者进行住院及出院3个月后的随访,对其情绪、体重、大小便情况、心血管病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心血管病复发,复发率为1%,此患者年龄为86岁,所有患者情绪良好、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总体身体状况良好.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质量与护理过程密切相关,全面、科学、有效的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心血管病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应该引起重视.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中的应用

    作者:陈立颖;吕树铮;艾辉;刘文娴;陈韵岱;柳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2-4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患者分为2组,梗塞后心绞痛组38例,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组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处于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状态.其中49例为单支,8例为双支,1例为左主干病变.所有患者均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77枚,其中1例因钢丝不能通过病变处而失败,手术成功率98.3%.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梗塞后心绞痛组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不全组左室射血分数(EF)由术前的47.1±8.6%提高至术后的64.7±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均能从事轻至中度体力活动.随访2-18个月,心功能均在Ⅰ-Ⅱ级,无1例死亡及再梗塞发生.结论:AMI恢复期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是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冠脉干预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玉国;徐峰;张运;李继福;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吕瑞娟;孙祎;李瑞建

    目的探讨冠脉干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33例ST段抬高AMI的患者,87例6h内开始冠脉干预(早期介入组),46例6-12h内开始(延迟介入组).81例冠脉内直接置入支架(直接支架组),52例先球囊扩张再置入(常规支架组).分析ST段无回落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元分析发现,早期介入和直接支架均是ST段无回落的保护因素(OR=0.59,95%CI=0.44-0.79,P=0.00;0R=0.71,95%CI=0.56-0.89,P=0.00),直接支架组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保护因素(OR=0.66,95%CI=0.47-0.94,P=0.01).直接支架组比常规支架组明显减少造影剂用量和缩短X线曝光时间(114±35ml vs 165±62ml,24.2±16.7min vs 31.8±18.3min,P<0.05),并节省球囊.结论在ST段抬高AMI冠脉干预治疗中,应尽量缩短开始冠脉干预的时间,对适宜的病变应直接置入支架.

  • 单纯球囊扩张术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贫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林捷;董志武;苏洁;吴荣敏;杨阳

    目的:评价单纯球囊扩张术联合替罗非班应用策略对贫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因严重贫困放弃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在我院采取药物溶栓治疗的上述患者作为药物溶栓组,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CA)联合替罗非班应用策略开通罪犯血管的上述患者作为PTCA组,通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评价PTCA联合替罗非班应用策略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A组住院期间心脏收缩期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B型脑钠肽(BNP)、心绞痛及心衰发生率与药物溶栓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贫困放弃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TCA联合替罗非班应用有助于减少该类患者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

  • 心脏介入诊疗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临床分析与预防护理

    作者:于景莉

    分析经股动脉逆行心脏介入诊疗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病例,提出可能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有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经股动脉逆行心脏介入诊疗患者2146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1676例,经皮冠状动脉PCI术324例,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146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及射频消融术后立即拔鞘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6小时拔鞘管.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于洪艳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入院35例STEMI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2例)和对照组(PCI 13例)均发病于12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 h,对照组应用常规PCI术,收集所有病历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照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为(95%),常规PCI未应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为(86%),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明显抵于对照组,但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及支架植入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作者:田芳;周丕明;朱卫民;李军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46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17例)、有心绞痛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T)测定梗死区缺血程度;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心肌缺损程度小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6个月后观察,两组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有心绞痛组梗死区缺血程度较术前改善尤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 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邱原刚;郑良荣;陈君柱;朱建华;张芙荣;许毅;赵莉莉;陶谦民

    目的了解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58例患者入选,术前24 h内及术后第3天分别用90项症状清单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1)术前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因子分高于常模,术后躯体化因子分仍高;(2)男性患者强迫、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则恐怖因子分较高;(3)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等评分高于冠心病患者;(4)手术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得分较术前减低;(5)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恐怖因子分(1.34±0.38)高于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者(1.15±0.23,P<0.05);(6)详细谈话组阳性症状均分低于常规谈话组(分别为2.46±0.37,2.56±0.48,P=0.02);(7)70岁以上的患者阳性症状均分(2.62±0.45)高于60岁以下(2.47±0.43,P<0.05)及60~69岁组(2.45±0.40,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症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手术的心理刺激是重要的原因,女性、高龄以及合并的心理疾病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术前谈话时详细介绍手术并发症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症状.

