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王道国

    目的 探讨将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在液体管理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观察组给予中心静脉压监测,观察两组液体管理结果 .结果接受液体管理12、24 h后,观察组患者MAO、HR、PaO2/FiO2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CVP监测技术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者的液体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

  • 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作者:柳颖

    目的:体会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进行液体管理,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超声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既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临床指标,又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围术期液体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侯永恒;杨建平;嵇富海

    长久以来,有关围术期液体管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麻醉医师,无论是在输液的"质"还是"量"上,都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医学的发展对围术期液体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再是单纯的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而是在病理生理、手术创伤和麻醉影响的基础上实现一种氧、水、电解质、酸碱、凝血和温度等的综合平衡[1].但是,由此产生的思考或计算过程,不仅公式繁琐、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疏漏.

  • PiCCO监测对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流程化管理的应用

    作者:缪时星;宋于康

    目的:分析流程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系统进行液体管理指导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医院ICU科室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应用PiCCO系统对研究对象的液体管理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化管理,直至患者液体状态维持正常循环或是死亡.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家属满意度,以评价流程化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PiCCO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管理能够促进PiCCO对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的监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

  • 儿童危重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救治

    作者:张育才;戎群芳;周益平;朱艳;滕国良;汤定华

    目的 了解儿童危重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探讨救治措施.方法 前瞻性观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诊断、治疗转归.结果 实时RCT-PCR检测3例患者均为甲型H1N1流感感染.以发热、咳嗽起病,全身性炎症反应相对轻.病程4~6 d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X线片显示双肺多叶渗出或弥漫性炎症阴影.入院时已发展为ARDS.采用奥司他韦,小潮气量(6 mL/kg)、适当高PEEP通气策略和相对保守液体等治疗,3例患儿中存活2例,死亡1例.结论 儿童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突然咳嗽加重和呼吸急促时,应高度怀疑ARDS.及时氧疗及呼吸支持,保守液体管理,预防继发感染等可能是关键治疗措施.需要积累更多病例资料来明确危重甲型H1N1流感特征和评价救治手段.

  • 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与液体管理指标的关系

    作者:蔡毅峰;陈科署;陈佳炜;蔡文阳

    目的 分析血管外肺水(EVLW)及动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休克合并ARDS患者15例为对象,于治疗早期(0~2 d)持续检测计算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ScvO2、氧合指数、ITBVI,分析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 共搜集数据101组.EVLWI、ITBVI、氧合指数均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P> 0.05);ScvO2随时间的延续显著增加(P<0.05).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P<0.05),进一步分组,当EVLWI> 15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P<0.05),当EVLWI≤15 ml/kg时,两者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EVLWI与ITBVI无明显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组,当ITBVI≤1 100 ml/m2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当ITBVI>1 100 ml/m2时,两者呈明显正相关(P<0.05).ScvO2> 70%时,EVLWI、ITBVI明显更低,氧合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vO2、EVLW在治疗早期均与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疗效指标有关,检测ScvO2、EVLW可能有助于指导开展液体管理.

  •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出入液量的对比观察与护理

    作者:徐文红;丁艳琼;张赤铭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后出入液量的变化,总结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4例OPCAB及17例CCABG手术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后出入液量的变化.结果 OPCA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CABG组;术后引流液量与CCABG无明显差别;OPCAB组术后输血率明显少于CCABG组.OPCAB组术中入液量明显少于CCABG组,术后当天及第1天入液量均多于CCABG组.OPCAB组术中、术后当天出液量明显少于CCABG组,而术后第1、2、3天出液量与CCABG组相当.结论 OPCABG与CCABG相比,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术后输血率;同时术后不需要刻意利尿及补液,在出入液量护理方面有着不同于CCABG的特点.

