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观察

    作者:李锦华;赵宙;杨祖清;王伟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10例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利用随机选取法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行基础疾病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及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通过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两组各55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年时间,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记录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结果 随访1年时间,常规组及研究组Barthel指数(69.04±1.73)分、(82.04±2.94)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43.05±2.73)分、(32.05±1.95)分、Cobb角(17.03±1.03)°、(12.04±1.88)°、伤椎前缘(24.06±0.69)mm、(25.06±0.94)mm和中线高度(22.79±0.84)mm、(25.95±0.69)mm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Barthel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后凸畸形及疼痛症状,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分析

    作者:桂萍

    目的 分析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 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的9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辅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实行椎体后凸形成术后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还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国厚

    目的 观察探讨CT 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58 例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共79 个椎体,分别采取CT 检查,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CT 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58 例患者中,经CT 诊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有38 例,手术病理确诊有40 例,CT 诊断的符合率为95.0%;经CT 诊断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10 例,手术病理确诊有12 例,CT 诊断的符合率为83.3%;经CT 诊断为恶性压缩性骨折有4 例,手术病理确诊有6 例,CT 诊断的符合率为66.7%,以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CT 诊断准确率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 对鉴别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针对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够显著分辨出椎骨的细微结构及骨质破坏程度,对疑似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和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建议将CT 检查为优先考虑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藤黄健骨片结合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 压缩性骨折

    作者:钟勇;胡祖湘;钟玉芳

    目的 研究藤黄健骨片结合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各40例.A组采用PVP术+藤黄健骨片+钙剂治疗,B组采用PVP术+鲑降钙素+钙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PVP手术术前、术后48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骨密度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藤黄健骨片结合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武强

    椎体成形术,即经皮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增强的手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该手术止痛迅速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临床疗效显著.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术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也被陆续报道,究竟是因骨水泥的量、注射方式以及椎体骨密度、骨水泥材料特性等生物力学因素造成,还是人体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自然病程,目前尚有许多争议.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相波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庆市巫溪县中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绝经后女性T12、L1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分为PKP组和PVP组.比较两组患者单个椎体应用骨水泥量,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围术期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体重指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T12、L1后凸Cobb角,围术期及末次随访的骨密度值.结果 两组单个椎体应用骨水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5);两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2,P>0.05);PKP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T12、L1后凸Cobb角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股骨颈及下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

  • 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沈永乐;王景续;宫树一;穆胜凯;吴岩;尹西盟;鲁泽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 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行PVP术式时给予2.6~3.5 mL骨水泥,研究组则给予1.5~2.5 mL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状态、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同时观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Cobb角较术前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渗漏率为7.14%(4/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17/57) (P< 0.05).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术式治疗OVCF患者,1.5~2.5 mL、2.6~3.5 mL两种不同剂量的骨水泥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但小剂量的骨水泥可降低其渗漏率.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性压缩性骨折远期疗效

    作者:吴永忠;吕志华;庄传记

    目的 探讨推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3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后,观察术后疼痛缓解近远期疗效,包括疼痛缓解、并发症等情况,随访6~21个月.结果 术后无1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或腰背痛加重、复发现象,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一过性酸胀,无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远期随访6个月以上,有2例再次出现腰痛,检查提示为相邻椎体出现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所致,成形椎体未出现塌陷.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远期疗效确切.

  • 骨密度测量方法诊断胸腰单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研究

    作者:朱坤;张长春;许刚;王旸;曹玉茹

    ①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诊断脊柱胸腰椎移行处(T12/L1)单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的应用.②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脊柱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患者20例(观察组),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59~74岁,平均(66.75±4.98)岁;既往发生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经保守治疗康复的患者20例(对照组),男6例,女14例,年龄62~76岁,平均(68.90±4.67)岁.分别测量各T11-L2椎体的骨密度值,然后按照公式分别计算出各自的相对BMD差值百分比.③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病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相对BMD差值百分比的分子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1,P<0.05).④结论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是一种可行的判断脊柱骨折新旧的方法.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对邻接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张长春;朱坤;周建生;周新社;牛国旗;吴敏;邵晨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 T12/L1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接椎体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VP组(25例)和PKP组(25例)。于术前、术后1 w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westry 评分和伤椎后凸角测量;并于于其围术期和术后达一年以上测量其手术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的 BMD值。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46±7.8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PKP组在脊柱后凸角的纠正和脊柱矢状序列维持方面优于PVP组。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时上一椎体BMD无明显差异(P>0.05),下一椎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上一椎体围术期、随访时BMD无显著差异(P>0.05)。下一椎体围术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VP和PKP术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临床疗效显著。经PVP和PKP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患者,术后1年以上手术椎体的下一椎体BMD增加提高了其椎体强度,使下一椎体骨折发生率得以降低,且 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提高下一椎体BMD。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作者:欧长福

    目的:探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注射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骨科70例行PKP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不同,将其分为低剂量(1~2.5 ml)、常规剂量(2.5~5 ml)、高剂量(5~7.5 ml)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VAS和ODI评分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 d、随访末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增高,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3个月及随访末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0.00%,明显低于常规剂量和高剂量组的40.00%和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中小剂量骨水泥亦可获得相当的复位效果且渗漏率低,故在临床PKP术中建议应用小剂量骨水泥.

