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插入序列共同区在多种临床菌株间的分布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PER-1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霞;李桂喜;禹惠兰;袁敏;侯小平;李娟

    目的 研究临床来源的多种类细菌中插入序列共同区(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s,ISCRs)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pER-1的分布情况,分析可移动元件ISCR1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及blaPER-1基因散播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独立菌株,应用梅里埃VITEK(R)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ISCR1、blaPER-1和ISCR1-blaPER-1间区的扩增;分析ISCR1、blaPER-1种属分布状况及ISCR1与菌株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共得到17种(属)314株临床独立菌株,其中ISCR1携带率为28.7%(90/314),在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的多种细菌中携带较多;携带ISCR1的菌株中,96.7%(87/90)为多药耐药菌株,93.3%(84/90)耐受9类及以上抗菌药物;blaPER-1基因携带率为12.4%(39/314),在7种细菌检出,不动杆菌属细菌中检出多(31株);21株不动杆菌属细菌和1株普通变形杆菌存在ISCR1-blaPER-1结构.结论 ISCR1在多种细菌中广泛分布,细菌多药耐药表型和其携带有一定关系;blaPER-1基因在多种细菌中散播,ISCR1的基因捕获和移动机制可能造成了blaPER-1基因在不动杆菌属细菌中及在不同种细菌间的散播.

  • 导入MDR1建立肝癌耐药细胞系及其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陈永兵;吴志宏;于聪慧;宋国增;孙涛;金鑫;史宪杰

    目的 探讨利用转染多药耐药基因(MDR1)方法建立表肝癌耐药细胞系,为深入研究肝癌多药耐药现象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 将前期构建表达mdr1cDNA转染质粒PCI/mdr1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采用G418和阿霉素短暂诱导,筛选出稳定的耐药细胞株HepG2/mdr1;利用RT-PCR、FCM及体内外的耐药性试验对其进行功能检测.结果 与其亲代细胞株HepG2比较,HepG2/mdr1细胞中mdr1mRNA及P-gp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58.80%±11.80% vs 24.00%±5.80%)和(10.28±2.09 vs 3.70±1.06),对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的耐药性分别增加了35倍和125倍,体内耐药性也明显增加.结论 利用转基因方法能够成功建立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

  • 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 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宇;陈冰;张凤海;张荣华

    多药耐药性(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补骨脂是补益药中少有的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补骨脂素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以往我们对其逆转MDR进行了几方面研究[1],明确其有明显的逆转耐药作用.目前已有报道探讨Bcl-2家族与白血病MDR形成的关系[2].本实验就补骨脂素对MCF-7多药耐药细胞株Bcl-2基因蛋白表达影响报道如下.

  • 中医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向东;杨文华

    近年来中医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研究十分活跃,针对肿瘤细胞 MDR 各种机制,探索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药注射剂等多种方式方法逆转肿瘤细胞 MDR。以中医药不同形式及不同方法为纲,列举近年来中医药逆转肿瘤 MDR 的研究,分析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 原发性肝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徐益彩;梁嵘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是早、中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其起病隐匿,确诊时患者多已失去手术时机,故姑息化疗仍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肝癌多药耐药现象的出现严重降低了治疗效果.本文将从与MDR相关的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特定蛋白质、相关酶的改变、自噬以及肿瘤微环境入手,对近年来的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骨肉瘤耐药表型与核DNA阿霉素结合能力

    作者:曾恒;陈安民;杨彩虹;范骥

    目的:骨肉瘤的MDR基因表达与否是影响骨肉瘤患者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但是现行检测MDR表达的方法尚无种可以满意的应用于临床,本实验中主要研究核DNA同阿霉素结合能力评价(Adriamycin Bind Assay ABA)作为一种临床检测骨肉瘤MDR表型的方法可行性及可信性.方法:10例骨肉瘤患者术中切除的标本行ABA检测.核DNA同阿霉素结合的骨肉瘤细胞百分比(AB%)同标本切片后MDR探针原位杂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位患者中3位患者的AB%>80%(93.3±2.517%),而 6位患者的原位杂交结果MDR表达阳性.经等级相关分析示二者为负相关(rs=0.711,P<0.05),MDR阳性的患者的AB%平均为31%,而MDR阴性患者AB%为8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ABA法操作简单,检测所需周期短,结果高度可信,是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指导骨肉瘤的术后化疗的有效指标,并直接反应骨肉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方法.

  • 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彩虹;曾恒;陈安民;许小涛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亚系.方法:采用ADM间断冲击法,将MG-63暴露于ADM中,残留存活细胞克隆、扩增建系,并用FITC标记的P-gp抗体检测Mdrl表达情况,用MTT、AB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耐药特征.结果:本实验建立了六株P-gp表达阳性多药耐药细胞亚系:MG-63/R1、MG-63/R2、MG-63/R3、MG-63/R4、MG-63/R5、MG-63/R6.用免疫荧光术可以检测到P-gp的表达,用MTT可见各亚系细胞相对于亲本细胞对ADM耐药分别增至1.6、4.8、11.8、33、49.2、71.5倍.ABA法显示诱导产生的细胞亚系细胞内ADM累积能力明显下降,这说明Mdrl表达P-gp增加,并用维拉帕米拮抗P-gp的作用,可见细胞内ADM累积能力不同程度上升,柔红霉素荧光直方图可见肿瘤细胞的耐药程度越来越高.结论:MDR1/P170在骨肉瘤的多药耐药的特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亚系为进一步研究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生物学特征及发展新的逆转多药耐药的药物打下基础.

