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结核合并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董晓梅

    目的 探究肺结核合并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疗的认识.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肺结核合并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并予以总结.结果 20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胸部CT检测影像学表现多样,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率仅为30%,部分患者需依靠肺部穿刺活检进行诊断;患者合并丙肝检测呈阳性率较高,合并丙肝患者抗结核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治疗时容易出现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肺结核是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上首先出现的机会性感染,亦是患者初就诊的疾病之一,对双重感染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可为疾病的治疗和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CT表现

    作者:胡俊学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T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后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而卡氏肺囊虫肺炎正是艾滋病常见合并的机会感染,据统计有65%~85%的艾滋病患者并发这种感染,几乎半数的区滋病患者是因为肺部症状就医,且致死率极高.为更好地认识本病,2005年8月~2010年3月收治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40例,研究分析其CT表现.

  • 平川区2011~2012年1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作者:牛世兰

    目的:了解平川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流行特征、传播途径、人群构成以及明确防控重点,为艾滋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采用ELISA检测法检出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为病例组选择对照组,按照1:4进行配对,分析HIV感染者相关暴露因素的P值及比值比(OR).结果:10例抗HIV阳性感染分布年龄段以20~39岁具多,占报告病例数的70%.男女性别比4:1.职业分布以无业闲散人员为主,占报告发病例数的60%.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染占据首位,占报告例数的70%,其中男男性接触60%;注射吸毒20%.发现途径以监测(含健康体检)发现为主(80%).因此,加强同伴性教育、规范使用安全套、提高高危人群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广泛有效开展自愿咨询检测(VCT),将成为我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 中药复方提取物HNA-1治疗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惠斌;符春林;陈颂;卢芳国;刘吉勇;葛金文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提取物HNA-1治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SIVmac239毒株静脉感染15只中国恒河猴,待感染10周病毒载量进入平台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1.8g·kg-1·d-1和0.6g·kg-1·d-1HNA-1药物以及等容量温开水;给药治疗8周,之后停药观察8周.观察、检测动物的一般情况、血浆病毒载量、CD+4和CD+8细胞、血细胞学和活检淋巴结病理改变等.结果:模型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有2例动物死亡,而治疗组动物均存活;且治疗组动物在体质量、CD+4T细胞数上均显著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活检淋巴结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动物淋巴组织保存较好,部分原本淋巴组织结构已发生退变甚至耗竭的动物,经治疗后出现了恢复.结论:中药复方提取物HNA-1虽然不能直接起到抗SIV的作用,但可以提高动物体质量、减少动物死亡、提高CD+4细胞数、改善淋巴结组织结构的病理退变,对SIV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破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经验

    作者:王健;刘颖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在美国的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艾滋病.我国1985年出现了首例报道,在到目前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HIV感染者已经达到近百万.艾滋病的出现与传播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目前,西药HAART疗法的应用,把艾滋病变成了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这种疗法存在着不能治愈、价格昂贵、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缺点.

  • 嵌合人/牛免疫缺陷病毒cDNA的构建及其在MT4细胞中的活性分析

    作者:杨怡姝;陈国敏;董温平;陈启民;耿运琪;曾毅

    目的构建嵌合人/牛免疫缺陷病毒(HBIV)cDNA,研究牛免疫缺陷病毒BIV Tat及LTR在人源MT4细胞中的活性. 方法 PCR扩增BIV的tat、LTR及HIV的 gag、pol、env片段,定向插入到pBluescript SK(+)载体上,嵌合质粒转染MT4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嵌合病毒中的基因转录,反转录酶活性测定嵌合病毒基因的表达. 结果 BIV tat、HIV gag在MT4细胞中均已得到转录,并已合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反转录酶. 结论在人源MT4细胞中,嵌合病毒的BIV LTR具有启动子活性,BIV Tat具有反式激活功能.

  • 人乳头瘤病毒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刘宏图

    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两个病毒领域,它们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一举动显示出,人们已经更加深刻认识到病毒在某些疾病致病机制中的重大意义.在诺奖的历史上,虽然上世纪60~70年代有多次诺奖与病毒有关,然而与某种具体病毒直接相关的诺奖只有2次3个病毒,即1997年的朊病毒和此次2008年的HPV和HIV.

  • 不同浓度阿片吗啡及蛋脑啡肽对病毒感染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聂丽霞;刘保江;吕洁萍;杨保仲;付保丽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阿片吗啡和内源性阿片物质脑啡肽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影响,并分析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CEM×174细胞,分析感染病理过程,分别采用0、1-8、10-7、10-6 mol/L阿片吗啡和蛋脑啡肽作用正常细胞和SIV病毒感染细胞,分析吗啡和脑啡肽对细胞生长和P53蛋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浓度下P53蛋白相对变化.结果 SIV病毒能够抑制CEM174细胞生长,吗啡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但是能够维持感染细胞的存活,脑啡汰处理情况与吗啡相一致;正常细胞P53蛋白无明显变化,SIV病毒感染细胞P53蛋白显著增加,吗啡能够抑制SIV感染细胞P53蛋白表达,蛋脑啡肽也对P53蛋白的合成产生一定影响,30h后抑制情况更加明显;不同浓度阿片对正常细胞P53蛋白无明显影响,SIV感染细胞P53蛋白不同浓度吗啡处理P53表达均显著高于SIV病毒感染组,与正常细胞比较,10-6、10-7 mol/L蛋脑啡肽处理P53表达显著提高(P<0.05),SIV感染组P5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蛋脑啡肽对正常细胞P53含量也存在明显影响,吗啡可能引起病毒感染细胞P53含量增加,加速病毒病理过程进展.