  • 心肺联合超声在合并脓毒症休克AR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聪;张娜;付优;葛晨;龙玲;张之阳;王显雷

    目的 探讨心肺联合超声在合并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症休克合并ARDS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应用中心静脉压(CVP)+唯截流(Vigileo)进行液体管理.Ⅱ组:应用心肺联合超声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呼吸力学参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1)治疗第1、3d两组CVP比较,Ⅱ组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第5d两组气道平台压、呼气末正压相比Ⅱ组低于Ⅰ组,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相比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1、2~5d两组液体平衡相比Ⅱ组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相比Ⅱ组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肺联合超声可用于脓毒症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容量管理,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PICCO监测在危重患者行CRRT治疗时液体管理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丽红;王林华;罗莉;郑伟;史大治;董春丽

    目的 观察PICCO监测对危重患者行CRRT治疗时液体管理的指导作用,旨在为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目标提供更精准的依据.方法 28例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分为单纯CRRT治疗组(对照组16例)、PICCO+CRRT治疗组(治疗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0 d)和治疗后5d的MAP、CVP、Scr、24 h尿量、PaO2/FiO2、乳酸、APACHE Ⅱ评分的变化,统计在5d内两组患者肺水肿发生例次、低血压发生例次.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情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乳酸及CVP比对照组降低(P<0.05),24 h尿量及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肺水肿发生例次及低血压发生例次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在PICCO监测下的CRRT治疗减少了医源性容量不足及肺水肿发生率,PICCO监测下的CRRT治疗更有利于危重患者的精细液体管理.

  •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陶珍晖;陈育青;曹立云;左力;檀敏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对治疗(包括透析、液体管理、药物及饮食等方面)的依从性、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依从性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依从性问卷(end-stage renal disease-adherence questionnaire,ESRD-AQ)调查表,对北京市2家三甲医院的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患者依从性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问卷189份,收回186份,收回率98.4%,其中有效问卷182份.182名患者中,男性87人(47.8%),平均年龄57.8±14.4岁,51.1%的患者透析龄超过5年.透析、药物、液体管理和饮食的依从性分别为70.9%、93.4%、79.1%和76.9%.性别(OR=2.298,95% CI 1.127~4.683,P=0.022)、经济条件(OR=2.539,95% CI 1.123~5.740,P=0.025)、教育水平(OR=3.453,95%CI 1.080~11.039,P=0.037)、工作状态(OR=3.286,95%CI 1.272~8.489,P=0.014)、民族(OR=7.611,95% CI 1.815~31.922,P=0.006)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女性、上班者和少数民族的MHD患者对治疗依从性较差,需要加强宣教,以提高治疗和生活质量.

  • 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热疗围麻醉期的液体管理

    作者:宁雪;朱志荣;谭平

    目的总结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热疗围麻醉期的液体管理特点.方法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全麻后采用ET-Speac远红外线辐射仓进行全身热疗,常规监测ECG、SpO2、PET CO2、IBP、CVP、动脉血气及血糖.在体温升至39℃之前为扩容阶段,补充治疗前体液累计缺失量和CVE;之后为维持阶段,补充治疗中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输液晶体胶体比例为2、3:1,适量给予果糖和高渗糖液.结果100例患者治疗中平均输液(5231±1005)mL,尿量(1 734±563)mL;术中并发症:心衰13例,间质性肺水肿2例,低血压21例,中心静脉压升高41例,心率增快100例.结论为防治围麻醉期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提出扩容阶段+维持阶段的液体管理方案.并提倡扩容阶段延长时间,充分扩容;维持阶段液体负平衡的原则.

  •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曹关义;李泉;朱红岩;邢顺鹏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 vs.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 vs.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2.7)d vs.(9.1±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 vs.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 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唐坎凯;温晓红;董朝晖;姚林华;徐巍;杨卿;陈志冬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12月收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24例ARDS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16例)与死亡组(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结果 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的一般情况、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心排指数和EVL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第1天到第3天,存活组氧合指数逐天上升,EVLWI、血乳酸值逐天降低,而死亡组三个指标均逐天降低,三个指标在两组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另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46,P<0.01),而EVLWI与CVP无明显相关性(r=-0.11,P=0.146).第3天的EVLWI与预后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38±0.069,当EVLWI>8.5 ml/kg时,预后评价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56.8%. 结论 EVLWI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EVLWI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

