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液白细胞测定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春燕

    尿路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很多,以尿培养菌落计数应用广.但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尿路感染患者在发病初期即已应用抗生素治疗,所以有些患者,如膀胱和尿路感染者常常尿液培养细菌计数<106cfu/ml或无菌生长.笔者采用尿液白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131例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秦凡

    目的:探究我院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 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型全自动微生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尿液中培养的病原菌前列的为大肠埃希菌(35.6%),肺炎克雷伯菌(8.3%),铜绿假单胞菌(6.3%),屎肠球菌(5.2%),粪肠球菌(5.1%),奇异变形杆菌(3.6%),粘质沙雷菌(1.8%),鲍曼不动杆菌(1.6%)。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出现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多样性耐药性日趋严峻,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时,应结合尿液培养的药敏结果选用相应的敏感药物。

  • 12例结石致巨大肾积水保肾治疗

    作者:詹德明;李蕾;李为兵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12例结石致巨大肾积水保肾获成功。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71岁。 肾盂结石7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5例。均取腰部十一肋间切口。术中观察: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肾积水250~450ml,肾盂内尿液培养(-),肾脏约有50%以上区域肾皮质厚度2~5mm,并经静脉推注速尿20mg,5~10min其患肾出现泌尿功能,肾盂尿pH:6.9~7.1,全部采取取石后肾盂造瘘引流,术后前2d肾盂引流量50~100ml,从术后第3d引流量开始增加,术后1周引流量达400~900ml,3周后造影通畅后拔除肾盂造瘘管。术后3个月B超检查,肾积水减轻。术后1年行KUB+IVP:手术侧肾与输尿管均已显影,长期服用金钱草冲剂,随访至今均无不良反应。

  • 浅谈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丘勇超;宋文英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CBP)属于前列腺炎综合征(Prostatitis syndrome, PS)的一种. 在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前列腺炎评价会上, 将CBP分为Ⅱ类. 其分类依据是前列腺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培养(VB3)中有明确的感染细菌. CBP在前列腺炎综合征中的发病比例, 中外的报道差异很大.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志芳;张旭刚;张凤琴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约为2.0%[1],病原菌常于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乘机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原发或继发性感染;盲目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扰乱了机体的微生态平衡,导致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为此,笔者对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病人进行尿液培养,分离致病菌,以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作者:陈镇海;李实

    近年来,泌尿系统感染日益增多,临床上进行尿液培养、药敏试验以及L-型菌检查也随之增多.现对我院1998、1999两年间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 老年泌尿系深部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检测

    作者:赵蓬波;曹亮;侯晓杰

    近年来,随着临床大剂量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器官移植术,透析治疗和介入治疗等的普遍开展,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使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各种条件致病菌特别是真菌的感染日益增多[1-4],同时也产生了耐药菌株,临床血液和无菌体液中的真菌感染日趋常见,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老年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无菌尿液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笔者对吉林省人民医院近三年送检的无菌尿液培养标本840例中分离出的6种107株真菌的种类分布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一次性引流袋更换时间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迪君;徐凤琴

    我科从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对留置尿管和腹腔引流病人,取引流液或尿液培养,探讨合适的换袋时间.

  • 上期"尿失禁(2)"的病例讨论结果

    作者:《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编辑部

    1检验结果该病人尿液培养和敏感性分析显示正常,剩余尿量是150~200mL,其他化验未做.2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2.1在此病例中,首先应用物理治疗.当考虑药物疗法时,物理疗法也不应该停止,应始终伴随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加药物治疗可减少尿路动力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许多治疗急迫性和混合性尿失禁的传统药物会有副作用,所以老年人要谨慎使用.一些新药,如托特罗定和奥昔布宁可能副作用小.外科手术是后的选择.

  • 168例婴幼儿尿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钱雅琴;杜玉海;叶金艳;王祖芳

    目的 探讨婴幼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间,年龄介于5d至3岁的421例患儿中段尿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1例尿液培养分离出168株病原菌,阳性率39.9%.病原菌检出首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占69.0%,其次为肠球菌,占21.3%.大肠埃希菌对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以及亚胺培南具有90%以上的敏感率.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 引起婴幼儿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常见,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

  • 2011年我院尿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凤琴

    目的 对我院2011年泌尿系感染的病人进行中段尿液培养与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常见感染菌和敏感药物,为临床泌尿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留取中段尿或导尿,采用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的微量生药反应管对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康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药敏试验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1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92例(43%)中段尿培养呈阳性,革兰氏阴性杆菌44例(47.83%),其中大肠埃希氏菌29例(65.91%),产ESBL的大肠5例(17.24%).革兰氏阳性球菌35例(38.04%)其中肠球菌17例(48.57%),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40%)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例(42.86%),霉菌13例(14.13%).阳性球菌,阴性杆菌耐药率均较高,其中肠球菌对克拉霉素,头孢菌素耐药为100%,与近年来的一些文献报导一致,为天然耐药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及头孢类耐药率均较高,对泰能敏感率为100%.结论 2011年来我院尿液培养阳性率较高,耐药性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以及霉菌的检出率有所增长,因此临床应严格控制滥用抗生素,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尿管致感染30例

    作者:卢文巧;张榕;郝蓉美

    2003年1~10月,我们对30例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尿道分泌物及尿液培养.现报告如下.