  • 综合护理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张文慧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在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76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分布情况、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2周比例94.74% 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3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回访,终治疗组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1年内复发11例,复发率为28.95%;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方法,与常规治疗配合可提高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应在临床中正确制定计划并实施.

  • 艾滋病患者心脏损害63例分析

    作者:宁君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累及多系统器官,心脏亦常被累及.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43例,其中63例出现心脏损害,发生率44.1%.

  •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恒河猴外周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朱惠斌;陈颂;符林春;卢芳国;刘吉勇;王国佐;葛金文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提取物湘A 1号(HNA-1)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恒河猴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HNA-1治疗SIV感染恒河猴,同时对不同时间点的冻存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幼稚型细胞、中央型记忆细胞和效应型记忆细胞的分类和计数,并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低剂量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P<0.05),且停药后较快回落.高剂量组治疗8周和16周后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长(P<0.05),低剂量组治疗8周和16周后也出现了明显增长(P<0.05).转换成细胞绝对数后,高、低剂量组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分别从治疗前的(364±342)个/μl、(309±216)个/μl,增至治疗8周后的(699±319)个/μl、(639±337)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病毒载量改变不明显.结论 中药能有效增加SIV感染恒河猴的外周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HNA-1可能会延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生,有望作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辅助药物加快免疫重建,值得更长期、全面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 3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彭瑞英;牟女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侵入机体而发病,表现为全身真菌感染症状[1].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越来越常见,其起病隐袭,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等,病程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疗效缓慢,病死率高.2010年6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了3例隐球菌脑膜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HBV和HIV血清标志物检测标本与存放时间的关系

    作者:唐世波

    目的 了解HBV和HIV血清标志物检测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598例阳性的血清标本,按初次检测s/co值的大小分为5组,分别在室温4~8℃和-20℃冰箱中保存,间隔多次检测.结果 室温保存的标本第3天开始阴转,4~8℃冰箱保存的标本第7天开始阴转;而-20℃冷冻保存的标本稳定性好.结论 阳性标本的阴转率与贮存条件、保存时间有关,复检标本尽可能低温保存,短时间内复检.

  • 以手外伤为首发症状的HIV/AIDS感染者10例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群丽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传染途径有3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患者感染HIV后逐步造成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条件性感染和少见的恶性肿瘤,病变扩展蔓延至全身,引起死亡.

  •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1例

    作者:李欣;李进章;王丽娟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PEL)也称浆膜腔隙型淋巴瘤.现报道我科确诊1例PEL.男,73岁,2009年2月出现胸闷、乏力,下肢浮肿,诊断为胸膜炎,甲减,心包炎.口服优甲乐,症状无缓解.2009年8月21日CT:右.肾上腺病灶.2009年8月22日胸片见极少量胸水,2009年8月24日腹部B超:盆腹腔少量液体,抗HIV(-)CA-125:399.8U/mL T3:0.4ng/mL T4:2.8ug/mL FT3:0 FT4:0.45 TSH-3.

  • 吸毒人员吸毒行为与HIV、HCV、HBV及梅毒感染关系的分析

    作者:黄红樱;陈玉明;黄茜

    目的 探讨分析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与其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某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463例吸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其吸毒行为,并检测其血清中的HIV抗体、HCV抗体、HBsAg以及梅毒抗体.结果 463例吸毒人员中,采取单纯口吸的占比25.49%,采取静脉注射吸毒的占比74.51%,静脉注射人群中共用注射针具的比例为62.03%,有注射针具消毒意识的比例为56.81%,而有固定共用注射针具的占比为58.41%.检测结果显示HIV抗体、HCV抗体、HBsAg以及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9%、78.40%、20.09%、5.18%.而静脉注射吸毒者的HIV、HC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口吸的吸毒者(P<0.05).而两者间的HB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用注射针具的吸毒人员的HIV感染率高于未曾共用注射针具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是否有固定的共用注射器以及是否消毒等吸毒行为间的四种疾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吸毒包括共用注射针具的吸毒行为是吸毒人员发生HIV、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对HBV、梅毒感染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吸毒人员的行为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和预防吸毒人员感染并传播HIV、HCV、HBV以及梅毒等疾病.

  • 首次确诊HIV感染病人抑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聪;李芳;杨莉;李全敏;刘红媚

    [目的]探讨首次确诊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人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首次确诊HIV感染的72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首次确诊HIV感染病人PHQ-9总均分为(10.99分±7.62分),抑郁阳性者57例(79.2%)

  •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阳性病人二次宫外孕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冯梅;马晓梅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出入境人员增多,HIV阳性病人逐年增加.

  • 艾滋病颅内病变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上的医学影像表现

    作者:王中伟;都娟;崔海珠;王健健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严重的免疫抑制性临床综合征.主要由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传播,常见于同性恋者和由静脉途径滥用药物者以及经常性输血者.

  • 爱滋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作者:李敏;于水仙

    目前我国爱滋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坚决遏制爱滋病在我国快速传播,防治工作是关键,学习认识爱滋病是我国居民事在必行的.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