  • 唑来膦酸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的应用观察

    作者:陈昕彦;李湘;于萌;林奕辰;郑德禄;王璐;刘晓丹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中应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0例行PK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未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obb's角、伤椎椎高比、腰椎与髋部骨密度(BMD)、1年内再骨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1年VAS评分与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d,治疗组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d,治疗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Cobb's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椎高比、腰椎与髋部BM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年内再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反应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可有效促进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的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增加骨密度,调节免疫系统稳定,降低再骨折率.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作者:唐守言;陆玉和;陈学银;王自立;王凯;安成玲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症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0例患者2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24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2节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2h及1d疼痛即明显缓解,术中注射骨水泥平均为5.2ml,有2节椎旁静脉丛有细条样骨水泥外渗,1节椎体后软组织内小条状漏出(经小切口钳出).结论:20例26节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作者:崔西龙;于海洋;姜济世;梁成民;焦伟;翟云雷;付青松;李超

    [目的]评价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4年7月采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其中15例采用SPO截骨(Smith-Perterson osteotomy),32例单节段经椎弓根蛋壳截骨(pediclesubtration osteotomy,PSO),14例采用经前柱撑开结构性植骨后柱加压闭合截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65个月.截骨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SPO截骨组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40.5±14.5) min,术中出血量400~1 500 ml,平均(650.3±50.3) ml,术前Cobb角20°~45°,平均(26.4±9.6)°,术后恢复至6°~15°,平均(8±2.4)°,末次随访时(9±2.3)°.PSO组:手术时间163~247min,平均(206.7±19.5) min,术中出血量580~1 800 ml,平均(947.4±48.3) ml.术前Cobb角40°~50°,平均(46.2±l1.2)°,术后恢复至4°~9°,平均(6.7±1.6)°,末次随访时(7±3.1)°.前柱撑开后柱加压闭合组:手术时间198 ~ 261 min,平均(236.4±20.1) min,术中出血量809 ~2 216ml,平均1 350 ml,术前Cobb角52°~75°,平均(63.4±12.4)°,术后恢复至6°~16°,平均(10.0±2.1)°,末次随访时(12±3.4)°.三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截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截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 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宗高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骨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OVCFs骨不愈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3~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QOL)、疼痛评分(VAS)、影像学指标(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QOL评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对椎体高度产生不利影响,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比较

    作者:徐松山

    目的 探讨经皮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PKP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单侧穿刺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经皮双侧穿刺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提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3.8%)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邻近椎体再骨折,对照组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促进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临床疗效相似.与双侧穿刺手术比较,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小,患者发生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概率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刘伟波;杨有甜;李凤彩;邵美英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8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干预,对照组则常规干预(不应用冰冻生理盐水),术前、术后均行CT检查,比较2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 VAS评分分别为(2.2±1.0)分、(2.3±1.2)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CT复查显示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1周CT复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明确,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吴波文;张锡平;王镖;刘三风;王永忠;杨新佑;何沛恒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穿刺PVP或PKP手术并获得随访者116例. 术前常规MRI及Xray检查确诊为新鲜压缩性骨折. 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VAS及SF-36评分,术前术后伤椎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 结果:共收集116例,PVP组54例,PKP组62例,平均年龄75.3岁(64 ~ 85岁). PVP及PKP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 P < 0 . 05 ) ,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KP组伤椎内骨水泥注射量(3.8 ± 1.6) mL多于PVP组(2.6 ± 1.3) mL(P < 0.05);PKP在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91.29 ± 6.23)% vs.(71.71 ± 5.52)%,P < 0.05];PKP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8例vs. 29例,P < 0.05);两组随访期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vs. 5例,P > 0.05). 结论:PVP和PKP均为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良好手段;较PVP而言,PKP伤椎复位效果好、骨水泥渗透率低、安全性高,因此病患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KP.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莫忠贵

    阐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椎弓根穿刺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生物力学研究、随访结果等.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手术,手术时间短,减少了术者及患者的医源性放射损伤,减少了骨水泥渗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改善明显,可以很快下地活动,目前已成为治疗OVCF理想的治疗方案.采用改良的椎弓根穿刺入路,能提高穿刺至椎体中部的成功率,从而使骨水泥能在椎体中部均匀分布,椎体受力均匀,取得更好的疗效.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强化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对邻近腰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张长春;朱坤;周建生;周新社;牛国旗;吴敏;邵晨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对邻近腰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采用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VP组(29例)和PKP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绝经时间、病程、致伤原因、骨折椎体、骨折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手术区域后凸Cobb角;于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手术区域下位腰椎(L5除外)骨密度值、股骨颈骨密度值及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了解抗骨质疏松情况;并应用FRAX在线工具评价两组患者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概率.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5.5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T12、L1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PKP组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两组组间及组内围手术期、末次随访时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下腰椎骨密度及其T值均较围手术期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围手术期下腰椎骨密度及其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及组内围手术期、末次随访时股骨颈骨密度及其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风险评估:两组间及组内围手术期、末次随访时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经PVP和PKP治疗1年以上未继发骨折的T12、L1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邻近腰椎骨密度的增加提高了其椎体强度,远期邻近腰椎骨折发生率较低,且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提高邻近腰椎骨密度.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