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60例体会

    作者:齐峰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以反复的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结缔组织增生,视力锐减为其特征,严重出血时视力减退到光感,反复出血则可形成增值性视网膜炎和视网膜脱离,终至失明.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其发病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结核.有认为其出血现象是视神经或功能性的出血,故又名青年反复性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2001年10月~2009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60例,效果比较满意,现作如下分析.

  •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与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杨雪琴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更昔洛韦,其化学名称为9-(1,3-二羟基-2-丙氧甲基)-鸟嘌呤.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用于预防可能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 弓形虫病研究简史及我国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崔君兆

    1955年于恩庶在国内首次自兔及猫体内分离出弓形虫,1964年谢天华首次报告1例先天性弓形虫病(弓形虫性视网膜炎),1977年吴硕显首次在上海自无名高热猪体内分离出弓形虫,1981年崔君兆在广西发现并报告1例弓形虫性心肌炎心包炎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987年崔君兆报告1例弓形虫脑病自其脑脊液分离出LZZ弓形虫株,1988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弓形虫感染患者1例,1979~1989年崔君兆主持了广西弓形虫研究及中国人畜弓形虫病调查研究,分别获得科技进步奖(卫生部三等奖及省级二等奖),研究内容包括对人和动物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学、实验诊断等,共分离出37株弓形虫用IHA检测人血清81 968份,23种动物血清39 038份,建立和改进了11种实验诊断方法,发现和诊治11例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人还是首次报告.

  • 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作用研究

    作者:郝小波;王桂红;彭崇信;钟舒阳;唐忠鲁;方燕飞;黎海平;张亚非

    目的:观察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用该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0例,并与明目地黄丸组20例进行同期对照,观察视力、定量视野、视敏度、视网膜电流图(ERG)、视网膜振荡电位(OPs)、眼电图(EOG)、视觉诱发电位(VEP)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可有效地改善视细胞的功能及代谢,促进视网膜内层循环,提高视敏度,保护中心视力.

  • 临床眼科治疗中的研究与讨论

    作者:徐玉莲

    改革开放至今国际县级技术设备的引进极大推动我国眼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无损检查.目前对眼科研究的重点放在常见、多方病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探讨预防之治疗之有效手段,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是作者工作经验所积累,对常见病白内障和视网膜炎症做研究讨论

  • 人巨细胞病毒检测的方法及其结果分析

    作者:董瑞兰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 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中基因组大的一种,在全世界不同种族人群尤其在亚洲和非洲人群中血清抗体阳性率可达90%~100%.HCMV引起AIDS 、器官移植、肿瘤放疗和化疗、恶病质等患者广泛感染,表现为视网膜炎、肺炎、脑炎等, 还能引起肝炎、卵巢炎、宫颈癌、前列腺癌等,30%~60%的人体肿瘤中可查到HCMVDNA及抗原 [1,2].近有资料提示,HCMV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狭窄中起一定作用,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也与其有关[3].HCMV感染具有以上特点,因此需要在血液中迅速、定量地检测到HCMV复制,进行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用于HCMV检测的方法归纳起来如下:

  • 45例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梁津

    目的探究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5例AIDS合并CMV性视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眼部常见的症状为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分别为41例(91.11%)和23例(51.11%),另有3例(6.67%)发生失明.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神经炎,分别为31例(68.89%)和5例(11.11%),另有5例(11.11%)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56.3±12.6)个/μl,CMV-IgM阳性15例(33.33%),CMV抗原阳性18例(40.00%).应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进行抗病毒治疗后,19例治愈(42.22%),19例好转(42.22%),7例无效(15.56%).结论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损,易合并眼部CMV感染造成视网膜炎症,临床以视力下降和视力模糊为主,眼底检查常见为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神经炎,积极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

  • 人畜共患的蚊传裂谷热

    作者:赫兢;郑少兰

    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蚊叮咬或者通过接触病畜体液传播,通常为亚临床表现或仅有自限性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视网膜炎、肝炎、肾功能损伤,重症者有出血倾向及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率10%~12%.主要流行于非洲,但WHO警告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有可能传播至各地[1].目前,我国尚无确诊病例报道.

  • 1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瑾芳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动脉炎以及后期出现视网膜脱离等为特征的严重致盲眼病,视功能预后差.近期我科收治1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因早期诊断明确,治疗得当,护理精心,经非手术治疗患者双眼视力恢复明显.报告如下.

