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学区种植同期GBR术后骨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杰

    目的 分析和研究美学区种植同期GBR术后骨量临床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术后骨量变化情况.结果在术后半年,1 mm、4 mm、7 mm、10 mm、14 mm5个测量位点的骨量变化情况分别为(-0.8±0.6)mm、(-0.6±0.5)mm、(-0.4±0.4)mm、(-0.5±0.4)mm、(0.1±0.6)mm,这表示在上部修复半年之后,种植体唇侧的骨壁都存在吸收现象,其中吸收比较多的主要是集中在靠近颈部的位置.结论 在美学区种植同期进行GBR,能够加快骨量吸收,上部软组织得到很好的支撑,确保其美学效果.

  • 美学区种植修复的十年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冯海楠;杜良智;贺龙龙;孟兆理;李晓红;周秦;刘少丽;常晓峰

    目的 本研究统计了美学区种植牙修复的长期存留率,分析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美学区生存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自2003年11月至2014年12月美学区种植修复患者的临床信息,定期规律随访,用寿命表法统计累计存留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2003年11月至2013年12月共有452名患者接受了美学区种植体植入术,其中男性305名,女性147名,共计774枚种植体.通过寿命表法计算得到3、5、7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9%、98.6%、98.1%.种植体周围状态、种植体系统、中央螺丝状态、牙周炎这四个因素影响种植体的存留率.多因素分析显示,种植体周围探诊出血、Branemark种植系统、中央螺丝异常与种植失败明显相关.结论 基于10年临床资料的分析,证明纯钛种植体修复美学区缺牙是一种长期稳定可靠的修复方式,10年累积生存率超过9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矫正后,种植体周围探诊出血、机械抛光的Branemark种植系统、中央螺丝异常可以预测种植失败的发生.

    关键词: 美学区 种植 存留率
  • 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作者:王彦君;兰仕亮;王常瑜

    目的探讨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中CGF(浓缩生长因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内收治的32例前牙美学区外伤性根折及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拔牙同期,应用CGF配合植骨材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种植及修复,术后,观察患者软硬组织的愈合状况.结果 ①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分析,1周时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时检测,研究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周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牙槽窝CT值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研究组牙槽窝CT值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中,应用CGF,有利于种植与美学修复,操作简单,缩短治疗周期,便于美学区牙槽与骨量的保存,修复软组织,疗效确切.

  • 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唇侧骨量比较

    作者:封伟;王树峰;耿进友;孙园园;耿海霞

    目的 评价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1年的唇侧骨量改变.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上颌前牙区单颗种植者22例,共植入22颗种植体,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各11颗,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进行口腔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学检查,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别从垂直向与水平向评价唇侧骨量变化情况.结果 即刻种植术后1年唇侧牙槽嵴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种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唇侧骨厚度变化在种植体冠方与中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种植体根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种植并不能阻止牙槽嵴的生理性吸收,可为前牙区美学效果的预测与获取提供参考.

  • 前牙美学区不翻瓣种植与翻瓣种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

    作者:封伟;薛敏;张士剑;耿进友;郭秀娟;孙园园;耿海霞

    目的 评价在前牙美学区不翻瓣种植与翻瓣种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上颌前牙区接受单颗种植修复患者20例分为不翻瓣种植组与翻瓣种植组,每组各10例.种植体愈合6个月完成冠修复.术后6个月、12个月锥形束CT影像学检查,评价种植体唇舌侧骨量高度改变.冠修复完成后6个月、12个月,检测种植体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龈乳头指数(PPI),并应用红色美学评分(PES)标准进行美学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种植术后6个月、12个月,不翻瓣种植唇舌侧骨吸收均低于翻瓣种植,其中术后6个月唇侧骨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修复完成后6个月、12个月,两组PE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翻瓣种植PES值均高于翻瓣种植,并且不翻瓣种植冠修复后12个月PES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情况下,采用不翻瓣微创种植,短期临床美学效果较好.

  • 美学区的单牙缺失种植修复

    作者:李树春;陈钢;马练;刘学恒

    目的 探讨应用xive种植系统行美学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7年6月,36例患者共植入了36颗xive种植体,用于修复美学区单牙缺失.其中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28.5±12.6)岁,31颗牙冠采用粘结固定,5颗牙冠采用横向螺钉固定.20颗种植体植入手术同期或植入前进行了各种骨增量手术.所有种植体终冠修复完成后随访时间3~47个月,平均(20.7±8.6)个月.结果 随诊期间内1颗种植体在负重5个月时松动取出.其余种植体均良好行使功能至今,种植体累积存活率为97.3%.结论 用xive种植系统行美学区单牙缺失的种植修复,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有待追踪.

  • 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种植后暂时性修复

    作者:孙阳;柏娜;刘杰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前牙缺失常需要形态美观、结构稳定的暂时修复体来恢复种植手术愈合期内前牙的美观和功能.暂时性修复体有助于牙龈的成型和维持,有助于医技沟通,有助于获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同时,依据暂时修复体使用反馈的信息可指导永久义齿的设计制作.因此,暂时修复体在种植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医生应掌握各类暂时修复体的优缺点,依据患者个性化需求和临床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暂时修复措施,以达到保护种植体,恢复美观及功能的目的.

