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53蛋白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军

    本文简要介绍了P5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着重阐述了P53蛋白的调控,与DNA损伤和修复、细胞周期抑制及凋亡的关系的研究新进展。对P53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更为全面地了解P53的功能,而且也有助于细胞应激信号传导中其它途径的阐明。

  • 环磷酰胺与顺铂联合化疗对骨髓细胞P53蛋白表达昼夜节律的影响

    作者:袁哲;宋志铭

    目的:探索肿瘤联合化疗副作用小的时间,以确定佳给药模式。方法:小鼠按昼夜六个时间点给予环磷酰胺与顺铂联合化疗,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蛋白表达的昼夜节律。结果:正常小鼠骨髓细胞 p53蛋白表达在18:00h强,22:00h弱。联合化疗后P53蛋白在22:00h表达强,18:00h表达弱。结论:环磷酰胺不同时间用药与顺铂联合化疗在18:00h对小鼠骨髓细胞的抑制作用小。

  • 精喹禾灵亚慢性经口暴露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作者:陈日萍;高明;蔡冬苗;顾刘金;陈爱君;杨校华;陈彤;吴南翔

    目的 探讨精喹禾灵原药亚慢性经口暴露对SD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损害。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 4组,每组14只。A组给予正常饲料作为对照,B、C和D 3组给予在每千克基础粉料中分别加入精喹禾灵原药50、150和450 mg混合均匀所制成的饲料,自由摄食饮水,自然光照。饲养9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和精子活率,睾丸病理切片观察生精细胞损伤、生精细胞凋亡以及P53蛋白表达。结果 精喹禾灵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精子活率呈下降趋势,生精细胞损伤程度增加,低剂量组生精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明显。结论 精喹禾灵可损伤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具有雄性生殖毒性。

  • 乙醇对PC12细胞p53蛋白的影响

    作者:韩丽敏;郭新彪

    过量饮酒也称酗酒,在大多数国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酗酒不但导致各种刑事犯罪、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和自杀及家庭破裂等,而且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和多功能损害,对神经系统损害尤为突出[1].乙醇是一种亲神经物质,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体内试验表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乙醇作用的靶细胞[2,3].许多体外试验也证实,乙醇作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后,可使其细胞数目减少及增加细胞死亡数[4].转录因子p53在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过程中蛋白分子调控网络起着"分子警察"的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的PC12(pheochromocytoma)细胞探讨p53蛋白在乙醇诱发的神经细胞毒性中所起的作用.

  • 环境致癌剂与p53基因突变

    作者:许真;金银龙

    p53基因是至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高的基因.它不仅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还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与修复、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等多个过程.肿瘤病因学的研究表明,60%~90%的人类肿瘤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引起.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可以造成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改变,且p53的突变形式也随着致癌物和肿瘤的类型不同而具有特征性的差异,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苯并[a]芘、烟草、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和氯乙烯等几种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致癌物质的致癌效应以及对p53基因和P53蛋白的影响.

  • Aβ40诱导凋亡相关蛋白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吕永在;祖衡兵

    目的:研究将β淀粉样蛋白40(A β40)注射至大鼠海马探讨其诱导凋亡相关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将A β 40立体定向注射至双侧大鼠海马的CA1、CA2-CA3区诱发其沉积,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通过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观察了凋亡相关蛋白p53的表达,并通过原位TdT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了A β 40的脑内致凋亡效应.结果:p53免疫组化显示,术后3天、7天的实验组大鼠切片上可见海马区明显的p53蛋白的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的相应切片检测未见p53蛋白的表达;术后3天、7天的TUNEL染色切片上可见海马区明显棕褐色阳性着染的凋亡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大鼠海马切片上未见明显棕褐色阳性着染的凋亡细胞.结论:TUNEL染色及p53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β 40在脑内可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发生凋亡,p53蛋白可能参与了上述神经细胞的凋亡机制.

  • 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P53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王金东;汪说之;刘寿桃;陈新民;李原;熊世春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烟酒嗜好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D0-7单克隆抗体对口腔鳞癌(29例)、癌前病变(7例)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29口腔鳞癌、2/7癌前病变表达P53蛋白.结论:口腔鳞癌细胞表达P53蛋白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与患者烟酒嗜好有关.