  • 成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一例报道

    作者:田翠峰;唐中权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累及腮腺,也可侵犯其它腺体和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肾炎、关节炎、视网膜炎[1]等多种病变。本院于2013年4月收治1例成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韩修武;管德林;李晓北;王建文;刘静;韩志友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例进行调查,并复习文献.结果肾移植患者应用单克隆抗T淋巴细胞抗体/抗胸腺依赖T淋巴细胞球蛋白(OKT3/ATG)者,或多次激素冲击治疗者,或硫唑嘌呤(AZA)导致粒细胞减少者,CMV视网膜炎发病机会增高;更昔洛韦对CMV视网膜炎的治疗有效,但要有足够的疗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CMV视网膜炎的治愈有重大意义.

  • 更昔洛韦眼球内注射治疗AIDS合并CMV视网膜炎2例

    作者:奇瑞拉;菲利普;吴卓智

    据统计,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病程中,眼科合并症是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约占50%~70%.而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是导致艾滋病患者失明常见的病因.在发达国家,自从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RRT)后,CMV视网膜炎正在逐渐减少.

  • 蝶窦囊肿术后感染致单眼失明一例

    作者:杨小玲;肖英;马立公;马新春

    患者男,40岁.因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7年,加重伴头痛半年,以"蝶窦占位性病变"收住我院.入院前曾在院外因"左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多次给予抗生素、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视力时好时坏.入院查体:体温36.4℃,血压135/85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眼球轻度突出,视力:右眼1.0,左眼0.6;左眼底检查:视盘色淡,动脉变细,动静脉比例超过1∶ 2.CT扫描:左侧蝶窦外侧壁和前颅底骨质压迫吸收,左侧蝶窦内均匀密度影呈球形膨大,左侧视神经孔受压(图1,2).入院诊断:左蝶窦囊肿.

  • MerTK及其配体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燕云;卢清君;王宁利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致盲眼病,与吞噬相关的基因在人类和大鼠中为MerTk,在小鼠中为Mer.该基因编码的蛋白Me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中的一员,其配体为蛋白S和Gas6.当该基因功能缺陷时,视网膜发生类似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性改变,而基因治疗可以恢复视网膜色素上皮吞噬外节盘膜的能力.在吞噬过程中,两个配体均参与吞噬过程,但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黑素相关抗原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作者:王德才

    黑素相关抗原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开展葡萄膜炎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动物模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可复发,不伴松果体炎及视网膜炎,更能代表人类葡萄膜炎中常见的类型—前葡萄膜炎。本文就有关黑素相关抗原诱导的动物模型特征及其在葡萄膜炎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眼弓形体病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高艺;胡世兴

    刚地弓形体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可通过免疫介导引起局灶性坏死性视网膜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即眼弓形体病.是免疫健全人群中眼后部葡萄膜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在艾滋病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对近年来在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艾滋病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超;郭纯刚;谢连永;凌宇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及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的疾病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佑安医院眼科诊治的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32例.方法 对上述患者进行与艾滋病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并进行视力、眼压、眼前节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眼科检查,并观察其临床特征.主要指标视力、眼压、眼底、CD4+T细胞计数.结果 32例患者的视力为光感~1.0;眼压8~16 mm Hg;眼前节检查8例患者(4例为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可见眼前节反应阳性(前房闪辉及角膜后KP);32例患者彩色眼底像均可见典型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底改变;8例(25%)CD4+T细胞<10个/μL,视力为光感~0.8,其中3例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15例(46.88%)CD4+T细胞在10~50个/μL,视力为眼前指数~1.0,其中1例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9例(28.12%) CD4+T细胞>50个/μL,无患者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脱离.19例患者(含4例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机会性感染.结论 CD4+T细胞<50个/μL的患者更易患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其视力预后差;CD4+T细胞<10个/μL的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且眼前节反应明显,更易合并其他全身机会性感染.