  • 锥形束CT辅助美学区种植评价唇侧骨量的应用研究

    作者:封伟;薛敏;耿进友;孙园园;耿海霞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1年唇侧骨量变化的差异,评价CBCT在美学区种植唇侧骨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上颌前牙区完成单颗种植的患者22例,共22颗种植体,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各11颗。分别在种植术前1周、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进行CBCT影像学检查,根据设计的测量位点评价唇侧骨高度与骨厚度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所有病例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唇侧骨高度与骨厚度的变化。结果即刻种植术后1年唇侧牙槽嵴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6,P=0.009),延期种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73,P=0.068);两组术后1年唇侧骨厚度在距离种植体基台连接处1 mm处(t=2.369,P=0.042)与种植体中点处(t=3.474,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距离种植体底1 mm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96,P=0.145)。结论 CBCT可用于美学区种植唇侧骨量的价值诊断,可以准确评价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1年唇侧骨量变化。

  • 不同连接方式种植体对周围组织影响的临床比较

    作者:吴亚霖;罗智斌;庄秀妹;刘芹;王轲;谢馨;邓飞龙

    目的比较平台转换种植体和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对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5例(110枚)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患者,其中Ankylos系统(平台转换)47例(54枚种植体),Nobel Replace系统(传统基台连接)48例(56枚种植体)。在患者终修复后36~62个月进行随访,拍摄X线片及临床检查来记录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的状况,比较两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和周围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不同连接方式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与红色美学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平台转换种植体的骨吸收量明显少于传统基台连接组,红色美学指数也高于传统基台连接。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相较于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能更有效的保留周围骨组织且美学效果较佳。

  • 牙周-正畸-牙体联合治疗1例预后无望上前牙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熠;徐莉;周彦恒;欧阳翔英;曹甜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划,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周状况、牙周生物型、局部解剖结构、面部结构、美学要求、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因外伤、根折、龋坏等原因被评估为"预后无望"的上前牙,患牙的牙体组织损坏严重,而牙周组织损失量相对较少,采用拔除后种植或修复的治疗方案往往能达到良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但因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原因被评估为"预后无望"的上前牙,患牙的牙体组织完整,而牙周软硬组织丧失严重,若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的策略,难度较大,治疗效果可能不佳,随着牙周再生性手术日渐成熟,许多以往被认为"预后无望"的牙齿得以长期健康保留.Cortellini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预后无望的重度垂直型骨吸收患牙经过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再生治疗后可以长时间健康存留.

  • 美学区骨量严重不足行种植术1例分析

    作者:冯远华;罗翠芬;彭国光;黄嘉文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缺牙患者不仅追求功能上的恢复,而且愈加注重美观上的重建,尤其对于上颌前牙区缺牙患者.然而,美学区骨量的多少及质量严重影响着种植体能否成功植入牙槽骨及其长期功能的行使、美学效果等.本文就1例上颌牙槽骨缺损、创伤性牙齿脱落(14~22缺失)的病例,行螺钉支撑下植骨、延期种植义齿修复.

    关键词: 美学区 植骨 种植
  • 数字化导航技术在美学区牙种植即刻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吕继忠;张婵;宋恒国;张景华;张慧敏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技术在美学区牙种植即刻修复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即刻修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院内美学区牙种植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即刻修复治疗,导航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导航技术.比较2组种植耗时(种植体印模制取、设计加工、种植调改)、种植体偏移(颈、根部)、美学效果[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评分(white es-thetic score,WES)]及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航组种植体印模制取、设计加工、种植调改耗时和种植体颈、根部偏移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修复后PES、WES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导航技术可有效减少美学区牙种植即刻修复的种植耗时及种植体偏移,有利于提高患者牙的美学效果及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对美学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红

    目的 分析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对美学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美学区单牙齿缺损/缺失患者70例(70颗患牙),依据修复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延期修复,观察组行即刻修复,比较两组修复完成时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主观满意度及不同时间点美学效果评分.结果 观察组主观满意评分(除色泽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完成时美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1年后随访美学效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延期修复而言,即刻修复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恢复,并且可以提高种植体周围组织美观度,患者易于接受.

  • 种植体不同基台连接方式对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美学的影响

    作者:侯宏亮;戴晓玮;王丽;李珂;纪涛;王建青;李淑慧;吴佩玲

    背景:种植体-基台连接面已逐渐成为种植修复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多种不同基台链接方式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基台连接方式对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和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患者,其中传统平台对接贝格种植体20例,平台转换奥齿泰TS型种植体20例,士卓曼穿龈式种植体20例.种植后3-6个月行二期手术,即刻拍摄X射线片,将测量所得种植体周围骨高度作为基准线,2周后取模,行永久冠修复.修复后12个月再次拍摄X射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边缘高度和评价软组织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连接方式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与红色美学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平台转换种植体的骨吸收量明显少于传统基台连接组(P<0.05),红色美学指数也高于传统基台连接组(P<0.05).结果说明,平台转换种植体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相较于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能更有效的保留周围骨组织且美学效果较佳.