  • 血清基础C-反应蛋白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

    作者:买买提艾力;张抒扬

    目的 观察血清基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非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将来近、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27例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测定血清基础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CRP<0.3 mg/dl(n=162)和CRP≥0.3 ms/dl(n=165)两组,分析住院期间、术后1及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基础血清CR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稳定性心绞痛、CAG正常者明显增高(5.15±0.40vs0.27±0.05,0.26±0.35,P<0.01);30 d内近期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ACS和CRP水平增高组明显高于SAP和ClIP水平不高组(4.86%vs2.44%,P<0.05;16.36%vs3.70%,P<0.01).远期6个月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是在ACS和CRP升高组显著高于SAP和CRP低者(12.50%vs6.10%,P<0.05;26.06%vs13.58%,P<0.01).结论 血清基础CRP水平无论是对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还是非冠心病患者有助于预测将来近、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及预后的强有力指标.

  • 镜像右位心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

    作者:张必利;徐荣良;郑兴;秦永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胸闷、心悸10 d入院,胸闷位于右侧胸前区.与活动无关.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体外反搏的疗效探讨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伍贵富;张苗青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terpulsation EECP)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共469例,其中8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体外反搏治疗(EECP组),另384例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临床随访6~72个月,部分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左室功能和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1)基线资料:对EECP组81例(95%)和药物组350例(91%)成功进行了随访,两组在临床资料、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临床终点事件:EECP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8.6%比17.4%,P<0.05);EECP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18.5%比35.4%,P<0.01).(3)超声心动图:两组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相似,但复查时EECP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⑷冠状动脉造影:两组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CP组出现侧支循环患者数明显多于药物组(17.9%比5.1%,P<0.05),复查时病变血管参考内径[(3.29±0.61)mm比(3.06±0.50)mm,P<0.05]和支架内小腔径[(3.02±0.59)mm比(2.67±0.62)mm,P<0.01]均显著大于药物组.结论 对于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可减少心绞痛复发,改善预后和心功能,并可能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评价

    作者:熊龙根;陆东凤;刘世明;许博裳;李国强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4例80岁以上AMI患者,入院后直接PCI.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住院病死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院前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m流分级0~1级,除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病例均成功开通IRA,操作成功率97.9%.术后76例血流TIMI 3级,16例TIMI 2级.术后6例因左心功能衰竭死亡.26例心功能Killip Ⅲ级以上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持续反搏时间78~154(98.3±34.5)h.多支病变者除18例3支病变外均在术后3~7 d行非IRA的PCI.住院总病死率8.5%(8/94),Killip Ⅲ级以上者病死率30.8%(8/26).仅3.3%(3/92)发生需输血的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生存的86例患者出院前测LVEF中位值为43%(26%~62%).存活者术后30 d和18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4.6%.结论 对于8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行直接PCI安全可行,且成功率较高.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菁;苟建军;胡大一;俞晓军;何飞;丁荣晶;郭继鸿;李学斌;张萍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恢复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130)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n=120)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2h心电图ST段50%回落情况,术后7d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和大出血情况;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76±10.53)min比(59.94±9.78)min,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即刻治疗组患者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增多(94.62%比85.00%,P<0.05),CTFC明显减少[(27.68±6.97)帧/s比(38.98±5.42)帧/s,P<0.05].两组患者术后2h心电图ST段50%的回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62%比63.33%,P>0.05).术后7d,治疗组血BNP水平低于对照组[(209.0±70.1)μg/L比(298.0±69.4) μg/L,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48.97±6.74)%比(39.42±9.56)%,P<0.05],LVEDd减少[(47.58±5.94) mm比(50.46±6.78) mm,P<0.05],LVESd减少[(24.76±3.21) mm比(26.84±3.67)mm,P<0.05].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77%比3.33%,P<0.05).结论 AMI恢复期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明显.