  • 程序依赖性MFP方案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逆转耐药肺癌的疗效探讨

    作者:吕梅君;周彩存

    目的:逆转多药耐药提高肺癌化疗疗效.本文报道1例46岁女性患者,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T4N2,1-Ⅳ期(左腋下淋巴结、脑、骨),先后给予司莫司汀(Me-CCNU)、丝裂霉素(MMC)、长春花碱酰胺(VDS)及顺铂(DDP)即SMVP-T1方案,MVP-T2方案化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进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腋下转移淋巴结病理标本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多项耐药相关基因产物(P-gp、MRP、LRP)表达阳性,系原发性多药耐药肺癌.改换程序性应用Me-CCNU、MMC、5-氟尿嘧啶(5-Fu)、DDP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TAM)即TSMFP-T3方案,TMFP-T4方案化疗,二段化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绝大部分消失.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多项耐药基因产物的联合检测可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程序性应用EFP方案联合大剂量TAM能逆转肺癌耐药,提高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 程序依赖性MFP方案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逆转耐药肺癌的疗探讨

    作者:吕梅君;周彩存

    目的:逆转多药耐药提高肺癌化疗疗效.本文报道1例46岁女性患者,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T4N2M1-Ⅳ期(左腋下淋巴结、脑、骨),先后给予司莫司汀(Me-CCNU)、丝裂霉素(MMC)、长春花碱酰胺(VDS)及顺铂(DDP)即SMVP-T1方案,MVP-T2方案化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进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腋下转移淋巴结病理标本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多项耐药相关基因产物(P-gp、MRP、LRP)表达阳性,系原发性多药耐药肺癌.改换程序性应用Me-CCNU、MMC、5氟尿嘧啶(5-Fu)、DDP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TAM)即TSMFP-T3方案,TMFP-T4方案化疗,二段化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绝大部分消失.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多项耐药基因产物的联合检测可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程序性应用EFP方案联合大剂量TAM能逆转肺癌耐药,提高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金敬顺;陈淑芹;赵玉芳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P-糖蛋白(P-g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肺癌组织MRP及P-gp的表达.结果:90例肺癌组织中,MRP阳性率腺癌64%(32/50).鳞癌60%(24/40);P-gp阻性率腺癌68%(34/50),鳞癌55%(22/40).MRP,P-gp在与鳞癌中的表达无差别,MRP表达与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与肿癌大小,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MRP阳性表达者复发率高于阴性者.结论:MRP及P-gP可能是肺癌多药耐药(MDR)产生的机制之一,对肺癌患者估计化疗结果,判断预后,可能MRP比P-pg更有意义.

  • 膀胱腔内灌注化疗对膀胱癌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颜克钧;喻俊峰;聂勇;刘昌荣

    目的:探讨膀胱癌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临床膀胱灌注化疗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初发膀胱癌组织标本及应用膀胱腔内化疗后复发的32例活组织标本中P-gp的表达.结果:60例初发膀胱癌组织中P-gp阳性率30.5%,复发的32例中P-gp阳性率为62.5%,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失败者的P-gp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膀胱癌.结论: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是膀胱腔内灌注化疗失败、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但P-gp表达不是引起多药耐药的唯一机制.

  • 胃癌组织中检测GSTπ、TopoII及Pgp基因蛋白与术后化疗关系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陈庆明;张洁民

    目的:探索胃癌组织中检测GSTπ、TOPOII及Pgp基因蛋白与术后化疗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化疗药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癌组织中相关耐药蛋白进行标记,观察和分析胃癌细胞的耐药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890例胃癌组织中,GSTπ强阳性(+++)824例,阳性(++)52例,弱阳性(+)13例;Pgp强阳性(+++)807例,阳性(++)69例,弱阳性(+)14例;TopoII强阳性(+++)664例,阳性(++)74例,弱阳性(+)58例;GSTπ、TopoII及Pgp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型的关系,本组病例中主要以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强阳性表达为主,其他类型以阳性或弱阳为主;GSTπ、TopoII及Pgp基因蛋白表达与术后常规使用化疗药物患者强阳性表达的术后生存时间短,弱阳性表达的时间长;GSTπ、TopoII及Pgp基因蛋白表达与术后不使用或小剂量使用化疗药物患者强阳性表达的术后生存时间短,阳性或弱阳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略长;通过观察发现,胃癌组织中GSTπ、TopoII及Pgp基因蛋白阳性表达高达90%以上,低为70%以上的高表达,术后使用化疗药物与不使用化疗药物患者的生存时间的长短无明显差异,胃癌患者术后普遍生存时间短.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化疗与术后针对性化疗相结合,可减少胃癌细胞的多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化疗效果.