  • 上前牙区即刻种植联合即刻修复唇侧骨壁预后的评估

    作者:李少冰;倪佳;张雪洋;黄雁红;容明灯;卢海宾

    背景:上前牙区即刻种植具有较大的美学不良反应风险.目的:评估上前牙区即刻种植联合即刻修复的唇侧骨壁预后.方法:选择上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患者32例,微创拔牙后植入ZIMMER种植体,获得良好初期稳定性并实施即刻修复,经过6-12个月骨结合和牙龈塑形后完成终修复,并记录负重6个月后唇侧骨壁的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32例完成骨结合及终修复,负重正常,龈缘水平稳定,无探诊出血、牙龈红肿,唇侧骨壁的上缘、上缘下5 mm及上缘下10 mm处的水平向吸收量分别为(-2.12±0.05) mm,(-1.54±0.04) mm和(-1.01±0.06) mm.结果说明,上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联合即刻修复存在不同程度的唇侧骨壁吸收.

  • 前牙美学区多颗牙缺失数字化种植修复1例报告

    作者:江鹭鹭;顾舒扬;邓春富;赵宝红

    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缺失,多伴有牙槽骨的吸收,尤其以上颌前牙区为甚.牙槽骨的吸收特别是前牙区唇侧骨板的吸收,将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和方向,以及种植义齿的美学效果[1].多牙的连续缺失往往使种植修复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一旦种植体植入的角度、部位与深度偏差,则往往给后期的修复带来很大挑战[2].种植导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可利用术前锥形束CT(CBCT)结合修复体与骨组织的信息,制定以修复为指导的佳种植设计方案[3].本文报告并分析1例数字化种植修复应用于前牙美学区多颗牙缺失的病例,以美学修复为导向并结合骨组织情况应用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修复.

  • 自体骨板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美学区即刻种植唇侧骨缺损1例报告

    作者:郑斌;徐普;陈灵;陆丽英;郁豆

    目前,多种临床技术应用于牙槽骨缺损的重建,为后期修复创造条件.多数学者建议采用自体骨重建牙槽骨,并保持适量软组织覆盖[1].常用的骨增量技术包括onlay骨块移植术[2-3]、骨引导再生术[4-6]和“三明治”植骨术[7]等.这些技术均需进行损伤较大的手术,且技术敏感性较高.因此,探索一种手术创伤小、技术敏感性低且效果肯定的牙槽骨重建手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1例应用自体骨块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即刻修复上颌种植体唇侧骨板缺损的病例,并对自体骨重建牙槽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应用多学科联合治疗解决前牙美学区复杂病例(附1例5年随访结果)

    作者:梁凌智;胡文杰;张豪;王祖华

    上前牙关学区的二次修复及相关治疗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备受关注,此类病例常涉及既往修复体形态不佳、基牙医源性过度预备导致侵犯牙周正常解剖结构以及咬合关系紊乱等问题,进而产生前牙区关学缺陷,给再治疗带来挑战,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文章通过展示1例前牙关学区病例的诊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等,以期为临床多学科联合治疗上前牙复杂病例提供经验.

  • 美学区种植不同即刻修复方式对临床疗效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宣建平;王伟;顾新华

    目的 探究不同种植即刻修复方式对关学区单牙种植修复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研究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行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并即刻修复的51例患者,其中采用Ti-base基台,CAD-CAM树脂临时冠修复患者27例(研究组),采用成品临时基台,同期制作临时树脂冠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修复后随访时间均为18~4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时修复期间及永久修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即刻修复后6个月,研究组种植体周围探诊i深度(P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菌斑指数(PL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修复后1年,研究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单牙红色美学评分(PES)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base基台,CAD-CAM树脂临时冠种植修复短期内可减少种植体周茵斑积聚,减轻牙龈炎症,但不影响种植修复的长期疗效,两种临时修复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远期美学效果.

  • 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龈乳头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陆春露;王佐林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龈乳头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01-2011-12,于同济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30例患者30枚Straumann种植义齿纳入本研究.种植义齿负载半年后,通过临床测量、照片评价、模型测量及根尖片测量对软硬组织进行评估.应用调查问卷及视觉测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获得患者满意度.结果:牙龈乳头指数为3的患者,其植体—邻牙距离[(2.7±0.9)mm]和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7.7±0.6)mm],均大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时,后二者的植体—邻牙距离分别为(1.9±0.9)、(1.5±0.8)mm,颊舌侧龈乳头宽度分别为(7.2±0.6)、(6.6±0.8) mm.而龈乳头指数3为的患者,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4.1±0.9)mm]小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的患者[(5.9±2.3)、(6.5±2.5)mm].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医师对美学效果的评价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植体—邻牙距离、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种植义齿与邻牙的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是影响龈乳头高度的因素.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