  • 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p53的表达

    作者:李慧诚;杨清绪;朱全胜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肿瘤预后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p53在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VEGF和p53表达阳性分别为61例(80.3%)和45例(53.9%),两者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VEGF的表达的增高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但是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联.结论VEGF和P53联合检测可提供预示乳腺癌恶性转归和预后更有价值.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疗效与护理

    作者:刘娜;魏子白;孙旭芳;魏建平

    目的应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p53蛋白检测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序贯切除食管粘膜癌前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方法273例可疑食管癌病人经内镜下卢戈液染色,粘膜不染色区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对p53蛋白阳性病灶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结果在85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粘膜内,p53蛋白阳性34处(40.0%),9例病人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治愈1例(11.1%),好转5例(55.6%),总有效率为60.7%.对照组好转2例(8.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能有效切除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Bcl-2、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宇;吴小翎

    目的①研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p53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②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对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癌前病变(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和72例胃癌标本,用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细菌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检测HP;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缚和胃癌组(P<0.05),癌前病变组与胃癌组间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的表达率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和胃癌组依次增高,但仅胃癌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对胃癌病例按分化程度高低分组,Bcl-2、p53蛋白在两组间呈反向表达,在癌前病变的HP阳性组中,Bcl-2、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但在胃癌中,Bcl-2、p53蛋白表达率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胃癌发生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Bcl-2、p53表达增加,使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细胞增殖相对增强;②在癌前病变阶段,HP感染影响着Bcl-2、p53蛋白的表达,可能为促进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③在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中,Bcl-2、p53蛋白呈反向表达,前者可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分化,后者除参与形成肿瘤外,在胃癌进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宫颈病变HPV16感染及其与c-myc、P53表达的关系

    作者:石新兰;黄利鸣;黎家华;张兆祥;徐弘

    目的:探讨HPV16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c-myc、P53表达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8例慢性宫颈炎、28例CIN、4例宫颈浸润性腺鳞癌和55例宫颈浸润性鳞癌HPV16E6DNA及其蛋白和c-myc、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浸润性宫颈癌HPV16 E6DNA及其蛋白、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而c-myc蛋白阳性率则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P53蛋白阳性率与HPV16 E6 DNA 的检出率之间并无负相关关系.结论:HPV16 E6 DNA的检出及c-myc蛋白的低表达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P53和BCL-2表达在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智信;杜豆

    目的:研究P53、BCL-2蛋白在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53、BCL-2蛋白在肠癌、异型增生和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结果:P53异型增生肠组织中表达率为25%,在肠癌中为62.2%.BCL-2蛋白在肠癌表达率为50%,异型增生为47.5%.BCL-2表达与肠癌分化程度成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53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无关;5年生存率在P53阳阴性表达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BCL-2蛋白的表达与肠癌癌前病变及肠癌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可以作为肠癌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 从肿瘤耐药性角度探讨P-糖蛋白、P53蛋白在结肠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孙新超;汤跃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P53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69例结肠癌组织中P-gp和P53蛋白的表达.结论:结肠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并可作为结肠腺癌临床耐药和预后判断的一个可靠指标.

  • Pgp、ki67、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海;张秀梅

    目的:探讨Pgp、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1例结直肠癌中Pgp、P53蛋白和Ki67表达.结果:Pgp、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强表达率分别(37.3%,37.3%,47.1%).Pgp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强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强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gp、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有关,P53蛋白和Ki67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Pgp的强表达预测进展期大肠癌对化疗的耐药性,尤其是淋巴结出现转移时对化疗的耐药情况起着重要作用.

  • HP感染与胃癌和癌前病变中P53蛋白表达关系

    作者:李红霞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的胃黏膜的HP感染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的特点,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14C呼吸实验及美兰染色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确定HP的感染,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胃癌,胃黏膜异型增生,胃黏膜肠化生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理标本进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并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组、胃黏膜异型增生组及胃黏膜肠化生组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和异型增生组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而肠化生组中的P53蛋白表达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显著差异;在异型增生组与胃癌组中的HP(+)组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要高于其HP(-)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胃癌的进展过程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高.HP的感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使其失去正常的抑癌功能,导致癌细胞的发生,同时可以作为筛选胃癌癌前病变的标志物.