  • 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比较

    作者:兰克涛;宁险峰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单纯药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年龄≥75岁的UA患者191例分别行PCI和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心绞痛类型、伴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较药物治疗组多,临床观察分析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从近期疗效看,PCI组无猝死和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药物治疗组有6例院内猝死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远期疗效看,药物治疗组有8例心肌梗死、27例心因性死亡和19例再次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而PCI组分别为2、8和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7304、6.8385,P<0.001、<0.05);PCI组有23例心绞痛复发者,药物治疗组有28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66,P>0.05).药物治疗组左心功能不全和双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出现心因性死亡者、高脂血症患者心绞痛复发及糖尿病患者、双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再次PCI或CABG者均多于PCI组(均P<0.05);3支冠状动脉病变者再次PCI或CABG者少于PCI组(P<0.05).结论 PCI可明显改善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的效果

    作者:何胜虎;袁彬;纪军;徐日新;陈述;刘晓东;谢勇;汪华玲;廖清池

    目的 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AS)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防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80例STEMI患者直接PC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24h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 ≥2次,需紧急治疗者归入VAS组,其余纳入对照组.结果 280例患者共发生VAS 19例,其中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早期),电风暴发生16 (16/122)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后期),电风暴发生3例(3/158).VAS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值、肌钙蛋白I(TNI)值、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右冠状动脉、TIMI1级血流、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I值、TIMI分级、持续性低血压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VA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CK-MB值、TNI值、IRA为右冠状动脉、TIMI分级、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是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TNI值、TIMI分级、持续性低血压预测意义更强,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以减少VAS的发生,改善预后.

  • 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PTCA中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敬;付研;李田昌;王建旗;刘杰

    目的对比研究心梗前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溶栓及PTCA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117例急性心梗患者,组1(62例)行急诊溶栓治疗,组2(55例)行急诊PTCA和支架置入术,各组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再分两个亚组,各组临床基本情况类似.结果在组1,心梗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其病死率、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肌酶峰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组2,心梗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其死亡率、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肌酶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是溶栓患者发生死亡及泵衰竭的独立因素;对于直接PTCA和支架置入患者其保护作用不显著,可能是因为PTCA和支架置入使冠脉充分有效开通的强大保护作用所致.

  • 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晖;姚道阔;徐景涛;张欣;周力;李虹伟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的操作简便的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在经桡动脉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冠脉造影发现病变高血栓负荷50例,支架置入前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后造影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显像分级(TMPG)、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支架内急性血栓及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随访6~24个月期间的心脏缺血事件、再血管化及死亡率.手术前后的TIMI血流和TMPG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35例,血栓减少15例.术后梗死部位前向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0 vs.2.7±0.5,P<0.01),TMPG显著提高(0 vs.2.6±0.8,P<0.01),术后的cTFC为20.2±16.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诊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柃抽吸安全可行,ZEEK吸栓导管足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长期预后.

  • Triptolide涂层支架对猪冠脉内膜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葛海龙;周玉杰;马涵英;聂小敏;刘蕾;王建龙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triptolide eluding stent,TES)置入猪冠状动脉后对血管内膜增生、炎性因子激活、血管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12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100μg)、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er)、裸金属支架(每组12枚).每只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植入一枚支架,术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12周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管腔变化、组织病理、血常规、生化结果,免疫组化榆测支架处血管VEGF,ICAM-1,α-actin的变化.结果 各组支架植入顺利,12周内无死亡,血管损伤积分无差异,管腔内均无血栓形成.裸支架组支架部位血管腔面积(3.76±0.61)mm2、小管腔内径(2.15±0.18)mm小于TES组[(5.13±0.46)mm2,(2.65±0.21)mm]和DES组[(5.01±0.54)mm2,(2.65±0.25)mm,P<0.01];裸支架内增生内膜面积及内膜增生程度裸支架组大于TES组和乐普支架组(P<0.05),裸支架组支架部位血管内膜VEGF,ICAM-1,α-actin表达明显强于TES和乐普支架组.支架植入前后各组动物血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殖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在支架植入12周后能有效地预防再狭窄.

2492 条记录 1/125 页 « 12345678...1241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