  • 循证护理在104岁老人紫色尿袋症候群的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春芳;曹青

    紫色尿袋症候群(purple urine bag syndrome, PUBS)是导尿管留置一段时间后,尿管及尿袋色素沉着,颜色从淡紫色或蓝色变成深蓝色或深紫色.紫色尿产生原因是饮食中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硫酸盐降解所致,患有慢性便秘及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因肠蠕动及消化差,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食物腐败产生吲哚物质,在大肠快速被吸收,经由肝门循环之肝脏转变成氧靛基质硫酸盐,经尿液排除后转变成氧靛基质.上述过程经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摩根氏杆菌等及碱性尿液的条件下,氧靛基质转变成蓝色靛蓝和红色的靛玉红,这些颜色混合后呈现紫色.[1]此现象常引起患者和照护者的不安.我科于2011年7月18日收治1位104岁女性,长期卧床并合并有慢性便秘及导尿管留置,每月更换尿管一次,采用硅质材质,于更换尿管后约一月余出现紫色尿袋.其尿液本身呈紫色,pH值介于5.5-9.0,尿液培养出多重菌种.病患未使用抗生素治疗,仅予以加强泌尿道照护及改善排便习惯、充足的水份摄取,于出现紫色尿袋立即更换尿管并将更换次数改为2星期一次,PUBS在更换2次后随即消失.针对不同的存在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把高龄老人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出现的紫色尿袋症候群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不同原理的两种尿液分析仪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许小英;孙虹佳;李伟;陈保锦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原理的尿液分析仪(UF-1000i与AVE764B)在尿路感染(UT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71份无菌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在UF-1000i及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上进行白细胞和(或)细菌检测和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两仪器与人工镜检符合率均>90%,且用于筛检UTI的白细胞计数所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5,而UF-1000i尿液分析仪细菌的AUC高达0.955,AVE764B尿分析仪WBC计数的诊断界值设定为7/μL时其诊断效率达到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7%、87.38%;而UF-1000i尿分析仪WBC和细菌计数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6.5/μL、9.7×104/mL。结论:与人工镜检相比,两仪器符合率较高,对同一标本WBC检测结果无明显偏差;二者对UTI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可作为UTI的快速筛检方法;UF-1000i尿液分析仪中的细菌计数作为筛检UTI的指标更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可以使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与UTI关系密切的尿液变化的相关信息。

  • 尿液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

    作者:王玉丰;刘斌;孙小香

    为了解近年来,海南三亚地区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情况,笔者统计我院2001年9月-2002年6月各科送检的142份尿液培养结果.现报告如下:

  • 采用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尿液分析仪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晓艳;杨晓燕;魏金全;许小英

    目的:研究 AVE764B 尿沉渣分析仪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65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培养和 AVE764B 尿沉渣分析仪的检测,对用该仪器检测白细胞(WBC)来进行诊断和通过尿液细菌培养进行诊断做比较,做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作用的大小。结果 AVE764B 尿沉渣分析仪的 WBC 计数结果用于尿路感染诊断的 ROC 曲线分析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0%、62.50%,且诊断界值设定为7.5/μL 时诊断效率达到大。结论与尿液培养相比较,AVE764B 尿沉渣分析仪的 WBC 参数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其 WBC 参数可作为筛查尿路感染的快速检测指标。

  • 1386例小儿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鸿超;苏敏;黄海林;奎莉越;温柏平

    目的 分析小儿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期对儿童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有力理论支持.方法 对2010~2011年1 386例小儿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法对病原菌进行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使用WHONET 5.4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10~2011年尿培养标本1 386例共分离到病原菌138株,阳性率为9.96%.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占69.57%,居前2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34株,占24.64%,居前2位的是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真菌8株,占5.8%.2年间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88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56株,比例高达63.64%.结论 小儿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泌尿系统感染治疗形势由于细菌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日趋严峻,日常了解并监测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 某院尿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宋贤响;田礼军;邹华新

    目的 对徐州市儿童医院近两年来中段尿培养细菌的基本分布及药敏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常见感染菌和敏感药物,为临床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提供方便.方法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自动稀释法药敏分析系统对该院患者的尿液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尿液培养细菌主要有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牛链球菌、松鼠葡萄球菌、里昂葡萄球菌、孔氏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枸橼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与一些文献报道不尽相同,细菌耐药率较高.结论 该院尿液培养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白色念珠菌,临床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 尿液培养念珠菌的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作者:答嵘;吴友伟;石红;刘万静;王伟

    目的 通过分析尿液培养中念珠菌菌群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探讨泌尿系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 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临床患者尿液培养为念珠菌的实验室资料,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包含非重复分离菌株28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120株(41.96%),光滑念珠菌74株 (25.87%),热带念珠菌72株(25.17%),以及近平滑念珠菌11株(3.85%).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共 60株(20.98%).白色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多见于女性.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为100.00%,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泌尿系念珠菌感染多见于重症患者,白色念珠菌常见 ,非白色念珠菌需引起重视.

  •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丛玉东

    目的:观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中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了2005年5月~2006年4月我院174例泌尿系统感染且尿培养阳性患者.采集标本均为使用抗生素前的新鲜中段晨尿,培养48小时.对培养出的致病菌进行抗生索敏感测定.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感染120例,占68.97%.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5.83%.革兰阳性球菌53例,占30.46%,其中粪肠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62.26%.真菌感染1例.占0.57%.致病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高;对氨苄青霉素加耐青霉素酶、阿米卡星、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高.对亚胺堵南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高,达1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应首选三代头孢及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