  • P53、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王连渠;卜宏民;闫拥军;车新平;焦志灵;徐国良

    目的: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P53蛋白、TSP-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50例以及正常膀胱组织10例石蜡标本中P53蛋白、TSP-1表达及MVD.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MVD随病理分级的升高和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0.05),TSP-1表达随病理分级的升高和临床分期的进展而降低(P<0.05);TSP-1表达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4223,P<0.01),MVD在TSP-1阳性表达组明显低于TSP-1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过表达及TSP-1低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进展密切相关.

  • 广州市交通警察血清p53蛋白的检测分析

    作者:朱文昌;陈清;楚心唯;罗晨玲;吴敏;王雅贤;陈思东

    目的检测职业接触汽车废气的人群中血清p53蛋白的过表达情况,分析经常大量接触汽车废气是否增加了p53基因异常的危险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p53蛋白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对工种与血清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交警外勤人员血清p53蛋白的过表达率为5.74%,高于内勤人员(4.89%),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勤人员工龄30年以上组血清p53蛋白过表达率为12.12%,高于30年以下组(5.36%),P<0.05,OR=2.43,95%CI:1.11~5.33;平均每周接触汽车废气40 h以上组的血清p53蛋白过表达率为6.89%,远高于40 h以下组的4.16%,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R=1.71,95%CI:1.03~2.81).结论经常大量接触汽车废气可能增加了p53基因异常的危险性,从而使得肺癌的危险性增加.

  • 蒙药珍宝丸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Fas\Fasl、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吴萨日娜;乌仁图雅

    目的:研究蒙药珍宝丸对Fas、FasL及p53蛋白在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影响,探讨珍宝丸对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升高眼内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一生物素复合体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95只家兔视网膜中Fas、Fasl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1.组织病理学改变:6~48 h水肿逐渐加重,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密度降低、排列紊乱.72 h视网膜明显变薄,水肿减轻,神经节细胞数量稀少,内核层明显变薄.2.相关因子表达情况:Fas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缺血再灌注6h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48 h开始下降,延续至缺血再灌注后72 h仍有表达;FasL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低表达,于缺血再灌注12 h表达升高,24h达到高峰,48 h开始下降;再灌注72 h表达较24h降低,但仍维持高表达.P53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无表达,缺血再灌注后6h开始表达,24h达高峰,48 h仍持续强表达,72 h已明显下降.珍宝丸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再灌注组基本一致,但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其中Fas表达在6h、12 h、24h、48 h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P<0.05);FasL表达在12 h、24h、48 h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5);P53在6h、12 h、24h、48 h组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和P53蛋白表达的增高.珍宝丸可以抑制其增高,可用于临床上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 中药辨证治疗对胃癌前病变患者APC、p53、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宁;黄争;范一宏;倪桂宝;吕宾;孟立娜;张烁;包海标;黄宣;蔡利军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胃癌前病变组织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胃癌前病变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叶酸口服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胃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评价病理各项结果积分及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病理异型增生、萎缩、肠化病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53、Ki67蛋白表达(40.48%vs0%和42.86%vs0%)升高和APC蛋白表达(71.43%vs90%)下调;治疗6个月后,p53、Ki67蛋白表达下调,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中药辨证治疗可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56.25%)、萎缩(35.50%)、肠化(25.68%),其机制可能为下调p53蛋白异常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从而逆转癌前病变.

  • 扶正祛邪丹对K562细胞株及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展翔;许勇钢;麻柔;杨经敏;刘锋;郑金福;廖军鲜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丹对K562细胞株和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探讨扶正祛邪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机理。方法:扶正祛邪丹含药兔血清培养K562细胞株,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蛋白表达、细胞活力、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用造血干细胞培养法观察扶正祛邪丹对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扶正祛邪丹对K562细胞株P53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对红系造血祖细胞有促进作用。不能诱导细胞凋亡,对细胞增殖周期无明显影响,对小鼠骨髓粒系造血干细胞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扶正祛邪丹促进红系造血干细胞增殖,降低P53蛋白表达,可能为其主要疗效机理。

900 条记录 1/45 页 « 12345678...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