  • 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热点突变SNRNP200p.S1087L及其新临床表型

    作者:陈雪;高翔;赵堪兴;潘鑫源;张秀梅;王秀英;袁松涛;刘庆淮;赵晨

    目的 研究我国四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一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1个四代ADRP家系的临床资料,共有12名家庭成员参与研究.其中5例患者,6名正常同胞,1名配偶.完善ADRP家系内所有参与者的眼科检查,包括佳矫正视力、视野、眼底照相及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针对179个遗传性视网膜疾病(HRD)已知致病基因及10个高度可疑的剪切基因的目标序列设计并定制目标序列捕获芯片,借助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平台检测先证者(Ⅳ∶3)和患者(Ⅲ∶10)的所有遗传变异,辅以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通过一系列验证手段对所有变异进行筛选和过滤,明确致病基因和突变,并对表型和基因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目标序列捕获测序技术和优化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我们证实了SNRNP200 p.S1087L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该家系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病年龄较早(6~8岁),均以夜盲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十分迅速,14 ~ 17岁出现外周视野缺失,21 ~28岁出现中心视力的下降;视功能严重受损,眼底和全视野ERG检查均呈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改变.结论 SNRNP200 p.S1087L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热点致病突变,可引起一组新的临床表型,主要包括发病年龄早、病情进展迅速及视功能严重受损等.基于目标序列测序的HRD分子诊断技术能够提高我国HRD患者致病基因的检出率,为深入探索HRD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视网膜内的表达

    作者:王红;周增超;彭晓燕;赵萌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视网膜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方法.90只Lewis大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别为未治疗组40只大鼠、治疗组40只大鼠及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动物模型,治疗组从免疫后1~28 d,给予环孢素(CsA)灌胃,每天20 mg/kg体重,而未治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未给予免疫和治疗.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 d按分层随机号抽取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各10只大鼠进行相关枪测,观察大鼠眼部炎性变化,双眼取材,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内SOC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和视网膜内SOCS蛋白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多重比较采用小显著差异法;用Mann-Whitney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进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炎性反应分值比较.结果 免疫后14 d,未治疗组可见明显的虹膜睫状体炎,房水闪辉阳性,虹膜后粘连,瞳孔不规则甚至前房积脓,炎性反应分值是1.5±0.5;而治疗组眼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炎性反应分值是0.5±0.3.未治疗组的IL-12、IFN-γ及IL-4免疫后14 d达到高峰(均P<0.05),免疫后28 d IL-12、IFN-γ下降到正常水平(均P>0.05),IL-4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IL-12、IFN-γ的动态变化不明显(均P>0.05),IL-4在整个病程中呈上升趋势(均P<0.05).SOCS1、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IS)mRNA免疫后14 d表达高,未治疗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41倍和3.36倍,治疗组分别为1.44倍和1.73倍;SOCS3和SOCS5mRNA在整个病程中逐渐升高,免疫后28 d表达高,未治疗组中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95倍和3.16倍,治疗组中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59倍和3.58倍.未治疗组SOCS1和CIS蛋白在免疫后7、14、21 d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二者免疫后14 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两组中SOCS3和SOCS5蛋白在免疫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 EAU发生过程中视网膜SOCS1升高与Th1型反应增强有关;在发病的不同阶段中CIS与SOCS3升高和Th2细胞反应增强以对抗Th1细胞反应,与缓解葡萄膜炎的发病强度有关;SOCS5水平升高在眼局部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孔文君;郭纯刚;谢连永;魏文斌;董宏伟;陈超;杜葵芳

    目的 探讨不同眼部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及眼科确诊的AIDS患者38例,男性37例,女性1例,平均(33.7±10.0)岁.按眼部表现分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组(1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视网膜病变组(14例)、眼部正常组(8例),分别进行视力(logMAR)、眼压、眼底照相眼科常规检查,同时检测血液中CD4+T细胞数目,分别对3个组进行前房穿刺抽液,采用Luminex 200液相芯片分析仪测定各组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眼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视力、CD4+T细胞数、细胞因子含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组间比较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 38例患者视力为1.000(0.000,1.000),3个组视力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9.963,v=2,P=0.007),CMVR组明显高于视网膜病变组和眼部正常组.3个组患者的眼压为(13.82±3.91)mmHg(1mmHg=0.133 kPa),3个组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0,P=0.444).3个组CD4+T细胞数目58(4,550)个/μ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6,v=2,P=0.047),眼部正常组的CD4+T细胞数明显高于CMVR组和视网膜病变组,CMVR组和视网膜病变组CD4+T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b(MIP-1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含量在3个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MVR组上述7个因子含量明显高于HIV视网膜病变组和眼部正常组.结论 较之于AIDS眼部正常患者和HIV视网膜病变患者,AIDS患者的CMVR严重影响患者视力,3个组在细胞因子MIP-1b、IL-6、TNF-α 、VEGF、IL-8、MCP-1、IP-10的含量不同可能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趋化因子、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因子)和Th1细胞反应活跃有关.

171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