  • HBV核苷类似物耐多药的检测分析

    作者:范晓宁

    目的 对HBV核苷类似物耐多药的检测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5~2011年这对时间内在我院就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多药耐药的病例18例,采用克隆测序法在每位患者体内随机筛选30个克隆,对菌液聚合酶链反应以及经酶切进行鉴定结果为阳性的单克隆予以测序,对患者的基因型以及耐药基因变异的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显示为全部标本均为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或者是替比夫定等多药耐药.结论 经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的变异位点大多数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病毒序列上,还能够在不同的病毒序列上分别存在,后者可能与原发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

  • 抵挡汤与胃癌ECF方案协同作用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焕龄;杨新林;杨培君

    目的 探讨抵挡汤与胃癌ECF方案协同作用的近期疗效及延缓/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可能性.方法 对30例Ⅱ~Ⅲ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CF组、协同组(ECF方案+抵挡汤),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2种治法的近期疗效差别、生活质量评定和药物不良反应,并用RT-PCR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在外周血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 协同组和ECF组总缓解率分别为60.0%(9/15)、40.0%(6/15),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协同组、ECF组患者外周血中MDR1-mRNA表达的阳性率均为46.67%(7/15),而治疗后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8/15)、73.33%(11/15),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3个治疗周期内,抵挡汤与ECF方案显示出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量著提高胃癌术后化疗的缓解率和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能通过降低MDR1-mRNA的表达,在延缓或逆转胃癌化疗耐药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四种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制剂逆转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孙冬妮;牛垒

    目的:探讨带有不同电荷及配体的树状大分子(PAMAM)对逆转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MDR)的影响。方法以阿霉素为模型药,比较了四种载药大分子(G 3.5/DOX,G 4.0/DOX,PEG-G 4.0/DOX,FA-G 4.0/DOX)对MCF-7/ADR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四种大分子制剂的细胞毒均高于DOX溶液,FA-G 4.0(6.74滋g/mL)强,其逆转倍数达到5.07。与大分子制剂孵育2 h后,MCF-7/ADR细胞中阿霉素浓度大小为FA-G 4.0/DOX 跃 G 4.0/DOX抑 G 3.5/DOX跃PEG-G 4.0/DOX跃DOX溶液。结论四种大分子制剂均可一定程度地克服MCF/ADR细胞的耐药性,G 3.5/DOX、G 4.0/DOX、PEG-G 4.0/DOX对MDR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FA-G 4.0/DOX克服MDR的效果好。

  • 中药有效成分拮抗白血病机制评述

    作者:王建英;杨臻;张坤;许亚梅

    白血病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凋亡受阻,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为特点,是造血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急劳” “血证”“髓枯”“血虚”“虚劳”等范畴.中药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耐药逆转剂,具有多靶点、多阶段的作用特点,本身即可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亦可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其有效成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逆转耐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寻求中药有效成分靶向治疗、拮抗白血病,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总结并归纳相关文献,从抑制增殖、诱导分化、促进凋亡与逆转耐药4方面综述如下.

  • SLE患者外周血P-gp表达与激素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军锋;鲁盈;杨汝春

    目的综述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多药耐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疗效关系的内在联系及其可能机制.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SLE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MDR)却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淋巴细胞产生MDR的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过度表达主要也为经典.MDR1基因编码的P-gp是-ATP依赖性的药物泵,其可以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使得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终造成其细胞毒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出现多药耐药.

  • 解毒化瘀药含药血清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武开;张惠臣

    目的 研究解毒化瘀方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 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解毒化瘀方的兔血清,以MTT法检测经含药血清处理后K562/A0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含药血清对K562/A02耐药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潴留的影响.结果 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可增加化疗药物对K562,A0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提高K562/A02耐药细胞内DNR的浓度(P<0.05).结论 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清能逆转K562/A02细胞的耐药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 中药复方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近况及相关PI3K/AKT/NF-κB分子通路分析

    作者:刘永衡;郎娜;陈秀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医药逆转MDR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药物或单一提纯成分方面,而关于中药复方逆转MDR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逆转MDR的相关研究作一总结,发现研究者分别从抑制P-糖蛋白(P-gp)的酶活性、降低多耐药基因1信使核糖核酸(MDR1mRNA)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下调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等方面解释了其的作用机制.但是多数研究仅限于一个或两个靶点蛋白,未能提出具体的分子通路.笔者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分析MDR形成机制中一条比较重要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A蛋白激酶/核因子-κB(PI3K/AKT/NF-κB)分子通路,并借此探讨中药复方逆转肿瘤MDR研究的新思路.

  • 以ABC膜转运蛋白为靶点的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勇;许建华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异常复杂,是多基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寻找高效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主要从ABC膜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途径,总结近几年中药对这个经典途径的逆转作用的研究.

2566 条记录 1/129 页 « 12345678...1281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