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1-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HIV/AIDS病例死亡特征分析

    作者:史宏博;张继红;洪航;董红军

    目的 了解宁波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死亡特征,进一步探索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分析“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历史卡片中的数据资料.结果 宁波市自2001年报告首例HIV/AIDS死亡病例以来,截至2015年底,累计报告225例死亡病例.死亡病例中的80%病程进展为AIDS,平均年龄为(50.00±17.00)岁;85.33%的死亡病例通过性传播感染,4.44%经血液传播感染;41.33%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在不同死亡年份、不同死因分类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近3年始终维持在6.50%左右.结论 宁波市HIV/AIDS死亡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较低,大多数是艾滋病相关死亡.扩大抗病毒治疗工作将有助于改善感染者的生存状况.

  • 浙江省台州地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吴琼海;裘丹红;沈伟伟;褚晨静;林海江;冯济富

    目的 描述浙江省台州地区≥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台州地区1996-2010年的≥50岁人群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及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台州地区累计报告≥50岁人群HIV/AIDS 88例感染者,其中AIDS 56例,死亡15例;96.6%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为4.2∶1;年龄中位数59(50.0~89.O)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5.9%;文化程度以小学或文盲为主,占77.3%;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5.2%,近两年男男同性接触传播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台州地区≥50岁人群中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增长明显,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应进一步加强经性传播高危行为干预和关注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

  • 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作者:宋稣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随机编号的形式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26).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及情感健康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患者,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多具有紧张、抑郁及不安的心理特点,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下,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

  • 对艾滋病患者负情绪及服药依从性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

    作者:魏珍

    目的 就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到我院医治的艾滋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等.结果 6周后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以上两项指标与护理前相比,都有所降低.结论 就艾滋病患者而言,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负情绪,同时可以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基于此,心理护理干预值得各医疗机构在艾滋病患者的医治中大力推广.

  •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李静

    目的 观察、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基于艾滋病患者当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艾滋病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情况,翻阅在院期间关于心理、行为的相关记录,总结其心理特点,基于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相较于正常人群,艾滋病患者在身心症状上更加严重,且有一定程度的内控倾向,部分患者有轻重不一的抑郁焦虑情绪.护理后,患者的自我认同度比护理前有了改善,其身心症状评分也较护理前有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自我认同度,使其乐观自信地面对病情,从而有效改善身心症状.

  • 24例艾滋病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作者:莫红社;莫运慈

    艾滋病和结核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的2种传染病,HIV/AIDS与结核病双重感染已成为这2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之一[1],而且2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促进病变进展、恶化[2].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结核病变,其中肺外结核中以淋巴结结核常见.本文通过对24例HIV/AIDS合并颈淋巴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沈平;黄毅毅;徐静;蒋丽萍;曾庆关;沈扬慧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的老年入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0 2012年累计报告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1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82例,死亡134例;99.7%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为1.7:1;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7.9±7.2)岁;职业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占6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例,占10.9%;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0.3%;2009-2012年,有42.4%的病例经HIV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发现.结论:钦州市钦南区老年人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增长明显,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VCT门诊在发现病例中逐步起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 优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玲玲

    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提高,病毒载量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

    作者:罗柳芬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艾滋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皆符合国际医疗组织对艾滋病的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参照组.每组各1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试验数据,分析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有较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柳玲;吴宁生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该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和艾滋病患者7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同伴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3.02±0.34)、(374.15±5.02),比较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88,362.5991;P=0.0000,0.0000);研究组患者中高度服从230例,基本服从100例,总依从性概率为95%,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57,P=0.0001);研究组的显著有效200例,有效100例,显效40例,总有效率达97.14%;与对照组320例(91.42%)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061,P=0.0011).结论 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

  • 艾滋病患者护理关怀探讨

    作者:姚春丽;王植霖;郑雅琼

    目的:通过全球基金艾滋病小额项目实施,探讨艾滋病患者护理关怀措施,达到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有效策略的目的.方法:分析平凉市在册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和有关人文关怀资料,总结护理关怀措施和效果.结果:在册26例艾滋病患者度过患病后的恐惧、愤怒、焦虑、孤独、悲观、失望等心理危机,能主动配合疾控部部门进行CD4检测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得到家人和亲朋的理解和关怀.结论:在艾滋病患者管理中不断加强随访工作,主动开展病人心理护理、反歧视和家庭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是提高患者CD4检测率和药物治疗依从性、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社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随访过程中的情志护理

    作者:崔具玲

    目的:探索情志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在社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随访过程中进行访谈,并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情志护理.结果: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情志护理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对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采取以社区随访过程为切入点,以神志护理为重点的个性化护理,提供医疗、信息、情感支持,可减轻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心理障碍,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赵树珍

    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被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的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CT表现

    作者:胡俊学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T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后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而卡氏肺囊虫肺炎正是艾滋病常见合并的机会感染,据统计有65%~85%的艾滋病患者并发这种感染,几乎半数的区滋病患者是因为肺部症状就医,且致死率极高.为更好地认识本病,2005年8月~2010年3月收治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40例,研究分析其CT表现.

  • 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影响

    作者:莫明就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调查艾滋病患者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措施.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显著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艾滋病患者对人生观及价值观的不良认识及行为,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 艾滋病患者人性化管理经验探讨

    作者:李燕青;刘佰成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后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或方法,是当前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艾滋病已成为全人类具毁灭性的疾病.虽然全国各地都积极地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但是针对进入抗病毒治疗阶段的AIDS患者,目前尚无统一的管理模式,造成各地抗病毒治疗患者随访不规范.由此造成患者服药不规范,随访不及时,服药依从性差,终导致耐药,同时也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浪费.

  • 转变医学模式,关爱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

    作者:舒瑞

    "社会-心理-生物"的现代医学模式包括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佳状态.身体状态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疾病,往往会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做为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这些情况,所以更要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关爱与温暖,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 澂江县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奚菊梅;付乾坤

    目的:回顾澂江县入组抗病毒治疗的154例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情况,了解本地区机会性感染的致病谱,为今后的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进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逐一查阅154人抗病毒治疗管理中的基本情况信息,分别从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24.68%,致残率7.89%,致死率10.53%,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为:带状疱疹、耶氏肺囊虫肺炎(PCP)、肺结核、肺外结核、口腔毛状白斑、巨细胞病毒感染、隐球菌脑膜炎、弓形虫脑病.结论:带状疱疹、耶氏肺囊虫肺炎、肺结核是本地区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治疗机会性感染,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 渠县人民医院2003~2010年艾滋病初筛检测分析

    作者:文思全

    为了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减少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渠县人民医院自2003年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以来,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咨询,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与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杨雪琴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更昔洛韦,其化学名称为9-(1,3-二羟基-2-丙氧甲基)-鸟嘌呤.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用于预防可能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318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