  •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阳建国;汪一棋;赵朝辉;蔡勇;费振海;钟兴明;唐凯凯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广泛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形成,患者昏迷时间长达6h或以上,其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或呈再度昏迷状态,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阳性且生命体征不稳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1].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合并低血压、肺损伤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易出现颅内缺血缺氧,其病情复杂,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2].运用常规脱水方法治疗颅内高压,如应用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会相应地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从而加剧脑缺血,导致脑梗塞发生;充分补液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却易致颅内高压以及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管理是该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处理颇为棘手[3].本文将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并与传统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精细化管理在心功能不全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向红;李爱群;陈卫英;梁兰英;周惠芳

    目的 总结精细化管理在心功能不全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于本院心内科、综合科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心功能不全常规护理进行液体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的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急性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7.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58±4.0)d、(7.10±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液体管理中,有助于减少该类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推广.

  • 脉搏指示下连续心输出量指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意义

    作者:於江泉;郑瑞强;林华;邵俊;王大新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与氧合指数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的相关性,探讨脉搏指示下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符合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71例,应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ELWI和ITBI,比较ELWI与氧合指数和ITBI与ELWI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E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743,P<0.01).进一步以ELWI=14 ml/kg进行分层分析,当ELWI<14 ml/kg时,两者仍呈负相关(r=-0.533,P=0.0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E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961,P<0.01).ELWI与ITBI无明显相关性(r=0.477,P=0.072).进一步以ITBI=1 000 ml/m2进行分层分析,当ITBI<1 000 ml/m2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338,P=0.116);当ITBI≥1 000 ml/m2时,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677,P<0.01). 结论 对于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当ELWI≥14 ml/kg时,ELWI也成为影响氧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降低ELWI来改善氧合,当ITBI≥1000 ml/m2时,可以通过降低ITBI来降低ELWI.

  •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韦柳梅

    液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多数ICU液体管理主要分为:限制非限制液体入量两大类,从而达到一个液体平衡体状态.入量过多易导致患者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心脏负荷增加,造成应激性的心功能损害;入量不足则易导致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本文现对常用的液体管理方法进行综述.

  • 液体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全身麻醉患者血压的影响

    作者:金贤玉

    目的:探讨液体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全身麻醉患者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根据CVP、MAP监测结果实施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根据CI、SVV、SVI监测结果给予液体管理.记录2组老年高血压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血压变化情况、脱机时间(术后)、液体正平衡量(术后第1天)、术中输液量,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给予液体管理后,研究组血压较之前变化程度并不明显(P>0.05),对照组较之前显著上升(P<0.05),2组术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呼吸机脱机时间、术后第1天液体正平衡量、术中输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CI、SVV、SVI监测结果对老年高血压全身麻醉患者给予体液管理有利于维持其血压稳定,提高患者全麻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 1例脉搏轮廓心排量监测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在过敏性休克患儿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美

    本文总结了PICCO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在过敏性休克患儿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管理经验,认为PICCO指导下CRRT治疗不仅精确把握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改善患儿的肺水肿,并且非选择性清除循环中大量可溶性介质,降低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减轻肺水肿。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PICCO监测和血液净化治疗参数的临床意义,尤其是仪器的管理和导管的护理,强调护士应具有扎实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重在分析,能正确的识别伪信息,从而使得监护工作更安全有效更有意义。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静;郭波;吕毅;刘昌;王博;王铮;张晓刚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在肝移植患者术后液体管理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109例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GDT组和对照组.其中GDT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18)岁;采用GDT方案.对照组5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47±17)岁;采用常规肝移植术后处理措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ICU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 原位肝移植术后,GDT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1±0.4)、(3.1±1.3)、(3.5±0.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2.1)、(4.9±1.8)、(5.4±1.3)d(t=-3.681,-5.912,-8.753;P<0.05).GDT组术后容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5/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5/58)(χ2=4.671,P<0.05).结论 GDT在肝移植术后液体管理中是安全、有效的,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190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